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垦观后感700字目录
大家来帮我写一篇参观军垦博物馆的观后感吧。急急急.有悬赏哦。快来。
石河子军垦第一连观后感
《军垦观》是一部以军垦为主题的纪实性电影,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开展军垦运动,将解放军从战壕转移到农田,开垦荒地,建设新农村的过程。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军垦运动的艰辛和伟大,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电影中,我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不怕困难,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精神,努力开垦荒地、建设新农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收的生活,也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在军垦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作用,通过组织、引导和协调,使军民鱼水情深,共同建设了新农村。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组织能力,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
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不断开展军垦运动。他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步步将荒地变成了绿洲。这种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通过观看《军垦观》,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的领导者,也是中国的先进分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
总之,观看《军垦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应该秉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袁辉报道 到新疆已经近两个月了,感触很多。
参加工作五十天了,原以为自己的工作是最艰苦、最难熬的,自己的心波伏起荡,心情时好时坏,自己也在不停的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安下心来工作。
一直自以为自己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因为自己的努力在学校成了预备党员,也即将转正,以前一直自以为是,可是我错了……
来到石河子,一直想去军垦博物馆,因为来这里之前了解了一些这里的情况,今年《戈壁母亲》在全国热播,看了之后很受教育,对军垦充满了敬意。
今天单位圆了自己这个愿望,组织我们参观了军垦博物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自己恨不得将这里的每一个细节烙印于心,因为这里有我最渴望,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是我今后最希望去学习的一种精神,品质,灵魂。
一道命令数万军人历经五十多天,披星戴月奔赴这个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
剿匪,守边,戍边是他们今后人生的使命。
那时环境异常恶劣,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根本无法切身体会的,敬仰他们吧!如果当时把它们的生活形容成原始社会,一点也不逊色。
你见过一件棉袄上有两百多快补丁吗?这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棉衣,来自于我们军垦人。
我相信在那个年代这是军垦人最流行的着装;你见过用汽车零件制成的台灯吗?我相信这是当时能照亮人心的一盏灯;你见过用树枝做成的摇篮吗?我相信在这个摇篮里成长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军垦人用自己的感情,智慧,双手制成的,但却是最实用的。
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像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他们没有抱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
他们住地窝子了,将军,士兵同甘共苦,他们用人力代替牲畜的劳动力,一寸一寸在荒滩上开垦,耕作,汗水浇灌着炙热的沙石。
他们做到了当年生产,自给自足,还有一定剩余的壮举。
他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造福后代子孙的大工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一幅照片一个人手持羊便驱赶着羊群,原以为他是牧民,但是他的身上还背着一把步枪,他是一个背着枪的牧羊人——军垦人。
一位老人把一个被面制成的国旗每天按时升起,引起了邻国军人的敬意。
一幅黑白照片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跟随父母在搬石块,他是军垦的后代。
这里包含着不单单一个,两个精神,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也不是一两天能理解的。
时隔数十年,朋友,今日的新疆没有办法让你能够想到五十多年前他是这样的,在茫茫戈壁上,一个个新生的城市会告诉你他很年轻;一片片的粮食生产基地会告诉你军垦人的汗水将戈壁化为良田;一条条高速公路会告诉你丑小鸭已经在岁月里变成了白天鹅。
这里出产优质的瓜果,优质的棉花,造就了很多优秀品质的人。
近六十年了,我在军垦人驻扎了近六十年后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世界震惊了。
我的心中带着感激的泪水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
你们不光为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城市,优良的土地,许多许多。
我觉得对我,对大家,你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你们的品质,精神,灵魂,只要这些东西能传承下去,我相信新疆会越来越好。
因为我爱上了这片土地!
看的东西很多,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我想这里每一件陈列的物品,只是想让我们知道,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理解他们之后将之传承并发扬下去。
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不,用目的形容他有点低俗了,因为是他吸引我情不自禁的了解他,这就是我今后人生受益的一次教育。
它使我知道自己的困难比他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自己需要学习,做的还很多。
我彻底被军垦人打动了,我的信念也自此坚定了。
再有几天我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了,我一直想在党旗下郑重的宣誓,但是我现在还在自己心里说这样一段话:我愿意在新疆生根落叶,我愿意传承军垦精神,我愿意努力工作,不畏艰苦,我愿意将微不足道的一生奉献在新疆建设发展的一个普通岗位上。
老一代军垦前辈,谢谢你们为新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有的条件与过去是无法比拟的。
我们新的一代青年永远不会忘记过去,我们会将军垦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期新的军垦精神。
为新疆美好的未来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微薄之力。
置身于石河子市玛纳斯河西岸红山北麓的“军垦第一连”,思绪仿佛随着时光隧道,飞回到了那个豪情满怀的垦荒岁月。
历史 战天斗地的画卷
在“军垦第一连”里,最能撼人心魄的还是那座不朽的“军垦第一犁”人工雕像。
粗绳深深地勒进垦荒战士的肩膀,他们的双脚重重地踩在地上,他们的肌腱在风雨里暴露着,他们的信念在寒暑中一天比一天坚固,他们“嘿哟!嘿哟!”地拉着犁,向着荒原,向着前方走去……正是这座人工雕像,表达了人们对当年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精神深深的敬意。
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石河子人将这里开垦建设成了一座绿色的城市。
“军垦第一连”是石河子市独立团投资300多万元人民币,在垦荒连队的原址上建成的,这也是当年支边青年最早进入石河子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初,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湖。
与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行搏斗,成了垦荒战士们在这里扎根创业的第一课。
起初,为了防蚊虫叮咬,他们下地割苇子时,都用纱布把头蒙起来,一个个活像戴着面罩的养蜂人。
但蚊子身体小,见缝就钻,总是防不住。
后来,他们学会了每天“化妆”,“化妆品”全都是水渠里的稀泥巴。
上工前,把头、脸、手全都抹得黑糊糊的,个个都像泥人一般。
收工后再“卸妆”,钻进水渠里洗泥巴。
这个办法还真奏效,蚊子叮不透了。
那时候,牛少得比人还宝贝,自制的木犁也不够,连队里的排班长们都争着拉木犁。
七八个人一组,在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中,连队平均日犁地8亩左右,最高达到10亩,每年都超额完成开荒播种任务。
然而,即使这样白天超负荷的劳动,晚上住在生活条件极差的地窝子里,也没有动摇他们战天斗地的信念和决心。
“军垦第一连”驻守在一个山脚下。
抬头望去,山坡上四处可见一座座低矮陈旧的地窝子群,还有干打垒伙房和蓄水涝坝等兵团军垦人建造的遗迹……记者俯身钻进一座5米多深的地窝子,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有一丝光线从天窗上射进来,整个地窝子里又暗又潮,让人不想多呆一分钟。
听一名老兵团人讲,就是这些地窝子,曾是兵团军垦人的“公共洞房”。
地窝子数量有限,只有结婚的人,才能住进去,这是当时最奢侈的“住房”。
在这样简陋的生活环境中,垦荒战士们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还肩负着保卫新疆稳定的战斗任务。
白天生产,晚上站岗,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用汗水和生命在这片亘古荒原上一步步地建起了城市。
如今 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
据介绍,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科学考察卫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发现一片林海,林海像一颗绿色的珍珠镶嵌在广阔的戈壁荒漠里,这就是石河子市。
紧接着,联合国治沙考察组专家前来考察,他们对“戈壁明珠”石河子的绿色美景惊叹不已。
可喜的是,现在的石河子城区仍在扩大,城市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树木若以两米的株距排成单行,可绕地球好几圈,真正成了一座人在花丛中、楼在绿树中的现代化城市。
这正是“军垦第一连”光辉的艰苦奋斗史给了石河子几代人巨大的精神鼓舞。
石河子人不停地奋起着,他们以坚韧的足迹将这块荒地变成了林海,变成了绿洲,被联合国授予了“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真可谓是人间奇迹。
今天的石河子市是从“军垦第一连”走来的,是从拓荒的岁月里走来的。
目前石河子市人口已发展到近60万人,耕地已达到300万亩,农业生产总值接近整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四分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粮食、肉食、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名扬海内外的“番茄酱之乡”、“彩棉之乡”、“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之乡”、“蟠桃之乡”等等,都是改革开放后从这里诞生。
如果说,“军垦第一连”是新疆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缩影,那么,今天石河子市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正是当年兵团人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精神最好的历史印证。
这个印证,让所有来过石河子的人都可以通过“军垦第一连”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
如今,“军垦第一连”被农八师石河子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和各界人士参观。
现在,特别是那些已回到内地的上海、山东、河南的支边人,返回新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这里重温垦荒的艰苦岁月,寻找当年青春质朴的情结,让新疆兵团人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