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观后感目录
求<深圳十大观念>的读后感 1500字
关于深圳改革开放作文
命运 观后感200字
。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经济特区,这一过程中,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之快令人惊叹。深圳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如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这些政策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深圳市政府还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型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深圳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
深圳经济的成功不仅仅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更是由于深圳在市场经济中的敏锐性和创新性。深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敏锐性表现在其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及时调整。深圳经济的创新性则表现在其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和业态,如电子商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新业态为深圳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总之,深圳经济的成功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经济的敏锐性和创新性。深圳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同时,深圳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简称“深圳观念”:
1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它折射出“发展就是硬道理”和“效率优先”这两个核心理念,成为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特区成立早期深圳精神的观念。
这一观念的出现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壳的标志,是深圳精神的逻辑起点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个口号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就是减少争论,多干实事,“堵哓舌者之利口,壮实干家之声色”,呼应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主题。
3、敢为天下先
1992年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把邓小平视察深圳期间重要讲话中的观点、主张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分别以“猴年八评”和“八论敢闯”的社论形式连续发表。
“敢为天下先”、“先走一步”、“敢闯敢试”等观念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深圳自我激励、勇做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坚定信念。
4、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2005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提出深圳未来的发展仍然要向改革创新要发展动力、要发展优势、要发展资源、要发展空间。
5、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从2000年开始,深圳市每年11月举办“读书月”。
在这座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屹立的是世界一流的书城和图书馆。
热爱读书,让我们这个城市更加文明,更加时尚。
深圳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6、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从一个城市对于失败的态度,更能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力量。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体现。
“鼓励”和“宽容”无疑将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改革年代。
7、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也就是对人本身的价值的尊重。
2000年11月首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根本目的”的理念。
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句源于古印度谚语的话,早已成为深圳义工的独特理念,深圳人耳熟能详。
9、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这是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一句口号,后来广为传播,契合了深圳人具有世界眼光的追求。
10、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一种深深的对归属感的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
2008,中国已踏入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
深圳,一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已从无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模式"深圳速度"……特区挥舞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成功的深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200字观后感
怀着感动心情,断断续续看完30集大片【命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悲壮旋律回荡在我耳际;机遇和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个人都应该好好把握的。
【命运】以深圳特区建设发展为题材,充分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命运的息息相关,它是在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点、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发展“命运”的故事。
它充分说明,成功的机遇往往亲睐那些大胆的改革者创新者。
命运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该剧讲述了深圳特区改革开放初期那惊心动魄勇于为先的故事。
一方面讲述了李雪健、高明饰演的决策阶层对于特区改革发展的掌控与大胆举措;另一方面讲述了陈思成、曹曦文等饰演的普通民众阶层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巨变。
虽然是主旋律题材,但故事的细腻刻画,厚重表达,着实的引人入胜,它让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批老同志回忆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岁月。
激起大批年轻观众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珍惜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000字观后感
电视剧《命运》是根据作家陆天明同名小说改编,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深圳建立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艰难历程,展示了中国的命运、深圳的命运以及改革者和普通人的不同命运……
该剧生动描写了20世纪70年代末,处于我国改革前沿阵地的鹏城市委书记宋梓南,肩负党中央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团结市委一班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艰苦奋斗,力排困难和思想阻力,将鹏城这个只有3万人口的小渔村,建设成有100多万人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感人经历。
改革开放前期,由于老宝安与毗邻的香港在经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落差,致使当地及周边的居民纷纷舍弃自家祖业,涉险渡港,以致引发了多次内地逃港潮。
政府目睹了此现象并加以制止,由此引发深思:难道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过的就应该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正确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想出了先拿一些地区来做实验(即特区)的正确方法。
深圳鹏城经济特区由此产生,为了致富,宋书记和余涛同志积极接纳新思想、新方法,力图找到一个正确有效的发展方向。
一个“四分钱”政策,带来了效率的迅速提高,调动了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一个新的经济策略,同时也是十分有效可行的,却与当时的“大锅饭”主义相抵触,最后被迫停用。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由余涛同志倡议的蛇口改革开放发展的口号,使特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了,引起了香港商人的投资热潮,这时问题也跟着来了。
基础配套跟不上及政策因素阻碍了鹏城的发展。
如不及时解决,有可能引发港商撤资。
面对困难,舍我其谁的共产党员精神鼓舞着特区建设参与者,不断解决了各种困难。
在宋书记、余涛等人带领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特区速度。
随着市场的需求、经济环境的改变,取消了粮油肉布票,转而搞市场经济;工人实行奖金制度,开办私营企业;引进外资建厂,搞股票交易投资,房地产投资等。
这些现在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是要冒着坐牢甚至杀头风险的,因此剧中经常引用前人变革流血故事,如谭嗣同的“变法革新需要流血,愿从我开始”。
剧中人物“雷伴武”的人生结局令我们深思。
雷伴武在改革开放初期为鹏城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放松自律,抵抗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导致令人惋惜的可悲结局。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物必自腐而后虫生”,重温这一古训,牢记这一原理,对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有重要意义。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科学用权,可以为党增光、为民造福;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则会贻误事业、断送前程。
所以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做到秉公用权,保持清正廉洁,强化自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筑牢思想防线,遏制贪欲,抵制诱惑,培养浩然之气。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鹏城已经变成了举世瞩目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大都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维观念的不断改变,我们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挑战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
“失去了这次机会,我们(这些带头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市委书记王荣四提电视剧《命运》,激励全市干部群众“想干敢干快干”。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顺势而为,我们要大力倡导学习特区改革开拓者那种以国家兴盛、人民幸福为己任的责任意识,那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为特区的更美好明天而努力。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3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