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正确标题目录
观后感题目怎么写
写一篇游玩后的观后感题目怎么取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
建议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凸显主题,也更有气势。
正标题揭示主旨,精炼有力,副标题很简单,就是在正标题下方打一破折号“读《……》有感”。
如:坚持不懈的力量──读《从奴隶到将军》有感。
首先,孩子们得明白,读后感重在“感”,要重点写自己读后产生的感想、思考、评价以及联想到的事情,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独创。
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简要写出,无需长篇大论地引用摘录。
如果用百分比来划分,“感”大概应占全文的七成,“读”最好不超过全文的三成。
可是孩子写的读后感往往本末倒置,用很大篇幅来进行内容介绍,自己的感悟却一笔带过,完全背离了写读后感的初衷。
再则,“读”和“感”不能生硬地排列,很多孩子在写读后感时,总是先写书的主要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感想,连过渡语都是一样的:“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到了……”这样的读后感缺乏新意。
我们提倡“读感结合”,交叉进行。
怎么操作呢?
可以在介绍了文章内容以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又在谈感想发议论的同时回到文中去印证。
可以使用自然的过渡语,如:“文中讲了一个……故事(主要内容介绍)……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正如文中父亲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过渡方式,在具体行文时,小作者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使读和感自然过渡,紧密结合。
要把“感”写饱满、生动,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
一篇读后感如果全是作者的抒情感慨,就会显得空洞。
事例来源很多,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可以举他人的故事,甚至动植物、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例证。
还可以引用报刊、书籍、传统习俗、名人名言来举例。
总之,读后感的事例,考的就是作者的旁征博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要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每个例子后面最好能做个小结,使之得到升华。
比如在一篇关于母爱文章的读后感里,作者引用了沈石溪的作品《斑羚飞渡》作为其中一个事例,就可以这样作结:“由此看来,母爱、亲情、友情不仅在人的身上,在动物身上也能体现出来。
”有的孩子一心想着找更多的例子,却往往忽略了文章中的事件,其实,对文中的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体会,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享受挫折——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2.《用手走路的村落-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你可以先写一段这个典故:就是一个人走到一个村庄,看见那里的人都用手走路,他觉得别人不正常,但是全部人都觉得他不正常,久而久之,他也搞不清楚怎样才是正确的了。
然后联系格列佛,总之很好写啦。
3.小脚印,大脚印——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此题目最好,一语双关(也可以说成是一语三关),既提到格列佛游历了小人国和大人国,又反映了格列佛的成长历程,更显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书的内容逐步了解。
只要写到此三点,便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读(观)后感的题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写“《XXX》”“观《XXX》有感”,也可以写上一个题目再以“《XXX》观后感”“观《XXX》有感”为副标题,例如:
纯洁清澈的友谊
——读《我飞了》有感
我举的例子是读后感,当然,读后感和观后感都一样,都是这个格式.
正文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内容上要求介绍书(电影)的内容篇幅少,写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好不要泛泛而谈).要语句通顺,中心突出,尽量用词恰当、优美(切记不可堆砌过多华丽辞藻),表达准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lizhi/30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