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毕加索画画观后感,看到毕加索的画有何感想

毕加索画画观后感,看到毕加索的画有何感想



毕加索画画观后感目录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感想

看到毕加索的画有何感想

看毕加索画观后感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感想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内容简介: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

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

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

构思期间,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作者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市(Malaga),是当代西方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毕加索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一直到去世前十年,虽已届八十高龄,但他依然站在艺术创作的前列。

20世纪的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

毕加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艺、书箱装帧等方面。

毕加索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十分惊人的。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习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看到毕加索的画有何感想

疯子眼中的色彩世界~~~~~ 你可以理解为天才眼中的色彩世界,也可以理解为真的疯子眼中的色彩世界~~~~~=.=就这样的感觉~~ 色彩是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心理的,所以我是不太喜欢,感觉很压抑的感觉~~

看毕加索画观后感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

”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

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

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

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

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

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

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

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

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

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

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

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