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物观后感目录
海南名人的作文400字
写一篇关于家乡名人的作文
写家乡的名人的作文550
。
。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海南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这些人物的奋斗和成就。例如,叶剑英将军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文秀女士则是一位民族医学专家,为海南岛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
除了这些知名的人物,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他们或许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或小商贩,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了成功。
。
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认为我们可以看到海南人民的勤劳、坚韧和创新精神。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和进步,为海南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
总之,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和认识了海南这个特殊的地域,也让我对海南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吴雪霞今年34岁,现任五指山一小教导主任。
从教16年来,她当了14年的班主任。
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多次被评为五指山市“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是五指山地区拥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也是海南省小学语文科带头人。
今年,她获推荐参评全国优秀教师。
在山区黎村工作10年 吴雪霞的父母在部队工作,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谁能想到,这位身体纤瘦,文文静静的女子竟然在五指山偏远山区的黎村工作过10年之久,而且获得卓越成绩! 199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吴雪霞被分配到五指山冲山学区番茅小学。
从此,她便与山区黎族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干就是10年。
当时条件是很辛苦的,连生活用水都要去井口挑,刚从学校毕业的吴老师不会挑水,只好用手提,往往是提回来后只剩下半桶水。
刚开始,她因为不懂使用柴火,一烧火就被呛得眼泪汪汪,暗地里哭了很多次。
女教师带着打狗棍家访 作为一名尽心尽责的教师,吴雪霞和老校长经常深入黎村家访,有学生生病时,她会花很多精力上门辅导学生。
当时管区内离学校比较远的村子,大约要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
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养狗,因怕被狗咬到,老师们家访时总是要拿着打狗棍。
山里的孩子很懂事,吴雪霞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帮老师捡干柴,黎苗族“三月三”节日吃的“三色饭”被视为最好的饭食,学生总会给她留一份。
每当她去家访,黎族家长立马让学生爬树摘椰子给老师解渴,杀家里的鸡或狗,端上糯米酒热情接待。
淳朴的黎族家长和学生深深感动了她。
她与黎村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直到今天,她回想起这些往事,内心还是暖洋洋的。
“山区的孩子各方面的条件与城市孩子相比是天壤之别。
我在黎村工作了10年,忘不了的是孩子们的淳朴。
”吴老师说, “他们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爱和帮助。
” 用心写3年教育日记 吴雪霞所拥有的个人教育博客网页内容丰富,语言温馨,里面有教育教学的心得、个人成长感悟等。
谈起写教育日记的习惯,吴老师说,确切地说,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在陆陆续续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教育随笔。
伴随着2001年9月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启动,她觉得该改变一下自己了。
“2004年9月,五指山市进行新课改,我才真正下决心,在教好书的基础上,认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也就是2004年底开始博客日记,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同伴的互助,让自己更快地、更专业地成长起来。
” 为了让小学生把语文基础知识打牢,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帮助黎村学生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比赛。
勤奋的写作,使吴老师和学生都尝到了甜头。
2004年,她组织指导五指山一小写作班参加全国第二届“小作家”大赛,学校获 “全国集体组织一等奖”。
2005年,她再次组织指导写作班、学校中高年级学生参加全国首届写作节作文比赛,学校被授予“全国写作杰出单位”的光荣称号。
她分管学校 “课改实验,教师培训”工作,她每月上传文章,带动教师主动参与教育博客交流,建立了班级博客网页、博客群组。
她手把手指导学生上网发表博客日记、博客作文和与老师谈心等,把学校、班级博客群组与外界交流互评活动有声有色。
坚持把教育日记写下去 新学期开学时,吴老师在博客上写道,新的学期,自然有自己新的打算。
对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充满期待,也酝酿了许多自己想对教材、学生施展的“动作”。
惟一不变的是——新学期,继续把教育教学日记进行到底。
博客,拉近了她和学生的心灵距离。
她在博客上写道:喜欢听海南籍“超级男生”陈楚生的歌曲 《有没有人告诉你》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初听《有没有人告诉你》是在从海口去美兰机场的旅游车上,静静的车厢里流淌着略带忧伤的旋律,吉他声伴奏磁性的声音吸引了我,回来后,我在网上下载《有没有人告诉你》,一开电脑我就静静徜徉在旋律中,越来越喜欢陈小弟用独特的歌喉演绎这首歌的那种意境。
或许如歌曲要表达的那样——或许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一段路,再回头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
我们村的名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
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
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
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
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
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
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
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
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
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
”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
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
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
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
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1. 我的家乡阳泉有一位的名人,她叫王喜莲,也是我的奶奶,奶奶22年的治荒坎坷路,经历了鼠患、暴雨重重打击以后,一场大火又将奶奶辛苦栽种下的树烧了个精光,但是却并没有击垮她,关键时刻,政府也向奶奶伸出了援助之手。
姑姑姑父常常上山和奶奶一起打枣,奶奶凭借每天打枣卖枣挣得的几十元钱维持着生活。
枣树后面的坡地曾是一大片杏树,大火过后只剩下一棵,可这地里如今又有了新苗,这是栗子树,也是奶奶最看重的地方。
都说水火无情,可奶奶在经历过水火后却更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情意,2000棵免费的栗子树延续了奶奶种树的心愿。
蓝天下,嫩嫩的栗子树从枯枝和土块中伸出枝来,今年阳泉市郊区林业队把这个山头作为阳泉市栗子树种植试点,让敢想敢干的奶奶第一个尝试。
除了这些,乡政府又给奶奶修通了进山的路,让她进山种树更方便了。
山上,一侧是枯枝,一侧是绿叶,站在这两重天地间奶奶依然干的带劲,22年奶奶经历过不少波折,但那份坚定的心却从没变过。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