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师范情怀观后感,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感

师范情怀观后感,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感



师范情怀观后感目录

第一师范观后感

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感

第一师范观后感

记得在附属一小读书的时候,每天进出都能见到校门口屋楣上的大匾。

上面是伟人毛泽东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座以黑色为基色调的学府仿佛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这种信号可能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但这座古朴的殿堂却让无数人心生敬仰。

他坐落在并非很喧闹的街区,从屋顶到墙壁都显得古朴典雅虽然不华丽却很庄严。

信步登上妙高峰,一座新教学楼夺目眼前,走进操场来到青年毛泽东铜像前,仰望铜像,不由的为此人心生敬意,在铜像底座题写着伟人的诗篇,潇洒流畅笔锋彰显伟人豪迈一生,随风“飘逸”的衣衫迸发出青春朝气,彪炳伟人青年时代宏远志向和救国救民担负天下兴亡的英雄气概。

还是那口井,使我回忆起伟人青年求学时的一段往事,想起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走进教室,整齐的桌椅仿佛演绎着一代人杰的勤学上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狂热劲头。

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更应继承这种优秀品质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都是收益无穷的。

第一师范曾经遭遇过文夕大火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然而学府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现在的建筑大都建于解放初期,依旧而建与往日建筑没有太多区别。

学府因伟人而著名,伟人因学府而成就。

青年毛泽东十分好学,他出身富农家庭,毕竟是城市求学当时一些城市里的同学讥笑他是“土豹子”歧视他,然而他却并不理会,刻苦学习,用他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想到这里我再次被伟人的宽大胸襟和好学的品质所折服,伟人出身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又是不凡的,伟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然而他的精神品质与人格魅力与母校交融在一起,不会消亡。

每一个游历这里的人都会受益一生的。

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随感

牛和英

无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相长,不学则不能教”,这是毋庸置疑的。

读书并不一定非要研究治学,但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虽不能如蚕食桑化锦绣,但与同事共读一书,分享所得,交流学习,亦是乐事。

我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是按自己的读书习惯看的。

先一目十行浏览完“六大块”:一、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二、再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三、各种教育之职业皆须视为平等;四、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五、教育为制造社会需要之事业;六、教育为师范生终身之事业。

然后细读自己有感觉的部分。

第一、五和第六部分有关个人事业选择,所以致志、主义和职业精神;而第二、三和第四部分则偏乐业、价值和情怀。

让我有更多感悟与共鸣。

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

教育系统非乐土,但教育事业是快乐的。

若教坛之事,只要无名利可图,则一概应付,焉能体会育人之乐?只有体会到育人过程乐趣,哪怕事务繁杂,也能“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反之,即便事少体健,也会牢骚满腹,横眉冷目,目中无“人”,忘记初心。

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

“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若无学生焉有学校?”“然则教师与学生,焉可无同情耶?”“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终日仅一见教师之笑,不可谓不威严矣”……深以为然。

师生本应休戚与共,同情共情,然现今校园,鲜闻师生共鸣,其乐融融,而恨铁不成钢的斥责威严似是常态。

当然公开课或录制课除外。

陶翁对此比喻“视之为判官、为阎罗”实在是最形象生动不过!

反省自己,有时又何尝不是这般!都说师爱伟大,都说为了孩子们好,都说满怀对事业、对学生的爱,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带着爱和尊重微笑着与孩子们沟通呢?为什么非要面目狰狞威严地去展示师爱呢?

微笑着去爱,真的很重要。

对于学生,老师的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力量、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体验、一种激励和关爱……真诚的微笑它能使我们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最爱”。

豁达开朗,健康心态去工作生活,言行、底蕴、心灵像阳光般纯洁、公正、热情,孩子们才能时时处处感受温暖。

只有内心温暖的人,才会去发散爱,反馈爱。

现在我们传递给孩子们太多静态的知识,忽视了对生命的触动,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越学习,内里越虚弱、不快乐。

李玫瑾教授提到的“空心人”,是不是如此而来?我们岂不是始作俑者?细思极恐。

保持学习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当初参加读书群亦是逼着自己感悟学习。

很久不这样读一文,由点到面,浮想联翩。

今晚早早哄娃入睡,起来夜读,不料最后扣顶“帽子”,深感责任重大,还是罢了罢了,悄末声息,洗洗睡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