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背影观后感目录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辛亥背影电影。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主人公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危险,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影片中的感情线也非常感人,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友情。
在情节方面,影片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在场景和服装上也下了很大功夫,充分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看完一部作品,如果从中产生了新的想法,就必须写读后感。写读后感之前,请参考范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电影《辛亥革命》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参考和借鉴。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1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看到了!看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辛亥革命不知牵动了多少中华人民的心。我兴奋地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影片一开始是一个女人,她戴着锁链一步一步沿着观众的路走,她的脚步铿锵有力,她说:“我这蕃死,是为了革命。
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血。
就算世人都不知道革命的事,为什么我要毅然决然地抛弃这个家呢?
我这蕃去死,正是为了回答革命什么事,革命就是为了给天下人创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此蕃死,是为革命。
死亡并不不足为惧,也不不足为惜。
但牺牲的美好、激烈,牺牲的价值,竟让我这一刻从心底喜极而泣。
我不禁感动了,她是多么伟大啊!
1911年10月10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又不普通。
这一天,武昌城城头的一声枪响,它预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着清王朝的灭亡!武昌首义前后,无数革命烈士抛洒热血、舍生忘死的精神令我敬佩!但百年后的今天,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先生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幸福,让更多的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活得更好。”我还活着!”
“革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目标。这个目标将成为你人生的“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描写了我国从封建国家进入现代国家的历史。
封建统治末期,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进步青年们,以中华民族的自由和民主为目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他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摊地权”的革命论。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打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斗士们团结一心,经过艰苦奋斗,武昌起义胜利结束。
不久,清朝彻底瓦解。
孙中山先生的智慧、胸襟和谦逊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人民的革命,是推翻清王朝,结束20xx多年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光荣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变革,为重建中华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硝烟消失了。但是,看电影的时候,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震耳欲聋的呐喊声,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英雄的面容……没有他们为真理、民主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没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国!革命先辈抛妻弃子、满怀大爱、舍身赴死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辛亥革命将永远激励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
这是对电影《辛亥革命》的感想。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没有怨恨,也不后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人民的觉醒,国家的富强换!
正如宋庆龄所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已经沉睡了太久,现在应该醒来,重新收拾旧山河!为列邦所不齿,为异族所轻视,被统治的时代终于结束了!辛亥革命开始了。
战争的硝烟四处蔓延,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后面又有无数的人站起来,又有无数的人跟在后面。
他们有的家境富裕,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已为人父,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敢挑战。
国内的革命党人抱着誓死进军的决心,国外的华侨也没有停止斗争。他们同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有爱国心。所以进行着没有枪声的战争。
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
几次失败,几次振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
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海外华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孙中山先生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28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