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拉贝日记观后感感,拉贝日记的读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感,拉贝日记的读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感目录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

拉贝日记的读后感

拉贝日记是一本关于二战时期中国的历史记录,通过作者拉贝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揭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和遭受的苦难。阅读这本日记,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深思。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他对中国的人民和文化深有感触。然而,他所见所闻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好的一面,更多的是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他对中国人民的困境和不幸深感痛心,他不仅为他们感到难过,还尽力帮助他们,捐赠物资和提供庇护。

在拉贝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希望的国家,即使在战争的阴影下,人民仍然坚强地生活着。他的日记记录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这些故事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通过这本日记,我也了解到了二战时期中国的历史和背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很多苦难和损失,但人民仍然保持着对自由和和平的信念,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而奋斗着,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总之,拉贝日记是一本富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痛苦。这本日记证明了人类需要团结和和平,这是我们应该永远坚持的信念。"。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

  《拉贝 日记 》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下面我为你带来拉贝日记 观后感 100字内容,希望你喜欢。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一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

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魄。

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约翰·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

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

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

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以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扞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

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着名的《拉贝日记》。

  这部日记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认其可信度。

  “1937年12月24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一个细节写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的践踏,表现了拉贝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同情。

  1月6日:克罗格看见汉中门边的干渠里大约有3000具尸首,都是被机枪扫射或是别的 方法 弄死的百姓。

”这些明显的数据揭示出日本所犯下的罪行是不可磨灭的,是存在的。

  拉贝先生所写的日记在告诉我们:历史是不可磨灭的,而作为一个人要真实,真诚的去解释还原事实。

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做一个诚实,甘于奉献的人。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二

  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读了《拉贝日记》,我的眼中浸满泪水,回首中华民族最悲惨最耻辱的历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37年12月13日,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日军攻入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古城南京陷入黑色恐怖之中。

《拉贝日记》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拉贝以日记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万恶的日本鬼子对南京城中的三十万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万人坑、砍头、火烧、强奸、剖腹……各种各样惨不忍睹的暴行把整个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多少家庭家破人亡!而多年后的今天,外面同样寒风刺骨,同一片蓝天下的我们在温暖的空调房间里,有尽心尽责的老师传授各种知识,有慈爱的父母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衣食无忧,幸福快乐,这是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幸福生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那个冬天里的片片血红,我们不能忘记日寇的刀光下屈死的冤魂,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耻辱!那是中华儿女心尖上深深的伤痛!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自立自强。

  居安思危,我们要铭记历史,警钟长鸣,《拉贝日记》警示我们:没有国家强盛,就没有民族、个人的安定可言。

祖国的未来肩负在我们身上,我们必须要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三

  一个外国人,被卷入一场战争,却不畏惧危险,以”人“的名义,拯救一个素不相干的民族的人民。

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与当时日本人的疯狂,中国官方的软弱冷血,中国民间的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独特的视角,特殊的人,写出了这本特殊的书。

读罢此书,我们不仅要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应该关注被刺刀逼到角落里却仍倔强地闪光的人性光辉。

  其实小人物也很伟大(虽然拉贝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小”人物),并不是你本身伟大,是因为做了并出于真心做了某些让当时社会认可并赞扬的事而变的伟大的。

在那黑暗的日子里,我能在本身的安全没有收到严重威胁下能救几个算几个,是尽全力去救助而不是一个都有不救——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很不容易,而在战争中通过自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存活下来就更不容易了——那是一件伟大的事。

  爱,不分多少、大小,只要你肯付出;爱,不分国界,只要心中有爱!

看了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还会看:

1. 拉贝日记观后感500字

拉贝日记的读后感

  读完《拉贝日记》,便知拉贝其人,拉贝日记读后感。

他没有满腹的哲理,也没有宏伟的韬略,更不是一个狂热的政客。

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诚实质朴的商人,一位有头脑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他恢谐幽默,遇乱不慌,临危不惧,即使在险恶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随和而受到周围人的欢迎。

他是一个纯正的人道主义者,他把帮助危难中的人,看作是自己的义务。

在占领南京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佣人和职员,为了南京平民的安全,不顾个人的安危,甘愿留在受难的南京,吃尽苦头。

他对难民一视同仁,尤其不亏待穷人。

一次,当拉贝正准备关院门时,有3个穷孩子来找防空洞,被他这个洋人吓得撒腿就跑,拉贝却把他们喊了进来,安排在防空洞中间的位置。

他说,我的目的是使客人们以此为榜样,懂得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

在他的防空洞里,总是把最中间最安全的位子留给妇女、和儿童。

  他勤奋刻苦,在为保护难民而极其繁忙的情况下,也始终坚持挤出时间,把他的“战时日记”一天不间断地记下来。

他虽然不会说中国话(他和中国人交谈多用英语),却是一个"中国通",连他自己的墓碑也让亲人刻上阴阳八封图。

他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人,而且也欣赏和热爱中国人。

当他重新回到欧洲时,对已经变得陌生的祖国的生活感到很难适应。

他是一个盲从的爱国主义者。

在南京时,他只有通过迟三个星期才收到的德国旧报纸来了解自己的祖国。

这些报纸都是为德国和它的.元首唱颂歌,因此,拉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以为希特勒是要和平的。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幻想由希特勒来制止在南京的暴行。

  拉贝回到柏林后,国务秘书、大区党部领导人授予他一枚红十字勋章,在斯图加特他还被授予国外德侨银质勋章,政府也授予了他蓝白红绶带的玉石勋章,真是一派威风!由于他对纳粹党,尤其是希特勒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 1938年5月2日至25日接连在柏林作了5场关于南京受难的报告,他期盼着大区党部领导人伯勒能带他见希特勒,这个希望没有实现,他又不假思索地于6月8日向希特勒呈寄了一份报告,读后感《拉贝日记读后感》。

接着就发生了他没有料到的事:几天之后,他被盖世太保逮捕,他的“战时日记”和照片也一起被收走。

警察局审讯了他,并责令他必须对南京发生的一切保持沉默,然后释放了他,后来又发还了他的日记。

此后,他遭到西门子公司上层领导的冷落,再没有得到重用。

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后,拉贝又被苏联人逮捕。

他接受了审讯。

三天后被释放。

后英国人接管了位于柏林西北区的西门子城,英国军政府招用拉贝为首席翻译,但是几周后被解雇,理由是前纳粹党员不能在军政府工作。

他失去了生活来源,井担心西门子也会因为同样的理由而不敢用他。

这段时间,他经常生病,除了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经常复发外,又因缺乏营养患上了皮肤病。

尽管这样,他仍然必须在西门子工厂干着沉重的拆卸机器的活。

在1945年6日18日的日记中,他记述了所有纳粹分子和家人都必须早上7点45分开始工作,拉贝和他的妻子多拉也不例外,一直干到晚上才能国家。

  德国肃清纳粹法庭一直把他作为纳粹分子,因为有人认为他是-个有头脑的人,他在南京不应当入党,回国后又没有退党。

英国人也对他进行了连续几天的审问。

1946年年4月。

拉贝申请非纳粹化遭到拒绝,他因而无法找到工作,西门子公司的几个老同事有时偷偷地给他介绍一点零工。

后来。

在上诉审理中,拉贝终于因为"在中国卓有成效的人道主义工作"而被判不是纳粹分子。

西门子重新录用了他,但是只得到一个三等的职位。

1947年拉贝65岁退休,退休后。

有时帮助公司做点零工,以弥补微薄的退休金。

  他在1947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在南京,我是一个活菩萨,在这里、我是一个贱民,一个被遗弃的人。

”当他完成了自己最后一本日记的时候,设在柏林的中国军事使团找到了他。

军事使团提出,拉贝可以移居中国,中国将向他提供住房和养老金,并希望他在东京首要战犯审判时作为控方证人出庭,拉贝拒绝了。

对此,他在1949年6月给儿孙留下的书面文字中解释说:“我1947年被获排返回中国,作为对日本罪犯的证人出庭作证,因为我曾予1937年至1938年这段时间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并因此成为日本残暴罪行的见证人。

  但是,我婉言拒绝了。

我想,尽管日本罪犯应当受到惩罚,但我不愿看到出本人给绞死,我无权作出审判。

”这个时候的拉贝已经被坎坷的经历磨平了棱角。

在他贫病交加的困难时刻,中国人民没忘记他。

1948年初,南京市参议会成立救助拉贝劝募委员会,不几日便募得1亿元辗转汇给拉贝。

1948年3月,南京市市长又在瑞士购买奶粉等食品4大包寄给他。

南京各界决定自1948年6月份起按月寄赠食品1包。

当年在南京安全区与拉贝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传教士米尔斯的妻子也没有忘记他,她打听到拉贝的住址后,便在美国人和中国人中为他发起了募捐,给他寄去了包裹。

  他临终这天的上午还在公司做零工。

中午中风,被他的同事送回家,夜间与世长辞,被安葬在夏腾堡公墓,为他送行的只有他的妻子、孩子和几个朋友。

  因为拉贝落葬的公墓不久前已被关闭,政府为了纪念他,于1997年5月,由我国驻德使馆柏林办事处将他在柏林的墓碑运至南京,安放在侵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使他得以魂归第二故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