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
事亲为大;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
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
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孝德名言1.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
2.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 [原文]首孝弟,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4. [原文]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5. [原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吴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 [原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7. [原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先秦)《孝经》[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
8. [原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以及推人9.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上》[译文]孝顺自己的老人,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别人的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
10. [原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先秦)《孝经·天子章》[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21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22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变为忌妒。
—— 巴尔扎克
孝廉的格言警句有:德为先,廉为上;忠立国,诚兴邦;勤生富,俭生康;学不辍,志不忘;守法纪,乐相帮。
共守勤廉肃贪之本,齐造家庭温暖港湾。
共筑家庭反腐倡廉防线,同谱中华和谐幸福新篇。
荷以清为美,人以正为尊;心以廉为洁,家以和为贵。
书富海,百货皆有.人精力,不能兼取,但得春所欲求者.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 \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论文学》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7楼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 培根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
—— 《富兰克林自传》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 罗曼·罗兰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 凯勒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荀子:《劝学》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 顾炎武:《与人书六》《顾炎武文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孔子:《礼记·学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子:《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说苑》 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
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 《李大钊选集》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 笛卡尔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
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 罗蒙诺索夫 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
为了你们自己的欢尔和今后你们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 —— 爱因斯坦 那一个大学生学习愈好,他就愈应受人尊敬,至于他是什么人的儿子,那是不必过问的。
—— 罗蒙诺索夫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 高尔基:《文学书简》 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 高尔基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 伏尔泰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 《人生礼赞》《朗费罗诗选》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
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 《雷锋日记》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
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 华罗庚 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
—— 《歌德谈话录》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
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 普列汉诺夫:《波格丹诺夫先生》 与其夸大胡说,不如宣布那个聪明的、智巧的、谦逊的警句:我不知道。
—— 伽利略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
—— 约翰·保罗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 李大钊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 高士其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 泰戈尔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 德谟克里特 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
—— 德谟克里特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神曲》 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去努力掌握知识。
—— 弗兰明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新工具》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 培根 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 培根 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
—— 西塞罗 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
—— 达·芬奇 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
要达到这准确,就须对所应爱好的事物全体所由组成的每一个总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
—— 达·芬奇 掌握无论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
它会把无用有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 《达·芬奇的笔记》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 左拉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 巴甫洛夫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 《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 赵树理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 爱因斯坦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杜工部集》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 邓拓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 高尔基:《文学书简》 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
——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 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 别林斯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刘向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 雨果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赫尔岑论文学》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 别林斯基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 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 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 《高尔基论青年》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 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 《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 高尔基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 高尔基:《论文学》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 《高尔基论青年》 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
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 高尔基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患不知人也。
20、,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年级上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言必信,行必果。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3、,一览众山小。
14、业精于勤,荒于嬉。
1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6、纸上得来终觉浅,。
17、,柳暗花明又一村。
1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下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有所不为, 而后可以有为。
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0、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2、近水楼台先得月。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前车覆,后车戒。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2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
22、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23、太上有立德,其次在立功,其次在立言。
虽久而不废,此之谓不朽。
24、贫贱之交不可忘,。
2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6、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九年级上1、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5、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6、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7、德不孤,必有邻。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9、,不拘一格降人才。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2、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往者不可谏,。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20、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
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5、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2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九年级下 1、义无反顾,计不旋踵。
2、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6、受人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冒天下之大韪。
9、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2、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1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6、民以食为天。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9、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1、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2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2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尹喜 记:函谷关令尹喜,周康王之大夫,号文始。
战国时道家,曾任函谷关尹。
他见紫气西来,预知有真入过。
未几果见老子来。
尹喜迎拜。
老子授他。
并约后会蜀之青羊肆。
此后,尹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后归栖于武当三天门石壁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
古有铜床玉案,早废。
其居处名尹喜岩,涧名牛漕涧,青羊涧,因太上神化访喜之地而得名。
尹轨 记:字公度,太原人,尹喜之弟子。
“博学五经,尤明天文星气河洛谶纬,晚乃学道。
”常腰佩漆竹筒十数枚,中皆有药,言可避兵疫。
常起居林麓间,服黄精。
百余岁。
言天下盛衰有验。
入太和山,领杜阳宫太和真人。
后称“紫虚阳光道德箓真师”。
戴孟 记:戴孟,名之生,汉将军。
汉武帝遣他入武当山采药,弃官学道,号孟盛子。
受法于清灵裴真人,得玉佩金铛之书,石精金光之符。
周游名山,日行七百里。
后白日上升,落帽于武当山峰之上。
此山得名为“落帽峰”。
马明生 《列仙传》记:东汉临淄人,本姓和,字君贤。
小时被贼伤在路上,遇神人与药救活。
后拜安期先生为师,周游天下,勤苦学经,遂授《太清金液丹经》。
后入武当山石室中修炼药成。
先服半剂为地仙,周游天下。
后白日升天。
《武当福地总真集》记:马明生“夫妇辄易其地,今五龙观自然庵即其地也。
” 阴长生 《雍州志》记:新野人,汉光武帝(公元25—26年在位)阴皇后之族。
虽生于富贵之家,却喜务道术,拜马明生为师,执奴仆之役。
二十年后,明生领他入青城山,授《太清神丹经》。
后入武当石室中合丹,并作黄金十数万斤,施济贫困。
周游天下,其妻相随。
传说他处人间170年。
著《丹经》几篇。
谢允 字道通,晋历阳人,少英毅,曾任罗邑宰,博览群书,尤精道学,政事廉能,有遁世脱尘之志。
晋太康中(258年左右)辞官入道。
西上武当山,结茅石室,不数年,相传得冲寂之妙,能飞行绝壁,后羽化。
故武当山亦名谢罗山。
徐子平 晋安帝时为华阴令。
弃官学道,隐于武当山砂郎涧钓台之下。
隆安二年(398)羽化。
后人祀之于石鼓庵,号徐真君。
著有《定真论》、《喜忌篇》、《继善篇》行于世。
刘 刘宋时人。
长大多须,垂手下膝。
久住武当山.相传去襄阳五百里(注:实为二百多里),旦发夕至,不见有所修为,颇以药术救治百姓,能劳而不倦。
用药多自采,所识药石皆穷于药性。
传说雍州刺史刘道产忌其臂长,于襄阳录送文帝,每旦槛车载往蒋山采药,暮还廷尉。
后以两卷书与狱吏,吏不敢取, 焚之。
一夜失 ,关钥如故,门吏行夜得 ,送还廷尉, 语狱吏云:“官寻杀我,殡后勿钉棺也。
”既杀,文帝疑其言,使开棺,不见尸,惟有竹杖。
吕洞宾 唐末著名道士。
常游武当山,住紫气峰修炼。
传说他游长安时,遇钟离权,经“十试”、乃授以延命之术,金液大丹之功。
他释其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
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
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尝云;“人若能忠于国,孝于家,信于交友,仁以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世。
以阴骘格天。
人爱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与吾同,虽不见我,犹见我也。
”著有《九真玉书》1卷,见《宋史·艺文志》,诗4卷,见《全唐诗》。
(?一989) 北宋初著名道士。
自号扶摇子。
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后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北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据《宋史》本传称,有拨乱济世之志。
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石崖,服气辟谷二十多年,诵读易经。
相传善睡,常百余日不起,世称“以睡玩世”者。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至京师,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
甚得太宗宠信。
游峨嵋山,凿石室。
还华山,卒于莲花峰下,年一百一十八岁。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璧)和《先天图》。
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组成部分。
此外还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
南岩皇经堂墙壁上刻有他亲书“寿福”二大字。
房长须 武当山道教尊为神仙,不知其名。
宋朝南渡后,他隐居武当,天天不辞劳苦种植杉树。
传说他一日睡觉时,忽觉有物如丝萦于胸,细看时,已长l尺多长胡须,故名房长须。
淳化五年(994)羽化。
孙寂然 名元政,号寂然子。
嗣业茅山清真观,得五雷诸法之妙。
四方拜望他的人很多。
时江汉罹金兵之厄,武当殿宇被毁一空。
他于宋绍兴十一年(1141)登武当。
为兴复五龙诸观,以符水、禳祷为民除疾,得到群众的敬慕和支持。
数年之间,殿宇竣工。
宋高宗诏他进宫,敕度道士10人。
后还山无疾而逝,其道帽、宝剑藏于桃源之东。
邓真宫 名安道。
孙寂然的弟子。
自幼随师来武当,得师授以上清五雷诸法。
远迩疾患,都奔去求治。
敕令住持五龙。
嘉泰中掩卧而逝,所佩宝剑埋在五龙宫北。
汪真常 名思真,号寂然子,元安徽人。
于安庆嗣全真道法,后入武当山。
元至元乙亥年(1275),率领徒众六人,修复五龙。
改观为宫。
四方道众都来拜他为师,度众100多人善占卜。
无疾而逝。
鲁洞云 名大宥,号洞云子,随州应山人,家世宦族。
弃家入武当山学道。
元破襄汉后,他渡黄河访全真道,西到 陇,北至阴山。
至元十二年(1275)返山后,与道士汪真常等修复五龙、紫霄坛宇,渡徒众百余人。
终年80余岁。
叶云莱(1251一?) 名希真,号云莱子。
处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
生于建宁。
得清微道法之妙。
他为避兵乱入武当山,至元乙酉年(1285)被玄敖宗师张留孙荐举,诏赴阙,祷雨却疾。
至元二十三年(1286)任武当护持。
刘道明 号洞阳,荆门人。
与叶云莱同师清微派集大成者雷渊黄真人。
居五龙宫,精神内守,存心提气。
闲则搜索群书。
至元辛卯年(1291),编纂《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收入《道藏》。
张守清 (1253一?)名洞渊,号月峡叟。
峡州宜都(今湖北宜昌西北)人。
幼习儒业,长入吏员。
至元二十一年(1284)入武当山拜鲁洞云为师,修炼金丹大道。
后又拜叶云莱、刘道明、张道安为师,尽得秘传。
《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他为“冲元雷使”。
他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始,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创建南岩天一真庆宫,开辟下山道路,垦田数百顷,度众数千人。
至大三年(1310)及皇庆年间(1312--1313),多次奉诏入京祈祷雨雪。
延祜元年(1314)朝廷授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命他管领教门公事。
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
朱思本 (1273—1333)元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本初,号贞一。
学道于龙虎山,后赴大都(今北京)。
以奉诏代祀名山大川,得以实地考察所至地理情况,参校前人著作,编绘广达七尺的《舆地图》二卷。
朱曾多次为元朝到武当山祭祀。
著作有《武当山赋》、《武当大顶记》等。
李明良 (1286一?) 安城县阳溪人,家属望族。
幼聪慧有奇才,长尚烟霞之志,于元大德(1297--1307)间,入武当拜全真道林道富为师,清心守一。
晚喜读《易》。
居易处俭,修己及人。
老释之士,慕其道行,授礼拜师者很多。
他在主持宫务之暇,与邵明庚捐资并向信士募化重建五龙宫的武当殿、玄武殿后之玉像阁,并扩建华阳岩之庙宇及亭轩。
至元丁丑年(1337)住持武当五龙富。
张三丰 据《明史》本传,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人,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乃其号。
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之不得。
后居宝鸡之金台观。
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
乃游四川见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
永乐(1403--1424)中,遣给事中胡濙等住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天顺三年(1459)朝命赠为“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宗教仅正邪两派,所谓佛、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
又称“一阴一阳之为道,修道者修此阴阻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李素希 (
一1421)字幽岩,号明始韬光大师。
河南洛阳人。
生于元代,元末弃家入武当,住五龙顶,好读《周易》、。
明洪武初年度为道士,住持五龙宫。
后退隐于自然庵。
永乐三年(1405),忽见古榔梅树开花结果,知为丰年之兆,遣道士易本中等献贡朝廷,赐银40锭;次年榔梅树又结实,再进贡,又得赏银40锭。
同年诏素希进京问理国治身之道。
礼待甚厚。
羽化后碑存今五龙宫。
孙碧云 (
一1417) 关西人,初入华山务道,永乐十年(1412)三月,令碧云测绘紫霄、南岩、五龙、遇真等宫观建筑规模。
同年应诏至阙下,赐诗一章,号虚玄子,授道录右正一,又授南岩宫住持。
死后葬于桧林庵。
任自垣 字一愚,号蟾宇,江苏京口(今镇江)人。
初入三茅山元符万宁宫学道,精通道义。
永乐四年(1406)诏他参与修《永乐大典》。
永乐九年(1411)授道录司右正一。
永乐十一年(1413)授玉虚宫提点,又应诏广收全国名山所藏道书。
宣德三年(1428)升为太常寺丞,提调武当山。
杨来旺 (?一1909)陕西白河县人。
清同治初举孝廉,后到武当山紫霄宫修道。
为道衲。
他见全山宫殿半数倾圯,立志兴复。
经十年辛苦募化,修复紫霄、南岩、太和各宫,同时补修很多观庙和桥梁。
宣统元年四月八日,端坐而化。
徐本善 (1860--1932)号伟樵。
河南杞县人。
幼习孔孟之学,聪慧过人。
及长,善医术,精拳法,入武当紫霄宫,嗣龙门派正宗,后到南阳玄妙观受戒。
光绪二十年(1894)回山后,清整道教,制定教规,使全山道教重见生机。
率道众垦荒种田,四方募资,维修宫观,新造朝天宫至金顶新路一条,约十华里。
民国二十年(1931)四月,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徐率徒众五十余人迎至紫霄宫东天门,主动腾出西道院,作为红三军后方医院,并派徒弟水合一、罗教培等协助医院医治伤员,又派王教化、尹教圣等开仓尽力满足伤员所需。
他与贺龙结下深情厚谊,贺率部转移时,为答谢道众盛情,赠黄金2斤,亲出楹联相赠,中寓伟樵、紫霄四字:“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1932年,匪首马老七得知贺龙赠金事,领匪众上山威逼徐本善交出黄金。
徐拒不交,与匪在紫霄内拼搏,击退多人。
数日后,路过万松亭,中匪埋伏,被杀。
葬于紫霄宫下。
刘理山 山东人。
曾任西北军冯玉祥部少将旅长。
民国十八年(1929)蒋冯之战后,冯玉祥败北下野,他弃官入道,居武当山麓朝阳洞,任住持。
克勤克俭;十余年如一日,募资修殿宇十余间;垒砌朝阳洞口石级蹬道一条,长四丈,宽五尺;又在洞下路旁建茶亭一座,设茶水施舍过往行人。
他还通医术,常走乡串村,为人治病,不收分文,更不留餐,只是淡水一碗,人称“扁鹊再世”。
1944年游小南海,不返。
朱宇亮 (1887--1961)湖北随州市人,幼家贫,随母兄逃荒到武当落户。
不久到太和宫皇经堂学道,嗣华山派。
据说他是武当山名药“紫金锭”秘方的正宗传人。
在住持皇经堂时,清静寡欲,俗尘不染,以所制紫金锭济众。
经数年募化集资,重修皇经堂和黄龙洞道院数十问,购置田地三十余石课。
民国十七年(1928),他与农民高世金、陈国友等四人杀恶霸周献海以后,出走四方避难。
周献海之族兄周辑五闻讯聚集红帮会众一百多人上山报仇,放火烧毁黄龙洞道院。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朱宇亮回皇经堂任住持。
水合一 (1890一1950) 湖北随州人,幼习儒业。
博学多识,精医术,善书法。
民国初年曾任区团总,后弃家到武当学道,拜紫霄宫徐本善为师,纳入龙门正宗。
公元1931年,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受师之嘱,精心医护红军伤员。
徐本善被土匪枪杀后,他任紫霄宫监院。
1945年居三元宫。
罗教培 (1904--1967) 河南邓县人。
熟读五经四书,精医术,从小慕道,到武当紫霄宫拜龙门派道人冷合斌为师。
1931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同道友水合一精心医治红军伤员。
1953年罗被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和中国道教协会理事。
他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乐于助人,省吃俭用。
政府给他的生活补助费,多半施舍贫困;为人治病,常不收受酬,远近群众莫不称颂。
王教化 (1901—1989)河南省郑州人,幼年家贫,曾做长工,青年时到武当山出家,拜郑合玉为师。
他在山虔诚奉道,艰苦耐劳,60年如一日。
1931年贺龙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驻武当山时,他为红军伤员端茶递饭、倒屎倒尿,尽心照顾,和红军伤员结下深厚友谊。
红军伤员伤愈归队时,赠他35块银元,他珍藏50年后交给武当山文物管理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曾被选为湖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名誉会长。
继续追问: 有没有景区的题词、名句什么的啊
4个或8个字的补充回答:“金光妙相”中国现存最大的铜殿 位于天柱峰顶端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由20吨精铜、300公斤黄金,在北京铸造,皇帝命工部大臣从运河督运至南京,溯长江、汉江而上,至山顶组装而成,面积约160平方米。
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
四周立柱12根,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
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
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
坛前设香案,置供器。
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
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
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治世玄岳。
至明代成祖封武当山为大岳,明世宗朱厚熜更封之为治世玄岳。
补充回答: 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
南岩雄奇紫霄丽,甘泉九成差可当。
——[明]《武当歌》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明]洪翼圣《武当道中杂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汉·刘邦《鸿鹄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晋·陶渊明《杂诗》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心随郎月高,志与秋霜洁。
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时人莫小池中物,浅处不妨有卧龙。
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唐·高适《别韦参军》 即今江湖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唐·高适《送贵阳孝廉》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唐·杜甫《谒先主庙》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唐·李贺《浩歌》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乌江》 壮心欲填海,苦胆忧为天。
宋·文天祥《赴厥》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忧国忧民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2)兵篇 众若时雨,寡若飘风。
——《管子·兵法》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虚实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孙子·地形篇》 涉水半渡可击。
——《吴子·料敌》 胜兵似水。
——《慰缭子·武议》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汉·黄石公《三略·上略》 水来士掩,将至兵迎。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3)情感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功名宝贵若长住,汉水亦应西北流。
——唐·李白《江上吟》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李益《江南曲》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唐·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唐·杜甫《秋兴八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唐·白居易《浪淘沙词》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32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