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闺门旦艺术观后感,艺术观后感600字

闺门旦艺术观后感,艺术观后感600字



闺门旦艺术观后感目录

河北梆子观后感 600字左右

艺术观后感600字

闺门旦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它以妇女为主要角色,讲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和遭遇。其表演特点是婉转柔美、细腻动人,把握好了情感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闺门旦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广大观众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河北梆子观后感 600字左右

8月5号~7号,长安大戏院连演三场省梆子剧院复排的《钟馗》,我是6号晚上去看的第二场。

这个戏是省梆子剧院的看家戏了,第一版由裴艳玲老师于1985年首演,当年就引起了很大轰动。

自从裴老师改唱京剧,加上年龄的问题,这个戏就很少动了。

吴桂云老师复排这个戏,使得河北梆子这个经典剧目再次搬上舞台,再次集中展现了河北梆子剧种的魅力。

这个戏很吃重,文的、武的、唱的、做的、打的、特技等等等等,无处不显示着这个剧种的艺术感染力,其对演员的要求可想而知。

我想但凡看过这个剧目的人,没有不拍手称奇的,真是好戏!相对于裴老师的第一版,吴老师的复排版经过几年的打磨,渐渐由裴氏钟馗过渡到了吴氏钟馗,这是6号的演出给我最大的感触,值得庆贺!

这次复排的《钟馗》,个人感觉以下几个特点很突出:

1、钟馗的唱腔要丰富、复杂得多了,这也是吴氏钟馗区别于裴氏钟馗集中的地方。

裴老师由于嗓子的限制,梆子腔往往唱不圆或者说唱不完整,大都是半句儿,每个字的腔儿都不长,好像在数汉字,当然这也是裴老师结合自身特点的一种处理方法。

吴老师的钟馗,几乎没有了这种感觉,可以用字正腔圆来衡量,唱腔又回到了梆子腔高亢激昂的本色上。

而且,正是由于唱腔的大气,很多地方加小腔来润色就显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高亢处不失柔美,低回处不失顿挫,吴氏钟馗的唱功已经进趋于成熟。

2、吴老师的钟馗,念白、唱腔、表演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特点,给我的感觉台上的就是钟馗,而不是在演钟馗,这对于吴老师的艺术水平可是一个质变啊,祝贺!

3、苏娜的钟梅英,嗓子、扮相都不错,而且越放开了唱越好,后半场效果明显好于前半场,听说才18岁,很有前途的演员,梆子剧院的新秀。

希望以后多向老艺术家和中青年演员学习,比如跟着张惠云老师学学青衣,向齐花坦老师学学花旦等等,多上舞台实践,不要事先拘泥于某一个固定行当,花旦、青衣、闺门旦等都要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

4、张雷的杜平让我很是一惊,自从田春鸟老师退休、李树林老师改行,陈宝成老师这几年嗓子也不行了,梆子剧院的小生演员一直比较缺乏。

张雷的杜平让我很是高兴,嗓子很清亮,唱腔很规矩,尤其反调唱得很平稳,节奏感不错,梆子剧院小生行当后继有人了,希望经过几年的舞台磨练能够挑起大梁。

听说还有个丁云飞也是唱小生的,找机会也看看他的戏,梆子剧院太缺小生演员了。

5、扮演驴夫鬼的扈海蒙才二十来岁,那么好的身手,实在让人佩服,翻下假山的跟头多加了一个回翻,难度成倍增加,我在下面都替你担心,以后表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你这样的武戏好苗子可是很少见的。

张志民、张克海、杭景池等几位鬼头儿的扮演者,年龄都不小了吧,当年陪裴老师演出就有你们几位吧,向你们致敬!这么多年依然艰苦地坚持着演出,不容易啊。

提几个建议吧,个人观点,而且只看了一场,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1、第一场“惜别”,由于改掉了“科场作弊”的情节,使得钟馗的形象塑造增加了难度。

这一场显得钟馗的兄妹之情过于突出了,而性格刚烈一面则显得不足,这种柔情有余、刚烈不足的形象和后面“斥奸”一场的触柱身亡以及钟馗封神后的人物特征就有些内在呼应上的不足了。

比如钟馗封神后,之所以改扮花脸,这与其刚烈性格是内在一致的,用红花脸则又加上了一个“忠”字(明知朝廷奸臣当道,依然赴京赶考,这就是对朝廷的“忠”)。

对应于此,“说嫁”一场才有“上天怜我忠烈性,封为捉鬼一神灵”的叙述。

因此,如果有可能,我觉得第一场应该再加点戏和情节,展示一下钟馗的刚烈性格。

2、“毁容”一场戏感觉也有改进空间。

钟馗功夫了得,而且从不信邪,这场戏我觉得不应该到毁容就结束了,应该让钟馗毁容后再战胜群魔为好,否则这样结束就是说明群魔得逞了,它们得逞后就会罢手吗?而且,没有显出钟馗的功夫好和不信邪(隐含着邪不压正的意义)。

这场戏可以再改改,或者加点什么情节。

当然,这点看法有点牵强,而且改不好很可能会成为画蛇添足。

3、钟馗的形象似乎还是有些不足,特别是和后半场封神之后对比,前半场小生应工就显得有些欠缺。

除了上面的刚烈性格展示不足外,还缺乏一点潇洒和书卷气,或者说书生的那种傲骨(不是傲气),显得钟馗在封神前的人物深度有些不够。

我想这个方面吴老师还有很大的潜质没有发挥出来,从台词、表演、行头上都还有提升空间。

4、还有一个以前提过的老建议,钟馗封神后的行头是否可以考虑有个变换,以适合不同的情景,大红的行头更适宜“完婚”一场,“定亲”、“行路”、“说嫁”几场可以有所改动,包括盔头都可以换个样子,这可以参考许多关于钟馗的民间画像来设计几套,以求把钟馗展现得更加完美。

5、钟梅英的表演,建议多向彭蕙蘅老师学学,学学她身段和手势表演的平滑,特别是水袖功夫,还要加把劲儿。

6、杜平的表演和唱腔很规矩,但是对人物的感情拿捏得还不到火候,规矩的唱腔里面缺乏一些情感支撑,塑造的这个杜平少点阳刚气。

建议看看陈宝胜扮演、李树林配唱杜平的裴老师版《钟馗》,对把握人物角色应该有帮助。

7、还有个小小的问题没有想明白,复排此剧在细节上由“玉镯订婚”改为“金钗订婚”,有什么特殊考虑么?请高人指点。

好了,写了这么多,提的意见比肯定的内容要多得多,我也是外行假冒专家,有点吹毛求疵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戏更好!这个戏已经很不错了,剧情好、人物好、唱腔好、表演好,稍加改进,就可以形成完美的吴氏钟馗了,完全可以作为省梆子剧院叫板京津梆子院团的看家戏了。

吴老师可以凭这个冲击梅花了,同时也为梆子剧院培养锻炼了花旦、小生、武生(武丑),一举多得啊!!!

艺术观后感600字

残奥运过去了,迎来了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南市影剧院。

一路上的花花草草,楼房建筑都让人耳目一心,心里头可别提多兴奋了。

虽然本届艺术节表演两个小时都不到,但我觉得每个节目都很精彩,有趣。

我出乎意料在我身边竟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朋友。

虽然我没能向他们一样登上舞台,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释放激情。

但作为一名文明的观众, 我还是要为”小演员”,老师喝彩。

其中最夺我眼球的便是《小提琴与钢琴》合奏。

其中,一个用她那灵活的巧手在那黑白相间华丽的钢琴上飞舞,另一个一边富有节奏感的摇头,一边手不停的

来回拉动着灰色小提琴上的玄。

小提琴那动听的曲调,钢琴那优美的旋侓,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陶醉于音乐的海洋,流连忘返不能自拔啊!我想她们肯定花了不少

的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暗自打从心里佩服她们。

不过,归根到底还得感谢国家啊,没有国家,那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吃饱穿暖还是问题,更别

提花钱学一门技术了。

还有老师们的服装秀也别有趣味,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善了衣着也变得更时尚,款式也多了,花样也多了,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教师

们搭配这不同的服装,改造了不同的发型,让同学们蠢蠢欲动,令人兴奋不已,不停的喊着自己喜欢的老师,为他们加油鼓劲。

每当教师走上舞台都会露出一张嘴角

带有月牙似的微笑,让人感觉很有魅力,很有精神。

特别是绍老师声情并茂地唱起《今天是个好日》,那嘹亮的歌声,这令我们羡慕,钦佩,此起彼伏的掌声环旋着

四周。

我相信在下届艺术节上还会有更精彩的节目,更多的欢呼声,更多的雀跃,更多的震撼。

我坚信下一届艺术节,中国会更昌盛,更繁华。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