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人生感悟

佛语心经络摘抄赏析佛语(精选99句)

佛语心经络摘抄赏析佛语(精选99句)



佛语心经络摘抄赏析佛语(精选99句)

1、【执迷反而失

2、【足与闲】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3、【心安是福】 人若让内心不安,幸福便不会到来。

4、人生最丑陋的是私爱与仇恨;最美的是大爱与温情。

5、懂得克勤,就不会堕落;懂得克俭,就是有福人生。

6、佛言:使我疾成无上真正道者,皆由孝德也。《啖子经》

7、因缘福报知足常乐,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8、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有佛种。《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9、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佛说孛经》

10、一切烦恼若不坚着,我说无犯。《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二

11、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自己起烦恼,对外困扰他人。

12、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13、【天天禅语】生死不可怕,怕的是对世事看不开,对己放不下。

14、佛日:佛尽在一切平凡事中,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

15、第三种是增上慢,随着修行经验的增多而觉得自己修成了正果。

16、【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17、【天天禅语】原谅或怨恨,只是一念心;心念一转,能包容一切。

18、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

19、【天天禅语】踏实的人生,在于付出爱心、有成就感,而欢喜自在。

20、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纳每一个人。

21、在经济富有、政治自由时,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让人人的心灵净化。

22、【佛语禅话】预防心灵灾难,需要教育,培养出耐磨、抗压的健康心灵。

23、【天天禅语】舍一分烦恼,能得一分清净;舍一分财物,即得一分轻安。

24、【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25、在佛家看来,世间并无小事,即便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

26、小鸟、老鼠偷吃田地、家里的粮食,这不是你有心送给它们吃的,是不净布施。

27、【天天禅语】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28、当一个人没办法自我教育时,也就无法再接受别人的教育,因为他的成长实已停止。

29、即使他背诵了很多经典,然而并不依法实行,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没得

30、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楞严经》卷四

31、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比丘善摄心,密藏诸觉想。《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67经

32、【佛心禅语】 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33、众生若不需要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也就罢了;众生若需要弥陀的救度,就没有人能够阻拦。

34、【佛心禅语】 任运不知名,轻轻着眼听。水上青青绿,原来是浮萍。——《法演禅师语录》

35、【佛心禅语】 平常心人人向往。可一颗平常心,到底怎么个平常法?又有几人能真正看透?

36、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而怀邪,虽智终为害。(宋)自得慧辉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37、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38、内心善良正直的人,即使看到坏事,也能往好的一面想,为对方的坏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39、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40、【佛心禅语】 是汝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与蛇画足。此是顿教诸上座。-《灵鹫闲禅师》

41、【佛心禅语】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印光法师)

42、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妨人诸行不至道,此名精进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43、【佛心禅语】 山中坐月夜,霜天寒雁过。炉灰拨尽未成眠,报晓灵禽清耳朵。——《法演禅师语录》

44、【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怎样消解做“人上人”的冲动?佛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般涅槃经》

45、有力的人才会忍,有慧的人才能忍;忍是勇敢、担当,忍是负责、奉献。(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6、有时候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含义精深,有时候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含义丰富,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47、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48、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3经

49、戒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应该做的就不去做,这叫止恶;另一方面是应该做的就必须去做,这叫修善。

50、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承办众生一切事业。“四十华严”卷七

51、慈悲心的一个体现就是宽容,一个人如果不从内心原谅人,就永远活在痛苦中,没有办法与大家和谐相处。

52、生活教育:生活要有规律,不得浪荡嫖赌,不得吸毒烟酒,要注重运动保健,要守时、守信、守道、守法。

53、若作恶业已,终竟不舍失。彼人为贪缚,将人地狱去,财物则属他,自得恶业污。《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三

54、【佛心禅语】 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 的真理。

55、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56、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

57、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悭贪,真言坏妄语。不骂亦不虐,常住贤圣心。《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1经

58、【佛心禅语】 与其被忙不完的工作所驱使,不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坦然面对,做得到的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强求。

59、【佛心禅语】 在佛家眼中,心中无物,四大皆空。我们虽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也应当时时擦拭心中杂念,以使其不被尘世所染。

60、【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61、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宝藏,那就是佛性,若我们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发挥无私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能拥有美满的人生。

62、让你到佛门来做事,来发心,不是佛要得你的好处,而是要把好处给你。为佛做事,不是佛占了我的好处,而是我得了佛的好处。

63、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64、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65、人人都有佛性,禅心无不相通,悟者与天地与自然与了悟的人都浑融于那潜在的大与谐中。不被认识的陌生人便只有彼此的隔离、闭塞了。

66、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北魏)昙鸾《往生论注》

67、【佛心禅语】 念如磐石,持守一心 抱定宗旨,一志不移,任他八风吹来,尔当岿然不动。只此法门,真 可一生直截了当。世之最可珍贵者,精神也。

68、真正做到了以慈悲心爱众生、以智慧心对自己、以慈悲去包容、以理智去面对、以责人之心贵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就不会再有敌人,也不会再有烦恼。

69、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令你 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70、【佛心禅语】 僧问:“佛在何处?”师日:“不离心”。又问:“双峰上人,有何所得?”师日:“法无所得,没有所得,得本无得。”——《长庆大安禅师》

71、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72、【佛语经典语录】 人的思想可以决定人的行为,这是精神活动对于物质活动(人的各种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每个人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坏人。

73、【心灵禅语】 凡是福气,都有两种性质,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给人苦难。比如混杂着毒药的食物,吃的时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时候却很痛苦。福气也是这个道理。

74、由唯识智,无境智生;由无境智生,复舍唯识智。境既非有,识亦是无。……谓如两木……由相钻截而能生火,火既生已,还烧两木。(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75、【佛心禅语】 开眼见山水,合眼梦山水。开眼所见,世以为真,合眼所见,世以为不真。殊不知真与不真,离心无尘,尘尚非有,况有山水平哉?——《紫柏尊者全集》

76、【佛心禅语】 生活就像海,潮起潮落,既有春风得意、高潮迭起的快乐,也有万念俱灰、惆怅漠然的凄苦。如果把人一生的旅途描绘成图表,那一定是高低起伏的曲线。

77、【佛心禅语】 人们总把无常当成常,把终究会消亡的东西当成依靠,把真正的苦当成乐,又把真正的乐当成苦,贪恋执著于不可靠的身外之物,却合弃心灵的满足与安宁。

78、【一花一草一世界,难易相成柔胜刚】1.一叶知秋,2.水满则溢,3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4.成功讲方法,一味地强硬不见得是最明智的。

79、土豆可以煮、烧、蒸、炒、炸,可以切丝、切条、切块、和泥;吃法尽管不一样,吃的都是土豆。祖师一味的教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不论怎样闻信称念,都必得往生。

80、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律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70经

81、佛经上说:一个正信的修道人,如果不能忍受辱骂毁谤,就不能名之为修道之人;一个真正修道之人,听闻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不但不会觉得气愤,反而觉得如饮甘露,处之泰然。

82、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成就大福田。大福田为恩田、敬田、悲田。“恩田”是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敬田”是尊重佛、法、僧三宝;“悲田”是看顾病人,救济贫困,怜悯众生。

83、爱的给予一定要理性,无原则无节制的爱不是爱,是债,是毁灭,最终的结果会逼死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祖国花朵。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爱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可行的。

84、【佛心禅语】 “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物欲横流”这个词会成为后世的现实。物质崇拜或物质信仰,确实让很多现代人迷失了方向。

85、【佛语禅心】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86、后来,我从了凡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凡因语”就是追溯本源,从我们当下所看到的物象好坏,推断事物的吉凶,同时反观内省,扫尘除垢,为明天后天我们要看到的世界种下善缘,重塑生命,收获善果。

87、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88、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该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89、【佛心禅语】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90、【最有禅意的句子】现在的不愉快,是过去的执著所致。今日的执著,又会造成明日的麻烦。世间上的任何东西,得到是偶然,最终消失是必然。当我们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执著越大,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越多,痛苦也越大。

91、【佛心禅语】 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李炳南居士

92、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懂得给心灵留白,方能在纷杂繁琐的世界,淡看得失,宠辱不惊,去意无留;懂得给感情留白,方能持久生香,留有余地,相互欣赏,拥有默契;懂得给生活留白,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诗如画。

93、“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一个人有钱,如果生活不如意,就不算真正的富有;知道“感恩知足”的人,比较容易体会“布衣暖,菜根香”,当然生活也就容易称心如意,人生会过得逍遥自在,所以说幸福人生“知足”第一富。

94、【佛心禅语】 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给予它正确的认识,给予它充分的理 解,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 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 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95、【禅】插上羽毛,不等于你是老鹰;抛去一切,才有自由,有一种能力看透并抛弃,不在乎失去一切;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一个;躲到安抚团体里不能解决一切,别再控制一切,应抛弃一切。

96、【佛心禅语】 世间的好与坏原本就是一体,如果我们能够不汲汲追求好,也不厌恶逃避坏,就不会被外境左右而忽喜忽悲,就能在患得患失的浮躁中让心沉静下来。世界喧嚣,人生寂寞,我们应保持一颗淡定之心,摒弃喧嚣,享受寂寞,如此方能从容观望每一道路过的风景。

97、我期盼着擦肩而过的获得,却让你消失在朦胧模糊的雪花里,一片茫茫无际的雪白掩蔽了你的身影,留下来的却是无限的遐想与意念中的追逐,冷色的眼界里似乎听到了音乐的弦音,缓缓地萦绕着我的心梦,也许你就在我的梦幻般的前方,某一处安静的角落,找求静心禅落的境地。

98、【十善业果报】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为诸世间之所信伏。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常以爱语安慰众生。得胜意乐三业清净。言无误失心常欢喜。发言尊重人天奉行。智慧殊胜无能制伏。为八。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99、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我不可得,不见受者,施物不可得,亦不望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檀那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施与一切众生,众生亦不可得。以此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不见微细法相。舍利弗,是名出世间檀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八,无生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