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大山老师观后感,大山里的长明灯观后感

大山老师观后感,大山里的长明灯观后感



大山老师观后感目录

大山深处的保尔观后感

大山里的长明灯观后感

《大山老师》是一部由中国大陆制作的电视剧,于2019年首播。该剧讲述了一个年迈的退休教师大山(由著名演员李雪健饰演)在退休后依然热爱教育事业,并带领一群贫困孩子走向成功的故事。

此外,该剧还通过大山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经验传授,展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特质和责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该剧具有积极向上的教育主题,情节紧凑,演员表现出色,值得一看。"。

大山深处的保尔观后感

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他们为了追寻生命的真正意义而不断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生命之歌。

在甘肃庆阳的大山里也有一位这样的“保尔·柯察金”,他就是全国模范教师、身残志坚,一心为学生的张学成老师。

扎根大山深处,双腿残疾的张老师在杏树沟坚持教书30年,始终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他的学生有在北京读硕士博士的,他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从城市回到山沟继续他的事业。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张老师就是大山深处孩子的希望,成长的希望、成人的希望、走出大山的希望。

沟壑纵横、闭塞贫困的杏树沟敲锣打鼓地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老师张学成。

开学第一天,张学成刚刚送走全村二十几个孩子,准备动手做饭,就有同学哭着跑来找张老师,说墩娃在放学路上滑下山路,挂在树枝上,命悬一线。

张老师不顾一切跑向出事的墩娃,奋力将墩娃救起,自己却不慎踩空,掉下十几米深的深沟,摔成双腿残废。

就这样,他拖着残疾的双腿开始了一样光辉的人生。

面对日益变老的母亲,张老师哭了,他哭母亲老了正是等着他孝顺的时候却还要伺候他吃喝。

母亲问他后悔了吗?他哭着说没有,他只是心里憋屈。

在母亲的关怀和鼓励下,张老师终于重新站了起来,拄着双拐、骑着毛驴往返于十里羊肠小道上,他将汗水洒在了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浇灌出希望的小花,他的学生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北京。

为了被家长罚跪的学生,张学成甘愿承担老师的责任,陪学生一起下跪;为了让辍学的学生继续上学,他苦口婆心做家长工作,并主动提供课本作业本;为了不让孩子们的课本被雨水淋湿,他被突然坍塌的教室压在下面;一直陪伴着张学成的毛驴有一天也倒在了送他上学的路上,永远的葬在了他经常路过的地方。

就这样,张老师凭着坚强的信念、凭着对教育事业和山沟里孩子的热爱,在讲台上度过三十年的人生光阴。

他的感人事迹也为自己换来了人生的最高荣誉,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前往北京接受表彰。

看完张老师的故事后,最让人感动的是支撑他一如既往的坚持事业的那种信念。

信念的力量和强烈的使命感使得张老师能三十年坚持在讲台上,能把孩子的希望当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在第八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与央视主持人董倩的对话中,提到了使命感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他说唐僧西天取经的使命和信念是向西向西,八仙过海化解瘟疫、拯救众生的使命观是向东向东,毛主席领导长征的使命感和大格局是他认为北上抗日可能是一条根本的出路,所以他坚持向北向北,邓小平觉得改革开放要坚持香港的经验,所以向南向南。

也许张老师的使命观和他内心的大格局就是一定要让山沟里的孩子学知识,所以他一直想着学生学生。

作为普通的一名烟草员工,我们内心也要有自己的使命观和坚持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始终把烟农和零售户的利益放在心上。

在每一天的工作中都要时刻想着这些,把全身心的感情投入到为烟农、零售户和消费者服务中去,只要这样才能成就我们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也要想张学成老师一样,做一名烟草行业的“保尔·柯察金”,把我们的热血和汗水撒到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田野里,长出美丽的金叶之花。

大山里的长明灯观后感

无 私 的 奉 献

——观看《大山里的长明灯》有感

浦北县寨圩镇初级中学 容国程

“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

陪人依窗读,照人赴锦程。

默默发光热,从不慕虚名。

一心贯始终,为人尽忠贞。

”这首《蜡烛》用在李群生身上最是合适不过了。

李群生,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平睦镇旺贵小学护龙塘教学点退休教师,一个用四十八个春秋孤独坚守教学岗位的平凡教育者。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了伟大的形象。

李群生老师把一生的心血都洒在六万大山里,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在这个特殊的教学点里,李群生孤独一人,为渴望知识的孩子送上淳淳教导。

没有教室,他发动群众筹集资金,不够再加上自己的钱,办起了教学点。

没有老师,他一个人孤独坚守了48年,并且没有请过一天假。

“把自己留在大山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李群生如是说,很感人。

为了山里的孩子们,李群生在六万山里累计步行9万多公里,帮助1000多名山里娃完成了启蒙教育。

这位极为普通的山村教师,在六万大山的乡亲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声誉,乡亲们说,他就是照亮山里孩子心灵的——“烛光”。

他身兼数职,老师、班主任、炊事员、清洁员、家长……他同时上三个年级,进行的是复式教学,因为没有其他的老师。

他教语文,还教数学,也教音乐、绘画、体育,也是因为没有其他的老师。

四十八个春秋,他用怎样的信念孤独的坚守在这四尺讲台之上?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他用怎样的毅力走遍这大山里的每一寸土地?

——是忠诚,对教育事业的灼热的爱。

——是责任,对大山里的孩子的挚爱。

——是奉献,对教师行业的最好的诠释。

这正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

之二:

李群生老师是浦北县平睦镇旺贵小学护龙塘教学点退休教师。

1962年,初中毕业的李群生看到村里的孩子超过年龄却没有学上的状况,积极奔走办学校。

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当年9月他在六万大山的旺贵岭半山腰上搭起了临时学校--浦北县护龙塘教学点,解决大山里20个山村的农家子弟读书难的问题。

在教学点,他既是校长、主任,也是老师,他一会教语文,一会教数学,一会教音乐,常常是上完一年级的课,又上三年级的课,每天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

他的家离教学点10多里路,崎岖难走。

每天放学后还坚持一路家访,到家时往往已是掌灯时分。

1969至1974年,附近的麓顶山教学点老师生病不能教学,他二话不说主动承担这一教学任务。

每天上午先到护龙塘教学点上课,布置下午的自习作业;下午赶到麓顶山教学点上课,布置第二天上午的自习作业,每天一个来回16公里并走了整整6年。

1987年夏的一场暴风雨袭击护龙塘教学点,教室房顶几乎片瓦不留。

白天,李群生在泥水痕迹斑斑的教室上课,放学后就去盖瓦补漏,发动群众到10多公里外的平睦镇挑砖运瓦抢修教室。

他先后60多次翻越海拔800多米高的旺贵岭挑运抢修教室的用料,每次回到教学点都已深更半夜。

一次,因劳累过度,他从山上连砖带瓦滚下山坡,半夜里才被一阵小雨淋醒,他挣扎着爬起来,从路边折了树枝作拐杖,跌跌撞撞地回到教学点。

摔伤后的李群生无法行走、无法站立,也无法坐下,他躺在黑板前的长凳上侧着身子,忍痛在黑板上给学生板书,由于体力不支,他从凳子上掉了下来,动弹不得,孩子们哭着围在他身旁。

孩子们的哭声惊动附近村民,村民们纷纷扔掉手上的农活,把李群生送回家,为他疗伤,连村里88岁高龄的李老太太都赶来了。

摔伤的李群生放心不下孩子,第二天,他在妻子搀扶下坚持到学校,继续躺在长凳上侧着身子板书上课,前后坚持了一个多月。

2004年,李群生退休了,由于老师还没有着落,他又主动承担教学任务,一干又是6年。

48年来,他累计步行9万多公里,并在深山的简陋教学点里培养了1000多名山里娃,走出六万大山进入镇县中学读书的孩子中,先后有12名考上大学。

他被誉为大山里常明的“烛光”,受到当地群众普遍赞誉。

李群生老师以对教育事业及孩子的满腔热情,为当地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看了他的事迹后,我作为他的同行,一名人民教师,决心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