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特点警句目录
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用梅来比喻那些人?
梅最大的特点可以从哪些诗句中体现出来
急求:梅花的特点和赞美它的诗句!
1. 梅花虽香,却不爱吸蝶。
2. 梅枝瘦,不离雪点;梅花香,不因傲雪。
3. 梅花冬放,冷傲风霜。
4. 梅花虽艳,却不妖娆。
5.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难免艰辛。
6. 梅花开在雪中,不畏寒冷,不屈于命运。
7. 梅花红艳却不浮华,淡泊名利,坚守本心。
8. 梅花虽然孤傲,却不失深情。"。
梅的最大特点是:临霜傲雪.
用梅来比喻:高风亮节之人.
如: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我以为“占尽风情”在全诗中起提领、概括作用,成为全诗抒情线索,也就是说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小梅是怎么展露“风情”的。
但真正使这首诗增色添彩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诗眼句,即刘熙载所谓“一篇之眼”,堪称句眼。
在句眼出现之前,先有一个铺垫,那就是将山园小梅与众芳作一对比,表现为“摇落”与“暄妍”情状的对比。
这好比在主旋律响起之前有一过渡的前奏音乐。
“占尽风情”与“向小园”搭配组合也很有意趣,园以其小易于占尽,偏安一隅自我陶醉任显风情,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小。
总之,首联叙写小梅的生活环境、独处情状和得意神态。
尽管首联有提领作用,但仍觉造句平平,不似句眼气韵生动。
接下来是颔联,即句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
“疏影”“水”“暗香”和“月”等意象,组成一幅清淡而鲜明又富有立体空间感的画卷,诉诸读者的视觉、嗅觉,似乎还隐隐地诉诸触觉;再细加咀嚼、追索,“疏影横斜”暗示小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伸展枝柯,“暗香浮动”暗示小梅在最自由的环境中释放精气,体现小梅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性,体现小梅的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的自然融洽,画面里面似乎弹响着“自然”与“和谐”的琴音。
这千古名句,历代有识者称颂不绝,且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
”再看宋许彦周《彦周诗话》:“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
”又有《宋史》评议:“(林逋)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
”人们称颂有加几于顶礼膜拜,说明诗中必有雅怀高致,并为他人所不及。
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同样具体地描写小梅“风情”状态,所不同的是,这种“风情”是通过描写霜禽和粉蝶的反应迂曲地表现出来的。
而且这种“风情”悄悄地发生变化,在被霜禽和粉蝶的特殊行为渲染之后变了味,变成有情欲色彩的“风情”,故而情致意趣逊色不少。
如果说颔联属于正面描写,那么颈联则是侧面描写了,两方面的描写构成全诗的主体部分。
只是它们在写法上可供欣赏,情味则经不起认真品味。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是诗人对小梅“风情”的认可和赞颂。
此时诗人现身,自己说感受述心怀了。
说的是小梅的感受,仿佛小梅有好恶的感情,只喜好隐逸诗人的孤独清吟,而厌恶高堂里檀板和金尊陪伴着的热闹的祝颂之语。
说到底,诗人与小梅同有隐逸情怀,红尘不向门前惹。
从字面上看诗作纯然聚焦于小梅,其实骨子里还是写诗人自己,到最后诗人“风情”与小梅“风情”贴合为一了。
不妨借用刘熙载的两个概念“偏举”和“双关”(“偏举,举物也”“双关,关己也”)来申说:先前诗人隐匿不显,专说小梅而无关己身,是为“偏举”;此时诗人现身直述,愿以微吟相狎,既说小梅又说自我,是为“双关”。
总之,尾联突出了一个“吟”字,以直接奏响歌颂的乐章结束全诗。
综上所述,全诗以山园小梅“风情”为主线来抒写诗人情意:首联是叙事,在对比中引出“风情”的话题;颔联、颈联是描写,前者从色香两大特点正面描写小梅“风情”,后者借禽蝶的情态反应侧面描写小梅“风情”;尾联复又叙事,转换叙述角度,如果说前三联的主语是“小梅”,那么尾联的主语应是“诗人”,由诗人对小梅“风情”直接称颂。
四联诗四种写法,层次井然,全不类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轻巧自然地塑造出山园小梅的孤傲形象,也抒发诗人孤傲的情怀。
诗中“风情”具有清淡平和的特点,即趋于清平淡雅而不浓重浓厚浓烈,但意境淡而又远;同时具有孤芳自赏的特点,即睥睨众芳,自觉高雅,不但自我欣赏,还需要他人认可,招惹禽蝶,引来诗人微吟相狎,可见小梅既喜好独处一隅,又不愿意过分孤寂而需要些许热闹,就这一点来说,林逋是隐逸诗人,却未得始祖陶渊明真传衣钵,我想这也正是诗作未臻绝佳境界的来由。
因为很多诗都有同样的题目 不知道你指的哪一首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 比喻那些凌霜傲雪 有骨气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不畏风雪 傲然挺立 洁白无瑕 暗香浮动 高贵的品德 顽强的生命力 凌霜傲雪的气质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
喜爱梅花,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古至今,人们对梅花从来都是那么的情有独钟。
宋代一位叫林逋的诗人,更是把这种情愫上升到了极致,以至得了一个“梅妻鹤子”的雅号。
不过,有趣的是,许多人其实对梅花并不是很熟悉,他们甚至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真正的梅花。
但是,“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梅花的喜爱。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大概是由于梅花的色彩比较鲜艳吧?我们观察事物,总是遵循着由外到内的基本顺序,外表的美丽是最容易引人注目的。
与其他的花儿相比,梅花色彩也许并不算是最鲜艳的,但在隆冬季节,它却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美好享受。
想想看,当人们已经倦怠于满眼的惨白和毫无生气的灰暗的时候,突然有一点点、一树树、一片片的艳丽盛开在眼前,我们的心情该是怎样的欣喜呢?如此善解人意的梅花,人们怎能不喜爱它呢?
梅花吸引我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芬芳。
人们形象地用“香雪”来形容梅花的芬芳、美好、轻盈与飘逸,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这些诗句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梅香的赞美。
梅花不仅仅带给我们感官上的美好享受,更在精神上给我们以启迪和力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人们从梅花身上体会到的生活哲理;而更多的是,人们可以从梅花的特点看到一种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天寒地冻,百花凋零,只有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带给人们春天的希望。
这种精神和品格,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带来了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喜爱它,吟咏它,歌唱它,赞美它,尊崇它。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梅花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当我们观赏着朵朵梅花的时候,明媚的春光也即将到来。
这也许是人们喜欢梅花的另一个原因吧?
QQ460716387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