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观摩观后感目录
芭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400字左右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
。
1. 舞剧内容:观看舞剧后,您可以写下您对舞剧内容的看法。您是否喜欢剧情,舞蹈表演和音乐伴奏?舞剧的主题是什么?它是否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2. 舞剧表演:您可以谈谈舞剧表演的质量和演员的表现。您是否觉得演员们的演出很出色?他们的动作是否流畅?您是否喜欢他们的表情和姿势?。
。
3. 舞剧效果:舞剧的视觉效果是什么?灯光,音乐和舞蹈如何协同工作,营造出完美的氛围?您是否认为这些效果是有必要的,或者它们只是增加了舞剧的娱乐性?。
。
4. 舞剧感受:最后,您可以写下您观看舞剧的感受。它是否给您带来了快乐和欣赏?它是否引起了您的思考和反思?您是否觉得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有所提高?。
。
总之,写舞剧观后感需要表达您对所看到的舞台表演的真实感受和思考。您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讨论您的观察结果,以使您的观后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芭 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400字左右
一说起《天鹅湖》,我们眼前立刻会浮现出芭蕾这种脚尖上的舞蹈。
它优雅动人,用音乐、舞蹈的手法来表演戏剧的情节。
看惯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舞,这次的《天鹅湖》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在中国杂技中加入了芭蕾元素,将杂技与芭蕾进行完美结合,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是热烈奔放与温柔娴静的融合。
这种全新的形式给了我一种新奇的体验,令人眼前一亮。
演员们柔软的腰肢,灵动的身姿,在舞台上舞出了魅力。
比传统芭蕾更为流畅的步伐,给我们以视觉的冲击。
当东方杂技遇上了西方芭蕾,这种真实功夫,精湛表演,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简直惊艳了全场。
若干年之后,若再说起《天鹅湖》,我想定会把这个场景牢记心中,对在《四小天鹅舞曲》音乐声中四只可爱的青蛙的表演记忆犹新。
这就如我们的音乐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能给学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能继承经典,不断创新。
芭 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400字左右
在20xx年12月29日晚,在这除夕之夜,我们一家老小围在电视机前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有一个节目看后仿佛将人带到了一个风景如画、钟灵毓秀的世外桃源,这个节目就是——《天鹅湖》。
《天鹅湖》是由俄罗斯舞蹈团中的演员出演的,是一场华丽柔美的视觉盛宴!
开幕:
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来了,这音乐就如小河潺潺流淌般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紧接着,一群白天鹅打扮的女舞蹈演员随着这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就像一群白天鹅在澄清的湖水中游荡一般,给人以春天到来般的感觉,温暖、安适、和祥……
接着,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屏幕也紧接着由柔情似水的蓝变成激情似火的红,气势澎湃。
紧接着,一群衣着黑色衣服的男舞蹈演员翻着跟头上来了,打着中国功夫,将年轻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给人以夏天已到、朝气蓬勃的感觉。
两首音乐的交响曲响起了,激情似火的红中夹杂着柔情似水的蓝,相互结合。
白天鹅在一群雄鹰的拥护下衣袂飘飘、翩翩起舞,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芭 蕾舞剧《天鹅湖》观后感400字左右
今晚的《天鹅湖》将故事赋予了它特殊的东方情愫,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于其中。
特别是公主穿着特色的中国元素服饰、侍从手提着富有大唐韵味的红灯笼,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丝绸之路”“大唐长安”等中国元素。
此外,演出中“双人对手”于柔美中展示了力量、“大球技巧”挑战高难度极限、“羽毛技巧”突破了视觉概念……各种高难度特技表演轮番上演,让我一次次惊叹不已。
当然诸多独特创意彩蛋让观众惊喜连连:四小青蛙的独特设计、骑平衡车的小天鹅的创意构想、球技三人组的n颗球表演、抖杠跳跃、钻高地圈表演……演出精妙绝伦,掌声阵阵。
整场演出两个多小时,将西方芭蕾的浪漫和东方杂技的惊险融为一体,在舒缓优雅的`音乐中,在惊险技艺的震撼下,营造出浪漫奇幻的艺术视听盛宴,展现出演员们的高水平实力。
让我不得不惊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 x月xx日在xx大剧院观摩了周莉亚和韩真老师编导的舞剧《花木兰》,观后颇有余味,今日特补记。
民族舞剧《花木兰》是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共同制作出品。
编剧朱海、作曲杜鸣,女主演郝若琦、男主演夏天,其他信息都能百度就不赘述了。
提到花木兰,我们就会想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木兰辞。
花木兰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中国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形象,这个IP的优势在于不用说就知道她是谁他的故事和经历,所以在音乐舞蹈这种抽象的艺术表达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劣势就是太熟悉了,往往难出新意,也会让观众有更高的期待,很容易“成也萧何败萧何”。
而这次编导们对这个典型的中国形象在大家传统的认识上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整个故事的形象和意象都是非常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木兰的成长,到最后主题的升华表达传递的却是一种新时代的全人类的大爱精神,我似乎还感觉到了一种虚无的态度,或者是一种当代审美观。
具体说说几个观演感受吧!
首先,意象之美。
舞剧的舞台用了很多圆形元素,从一开场的舞台背景的大铜镜圆形背景,随着剧情变化有时是铜镜、有时是圆月,有时变化为残月,舞台中间装置了正方方向的两个圆环形可移动转台。
以及女主演的小铜镜道具等等。
这些舞美和道具灯光的设置呈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美感,还因为变化结合,动静结合制造出一种非常简约而唯美的影视画面的效果。
中国人对“圆”本身就有一种文化根结,团圆、圆满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期待。
在这个舞台上,非常巧妙的设计结合各种物体点圆形来表达了这种月圆月缺、生死无常的意象。
而铜镜又是女生的身份象征,这里用铜镜传递了少女的爱情、思乡、自我怜惜等等情感意象。
第二,舞蹈之美。
整部舞剧共四幕,还有前面的开场一个类似007片头效果的影子式的独舞展示,英姿飒爽、气势如虹。
第一和第二幕个人觉得特别好,舞蹈语汇和舞台调度的配合灵活巧妙、行云流水。
第三、四幕的发展从个人的情爱到生死离别后的大爱,略觉得张力上不够(也可能演员跳的太累的,女主全场几乎没怎么下场)。
其中几场舞蹈我比较印象深刻的除了开场影子舞,就是军营练兵、兵营夜宿、铜镜舞、匈奴偷袭的几场,“军营练兵”这场英姿飒爽,充分展现出“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气势,“兵营夜宿”这段非常俏皮有趣,“匈奴夜袭”的场景设计与舞蹈结合中光的运用很有特色,而其中“铜镜舞”片段是我最喜欢的,应该也是全剧最为迤逦柔美的片段,木兰手持铜镜和想象中的家乡姐妹对镜贴花黄的样子,娇羞妩媚,温柔可人,映衬出小女子内心最娇柔的一面,这段舞蹈看得人心都要化了,和其他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真儿的一个美娇娥。
第三,音乐之美。
一部好舞剧编导、舞美、音乐无一不重。
《花木兰》的音乐可算优秀,非常恰当的烘托了舞蹈的气氛,音乐的配器和旋律都采用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编曲大量使用了传统民间曲调,古风十足。
曲调虽然是民族和传统的,但编配手法技巧很妙,我在剧场听着就想说,是不是有可能把舞剧的音乐片段整理出来,做成一套组曲呢?这里插个题外话,早期俄罗斯的古典音乐发展也是因为民族乐派的运动开始启蒙,在我看来民族音乐在古典音乐中的运用,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后期俄罗斯在古典音乐方面的影响和成就就是在民族乐派的的推动中发展起来的。
而中国目前在音乐的发展上也有着类似的趋势,我始终觉得先要立根,也就是我们本民族的音乐风格。
在众多作曲家创作中,想给自己树立风格、开辟路径首选民族特色,至于其他的作曲技巧的结合,那是另说。
而本场舞剧的音乐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范式。
建议以后去观看该舞剧的朋友可以分心出来仔细听听杜鸣老师的作曲,风格技巧都值得一品。
最后想说的是,这部舞剧虽然当晚的演出还有些其他问题不够完美,但在民族舞剧中,从结构到舞蹈到音乐到情感刻画都可算有艺术水准的上品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3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