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之路观后感目录
《主仆对》给人什么启示?
读《路》有感、800字。
主 仆 对 《广笑府》 主人待仆甚薄①,衣食常不周②。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 [参考译文] 主人对他的奴仆非常刻薄,经常让他衣食不饱。
仆人听到秋天的蝉叫就问他的主人:“这叫声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主人说:“是蝉。
”仆人问:“蝉吃什么东西? ”主人说:“蝉吃风喝露水。
” 仆人又问:“蝉穿衣服吗? ”主人说:“不穿。
”仆人于是就说:“正好让这蝉跟随我主人。
” 这是一则引人发笑的小故事。
仆人诙谐幽默、富于智慧的圈套,让人拍案叫绝。
三问三答,问者有意,听者却浑然不觉。
直到仆人最后借题发挥的“点题”之后,主人方如梦初醒。
我们不会不赞叹仆人这一巧妙的构思。
“公路”与“私路”——读顾巧论先生的《路》有感 顾巧论先生是新来的博主,至今其发于科学网者仅有十篇,却都简短而颇有分量,其中《路》篇即是其例,我读后颇受启发。
《路》开篇引来鲁迅的名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若不是顾先生后面的一席话,我对面前的鲁迅这句不知读了、听了多少遍的话,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再读出什么新意、悟出什么新道道来了。
但二者对照读之,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鲁迅的话所反映的是传统社会的人生观,他所理解的人生之路是大家都走的大众之路,是“公路”; 顾先生的文章所反映是当代社会的人生观,他所理解的人生之路是个人独特的“私路”。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的范畴“道”,它的本义就是“路”。
这个“路”是“公路”。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无论是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孟子,其“道”未必相同,但他们无不希望天下之人都能走上由他们所开辟或指引的人生之“道”——“公路”,由此造就了万众都应同走一条路的民族文化心理。
这种文化心理,使我们这个民族彼此互相认同有余,而自视异于他人者不足,于是常好盲目的相互攀比,却全然不顾抑或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同于他人——人己不一,其质相异,岂可等量齐观?! 既有“公路”在,当然是大家都想去走也应该去走的——毕竟“公路”宽敞嘛!但是,其情形并非永远是如此。
当“公路”发生拥挤时,无别人走的“私路”就是自己宽敞的出路。
当“公路”堵塞不通时,“私路”就更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因此,究竟是选择走“公路”还是走“私路”,得看具体情况,唯变所适,权宜而定,万不可执一不化,更不能盲目从众,明知“公路”不通,还非硬钻进其“道”不可——何苦也!殊不知,大家同走一条路,其结果未必总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也有可能是“你无我无大家无”——说不定,大家都会冻死或饿死在一条路上呢! 附:顾巧论先生的《路》 鲁迅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然而,路上每个人的足迹又如何呢?能有两个人的足迹每一步都相同吗? 人生之路也是路。
每个人来到世上迟早要离开,每个人都会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人都要完成人生之路,然而,能有哪两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完全相同的呢?每个人都有仅属于自己的“路”。
不要为之趾高气扬,不要为之垂头丧气,要知道,你的人生路仅属于你自己,这是你的私有财产。
珍惜你的人生之路,不管它如何。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1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