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句子赏析目录
社戏句子赏析
《社戏》的句子赏析是什么?
社戏,朗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看看作者描写出了什么心情,它给你的写?
1.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朦胧”突出了水乡月色的梦幻朦胧之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之情。“仿佛”“踊跃”用得妙极了,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而且写出了山动态的美感,充满了动感和生机,把静景写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通过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2.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月下”“泊着”“拔”“坐”“聚”,写出了孩子们热情欢快、充满活力、机敏聪明的特点。“拔”“坐”“聚”写出双喜、阿发等小伙伴的聪明能干、热情懂事的特点。
3.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看得人“又疲又乏”的社戏;无边无际、悠然自在、颜色驳杂、清香四溢的朦胧景象;种类繁多、令人陶醉的渔船;热气腾腾的罗汉豆……它们所共同构成的和谐画面,让“我”留恋不已。
以上句子通过精妙的语言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对社戏的喜爱之情。
1、总之,是完了。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没豆浆喝。
这个心理描写特别生动,“似乎”表明迅哥儿甚至通过想象到了那个地方去,可以看见他十分想去看戏又看不成的沮丧。
2、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这里可以看出双喜非常聪明有考量,这些语言描写从外界条件、内在条件和极端条件三种情况都说得清清楚楚,让大人无法反驳,真的很聪明。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用比喻来写景色,原本静止的群山像会动一样往后跑,这么快的形势下,我还觉得慢,可以看出我内心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
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
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
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
鲁迅于1902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留学于日本,1909年至1911年年底先后任教于杭州、绍兴。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于1912年1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对此,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和支持,并应当时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部员,后随教育部迁北京。
此后接连发生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他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终于使他认识到,经过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现状“招牌虽换,货色照旧”,没有什么改变。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
“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子”的号召。
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向敌人接连投去匕首和机枪,表现了鲜明的革命者的立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表了小说《社戏》。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表现出作者得以去看戏时所流露出的喜悦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表现了作者为了赶去看戏时的急切心情。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表现了作者沉迷于看戏,被戏迷住的状态。
4.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weimei/26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