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曲剧秦腔观后感,有关看戏的作文

曲剧秦腔观后感,有关看戏的作文



曲剧秦腔观后感目录

求《观秦腔后感》 急!!!!

有关看戏的作文

秦腔的作文350字

求《观秦腔后感》 急!!!!

几个月前在网上看过一段齐爱云的《打神告庙》,因为是在刚看完越剧黑白电影《情探》之后看的,所以对比之下生出了些许看法,当时想写出来,但心有余力不足,只好作罢。

昨日看了秦墨网友相同主题的帖子和一些跟贴后,自己又想想,所以尝试再次提笔,一吐为快。

因为我本人对戏曲知之不多,见识少了看法就难免肤浅过激,所以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我原以为越剧只合演绎些风花雪月鸳鸯蝴蝶之类的轻量级浪漫故事,但《情探》这部老电影改变了我对越剧的偏见,傅全香的表演阴柔中不乏力道,刚毅处显女儿柔肠,自然而又精彩。

尤其是海王庙里的控诉,直让人觉得她就是我,我就是敫桂英,她的控诉愤恨就是我的控诉和愤恨,看完只觉心空力竭,似乎不是她在演而是我在演。

好像是个大型演出中的一幕。

凭心来说,齐爱云演得不错,尤其是后来牙关带恨水袖狂飞,很好地表现了敫桂英对王魁忘恩负义的愤恨和对海神无动于衷的怒怨。

因此说,齐爱云这场演出即使功劳不很高吧,苦劳也是有几大箩筐的。

这段将近二十分钟,又唱又舞高潮迭起的戏,即便是壮年男子来演,恐怕也觉力竭,何况一个纤弱女郎。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生出了许多不满。

另外看完还有个感觉,就是傅全香应该来唱秦腔,而齐爱云应该去唱越剧中的越剧中的越剧。

之所以在越剧中套了这么多层,是因为大部分越剧发声也是实在而生活化,底气十足的,而不象如今的秦腔旦角这么轻柔婉约如云似雾。

敫桂英一出场,裙袂飘飘,步履盈盈,翩然而至,犹如仙子;然后四句念白,燕语莺声,柔肠百转,轻轻脉脉,很有些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味道;然后又一小段轻盈优雅,欲说还休,欲舒不展,略显没踩对点又没搭上调的水袖舞,给我感觉象是天人淡淡愁绪萦怀,对着朦胧风月娓诉点点伤情,我甚至怀疑自己看的不是秦腔。

按说敫桂英本就修养好,素质优,后又成了烟花柳巷中的时尚人物,所以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言谈时如娇莺轻啼是合乎人物身份性格的。

但在我这个比较粗俗的人看来,被王魁休了跑到海神庙告状的敫桂英多少是激愤满腔多于柔情万种的,形象多少有那么点不纤美脱俗的。

而且告状本身就不是件美好舒畅优雅的事情,太美了就会显得太假。

真正的美是不着斧痕自然而然赏心悦目的,拿腔捏调装腔作势出来的美只让人觉得别扭难受。

而且我还有个毛病,看演出不投入时就会替演员提心吊胆,而且是很提心吊胆,总担心他/她下一个音会跑掉破掉或者下一个动作会忘了错了。

敫桂英出场时安排得这么美轮美奂大约是想先声夺人或先舞引人的,但是满怀期待、本欲同演员一起酣畅淋漓一把的我却被她的朦胧美拒到了河对岸,成了冷眼观瞧者,还举着一把吹毛求疵的放大镜。

俗话说善始善终,套在我看这场戏这件事上就是始不善终不善。

开始我觉得演员没有进入人物的情感状态,演得很浮,有了比较深的成见。

后来虽然逐渐热了场,渐入了点佳境,唱腔开始沉了下去,显露出了愤怒之下的忘我情态,水袖也舞出怨气扑面怒涛排空的感觉,但因为我成见在胸,瞪圆双眼挑毛病,所谓仁者见仁美者见美,以我这样的小人心肠,看见的当然就是不痛快和不足多于美了。

整个演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发声。

先是声音虚浮在胸部以上,喉咙好像比较紧张,听似轻柔优美,实则做作,害得我小心翼翼大气不敢出,心总是挂在胸中间,不能放回到肚子里去,很是不爽。

后来随着情绪的深入,开始运用胸腹的力量,声音也开始饱满了,虽然还在为形象美而故意压着,但相比开场还是要真实动人得多。

不过有时气息很不足,声音显得过白,而且因为压着嗓子没有完全放开,似乎还总找不准位置。

起初不在状态,后来进入状态后又显得气力不足,偶尔换气时会连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绪也给换掉,所以,割裂感比较重,有些磕磕绊绊。

其次是水袖,除了开场的水袖舞得太文太柔外,感觉齐爱云身段特别柔美,水袖功很是了得,尤其后来舞得还很是酣畅。

但同演唱一样,常有衔接不好,相互脱节的感觉。

我一直没搞清楚她的重点到底是在舞还是在唱。

在我这个戏盲看来,无论是舞还是唱,应该都能够较好地表现人物。

如果舞蹈不够完整而以演唱为补充,或者演唱不足以表达而辅以舞蹈,可能都会将人物表现的比较完整丰满。

可是齐爱云的这段戏似乎舞和唱的分量相当,不分主次。

当然如果能够两相兼顾,鱼与熊掌都得,那是最好,可是这样做除了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得有好体力。

但是看齐爱云那窈窕身形和纤纤步态,显然不是体力很好的样子。

也许我看的这出表演不是齐爱云的正常状态,可能我是以偏概全了。

她那天可能情绪不好,所以没能充分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之中,也可能身体状况不佳,没能以最饱满的精气神来演绎。

她过于细腻“飘柔”的表演可能也只是为了贴合音乐,也可能是我对人物的理解有问题才觉得这样安排不合情理。

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秦腔戏迷,我祝愿齐爱云的体质越来越好,内力越来越深,为大家带来越来越好的表演。

有关看戏的作文

那天,我去看戏,是秦腔,那一腔一调,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听懂了秦人在吼秦腔时所表达出的情感。

秦腔原本就来自于陕西民间,它所表达的不过是天下众生最普通的喜怒哀乐。

秦腔的演唱时而使人感到肝肠寸断,时而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比如那令人悲愤哀叹的《窦娥冤》,还有那使人不由道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三娘教子》,再有那叫人心中畅快的《铡美案》……

现在,我听明白了秦腔中的喜悦和凄凉,也感受到了秦腔所表现出的秦人朴实、粗犷、勤劳、细腻的性格特点,我更知道了秦腔为何那样受人欢迎,因为唱戏人热爱秦腔,更热爱生活,她在唱戏时,已经完全和戏中人融为一体了。

秦腔不仅是传统民俗,而是一种民族气质的载体和象征,秦腔是人生的艺术升华,苦难生活造就了秦腔,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

这就是秦腔的魅力。

俗话说得好:秦人、秦风、秦韵。

秦腔以它特有的韵味演绎出陕西人的朴实、爽快、热情和豪迈。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

可想而知,文化生活是多么贫乏。

因此,唱戏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可真算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了。

戏团还没来,人们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有的评论今年的戏班子和演员的水平,有的猜测这次剧团会有什么新剧目,有的则加紧锄地,提前做好了看戏的准备。

  五月十二的那天,村里人一大早就在庙附近搭好了戏台的木架子。

我们一群小孩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眼巴巴地在公路边等候着戏班子的到来。

黄昏时分,几辆载着戏子和戏箱的汽车缓缓驶过,我们就在汽车卷起的黄尘里欢呼雀跃起来了。

  等到晚上,戏台已经被装扮好了。

戏台中央挂上了几层幕布,又吊上了几盏灯,戏台两侧的树枝上安上了两只大喇叭。

台底下早已坐满了人。

我们小孩坐在最前面,却不安分,不停地在人群里追逐打闹。

我们后面是坐的是正在讲戏的老人们,他们永远是忠实的戏迷。

最后站着的是大人们,只见一群妇女们嘻嘻哈哈地拉着家常,而男人们又围在了赌场上,开始掷骰子了。

  这时,戏台后面的发电机突突地响了起来,戏台上的灯亮了。

台上被照得金壁辉煌,台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阵锣鼓梆子响过之后,戏就正式开演了。

头天晚上通常唱的是《铡美案》。

我对其中《韩琦杀庙》一折记忆犹新。

那时我不知道韩琦为什么要追杀可怜的秦香莲和一双儿女。

只见韩琦挥刀杀了几个来回,秦香莲都顺利地从刀下躲了过去,看样子韩琦是不忍心下手的,当他听完秦香莲的一番咿咿呀呀地哭诉之后,先是两手直哆嗦,最后居然拔刀自尽了。

戏的结尾就是几名小兵将一具铡刀抬了上来,然后又押上来一个人,将其置于铡刀下,随着黑脸包拯一声令下,那个人的脑袋便掉落到了地上。

有一次,这一幕竟然把我吓得扑到母亲怀中哇哇大哭,后来,每当母亲批评我胆小懦弱的时候,经常会提起这件可笑的事,作为有力的证据。

  第二天,算是正戏了。

演的最多就是《窦娥冤》和《金沙滩》。

我们一群小孩谁也没有耐心将一部戏完整地看下来,我最喜欢看《窦娥冤》里张驴儿父子滑稽逗人的表演了。

当这两个丑角互相指着对方,脑袋像公鸡似的有节奏地伸缩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了。

我之所以喜欢看《金沙滩》,是因为里面有许多武打场面。

在两军打仗之前,几个小兵先要翻一会儿筋斗,耍一阵儿花枪。

我们小孩连眼睛都不愿眨一下,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我很佩服耍花枪的武生,简直将花枪耍得出神入化了,他们即使将旋转的花枪抛到空中,也会稳稳地接住。

于是我央求父亲给我也削了根木棍,涂上一圈一圈的色彩,就变成了一根花枪了。

我便开始认真地练习耍花枪了,走哪练哪,连上学也带着,经常把校园当成舞台,边转花棍边大吼一声,还吸引了不少师生围观。

可惜,有一天母亲拿着那根花棍赶驴推磨时,被驴踩断了,害得我伤心了好几天。

  中午,戏快演完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偷偷地跑到戏台后面,撩开幕布,想看看戏台后面的秘密。

只见戏子们有的卸妆,有的整理道具,有的嗑着瓜子,有的抱着小孩,我才知道,原来看似神秘的演员们也是普通的人啊。

突然,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心惊胆颤,原来是看场子的憨老头正站在我们后面破口大骂哩。

于是我们便落荒而逃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在柴草上翻起了筋斗。

每个小伙伴的身上都沾满了柴草和灰土,可大家还是没命地翻着。

  吃过晚饭,邻村的一帮孩子也赶来看戏了。

如果他们有人胆敢在我们面前无礼撒野,一场“恶仗”就避免不了了。

我们本村和邻村的孩子摆好了阵势,对峙一会儿,如果对方还不服气,就开始打仗了,当然姿势远远没有戏里的好看,也没有音乐伴奏。

一阵厮打过后,邻村的孩子就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投降告饶了……

  后来,村里通上了电,安上了电视,也修建了漂亮的戏楼。

可我却不怎么爱看戏了。

大概是因为年年唱的就是那么几出戏,都看腻了,远不如在家看电视有意思。

要去,也是冲着加演的晚会去的。

  其实,我很喜欢戏曲,尤其是时而高亢时而哀婉的秦腔。

父亲、五姑、妹妹都是戏迷,而且唱得很动听。

我每次拉起二胡的时候,总要拉几段秦腔曲子,拉着拉着,小时候看戏的情景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了。

  家乡又快唱戏了,我真想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回家走走,再看一回久违了的戏呀。

秦腔的作文350字

【我爱秦腔】

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

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

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常放着碟跟着电视里的人唱,还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带我去看戏。

受姥姥的影响,我看了秦腔《三滴血》,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

这出戏讲了一个叫晋信书的县令,根据书上的传说故事滴血认亲来断案,让父子分离、姐弟失散。

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只信书本知识的糊涂官。

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我最喜欢看《铡美案》,里面的包拯是个大花脸,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陈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龙附凤,抛弃妻子,忘恩负义的男人的代名词。

现在,我生活在兰州,在黄河之滨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戏。

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

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

虽然我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秦腔,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他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