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牢关内观观后感,读《九型人格》有感

牢关内观观后感,读《九型人格》有感



牢关内观观后感目录

内观给我的观念冲击

读《九型人格》有感

因此,我认为,监狱应该更注重矫正囚犯的行为,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也应该更加关注人性的教育,帮助年轻人避免犯罪,让社会更加和谐、安全。"。

内观给我的观念冲击

内观禅修给我带来的观念冲击,很大。

在修习内观之前,我已经对这个世界是如何的,自己是如何的,有了很多见解和执着。

而内观却让我的所有思维模式彻底改变。

一、观与想的区别

首先来讲讲“内观”这两个字。

我在修习内观开始的两年左右,对有一个问题十分疑惑:内观的“观”是什么意思?我在想“观,应该就是看的意思。

但是内观禅修只教觉知呼吸和感受身体,哪里有教观和看的能力呢?”

直到第三年,我才慢慢对这个疑惑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禅修我发现,原来朝内看有两种,一种是“我在想,我在思考,得到结论。

”,一种是“我没有想,我没有思考。

但真相自然浮现。

”第一种朝内看,我们每个人都会;而第二种,则需要习得。

也就是说,我们还在“思考”的时候,我们无法“观照”;我们做到“观照”的时候,没有“思考”存在。

让我想起《波若波罗蜜心经》的开篇词:“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原来,观和照,是这么回事。

二、无我

内观的禅修要领是:觉知呼吸,觉知身体感受,不要想任何事情。

的,经过很长时间的禅修训练,我发现,日常,我是有目标的思考;而静坐,是无目标的当下。

日常,有“我”存在;静坐中,没有“我”存在。

这个观念的改变,对于我,也是颠覆性的。

过去的我,相信自己(我的知识和我的思维);禅修之后,我相信心(当下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性)。

同时,才稍微明白一点:“知识就是障碍”的意思。

当我们学习了,有了知识和见解,我们就开始分析和区别:“这是对的,那是错的”。

我们开始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观念的牢房,很高的城堡。

同时也建立起一整套自己的生存理论体系。

所有的教条,变成了我们的坚持;观点的差异,成为我们捍卫自己和争执不休的理由。

而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感受和觉知是灵感的源泉。

当我们尊重灵感的时候,我们变得谦卑起来。

有一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笔与墨水》,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关系特点。

故事的大意是:一个诗人晚上心情很好,拿起,笔蘸着墨水写了一首诗。

写完之后,笔便开始与墨水争功劳,笔认为写出美妙的诗是自己的功劳,墨水也说是自己的功劳。

同时,在诗人的心中,他也会为自己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感到骄傲。

故事的最后写到,其实功劳属于上帝的。

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小故事。

我看到就觉得很可爱。

是的。

经过长时间的禅修之后,我深刻的认同故事里的最后一句话,功劳属于上帝的。

当我们不再自以为是的认为一切都来自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了解到宇宙无限能量的存在的时候,我们放松下来,开心起来。

人也变得更加的灵活和柔软。

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外在的物品不属于我们,连我们的想法和观点也不属于我们。

这样,执着就少些了。

三、当下

最后我想说,内观还给我另一个观念的冲击,就是对于时间的观念。

内观之前,我只是到时间分为“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内观之后,我发现更重要的时间是“刹那“,还有”当下”。

愿每位伙伴享受当下。

读《九型人格》有感

(2012年雷锋1号志愿者读书会第一期《九型人格》第一次分享交流感悟)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我们假想的世界中,我们不必要的防卫心理,常常让我我们把有关现实的想法和感受误认为是现实本身。

所以,在看着本书的时候,"带着现有的记忆和理解,去成为你之前的你。

"至关重要。

然而在我们尝到甜头之后,我们又得明白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他仅仅只是一个挖掘我们自身潜能的工具,而不能陷入性格分类泥淖之中。

这本书中含有许多非常晦涩难懂的词汇,比如什么是注意力、什么是缓冲带、什么是本体、什么是直觉等等,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些词汇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之后,才能够尝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性格的牢笼中,因为我们只会注意那些定义我们性格特质的特征,所以我们的选择及关注点在无形之中就受到了我们自己的束缚,很少有人能够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内心状态,也很少有人能观察我们所注意的事物,为什么当别人攻击我时我会感到内心愤怒,而他则会坦然接受?为什么我喜欢红色,而他喜欢蓝色?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甚至回归本体,感知周边环境和宇宙大自然。

本体是我们与生俱所拥有的潜质,而不是我们通过教育、思想和信仰所获得的,人的九种性格应该都存在于本体之中,就像宇宙的一个点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因此本体也是有共性和个性差异。

如物种进化生物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生物的DNA会产生变异,但是千百万年以在我们集体无意识中所留下的遗传信息会大体不变,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和视角看待我们的本体。

此外,先天的身体机能差异,会影响我们对外在环境的感知,但是,那时候我们的意识形态还不明显,思维能力也还没有固定,所以,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反应模式。

如我们在孩童时代,甚至我们还是胎儿生活在母亲的腹中时,由于受到胎盘环境或外在环境的刺激下,出于生存的本能我们会建立起防御机制保卫本体,以免受到伤害,随着意识的产生,心理缓冲带便开始慢慢形成,我们的性格也就开始产生,我们的注意力,也随着我们的性格和喜好定向,我们的思维、语言、行为很自然形成固有的模式,这时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认知系统随之构建。

但其实这个认知系统是我们虚构和主观认知的,事物的本面貌并不如此,从这一角度看,性格成为限制我们思想的监狱或牢笼,而我们自己往往不会意识到。

要破除这样的思维误区和陷阱,我们要学会内观,反思自我,或者通过练习把我们的注意力脱离固有性格,(fsir)这时便能产生新的意识形态。

特别是当人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类似于催眠状态的情况下时,就能激活潜意识的力量,回到本体状态,直觉就会发挥强大功效,瞬间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能量,和宇宙通灵,迅速透过现象渗透到事物的本质,找到精要所在。

所以,要想能够超出我们的一般水平而让自己在现实生活、或者工作当中超常发挥,我觉得专注和痴迷,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作者也讲到,要想获得直觉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冥想以及观察自己本身的一些肢体线索等等,进入直觉感应区。

读到有关6号性格自述自身故事的时候,我联想到了我的自身经历,6号在童年时期,由于受到母亲的不良影响,在他成年之后,出于安全感的需要,习惯想象最糟糕的事情,只有这样内心才能安定。

这种状态在我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我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去考虑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做最坏的打算,获取安全感,所以常常出现思维想法没有"正见"注意力总是放在在事物消极的一面。

而我的这种习性的养成应该早在婴幼儿时期便已经埋下了种子,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便经常做一个相同的梦,一直到我长大之后才消失,我觉得这个梦便是最好的解释,我常常夜里会梦到自己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被一个巨大的实心球追赶,在广袤的大地上我像蚂蚁一般被追赶着无力地奔跑,天空乌云密布,在球的正上方白色的雷电一道接一道地划过黑暗的云层,感觉时刻都有可能把我吞噬,每每当球在越滚越快的时候,我都会从睡梦中惊醒,惊起一身冷汗。

最后我想感谢葛吉夫先生,为人类认知自己、感知他人和宇宙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三元法、七元论,恰如其分的建立起这个永恒的动态系统,但是关于七元法,和三元论在我的心里仍然留有不解的疑问,在我的内心深处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着我,作为构架起这个强大系统的基本法则应该还蕴含着很多我们没有挖掘的神秘信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