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庄子哲学观后感,《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哲学观后感,《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哲学观后感目录

庄子心得 读后感 500字

《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心得 读后感 500字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吴淼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庄子》读书心得

最近国学吵得沸沸扬扬,终于还是读了其中一书。

应该说,我读古文《庄子》是不感兴趣的,那是因为我的古文水平根本看不懂。

在看不懂原著的情况下,你对这本书的认识取决于这个解读者的水平。

可以说,于丹的语言很美丽,运用的故事也很精彩,可惜这些故事毕竟不是她自己写的。

她的解读,让我基本了解了《庄子》,一个个寓言和一个个故事。

在我看来,庄子是种人生哲学,而对于人生哲学的解读,我认为应该是要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够做得让人更信服,我在猜想身为隐士的庄子也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大智慧之言。

所以,于丹的庄子心得,仅可作为《庄子》的启蒙书,如果想再上一个层次,她这本书就后劲乏力了。

比如,在讲到庄子的“外化而内不化”时,于丹的解读是“坚持与顺应”,可是我觉得那是对智者而言的,对于盲目的大众,更需要的恰恰就是内化。

还有一些观点,就不一一举证了,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于评论于丹。

附读书笔记:

1、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通过于丹的叙述,我认为这真是一条好诗句。

有个寓言说的很好,兄弟两人,他们家住在一座摩天大楼的第80层。

这天两人深夜回家,恰好忘记了看通知,电梯停了。

兄弟俩背着沉重的大背包,在楼底商量一下,决定一鼓作气爬楼梯回家。

两个精神抖擞,开始爬楼梯。

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很重了,两个人商量,决定把背包存在20楼,到时候再回过来取。

卸下背包,两个人觉得很轻松,说说笑笑地继续往上爬。

爬到40楼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很累了,就开始互相抱怨指责。

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弟弟说:我忘了看通知这件事,你怎么不提醒我呢?两个人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吵到60层。

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实在疲惫不堪,终于懒得吵了,觉得应该是应该安安静静地继续爬楼梯。

当他们终于爬完最后20层,来到家门口的时候,两人互相一看,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件事:钥匙忘在20楼了,在背包里。

其实,这说的就是人的一生。

我们假定它是80个年头的人的一生。

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装着理想,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

我们不畏艰险,从脚底的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爬到了20岁,这是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了,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负担,我们自己奋斗,已经足够疲惫了,谁还背负着那么多的梦想啊?先把它安顿下来吧,等到衣食无忧,有了社会的名分和地位,回头来再拾起梦想也不迟。

放下以后,顿时有这么一阵轻松,大家又开始往前走。

随着人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争斗越来越猛,内心越来越焦虑,人不免抱怨。

这就是到了兄弟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皇犹豫,就这样吵吵闹闹一路走来。

走到40岁,所谓年近不惑的时候,所有的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开始变得疲惫,颓废,互相扶持着再走。

走到60岁,觉得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是应该珍惜的,让我们安静下来吧,不要在抱怨了,这个时候大概到了孔天子所谓的“而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终于走到80岁。

站在最后的这个终点上,突然之间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没有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生,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20岁回不去了。

这是一条不归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