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唱观后感目录
关于钢琴弹奏的作文300字
贝多芬月光曲的听后感100字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弹钢琴可以冲刷一切烦恼;可以令人振奋精神;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众所周知,弹钢琴有许多好处,当我还是个黄毛丫头时,望女成“钢琴家”的妈妈把我送进琴行学琴。
这可把我勒得几夜睡不着觉,心中编织了一个个美梦:我在听众的掌声中登上领奖台,被誉为“小钢琴家”……刚开始,我信心十足,但不久,就觉得弹钢琴既单调又十分辛苦,天天就练那几个音,常常练得手指发酸发麻,又不能休息。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学钢琴了饿。
”爸爸脸一沉,意味深长地说:“小孩子做事怎么能虎头蛇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听了,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那是一个寒冬腊月。
那天,北风呼啸,太阳公公像怕冷似的迟迟不肯起床。
我想,天这么冷,爸爸妈妈应该会“大发慈悲”,让我在家歇着。
谁知,妈妈把眼睛一瞪,劈头盖脸地说:“还不赶快去琴行让老师指点指点!”我不敢违抗“母令”,穿着大棉袄,裹着围巾,全副武装。
刚踏出门,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畏畏缩缩地走到琴行。
“来!先贴键弹音阶。
”老师说到。
我拖着那双肿得像面包的手弹起来。
“不对!不对!要指间发力。
”我这回憋足了气,使劲地弹。
“错了,要你指间发力,不是用推。
再来!”要求严格的老师不时指出我的缺点,不厌其烦地辅导我。
“好,接下去弹练习曲。
”就这样,我弹了一个多小时,老师才让我休息。
回到家,我失望地对妈妈说:“妈,弹钢琴好辛苦。
”“人家贝多芬双目失明,还能把钢琴弹得那么好,你应该学习他,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我听了妈妈的话,决定坚持到底,继续走我的“钢琴路”。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这些年来的努力,我的演奏水平提高了不少。
许多人听了我弹琴后,总是对我赞不绝口。
是啊,不经一番彻骨寒,怎的梅花扑鼻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传说中的《月光曲》有一段唯美的故事。
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 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伟大的《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是由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第一乐章宁静优美,第二乐章过渡自然,第三乐章热情彭湃,创作年代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这首钢琴曲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
”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
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琪察尔迪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是伯爵的女儿,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
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
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师,将自己的一生都留给了大海。
一条船,一片大海,一架钢琴,这便是他的世界。
对于1900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切。
正如那句话一样“欲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里,少了世人无尽贪婪的欲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却又很大。
这个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谱出无限”,这个世界便是由那架钢琴,那条船,那片大海支撑起的。
在有限的琴键上谱出无限,这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认为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
可是我们为何不朝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面对世俗的浮华荣耀,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1900想坚持的只是自己内心最初的,最纯粹的东西,那便是他的音乐。
这就像是一个人他拼命想要坚守住自身最宝贵的那份东西一样,对于1900来说这份最宝贵的东西便是他对音乐的忠贞与执着。
离开了那艘船,离开了大海,来到陆地后,他或许会名声大噪,他的音乐或许会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纯粹的东西一旦商业化后他就完完全全变质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质朴最宝贵的特质,对一位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的钢琴师来说,这样比死会更痛苦。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向我们刻画出一位执着音乐的钢琴师的同时,更像我们传达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种精神让我在为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惋惜的同时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们这一类人的梦想,他做了我们想做的那一类人,他帮助我们实现了我们心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难怪有人要说这部电影确实过于虚幻和浪漫,当然,对于现世的情况来说,确实如此。
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一类心中有同样信念的人才会被影片所深深触动。
希望每一个喜欢《海上钢琴师》的朋友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带给你的感触与力量,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海上钢琴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0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