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警句目录
劳斯莱斯的故事
不要因为什么事与别人争论不休?
“世界汽车中可称为贵族的,惟有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成为英国王室专用车已有数十年历史,爱德华八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玛格丽特公主、肯特公爵等众多英王室成员的座驾都是劳斯莱斯。
沙特国王、日本王子都对劳斯莱斯情有独钟。
名车的诞生
1904年的春天,磨坊主的儿子亨利·莱斯与贵族出身的查利·劳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相遇了。
他们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次偶然的相遇使两个天才的人物携手共同创造出一辆名车,一个神话。
亨利·莱斯出生于1863年,由于家境并不富裕,他十几岁就在一家铁路公司做学徒工。
19岁那年他就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上了工程师。
他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而且很善于用维多利亚式的警句格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他常说:“小事产生完美,但完美却绝非小事。
”他还说:“只要是做得正确的事情,不管它多么卑贱,它也是高贵的。
”
1903年,莱斯为自己买了第二辆法国Decauville轿车。
但这辆车经常出故障,让莱斯非常失望,他发誓要自己设计出一辆2缸发动机汽车。
1904年,第一辆完全是由莱斯自己设计制造的汽车驶出他自己工厂的大门。
查利·劳斯生于1877年,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
在剑桥读书时他就买了一辆标致轿车。
当他从剑桥大学毕业时,他已是一名驾车高手。
他曾率先完成了一项1000英里的可靠性实验,1903年,他驾驶一辆功率为80HP的轿车在都柏林创造了一项时速150公里的世界纪录。
1902年劳斯开始做汽车生意,他的“劳斯公司”很快成为英国最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之一。
但劳斯一直想把自己的名字与高质量的汽车联系在一起。
直到1904年他在曼彻斯特看到莱斯生产出的2缸发动机汽车,受到极大震撼。
这辆车用按钮起动,运行十分平稳流畅,噪音很小,而且不像当时的汽车那样经常出现故障。
劳斯一下子就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的高质量的汽车。
他立即把莱斯的这辆车借到伦敦,并介绍给他的合伙人克劳德·约翰逊。
他们在心中暗喜:莱斯先生就是他们发现的将要主宰世界的机械天才。
1904年12月,第一辆莱斯汽车在巴黎展览会上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随后,一项历史性协议在英签署,劳斯公司成为惟一有权在英销售莱斯汽车的公司,莱斯汽车也正式更名为“劳斯莱斯”。
造车成为艺术
劳斯莱斯高贵的品质来自于它高超的质量。
它的创始人亨利·莱斯就曾说过:“车的价格会被人忘记,而车的质量却长久存在。
”
劳斯莱斯的成功得益于它一直秉承了英国传统的造车艺术:精练、恒久、巨细无遗。
因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1904年到现在,超过60%的劳斯莱斯仍然性能良好。
劳斯莱斯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大量使用了手工劳动,在人工费相当高昂的英国,这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这也是劳斯莱斯价格惊人的原因之一。
一直到今天,劳斯莱斯的发动机还完全是用手工制造。
更令人称奇的是,劳斯莱斯车头散热器的格栅完全是由熟练工人用手和眼来完成的,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
而一台散热器需要一个工人一整天时间才能制造出来,然后还需要5个小时对它进行加工打磨。
每辆劳斯莱斯车头上的那个吉祥物——带翅膀的欢乐女神,她的产生与制造的过程,更是劳斯莱斯追求完美的一个绝好的例证。
劳斯莱斯车标的设计者萨科斯这样来描述他的设计理念:“风姿绰约的女神以登上劳斯莱斯车首为愉悦之泉,沿途微风轻送,摇曳生姿。
”这一理念与女神的造型正是劳斯莱斯追求卓越精神的绝佳体现。
这尊女神像的制作过程也极为复杂。
它采用传统的蜡模工艺,完全用手工倒模压制成型,然后再经过至少8遍的手工打磨,再将打磨好的神像置于一个装有混合打磨物质的机器里研磨64分钟。
做好的女神像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
劳斯莱斯名车系列:
1907:第一代名车“银魅”问世
1936:第一辆12缸发动机、时速100英里的“幻影Ⅲ”问世
1955:一代名车“银云”面世
1971:第一部敞篷跑车Corniche面世
1980:加长轴距的“银驹”面世
1998:颇具现代气息的“银天使”面世
2000:推出豪华旅行房车“Park Ward”
2003:宝马第一款劳斯莱斯“Phantom”(幻影)底特律车展亮相
你必须知道,当人们逆着自己的意见,被别人说服时,他仍会坚持自己是正确的。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认为一件事是对的,我们就会永远相信他的正确性。
如果有人对我的看法有了质疑,我们就会很反感,想尽方法去辩护。
在二战结束不久,我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极大的教训,它使我终身难忘。
当时,我是曾在巴勒斯坦担任过飞行顾问的史密斯的个人助理。
他在担任航空顾问时,就因环球绕地球半圈仅用了30天而名声大噪。
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澳洲政府奖给他的5万元先令和英国皇室的爵士称号。
史密斯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王室,他成为了英国被谈论最多的知名人物。
在一次欢迎史密斯爵士的晚宴中,有一位坐在我旁边的客人讲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并且引用了一句名句:“无论我们如何粗俗,有一位神就是我们的目的。
”讲完后,他强调说这句名言是出自于《圣经》。
但是,我知道这句话并不是来自于《圣经》,我敢保证,他说错了。
因此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正确,我派了一位同事上前指明了他的错误。
并告知他那句话真正的出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那位客人听了之后大为不满,并且坚决认为自己的话没有错,坚持他自己的看法。
话题这样僵持着,此时,我左边座位正好坐着我的老师贾蒙。
他正好是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专家。
于是,我们把这个话题决定权交给了他。
贾蒙先生一直在听着我们的讨论。
他很平静地看着大家。
但他却先在桌下用脚却轻轻地踢了我一下,我有些诧异,但还是虚心地把他的话听了下去,贾蒙先生说道:“这句话是出自《圣经》,这位先生的引用是正确的。
”
宴会结束后,我顺道和贾蒙先生同行,我很疑惑地问贾蒙:“我确信你知道那句话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呀!可为何要说我的观点错误呢?”
贾蒙见我疑惑的样子,笑了笑说:“你说得确实没有错,那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话语,并且他的出处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的第二场,可能在座来宾也知道的。
但是,在那么盛大的一个宴会中,批评一个客人的错误是多么不明智的尴尬举动呀!再说他又不愿意听你的意见,那你为什么与他争辩啊?要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
”
“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这句话将永远成为我人生中的警句,铭记在心。
在此之前,我曾是个极爱与人争论、固执至极的倔强的辩护者。
从小我就喜欢和朋友们争论,上了大学后,我是辩论赛的常客,研究过辩论术,并且在纽约还为人传授过辩论课程。
还计划将我在辩论方面的心得编撰成书。
这些事情,到现在回想真是无聊极了。
其实,在辩论赛中,无论是输是赢,结果都是一样的,即便你赢了,可事实上,你却失败了,你在赢的同时指责了对方观点的错误、漏洞百出。
但也严重伤害了对方的自尊。
所以与别人争论不休是极不明智的举动。
它会使你陷入更无助孤单的境地。
要知道,人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争论、辩解就可以改变的。
有时候,你强压别人的意见时,所得的结果会使对方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使他的抵触情绪更为强烈。
同样道理适合用于推销员身上。
多年前,我遇到过一位爱尔兰的学员,他在工作中遇到麻烦而报名参加我的训练班,通过几天的相处,我看出他是一个极度固执的人,曾经作过司机的他,现任工作是重型汽车的推销员,但他工作成绩很差,一个月都很难卖出一辆汽车。
于是我叫他把他平时推销时的方法给我说一说,通过他的简短叙述,我就抓到了他工作中的错误所在。
他在推销汽车给客户时,一旦客人说一点这辆车的缺点,他就大为不满,非要证明客户是错的,而且不能听一点批评,在叙述完他的销售方法后还补充道:“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些不懂车的人被我指正他们说法不对后,都不买我的汽车了呢?”
听完他的叙述,我向他讲了那次宴会的事,并将“永远避免与人正面冲突”这句话送给了他。
教他一定要避免与客户的争论。
现在,我的这位学员已经将推销工作做到了极至,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评。
“如果总是反对、争辩,你也许会胜利,但这种胜利永远是短暂的,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肯定及好感。
”记住富兰克林的话吧,一定没错的。
在问题面前,我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统一。
所以,固执的争辩是很没意义的,反而会使问题更严重化。
不同的意见是你避免重大错误的好机会。
在争论时,我们不妨换种想法,为反对者关心你的事情而真诚地感谢他们。
任何肯花时间表达不同意见的人,必然和你一样对同一件事关注。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他们当作要帮助你的人,也许这是一次把反对者转换为好朋友的好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妨让我们的朋友、亲人、顾客在小事上胜过我们,这会使大家都很快乐。
拿破仑的管家在家常与约瑟芬打台球。
他曾经在《拿破仑的私人生活回忆录》中说:“尽管我的球艺不错,但每次打时我却尽可能让她赢我,这样会让她很高兴。
”
林肯曾经说过:“要想有大作为,就不要在小事上与他人斤斤计较,失去自制。
在冲突的事情上,不妨谦让对方一下,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就像与狗争路,就会被狗咬伤,还不如给它让路。
否则,即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会让伤口愈合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与他人争论不休。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人性的弱点全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1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