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诗集观后感目录
读尼采哲理诗歌<绝望>有感
八百字作文 价值取决于需要
读六年级浣溪沙古诗有感作文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 .在所有的禁欲道德中,人都把自己的一部分当作神来崇拜,因此被迫妖魔化自己的另一部分。
3、如果你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幸福,那么请去信仰,如果你想做一个真理的追随者,那么请去钻研。
4、完全不谈自己是一种很高贵的虚伪。
5、人类只有依靠爱才能创造新的东西。
操场上,工人正在给冬青剪枝,两个学生看到后开始讨论起来。
一个是说冬青被修剪得很漂亮,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一个人说,如果不剪,虽然有个性,但没有价值。
两位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前者强调个性,后者强调价值。
那么,个性和价值总是这样对立的吗?有个性就意味着失去价值吗?在我看来,个性和价值成正比,决定价值,代表价值。
“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Art is I, science are we。
)。
艺术追求个性,科学追求共性。
换句话说,艺术品水平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大多取决于其个性是否突出。
古今中外,凡是得到人们认可的艺术家,必然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家,是创作出具有鲜明特色艺术品的艺术家。
试想:李白的翩翩,杜甫的沉郁,曹雪芹的博大厚重,鲁迅的尖锐辛辣,哪一个可以复制?有人说。世上能让他感慨万千的只有三件事。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深爱,一种是群星万千、气象万千的银河,一种是李白美妙的诗歌。
李白之所以有这种威严的魅力,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米罗的点彩抽象、毕加索的夸张变形和梵高的疯狂色彩;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吴昌硕的山。林风眠的花与八大山人灿烂的莲。
贝多芬的特立独行、凡·高的疯狂色彩、尼采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自大,不都与他们的优秀作品、伟大形象紧密相连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们突出的个性,颠覆了人们原有的认识和陈腐的观念,为艺术发展史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
个性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让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在艺术的天空中永远闪耀。
实际上,个性的价值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
即使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性的时代,恐怕也不会有人反对。
历史告诉我们,个性是与人才“捆绑”在一起的,是与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捆绑”在一起的。
特别是经历了长期以来个性被扼杀、创造力被束缚的黑暗时代的血的教训,人们懂得了坚守个性、张扬个性的重要性。
只有凡夫俗子,才会在平庸诺诺的人和敢于行动、发挥个性的人之间选择前者。
当然,我们喜欢个性,并不意味着赞同刻意的拘泥和我行我素。
并且在特定条件下,收敛个性,强调共性和同步,也有其价值。
例如,在军队这样的集团中,打着个性的旗号无视集团纪律的个性是绝对不被认可的。
冬青只有修剪才有价值,这和上面的例子是一样的。
当你读到涂鸦的时候
整个上阙没有谈及过一点感情,只是关于山寺黄昏时的三个描述,把人的心情都提升到了一个禅意入定的境界。这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称为“造境”。王国维本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以他的修为界,上阙才有这样的界。
至下阙,“试登高峰窥皓月”,又一视野,已月升。爬到山上,一看天空,月亮已经出现了。登高远观明月。其实,作者想窥探的不仅仅是明月。“我开天眼看红尘”,居高临下,不经意间,顿悟一切。细看远近巨细之物,众生生死之状,人间万物只在滚滚红尘中。但在醒悟的同时,突然惊醒,“可怜身在眼中人!”啊,是吗?原来,自己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红尘欲望中苦苦挣扎,忧患劳苦,无法自拔。
全词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主题,一句“可怜身在眼中人”包含多少辛酸苦,多少无奈愁!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深深叹息。
王国维这个词,很清楚地把他忧郁敏感的文人气质和书生气质展现在我们眼前。通古今,集中西方思想之精华于一身,又致力于儒学诸子之研究,一生治学三变,涉及多方面,堪称近代博学通儒。他早年向往西学,欣赏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其中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对他的一生影响尤深。天性的聪明、忧郁的性格、敏感的气质和悲观的思想相结合,使他经常思考人生,苦闷不已。敏感而多悲愁的文人,在残酷的现实中,看到自己的理想和希望的破灭,致力于学术研究,却又得不到对人生矛盾和痛苦的解答,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子终入颐和园昆明湖自沉而死,并留下绝笔“五十年,只负一死。历世,义再无辱”。
有人说他“殉清”,有人说他“殉文化信念”,还有人说他是“罗玉振说”、“性格悲剧”等等。总之,这与王国维自身在矛盾中的挣扎和忧郁悲观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在这句话中也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面对死亡,王国维至少是冷静的,“今日净土,不过此一湾水尔”。他的狭隘和顽固使他把事物看得很绝对,无法从矛盾中解脱出来。身在红尘不知己,苦寻净土而不得。最后自沉,很多人叹息。
其实他的死,不是因为看不见,而是看得透彻,看到了太多的矛盾和痛苦。只有“睁开天眼”,看透红尘,才能看出“可怜身在眼中人”。大家都醉了我独醒,清醒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人,这是最深层的无奈,是解不开的结。
关于这一点不想多评论什么,也许只有屈子、静安这样的人才能选择这样的结局,只有这样的结局才配得上这样的文人。这虽然不是宿命,但早已注定。
啊,是吗?可怜身在眼中的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30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