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励志句子

读乌托邦观后感,卡尔 乌托邦读后感

读乌托邦观后感,卡尔 乌托邦读后感



读乌托邦观后感目录

《乌托邦》读后感

卡尔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的主要内容

《乌托邦》读后感

读书是心灵之旅,这本政治学书更是如此。

托马斯商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黑暗的封建时代受苦受难的人们所向往的民主、和平、美好的世界。

乌托邦王国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主要读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关于旅行的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乌托邦人的旅行生活,对金银的态度,对幸福快乐生活的定义,对科学的追求等。

我推测,之所以内容杂乱,是因为当时的书风,或者说是自古以来就留存下来的缘故。

在现代,如果想要出省旅行,一张票就足够了,但在乌托邦是不可能的。

如果朋友或想去其他城市观光的人,没有充分的理由,摄护格兰特?可以得到tranibol的许可。

因此,同行者们带着总督的文件出发,返回的日期是固定的。

想去这个城市的郊外观光的人,只要自己的父亲允许,妻子赞成就不被禁止。

无论他来到乡下的哪里,他都必须在当天上午或晚饭前做平时的工作。然后,他接受了吃饭的招待。

只要遵守这个条件,人就可以进出本城市管辖内的任何地方。

这样的话,他就会像还在那个城市一样做出贡献。

如果有人擅自越过本城的管辖范围被逮捕,发现他没有总督的文件,那就太不光彩了。他作为逃亡者被带走,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任何人都会轻率地重复这一罪行,成为奴隶。

由此可见,乌托邦的人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出城市需要证件,不像现代生活我们可以出护照,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乌托邦的治理是井然有序的和的政治结构比较稳固,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比较好。

乌托邦人在旅行的时候也需要劳动。就像在自己家里工作一样,他们做着自己最本质的工作。

这一点和时代的生活有点相似,当大家都积极劳动的时候,物质生活就会变得非常丰富,每个人都会得到很好的生活保障。

但令人不满的是,乌托邦的公民不包括奴隶,作者认为奴隶就是奴隶,是卑微的代表,但如果没有经过乌托邦的公民\\“出国旅行\\”的申请,将被降级为奴隶,这是最严厉的惩罚。

奴隶的存在本身就是根基,托马斯?摩尔的内心世界有着时代的局限。

接下来,本节讲述乌托邦的人们对金银的态度:金银如粪土!并不是像现代一样追求金钱,而是告诉人们不能把金钱的价值凌驾于人之上。

当今社会是由收入、学历、职业和权力来划分的。

在乌托邦王国并没有这样的规定,金银是罪恶的东西,被用作马桶和奴隶的手铐。

接受这种教育的乌托邦人不可能不厌恶金银。另外,乌托邦人主要是学习和追求知识。

知识使人变得更好,我认为乌托邦人对知识的渴望是莫尔心底最大的抵抗,他批判封建资本主义的英国忽视道德和知识的学习,只追求金钱。

“乌托邦人在海岸捡珍珠,在城墙上捡钻石和宝石。

他们不是刻意去找那个东西,而是偶然碰到就研磨加工,给小孩子做装饰品,小孩子很擅长这个,稍微长大一点,发现只有小孩子穿在身上的东西就扔掉,在父母的建议下没有,是自己对不起。

吗?”

我们可以看到,对宝石的追求来自于对同行的人的内心的排斥,而自己的内心却好像有道德的枷锁,追求失败的宝石。

乌托邦人知道对金银的强烈执着会导致无休止的竞争和杀戮,所以从文明上把金银拒之门外。

这种道德价值的追求,在封建时代的现实中更是微乎其微。

乌托邦里的人们的生活平静而美好,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人人都羡慕,但路却不知道。

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总是对自己没有的事情感到渴望,就像和平美好的生活一样,只有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才会想,我们不会做,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

同样,我们不太会去想象乌托邦式的生活,因为这已经足够幸福了。

所以,珍惜现在的生活吧。因为我们的生活很可能是别人的乌托邦。

卡尔 乌托邦读后感

全球定位系统。

现代战争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要求战区指挥员随时随地掌握各参战单位的准确位置。飞机、舰艇在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同时,也必须随时掌握自身的位置信息。发射地—地、空—地导弹,首先要测定自己的发射地点和准确位置;即使是在丛林和沙漠地带作战的士兵,为了不迷路,最好准备携带方便的小型轻便的定位设备。

凡此种种,都客观上对某种高精度发展(如定位误差不超过10m)、大覆盖(最好能覆盖全球)的定位系统广泛而紧迫的作战使用之需反映了要点。

为此,美国政府在70年代初期,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了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后期,GPS全球定位系统逐步问世。各种运用着。

“GPS”是英文“全球定位系统”的首字母缩写,是指在环绕地球的6个圆形轨道上平均分布的24颗人造卫星(导航卫星),包括美国本土及其属地上的空管站、输入站、监视站、广泛装备于飞机、舰艇、坦克乃至单兵GPS接收机等构成。

GPS系统采用“时间同步?单程测距”的原理进行定位,简单来说,用户可以同时对已知位置的三颗导航卫星测量距离,并以卫星为中心,以测量的距离为半径,对天空进行测量。在中间画3个球面,交点就是用户的位置。

所谓“时间同步”是指卫星上的手表和用户设备内的手表精确同步(比如校准两者之间几万年才差一秒;另一方面,“单程测距”是从导航卫星发出的无线测距信号传播到用户设备的单向行程中,可以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

做个简单的计算。假设卫星正好以秒(1、2、3)的速度发送无线测距信号。接收到的测距信号正好比秒(1、2、3)慢0.0666秒,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公里/秒。也就是19,980公里。

另外,这里假定卫星和用户的时钟是完全同步的。也就是说,假设卫星之间没有误差。

如果用户表和卫星表有时间误差,就需要根据误差修正计算结果。

GPS卫星网络之所以采用24颗卫星,是为了让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随时接收到至少4颗导航卫星的信号,其中3颗测量定位,第4颗信号是为了计算用户时钟的误差,关于具体的算法,这里就不讲了。

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时、连续地向用户提供三维空间的位置信息,测量用户的运动速度,提供精确的时间工作。其定位误差大于10米,时间误差大于0.1秒,时间精度优于0.000001秒,对电波信号也具有抗干扰能力。

如果把我各作战单位的GPS位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源源不断地传输到作战指挥中心,再加上我通过侦察手段获取的敌目标位置信息,然后统一集中显示在大屏幕显示屏上,我区指挥员可以随时掌握整个战场敌我双方的动态态势。从而为其作战指挥提供了正确而重要的依据。

如此一来,兵家数千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乌托邦》的主要内容

在这本书中,莫尔借用了一个叫希德勒德的虚构人物的话说,描绘了自己的理想。

在这座名为“乌托邦”的岛上,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在乡村。

所有的城市都有共同的风格、语言、风俗和法律。

每个城市分为4个相同的地区,6000户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家庭的人口在10人到16人之间。

这就是《乌托邦》的背景。

在14、15世纪的欧洲,生产关系的萌芽使许多劳动者陷入血腥和痛苦之中。

贫穷的人民常年劳动,他们的劳动是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但生活却不如牛马。

贵族和富人不劳而获得,穷奢极欲,花钱如流水。

受到《理想国》影响的思想家莫尔对这一现象非常愤慨,厌恶既存的社会制度,同情民众。

他梦想着有这样一个地方:财产共有,政治民主,共同劳动,按需分配,高效公平,没有剥削和贫困,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