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唯美句子

遇见台湾观后感,求写台湾的文章的读后感

遇见台湾观后感,求写台湾的文章的读后感



遇见台湾观后感目录

求"看见台湾观后感"!!!!500字左右!!!

求写台湾的文章的读后感

求"看见台湾观后感"!!!!500字左右!!!

创下多项新纪录的《看见台湾》到17日为止,已在全台湾共计55家剧场上映,其中包括西门町国宾大剧院,该剧院首次在台湾最大的银幕上放映纪录片。

上周末的票房为704万人。台北到17日为止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台湾全体的票房收入超过了6200万人!是继2013年的《大鲈鳗鱼》和《本铺先生》之后的票房第三名!目前,票房成绩一路走高,早上还收到了魏导演的留言:“好厉害啊!继续冲个不停,来破亿的纪录片吧,诚实做事的人神都有看的。

吗?”

上映以来,齐柏林导演已经从头到尾走遍了台湾,上周在东部宜兰的剧场与当地观众座谈,有一天在高雄、台南、台中巡回了9次。

部分南部的电影院也反应《看见台湾》的票房成绩在当地已经超过了《雷神索尔2》!在高雄梦时代的现场和观众见面的时候,光是拍照和签名就持续了30分钟以上。据说网络上“看台湾”的热潮引起了“齐来狂”Chisanity。

而且全台湾的各团体、机关、学校也陆续安排了借贷。特别发挥爱心让孩子们看到“看见台湾”的团体有:噶玛噶居寺邀请了3000名不幸的孩子,花莲黑潮基金会募集了30万资金邀请地方的孩子们。

另外,位于新北市三峡区的辞修中学,前几天举办了4场包场活动。特别是在看电影之前,在学校举行了快闪族活动。利用午休前的10分钟时间,参加活动的600名师生聚集在礼堂前的广场上,留下大大的脚印拍照,表达对教练的支持。

当天,虽然下起了小雨,但这群年轻的学生们并没有泯灭爱台湾的热情,他们用具体的行动步调一致地看台湾。

巨幕观赏“看台湾”的魅力,也吸引了一位观众第六次为国宾观看“看台湾”。有的观众特意带着父母从台中到台北来体验国宾大银幕的威力。

崇光女中计划包场大国宾,面向全校1年级和3年级学生开放观看。

上周六(16日),在国宾大厅举行了史上首次呼叫退出问答。台中的导演和观众进行了交流,还赠送了电影周边,会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看见台湾》是齐柏林导演耗时约3年、耗资9000万台币的台湾电影史上最昂贵的纪录片,也是台湾首部以航拍影像制作的电影。

电影于1日上映,至今累计票房已达7000万人次,刷新了纪录片史上的最高纪录。

有望成为台湾首部票房过亿台币的纪录片。

《看见台湾》入围了今年的第50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很有希望获奖。

求写台湾的文章的读后感

一想到台湾,我就很感动。

台湾同胞的热情、友好、礼貌总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份不尽言说中的亲情和友爱。

在台北问路的时候,时常会有这样的事。对方一发现记者来自大陆,立刻露出惊讶的表情,一边向记者询问大陆的情况,一边详细地指路,生怕记者走错。

坐出租车的时候,经常和司机说这样的话。“听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从北京来的。

“是吗!我是从北京来的! !”然后司机很高兴地跟我讲了大陆的事情,如果他去了大陆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总的来说,能去台湾看一看的大陆民众还是很少。

很多台湾民众去过大陆,也交了很多人大陆的朋友,但在岛内看到大陆来的人,还是很少。

一天晚上,记者去便利店买东西,收银员看到记者的钱包里有一张北京万圣书园的卡,就问:“你是从北京来的吗?”他说。记者回答说:“是的。

两名年轻店员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跑了过来,把记者围在中间提问。

“听说北京很有意思?”“万圣书园在哪里?”“你怎么看我们的台湾?”闲聊了一阵之后,他们都说假期要去大陆玩,看一看。

没去过大陆的台湾民众对大陆总是充满好奇。

有几次记者在吃饭的旁边桌子上听到一个刚从大陆回来的人讲着自己的大陆见闻。别人听了一遍,说的人眉清目秀,对自己的经历感到自豪。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地理和政治的阻隔反而使两岸民众彼此的骨肉之情和手足之爱表现得更加浓厚。

有一次,有一位教授要采访客家民居,我带他去参观。

当天,妻子决定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在闷热的天气里陪了记者一整天。

多年不见的家人来了,我希望他们全家人一起来。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女士发现记者来自中国,高兴地说她的丈夫是四川省人。10多年前,他们回过一次四川老家,带着记者在她家聚会。

到了她家,夫妻俩非常开心,详细询问了大陆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还出了相册,把他们一家的情况儿子、小姐的工作、婚姻一一告诉记者,像一家人一样自然、亲切。

记者在采访中认识了做生意的小蔡。他是本省人,至今访问大陆近30次。在他的影响下,和他同样是本省户籍的妻子也开始对大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女儿也在大陆读书。

蔡先生沉默寡言,不善表达,但当他把生意放在一边,坚持一遍又一遍地带记者到处转、到处看时,那种对同胞的友爱、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亲不亲,是家人。

无论相隔多久,血缘中所确定的亲情仍使两岸民众一见如故。没有人能改变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共同的历史记忆,当然,也没有人能改变共同的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