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美术观后感目录
骏马图观后感应该怎么写?
受不鸟了 100分求炎黄艺术馆观后感不多 400字足矣 !!!!
。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笔触极为豪放,色彩鲜明,形式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
在徐悲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符号、神话和传说,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
徐悲鸿强调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把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贡献给人民,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劳动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题材,反映了他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
总之,徐悲鸿的美术观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帅哥帮你
这是篇很优秀的观后感
在书店看见一张画,作者是徐悲鸿,题名《骏马图》。
上面绘着奔腾的马,从画的上方进入。
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
买了一张挂在宿舍,岁月流逝落满灰尘,虽然变得陈旧,可我依然保存着。
当我端详着它,就我回忆起乡下的生活、乡下的马……
以后接触更多的美术作品,才知徐悲鸿是画马大师。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画马,夜里常在马棚里观察马匹,最终画出栩栩如生的马来。
纵观画家笔下的马,多数画的是奔马,静态的少,这是为什么?
常言道:“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
我这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跑动的马才能露出内劲儿,才能体现出马的精神,画家是要传其神啊! 好马不用扬鞭自奋蹄,道出骏马奋发向上精神。
每个人应具备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前提,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性格的写照。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经历了多少场灾难,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危急时刻,勇于慷慨赴死;在和平建设时期积极作为,他们之所以如此,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东方这块大陆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拥有了龙马精神。
我继续收藏着这幅《骏马图》,永远珍惜,珍惜龙马精神,在人生道路上为实现理想奋斗不止,直到生命终点。
眼前又浮现出万马奔腾的景象,耳边又响起纷至沓来的马蹄声……
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正在方圆九州上飞腾!
炎黄艺术馆——徐悲鸿画展观后感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美术事业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是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永久话题。
最近接连看了徐先生的3个绘画展览:1、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
2、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纪念作品大展。
3、徐悲鸿纪念馆的常规展览。
“春之歌”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由徐悲鸿纪念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合办。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展出作品100件,多为海内外收藏大家的珍贵藏品,其中一些是首次在国内展出。
廖静文夫人称赞说:“民间收藏有如此丰富的视角,以至于当我看到徐悲鸿的一些作品时,眼前都为之一亮,心灵都为之震撼。
”展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涵盖了徐作品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显示了徐先生更丰富、更完美和更完整的艺术风貌。
已经看了两遍,实在是大开眼界。
“纪念大展”在炎黄艺术馆,是徐悲鸿纪念馆与炎黄艺术馆合办的。
这是国家文化部为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而规划的大型展览活动。
展品皆为声名赫赫的代表作,有些是皇皇巨制,给人以震撼性的视觉感受。
作品的选择和排列更加注重历史线索,纲举目张地展示了徐先生数十年艺术创作生涯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全过程。
开幕那一天就去了,因为排队的人太多,只好宝山空回。
第二次去才看上了。
徐悲鸿纪念馆的常规画展,大概已经看了不下20次。
这两年每回进城只要从那一带经过,几乎都要进去瞻仰学习。
这里是徐先生的纪念殿堂,也是徐先生的艺术家园,长年展示徐先生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
廖静文夫人曾经很感慨地说:“徐悲鸿在岁月中战斗,也在岁月中沉沦。
唯一不能战胜的只是岁月,唯一能战胜岁月的则是他的艺术”。
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是幸运的。
作为融汇中西绘画艺术的开山宗师,作为伟大的美术教育家,徐先生的绘画艺术在上世纪30、40年代已达顶峰。
全国上下“粉丝”无数,国际影响也远播重洋遍及欧亚。
在那段颠沛流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他多次到欧洲各国巡回展览,在新加坡、南亚、马来西亚等地展览、创作和义卖。
所得收入几乎全部捐献给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和抗日战争事业。
徐先生是天生的艺术家,也是天生的革命者。
画笔是他的工具,也是他的武器。
他是一个完全忘我的工作狂,为生计,为专业,为事业,为人民,为国家,为亲情。
长年累月的辛劳和压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解放初期,徐先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
由于高涨的热情和繁忙的事务,他在1953年9月26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享年仅58岁。
徐先生去世后,全部作品和收藏品都由廖静文夫人捐献给国家。
国家为徐悲鸿先生建立了纪念馆,周总理亲笔题写了“悲鸿故居”匾额。
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也是幸运的。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一次次的抄家毁掉了廖静文夫人多年收集的几乎全部研究资料。
墓碑被砸碎,故居被拆除,捐献的作品和藏品也随时面临着被销毁的危险。
周恩来总理接到廖夫人的紧急报告后,立即派人把这些绘画全部转移到故宫博物院库房保护起来。
浩劫之后拨乱反正,1982年徐悲鸿纪念馆新馆落成,徐先生的1200多件画作和上千件藏品又从故宫搬出,得以重见天日。
徐先生作品流散海外的也有上千件,主要是抗战期间远赴南洋募款时留下的作品,以及私人友好平时交流形成的作品。
由于徐先生早得荣名家喻户晓,海外这些作品大体上得到了比较好的收藏和保护。
近年来,国内民间收藏的徐悲鸿作品也时有发现,海外藏品则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回流态势。
国宝回家,大势所趋。
保利的“春之歌”展览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这3个展览,以及前不久在山东省的展览,都是80多岁高龄的廖静文夫人亲自操办的。
徐悲鸿先生去世已经55年了,廖夫人一直茕然守望事死如生。
这是忘我的55年,奉献的55年。
可以说,没有廖夫人的徐悲鸿,只能是半个徐悲鸿。
廖静文夫人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50多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倾心秉志奔走呼吁辛勤耕耘,维护着徐悲鸿先生的庄严人格,也延续着徐悲鸿先生的崇高事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2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