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结尾感染力目录
我身边的感动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的理想画家作文500字结尾要有感染力
文章结尾如何写
结尾感染力指的是文章结尾的能力,能否引起读者共鸣、留下深刻印象并激发行动。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简洁明了、有力度、具有情感共鸣、让人印象深刻。它能够让读者感到满意,让他们了解文章的目的,并且在结束时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加强文章的逻辑和说服力,引导读者对文章的主旨产生共鸣和认同。因此,结尾感染力对于文章的有效传播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心中有个玻璃杯,里面存放着大的、小的;红的、绿的东西。
那便是我酸甜苦辣的记录芯片,从中随意取出一小片,插入我记忆的波流中——幼儿时的我,十分贪玩。
学校附近有一条小河,那水特别得清,特别得绿。
一到了夏天,河里的鱼啊,虾啊就特别多。
尤其是那大龙虾,或微微地浮在水面上,或隐隐地藏在水草中。
那大龙虾还非常容易上钩,一上就是两只,三只。
看着小伙伴们一脸的神气和喜悦,我也心痒痒了,加入到了这钓虾的队伍。
由于我太小,一不小心踩了一个空,掉在了河里。
我在水里扑腾着,叫喊着——正巧一位老师路过,他连忙跑下河滩,顾不得脱衣,就冲进了水中,把我拖上了岸。
不知是由于落水受了惊,还是年幼无知,我望着浑身湿透的老师,我竟然没有感动——小学时的我,还是那么地贪玩。
白天的不知疲倦,晚上就睡得很沉很沉,早上常常起不来。
为了不迟到,我也因此常常在匆忙中忘了带饭盒。
一到中午,我的肚子自然就唱起了令人难受的“空城计”,而同学们那津津有味的模样更使我几乎馋涎欲滴。
每到此时,班主任老师总会拿出她盒中的一半饭,让我共同分享。
奇怪的是,老师总是吃得很少很少,但她总是说自己吃饱了。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望着老师那母亲般的微笑,我仍然没有感动——中学时的我,面临着课程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没办法只好跟贪玩“拜拜”了。
我每天都埋头于书海之中,沉浸于题海之内。
老师们也抓的很紧,往往一个前腿进,一个后腿出。
我生性好强,为了使自己的成绩不过于十分难堪,我可真算是学而不厌了,问而不倦了。
一有空,我就请教老师。
有时甚至连老师吃饭时也要逮。
老师往往马上放下饭碗,一边檫着额头的汗水,一边耐心地给我解答。
或许是学习压力过大,或许是忙于挤时间,面对老师略带倦色的脸,我依然没有感动——即将参加中考的我,为了挤上重高那座独木桥,学习是更加努力了,简直是废寝忘食。
有一次,我竟在英语课上睡着了。
令人意外的是老师居然正在我身边,更令人惊奇的是她没有叫醒我。
下课后,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声:“上课睡觉会着凉的,知道吗?”望着微风中拂起的那几缕刘海,我的眼中——记忆转轮停止转动,我的思绪被拉回现实,脸上有一丝凉凉的咸咸的涩涩的感觉,这是感动?!这就是感动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事物,令我最着迷的事就是画画了。
画画就像是一种娱乐活动,常能使我从中感受到乐趣。
小时候,我一点儿都不喜欢画画。
有一次,我看见一群业余的画家,在一片小山坡上,连续画了大半日才画好了一幅画。
我心中便想:“嘻嘻!一群大笨蛋,拿个照相机拍一下不就好了吗?何必这么麻烦呢?真是浪费时间。
”只见他们手中拿笔,过了几分钟才画好一条线。
我抬头一看,不好,有撕掉重新画的。
我欢快地跑过来问他们:“画画好玩吗?”他们开心地回答我说:“当然好玩啊!”
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这句话吧,从那以后,我对画画就不那么讨厌了,但我还是不喜欢画画,觉得画画是很无聊的。
后来,我们学校里有了美术课,从此我就与画画结缘了。
看着老师展出的一幅幅作品,我被震惊了。
我原本以为画画是无聊的,没想到竟然还有这般风味。
老师指着作品说:“如此美丽的画,都是你们同龄的孩子画的。
”我心想:这么漂亮的画,我能画吗?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教给同学们画各种各样的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画画的魅力。
一张漂亮的画就如同一张照片,把事物中每一处细微的地方都能展现在眼前。
我爱画画。
现在,我时常收集一些美丽的画,在空余时临摹。
一次偶然的机会,爸爸看见我放在桌上的一幅画,惊讶地说:“这幅画是你画的吗?”我骄傲地点点头。
爸爸笑嘻嘻地说:“看来,你挺有画画天赋的啊!”我听了爸爸这句话,心里乐开了花,心想:哈哈!没想到我画的画也能受到别人的好评,并说我有画画的天赋,这真是难以令人置信啊!
这一句话,从此改变了我的爱好。
我有时还会为画画忘记了饿,忘记了困,当父母提醒时,才反应过来。
我对画画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画得更好。
这正如曾国潘所说的:“做一件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画画真令我着迷。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
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
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
《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2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