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观后感作文目录
求一篇关于游三农博览园的观后感的作文!作文高手快来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说明文作文600字农具
耙农具作文(500字一600字)
沈阳三农博览园坐落在新民市大柳屯镇,占地220亩,是一个集教学、生产、旅游观光、休闲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是沈阳市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走进三农博览园,有如走进世外桃源,顿生回归自然之感。
漫步园中,只见鱼池上小桥九曲,桥下锦鳞嬉戏;莲花湖上索桥悠悠;绿杨荫里鹿鸣呦呦,孔雀开屏;花卉园姹紫嫣红,芳香沁人心脾;灵芝园雾气氤氲,恰似仙山幽谷;葡萄园如绿色长廊,缀满串串玛瑙珍珠……目不暇接的景观,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从中感悟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中建有国粹园,展示以京剧为主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
园内设“名人碑廊”,有话剧大师李默然、文物鉴赏家杨仁恺、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等名家大理石雕刻手迹。
还建有“诗香苑”,内有石刻“唐诗三百首”,陈列名人书画。
最引人瞩目的是140米长的京剧展厅,以现代科技的声、光、电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现京剧发展历史和各流派名家的现场表演,声情并茂,惟妙惟肖。
农史园里,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类农具、农舍、生产队、小学校、知青点、铁匠炉、木匠铺……园中还建有民俗馆,展示每个姓氏的起源,及其最早的先祖,再现关东农村婚丧嫁娶和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百年服饰馆展示了百年来的各类服饰,从服饰的发展变化中反映社会的发展进步。
走进三农博览园,既可让人感受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又能让人追溯历史,不忘过去,为生活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而骄傲!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农村老家,学习农具知识。
到达老家时,舅舅正在挖地,只见他用那双有力的手,熟练地使着挖土工具一下一下地挖着,不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片被翻挖了的又松又软的碎土。
我心想,挖土还是很容易的嘛!趁舅舅休息的时候,我连忙握住这个工具,学着舅舅的样子,将它高举过头使劲往下挖,可是它像故意为难我似的,根本不听我指挥。
当它落下时,不是朝东,就是向西,不是挖偏了,就是挖浅了……一会儿工夫,我身上出汗了,双手也没劲了,举起它时直打颤。
看到我的狼狈相,舅舅笑着接过它不让我挖了。
我不服气地问舅舅:“这工具看起来个儿不高,分量也不太重,为什么这样难使用?”
舅舅指着它对我说:“你们城里人很少见到它,它叫锄头,由铁锄和木柄两部分组成。
有挖锄、拢锄、薅锄几种。
我用的这把锄头是挖锄。
挖锄的锄长约2.5米,宽约6.8厘米,它的木柄长约100~120厘米,主要用来挖地翻土。
挖地时一定要注意方法,这样人不仅不容易累,而且挖的速度又快。
”
“如何使用它呢?”舅舅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挖地时,人的双腿要前后开立,右腿在前,左腿在后,锄柄放在身体左侧,右手握住柄的中后部,左手握住柄尾部,将锄头髙举过头,双手和腰部一起向下协同用力,铁锄就挖进去了,这时人的腰是弯着的。
再右臂向后下方用力,左臂向上方用力,泥土就被挖开了一働。
这样一働一锄地向前挖,就能把泥土挖松翻好。
如果是左手用力的人,握锄柄手臂和站立前后相反,使锄方法一样。
,,“拢锄的锄长约10厘米,宽约24-28厘米,在铁弯颈上,安有长约100-120厘米的木柄。
用来拢畦、捞沟。
使用时,一般锄头离地面较近,人弯着腰用双手向后用力耙土。
再说薅锄吧,它的铁锄长约12厘米,宽约15--20厘米,在铁弯颈上安有长约170厘米的竹柄或木柄。
它可以用来松土,除草,培土,间苗等。
使用前要把锄头磨锋利,便于除草间苗。
”
听完了舅舅的这番话,我懂得了有关锄头的不少知识。
耙 [bà]
耙(bà)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用于表层土壤耕作的农具。
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 15 厘米。
耙,由木把、钯头组成,钯头装有铁齿,农村中的铁匠、木匠都能制作,多用于平地碎土、耙土、耙堆肥、耙草、平整菜园等。
翻地时,农民手握木把的一端,把耙举过头先往后,再往前甩,铁齿由于甩劲插入泥土,然后向后拉耙,把土翻松。
虽然随着现代化工具的发明运用,许多传统农具都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铁耙作为农家必备农具之一,现在仍有所使用。
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而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
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耢(用柳条编织的无齿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0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