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文字警句目录
朱熹的名言是什么?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家关于读书方法的名句是?
朱熹说过的名言警句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必先自裁而后人裁之。
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6. 人生在世,不为已,天诛地灭。
7. 行而不言,不仁之辈也;言而不行,不义之人也。
8. 知足者常乐,心安即是福。
9. 身正不怕影子斜,心正不怕缺少人。
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
2、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3、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
——朱熹
4、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熹
7、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8、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9、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
——朱熹
10、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1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1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
1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15、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7、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朱熹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知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道。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版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权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2、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4、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5、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6、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7、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
8、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0、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12、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13、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4、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5、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16、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8、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19、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0、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2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朱熹
22、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
23、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24、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
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25、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朱熹
26、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27、 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3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