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出马观后感目录
对子贡救鲁的看法
对子贡救鲁的看法
。
《论语》中有关于子贡出马观的记载:。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也是孔子提出“仁”的核心思想之一。
。
在古代中国,道德观念非常重要,而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恕的含义是“宽容、原谅”,是一种基于道德伦理的情感与行为。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什么,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
而子贡出马观,则是孔子用一个故事来为这一思想做出了生动的解释和说明。故事讲述的是子贡买了一匹好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他的邻居偷了。子贡很生气,想要去找邻居讨回马来。孔子则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子贡应该原谅邻居的行为,不要对他做出同样的事情。
。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古代社会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尊重长辈、师长和上级的地位和权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仁”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关系方式,即基于道德伦理的关系,而不是基于地位和权力的关系。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因此,子贡出马观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道德准则,尊重他人,宽容别人的错误和过失,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太史公的评价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也就是说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
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不得不说,子贡是难得一见的现实主义外交大师。
也不得不说,与其说亡吴者是西施这个女人,不如说是子贡这个男人。
现在的人把有学问的商人称为儒商,子贡是孔子教育培养的,他应该是最标准的儒商了,子贡救鲁反映出他是这位史上最正宗的儒商。
1、史记有原话,在《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
2、其实孔子,包括儒家思想,都有富国强兵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孔子不是被迫在鲁国下野,那么他肯定首先实行仁政,然后也会走向富国强兵的道路上。
不是说儒家思想,就是放弃军队,放弃战争的。
只是要以暴制暴,而不是兴无义之师。
首先,当时的形式就是,田氏在齐桓公时期已经进入了齐国,当时在齐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势力,也很得民心。
这也和田常等人收拢民心的政策有关。
也就是说,无论田常灭鲁还是功吴,篡位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实际上,齐国的制度本身就很有问题,当年周公旦和姜子牙时期,就讨论过这一问题,说鲁国弱但是重礼法,齐国强而会被篡位。
可见,齐国被篡,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田氏代齐当时只是个过程,而不是说子贡的游说,导致了田氏代齐。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春秋时期。
齐国对鲁国的大胜不少,但始终没有灭掉鲁国。
这次,就算田氏大胜,也会留着鲁国的,这就是春秋时期一贯的做法。
鲁国完全没有到生死存亡的时刻。
假设田常真的灭了鲁国,会是什么结果?之后齐国灭了宋国,导致了诸侯震恐,五国伐齐,最后乐毅差点灭了齐国。
宋国还是个殷商遗民国家,鲁国可是正正经经的王室国家。
其次,吴国想称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有识之士如伍子胥,劝夫差灭掉越国再称霸,夫差不听,已经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假设没有子贡,夫差也会找机会对中原用兵,即使他不对中原用兵,楚吴世仇,也会有兵戈之乱。
夫差一动,勾践必然偷袭。
吴越之间的事情,总要有个了结。
所以,有没有子贡,都对吴越的形式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再次,对于晋国,当时六卿还没有闹翻,虽然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还是当时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吴国劳师而袭远,即使打败了齐国,齐国也是当时实力第四五名左右的国家,吴国必然有消耗。
那么,吴国在这种情况下打晋国,丝毫没有战胜的希望,子贡出不出马,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这件事对于晋国的影响不算太大。
而前面已经分析了,吴国打谁,越国都要偷袭,即使吴国战胜会师,灭亡也是难免的。
他自己作死,还去惹晋国,那就更是人作孽不可活了。
所以,说子贡救鲁,决定了之后的春秋形式,是不科学的。
说部分影响了,还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子贡救不救,像鲁国这样有文化底蕴的国家,都不会轻易灭亡的。
我们看后来东晋末年的刘裕北伐,和东汉末年的曹操灭张鲁,都可以看到。
刘裕、曹操,战胜了不是想扩大战果,而是想回去篡位或者预备篡位。
那么田常当时的情况,即使战胜,也肯定不会灭鲁,而会快点回去篡位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