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定州名言警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愿君好身体足已!下一句是什么

定州名言警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愿君好身体足已!下一句是什么



定州名言警句目录

飞入寻常百姓家上一句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愿君好身体足已!下一句是什么

1. 勤能补拙,懒者无技。

2. 不怕慢,就怕站。

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 人心齐,泰山移。

5. 与人为善,比什么都重要。

6. 知足常乐,心满意足。

7. 活到老,学到老。

8. 知错就改,不改就是错。

9. 一日之计在于晨。

10. 有志者事竟成。"。

飞入寻常百姓家上一句

飞入寻常百姓家上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

作品原文: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

《乌衣巷》这是唐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乌衣巷》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愿君好身体足已!下一句是什么

卜算子①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②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

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

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

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

  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

定:词中的衬字。

在词

  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

  亦称“添声”

  【品评】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但唐宋文人诗词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

  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

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

“我住长江头”二

  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

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

  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

  怨望情态。

“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

  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

跌宕之间,深情毕见。

“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

  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

这是反用

  《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

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

  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

“只

  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

  属,守情不移。

“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

  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

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

全词托为女子声口,发为民歌风调,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

  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毛晋《姑溪词跋》推许作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并称赞此词“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堪称中的之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