首页 > 作文 > 节日作文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5篇

关于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有哪些呢?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而态度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的,态度,将引领细节,创新,去做每一件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精选篇1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介绍了一批国宝级的顶级技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对国家作出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贡献。他们和我们一样岗位平凡,都有着相似的舞台;他们和我们一样每天操作机械设备、挥舞榔头、手握焊枪……,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技能超群,跻身于“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现代文明之所以伟大,在于工业之神奇,工业之神奇,在于一双双灵巧的手,正是这一双双灵巧的手,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大国工匠”的辉煌无疑唤醒我们,我们的制造型企业,一定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深入深度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

作为制造业的小康工业,29年来,我们在集团董事会英明的战略决策下产业不断升级,我们用辛勤劳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期,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们还缺少“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这种工匠精神,让我们在岗位技能上发挥极致,成为生产技术上不可或缺的高级人才,成为小康工业的脊梁。

小康集团旗下产业众多,各个领域里施展才能的机会不少,又至集团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发挥才能,在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释放自己的光彩。我们每天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每天都应该有新的进步:握产品的手更加灵巧了,组装零部件更加熟练了,下线的产品也更加精美了,这些技术都是我们自己能够锻炼出来的,熟能生巧,巧能生妙。那些大国工匠哪位又不是从平时工作中练就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不可替代,他们有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只有敬业才会让自己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才能成为公司里不可或缺的人物,成为岗位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这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

我们的个人发展与小康愿景密不可分,小康的强大和我们员工幸福紧紧相连,我们必须要以主人翁的精神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高素质的劳动者,正是人格化的“第一生产力”。今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亟须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精英。而于个人而言,在技术技能领域发展,用技术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也会如鱼得水,也是重要人才、也是前途无量。即使我们有些岗位不是从事技工行业,也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小康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精选篇2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许正是因为走得太快,我们没有时间冷静下来思考和沉淀,社会渐渐变得浮躁。当人们急功近利,习惯于挣快钱,企业一心逐利,只注重效益和产出时,产品自身遭到忽略,工匠精神也逐渐被冷落淡忘。

工匠精神,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但其核心是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非强国,我国的制造业在规模上堪称大国,但产品质量却往往逊色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却造不出一流的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工匠精神,缺少打磨产品质量的耐心。因此,只有积极培养工匠精神才能使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撑起“大国制造”。

工匠精神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也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的精神动力。当下,我们提倡创新,鼓励创造,却很少强调“精工制造”,工艺和质量往往不被重视。诚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制造是创新的基础,创造是更高一层的制造,如果没有过硬的制造水准,再好的创新也无用。创新与工匠精神并不矛盾,真正的`“工匠”,不仅是追求完美,视技术为艺术,而且愿意追求极致,既专注又专业,所以能够不断的发挥创造力,打造出“精工产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创造而是“精工制造”。瑞士手表之所以能够畅销世界、成为经典,是因为制表者能够凭着工匠精神对每一零件、每一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而中国制造的产品虽遍布全世界,却仍被贴以“廉价粗糙”的形象标签,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这种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品被世界公认为质量过硬,正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始终传承着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令其生产的产品在世界上拥有美誉。

实施“中国制造2025”,撑起大国制造,需要我们的企业拥有“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因为,只有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能够坚持、专注、专一,才能打造出最优质、最卓越的产品,使中国制造跻身世界一流。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精选篇3

《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纪录片《大国工匠》。20_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无法想象,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由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精选篇4

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

在一个3000平方米大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厂房里,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 这像一个隐喻:在我们这个人口超过13亿人的偌大国度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同行们,显得寡言少语,也几乎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甚至,直到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在介绍胡双钱们时,仍有一些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截至5月7日,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超过3560万次。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制片人、《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以及这些国家里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而经这些工匠之手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隐形的高品质标签。 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这种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岳群说。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_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大国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精选篇5

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也是这支制作团队的一次发现工匠精神之旅。

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大国工匠》节目负责人姜秋镝就笃信如今的社会依然有工匠精神的存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也得以延续和传承,我们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出来”。

此前,大国工匠在岳群心中,更多的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群体,但拍摄完成之后,她却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的心态,或者说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与诠释让我佩服。”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给她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岳群记得,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岳群说,“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

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这样的讲述无不令岳群和她的同事动容。

当然,制作团队也没有忘记从事传统工艺的工匠们。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APEC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岳群告诉记者。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岳群说,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神所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