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掐苜蓿说说目录
苜蓿又绿了
苜蓿花的花语
摘苜蓿的一篇作文怎么写?
。
1. 找一个适合掐苜蓿的地方,最好是草丛比较密集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找到苜蓿。
。
2. 带上一些工具,比如剪刀或者小锤子,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将苜蓿掐下来。
。
3. 在掐苜蓿的过程中,可以教孩子如何辨别苜蓿,如何掐下来,以及如何保存。
。
4. 掐下来的苜蓿可以用来做一些有趣的手工活动,比如编织花环或者制作小动物。
。
5. 在掐苜蓿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感受自然的气息和阳光的温暖,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
总之,掐苜蓿是一项很有趣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加亲近自然,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为家庭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
三月匆匆离开,四月急步而来,最美人间四月天,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样的时候,几次浩浩清风拂去,一场绵绵春雨漫过,仿佛一夜之间,桃花便红得像火,梨花白的似雪,苹果花粉的如同少女脸上堆起的羞涩。
万里春光入画卷,百般红紫斗芳菲,满世界都显示出了一种无以言喻的美,那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崭露头角的苜蓿地看上去则更让人感到欣慰。
的!若有若无间,飘飘洒洒中, 春天大踏步地来了;花儿也袅袅娜娜地开了,而苜蓿又悄无声息地绿了。
苜蓿也叫四叶草,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生长在伊甸园里,它的四片叶子分别代表了爱情, 健康 ,名誉,财富。
得到这种草的人,就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特别眷顾。
后来夏娃偷偷把四叶草带出了伊甸园,从那开始这种美丽的苜蓿草就在人间安家落户。
苜蓿有宿根而且生命力旺盛。
你可以一茬一茬地割,它会一茬一茬地生长。
不管是平地还是山坡,不管风里还是雨里。
不需要锄草,不需要施肥,不需要拔苗,不需要浇水。
好像它的顽强是与生俱来的。
总是生机盎然,总是蓬蓬勃勃。
那种青翠碧绿,那种柔嫩娇妍,好像要把春天的颜色涂抹成一幅绿意浓浓的画卷。
我喜欢苜蓿,不是因为它的好看,也不是因为它的生命力顽强,而是因为我喜欢吃苜蓿。
古诗云:“种成苜蓿先生饭,制就芙蓉隐者衣”。
发芽不久的头茬苜蓿,嫩嫩的,绿绿的,洗净切碎煮一盘凉拌上来,味道甜甜的,鲜鲜的,看一眼就惹人喜爱。
食之则更是清香四溢,让你胃口大开。
如今的生活已经要多好有多好了,腻味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想换口味,想尝鲜,而这个时节的苜蓿要说新鲜,真的是百里挑一。
苜蓿好吃亦有很多种吃法,但最好的必须是春天刚来时的头一茬。
等到头茬苜蓿长到四五寸高时用手细心地掐下来,这样可以避免苜蓿里面混入其它不干净的东西。
这时候,苜蓿的叶、茎、还有根都可以吃。
然后清洗,煮熟,可以凉拌,可以热炒,可以和面里做饼子,可以捣碎做成糕。
总之一样的东西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小时候家里穷的老是揭不开锅,苜蓿就成了救命稻草。
记得有好多次,我挎一个箩筐,呼几个伙伴,就趁着月黑风高夜去偷苜蓿。
那时那地,苜蓿也是弥足珍贵的东西,队里专门有人通宵达旦地照看。
所以整个偷苜蓿的过程也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其中充满了惊险。
一个人不敢去,人多了又易暴露,最好是两三个最要好的朋友,一个人在苜蓿地的边上望风,其余的则分散开来紧急行动,大功告成后把偷来的苜蓿大家平分。
尽管整个偷苜蓿的过程安排得滴水不漏,进行得小心翼翼,但仍然会有被照看苜蓿的人抓住的时候,那样,苜蓿是拿不走的,按照惯例偷苜蓿的箩筐也会被没收,在当时来讲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箩筐,却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记得有一回我和两个伙伴趁中午无人去邻村一个叫葫芦嘴峁的地方偷苜蓿,照看苜蓿的老者在苜蓿地的中间栽了一捆高粱杆,简单装饰一下夜色里会被看成一个人站立的样子,用来吓唬晚上偷苜蓿的人。
因为那里离村子很远我们两个逍遥自在地各自掐了一箩筐苜蓿,出于对照看苜蓿人的不满,临走时又调皮地把那个高粱杆扎的假人给推倒了。
这件事情至今想起仍然感觉做得有点过分了。
印象里面母亲是做苜蓿饭的行家里手,可以把司空见惯的苜蓿饭做得不重复且让人百吃不厌。
上一顿吃热搅团,用苜蓿放一点清油爆炒一下,再做点苜蓿汤浇着吃。
下一顿搅团切成方块疙瘩,锅里焯过的苜蓿占一半,烧着汤饭吃,不够吃的,再来一个苜蓿菜馍就着吃。
苜蓿菜馍,就是苜蓿摘洗干净,用菜刀切碎,拌点面粉,揉成菜团,切成饼子状,放在锅里蒸熟了,菜碟子里倒点醋,拌点干辣椒面,再放些地里拾来的小蒜,蘸着汁子吃。
反正是离不开苜蓿,离开苜蓿,就饿着去吧。
掐苜蓿,挖苦菜,还有捋榆钱儿,思绪一下子就被牵回儿时的岁月。
河边,山坡,小树林;捉蝴蝶,摘野花,掏鸟窝。
童年的日子,像青山绿水那样静美,如蓝天白云那么清澈。
虽然每每吃不饱肚子,但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
林鸟鸣唱声声,山风拂面徐徐,回想起来恍然若梦。
很长时间没有去乡间了,前几天,有朋友在网上晒出秀色可餐的苜蓿图片,想来一年一度的苜蓿季已经到了。
依稀记得刘彪希望小学的后面有很大一大片苜蓿地,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能掐了。
若可,好想再去掐一回苜蓿,再吃一回香喷喷的苜蓿饭。
总是觉得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颗心,走得再远也远不过一场梦。
日月如梭,光阴漫过,如今很多回忆飘然已远,很多回忆日趋淡泊,但关于苜蓿的故事却愈久弥新,忽许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儿时的旧梦吧。
苜蓿花语:幸福与希望
苜蓿草又名幸运草、四叶草,是一种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机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一。
因此四叶草是国际公认的幸运象征。
知识延伸:四叶草
四叶草是车轴草属植物(包括三叶草属和苜蓿草)的稀有变种,也有五叶以上,至多是十八叶。
在西方认为能找到四叶草是幸运的表现,在日本则认为会得到幸福,所以又称幸运草。
四叶草会被赋予这些意义是因为非常其珍罕性。
大概一万株三叶草中只会有一株是四叶的(一说为十万株才有一株)。
四叶苜蓿传说
传说一: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神秘的伊甸园里,幸运女神曾亲手种下一种极为珍稀的小草,它的每片叶子分别包含了不同的意义:第一片代表爱情,第二片代表健康,第三片代表名誉,第四片代表财富,花语是幸福。
得到这种小草的人,就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特别眷顾,因此而幸运一生。
夏娃把四叶草带出了伊甸园,从此它生长在人间,为垂青它的那些人带来幸运。
也有人说四叶草的每一片叶子上都依附着一个精灵,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四个愿望。
传说二:以前有一对恋人,他们真的很相爱,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里,但是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他们闹别扭了,彼此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爱神看不下去了,他飘到他们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个谎:告诉他们各方会有难,只有在桃林的最深处找到那片四叶草才可以挽救他们。
他们听后装作十分无所谓,可是心里还是为对方担忧着,那晚下雨了,是暴雨,可是他们仍偷偷为对方到桃林最深处寻找四叶草,当他们知道对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动,决定让四叶草见证他们的爱情,爱神笑了…… 这是爱神开的一个玩笑,因为她并不想让幸福来得过于容易,只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拥有幸福 ……四叶草,爱情的见证!
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这是每年春天,我最爱回忆的往
事。
河畔的泥土泛湿、野草探青的时候,是我快乐的季节。
仿佛我
就是春天的使者,迫不及待地要把春来的讯息告诉河水,告诉田野
。
乡村的春天是明亮的,不论是村头的小树林,还是山路上的牛车
,它们都兴奋着,怀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跟探头的麦芽一样。
山坡上有太多的事物都在渐渐变绿,数也数不清,有淡绿的马
尾草,绿中带点粉红的苦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嫩绿色的苜蓿。
那
些泛黄的枯草是冬天留给人们的记忆,小小的苜蓿芽们,在枯草堆
里,黄土层下面,攥紧小拳头努力地挣扎,打破了这一大片土地的
寂静。
一丛丛的苜蓿芽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探出脑
袋来,暖暖的阳光下顶破泥土的那一刻它们是多么幸福,清新的空
气顿时充斥着它们小小的心肺。
它们一定有一双纯洁的眼睛,在蔚
蓝的天空寻找白云。
看,它们那圆圆的小耳朵多么动人,在山风的
吹拂下尽情地摇曳,它们肯定是在努力倾听远处伙伴的窃窃私语。
我想,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它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给山风诉说,给
花香倾诉,这种感动就像我看见母亲炕角的母鸡终于孵出第一只小
鸡,在它顶破蛋壳的一刹那把春天惊醒。
家乡有在春天割苜蓿的习惯,用苜蓿芽煮饭是家里难得的佳肴
。
那时候,我还在村头的村小学上学,每每放学铃响后,我们都会
扑向河畔的一块苜蓿地,好像一群蜜蜂奔向花丛。
把书本掏出来,
搁在田埂上,书包就是最好的口袋,我们最喜欢拿着削铅笔的小刀
,轻轻割向苜蓿芽的根部,它们的茎秆是那么的嫩,只要轻轻一碰
,它们便睡倒在我的手心。
我们小心翼翼,却又那么急切。
我们就
像一只只晚归的小田鼠,在地里尽情地嬉闹,进行着不为人知的“
阴谋”。
当暮色渐浓的时候,土头土脑的我们,便提着鼓鼓的、尽
是嫩绿的苜蓿芽的书包,唱着不着调的儿歌沿着小路回家。
夜幕降临,父母种地归来,厨房里昏暗的灯泡把全家人拉拢到
了一起。
母亲围上碎花裙,开始擀面;父亲卷上一根旱烟,坐在小
木板凳上开始烧锅;我则把一书包的苜蓿芽全部倒在清水里,用清
水淘一淘,然后放入锅中和母亲的面片一起煮。
当然,大多数时候
我们还会煮一些苜蓿芽,把水攥干后,撒上盐,调上油和醋,那是
一道很可口的凉菜。
月亮升起的时候,全家四口人围在饭桌上,碗
里碗外都是苜蓿芽的清香。
那样的夜晚是我最幸福的记忆。
长大后,来到城市生活,再也没有一块可以让我在春天跑进去
再一次小心翼翼地割苜蓿芽的苜蓿地了。
我总在黄昏的时候,不由
自主地想起那段关于苜蓿的往事,那点点滴滴的细节总是牵动着我
敏感的神经。
我多想跟谁大声说,春天,我们一起去割苜蓿,可是
,再也没有勇气喊出口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2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