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观后感目录
求一篇800字的北京孔庙国子监读后感,急急急!!
弟子规 的观后感
参观安福县孔庙观后感500字
。
国子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贵族子弟求学的重要场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是在唐朝时期才建立了现代化的制度和规模。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官学之一,其地位在唐代尤为显著,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僚阶层的后代。
。
在国子监中,学生们学习的课程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文学、音乐、数学等,同时还要学习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此外,学生们还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和选拔,以决定他们是否有资格升入更高级别的学习阶段。
。
国子监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中心。在国子监中,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还要表演和创作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有益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
总的来说,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可以追溯到古代,也对现代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孔庙国子监游记
孔庙里三种东西最多:侧柏、石碑、麻雀。
我大概早晨9点到了孔庙门口,一看牌子,8:30就开放,于是想早知道再早点。
所谓的古迹和旅游景点,人一多就吵闹起来,还有摆出各种神态和姿势拍照的,让人心情不快。
买完票走进去,里面已经有几个人,两对老夫妻,一对游客夫妇,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人,大概是祖孙,其余的就是那里的工作人员,一律横眉冷脸,十分讨厌。
第一进庭院左右都林立着石碑,大概有几十块,刻着某些科举考试的进士名录,有些字迹还清楚,有些已经非常模糊,甚至连碑身都残缺或裂开了,时光真是无情,能摧残一切。
有的石碑旁还有四方的大理石小碑,上面写着该年科举的逸闻趣事,比如有一则写广东的谢启祚98岁中进士,当时他的家庭已经是四世同堂,这故事表面是美谈,再一琢磨,未尝没有些悲凉在里面,其他还有汪绎错过考期后来补考,中了状元,曾国藩只中了三甲第40名,或者二甲第40名,记不清了,于是就很忌讳甲这个字。
在这些石碑旁边,种着很多侧柏,也有槐树,长得非常高大,但论起数量,侧柏要多得多。
而且几乎每棵侧柏旁边,都种着一棵藤,藤条攀援而上,与树紧紧纠缠在一起,不知道这是什么讲究。
后来又往里走到第二进,发现这里的树几乎全是侧柏,有一些已经干枯,灰白的枝干直撅撅地挺立着,有几棵树身上长出瘤子,有的只有一颗,有的有好几颗,有的遍身都是,那瘤子以一种奇特的螺旋的姿态拧成结实的一团,纹理分明又凌乱,简直是绝美的雕塑。
这些侧柏真是各有特色,有的笔直而枝叶稀少,只是缠着它的藤在装点它,有的分叉很多,长得不高,有几棵姿态也非常优美,有几棵也被人工锯掉了不少枝干,留下很大的扁圆的缺口。
与路边乖乖排队站立的树相比,孔庙里这些树长得潇洒随意,但是它们又没有野地里的树那么放肆,毕竟还是有人管理它们的,不会让它们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孔庙里还有很多御碑,用来歌颂国家大事的,什么平定三藩、平定准噶尔叛乱之类。
这些碑待遇好,不但碑顶上雕刻着龙凤花卉,还有赑屃驮着它,这些赑屃有的张嘴,有的眦牙,有的闭嘴,不知道都是什么讲究。
其中有一块御碑是明代的,碑的背面写着文革时期造反派们的标语:君莫舞,请吃烤白薯;问:苦不苦;答:细嚼未下肚,苦!倒是很有意思。
而且这一并不光彩的痕迹,并没有被有关部门粉刷清洗掉,倒是用凉亭遮盖栏杆围挡住,供人参观,也很有意思。
我对这些御碑没太大兴趣,就是歌功颂德的东西,还有些劳民伤财的味道在里面。
孔庙里的麻雀也非常多,通常成群结队的,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落到地上,或者到草丛里。
孔庙庭院不大,又种了很多树,所以非常之幽静,幽静过头了,感觉有些沉闷,这些麻雀飞来飞去,增添了不少活气。
至于孔庙里的殿堂,大都是新修崭新,里面的陈设,也是崭新得刺眼。
倒是大哉孔子陈列室,有些文物值得一看,虽然基本都是复制品。
但是孔子陈列室看到最后,竟然出现了黄帝内经,不知为何。
而且看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分布,最多的几个国家是泰国、墨西哥、德国、美国、日本,墨西哥有这么多孔子学院,确实有点让人意外。
伏尔泰很推崇孔子,孔子其实很有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做风也是非常开明的,同时又坚持原则,的确是万世师表。
于丹讲论语,虽然我不大听得懂,但应该是有益于世吧。
国子监乏善可陈,中心建筑是名曰辟雍的皇帝学习功课的地方,皇帝的课桌高高在上,装饰着黄色锦缎,老师的讲席就是一个横桌,无装饰。
不知道当时的讲课是怎样一种情形,但是光从表面看,这一讲课就十分变态了,皇帝被恭维为天子、圣人,可以裁决一切,而他也要学习,但是不管学成什么样子,天子圣人是当定了,而教他的人呢,自然是俗人,同时还是他的下属,或者叫奴才也不是太过分。
可能给皇帝上课这一仪式很堂皇庄重,大家自然也就忘了这些难以说通的地方,中国的帝制时代,皇帝的地位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似乎陷入了帝制崇拜的怪圈,千方百计要膜拜皇帝,当奴才上瘾。
当然这种风气现在仍然有,而且还挺强悍,虽然不用磕头下跪大家平起平坐了,可真正的开明平等,还需要继续努力。
辟雍的四面环绕着池水,里面种满水草,有很多小鱼,池边还有一棵海棠树,枝头挂着几颗果子,有的果子掉进了水中。
我觉得参观完,要离开的时候,发现国子监正门东边有一个小门,写着乾隆御碑,或者类似的意思的什么字,于是就走进去看。
很小的院落,旁边一个小花圃,种着刚栽下不久的整齐的兰草,花圃中间有块碑,写着福寿两个大字。
就是个寻常院落。
但是一走进去,我就惊呆了,眼前整整齐齐排列着的石碑,大概有好几百块吧,房间大概有几十米长,另一侧站着几个人,石碑共有六排,房间里很昏暗,难辨认字迹,我就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离开了。
石碑刻的是儒家十三经,60多万字,要一个一个地刻在石头上,其劳作的繁重可以想象,其对于知识的敬重,也让人敬佩到五体投地。
《弟子规》有感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
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答案很明确:是。
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参观孔庙的感悟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孔庙和国子监,孔庙是为纪念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而建造的,在大成殿里,供奉着孔子的牌位,殿上悬挂着很多牌匾,都是历代皇帝御笔亲提的,为天下祈福的。
大殿的两边摆放了很多乐器,都是皇帝祭祀活动时演奏的,(古琴、瑟、磬等)。
听讲解员说,祭祀活动场面非常宏大,由此我明白了,连皇帝都要来祭拜孔子,为天下人祈福,这就是尊师的具体表现。
中国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我们也应该尊敬老师和长辈,虚心向他们学习,懂得感恩。
在孔庙的西面就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里面的辟雍是为皇帝讲学建造的,皇帝讲学的时候,学生们都要在殿外跪着听学。
还有点卯台、状元桥等很多建筑,都非常的漂亮。
通过今天到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参观,我懂得了我们要好好学习知识,对中国的古老文化也产生了兴趣,孔子的思想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在学习研究,包括外国人。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同时也会在以后更好的学习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