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芳草句子目录
天下何处无芳草 的下一句是什么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是什么意思?
1. 天下无芳草,不如你清新脱俗。
2. 芳草虽多,唯独你最迷人。
3. 众草争艳,唯独你是天下无双。
4. 天下无芳草,唯有你的美丽永存。
5. 芳草繁茂,唯你是我心中的翠绿。
6. 芳草虽美,唯你是我心中的奇花异草。
7. 天下无芳草,唯你是我心目中的一朵绚烂的花。
8. 芳草萋萋,唯你是我心中的馥郁芬芳。
9. 天下无芳草,唯有你的美丽让我心驰神往。
10. 芳草飘香,唯你是我心中的清新气息。"。
天涯何处无芳草”是所作《》一词的名句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
多情,指墙外行人。
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
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
“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
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
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
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
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
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
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
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
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
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
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的意思是:世界上有很多人,男女之间没有必要死守一方,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很多。
“天涯何处无芳草”出自《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
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
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