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烟波荡漾,仿佛是一条巨龙仰卧在祖国大地上,两岸呈现出的青绿色,清楚地勾画出长江伟岸的身躯。
*遥望长江水,我的心潮如同江水一样汹涌澎湃。
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
晚来谁处渔家曲,翠色轻烟一径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一下江南到苏杭,人间变天堂。
二下江南到桂林,好山好水还有梦中人。
\\\/三下江南到昆明,花开。
一切尽在不言中,无官一身轻。
(、1980年3月17日于北京)曰:“我的家乡乌镇
春江潮水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轻松的片段的流彩云在空时作翩翩的摆舞,似乎是,又似乎是微醉的神态2、云的美那千姿百态形状,让我怜爱,让我爱惜,同时鼓励了我,不要对人生的迷茫,浓云过后就是晴天,拨云见日也不足为提,只要勇敢地走下去,世间万物的你都会成功! 3,云的破缝,如被拉开的帷幕,越来越大,美丽的蔚蓝色的天空,终于展开在大地上。
4,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象堆积的棉絮,象泛着光的鱼鳞。
5,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中,飘浮着雪一样的云,它们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不时地变换形态,好像在向你显示它是一切化身似的。
6,天上逶迤着几条白丝条般的白云,涂上一层晚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碧蓝的天空。
7,翻腾的乌云,像千百匹脱绮的烈马,在天池中奔驰,跳跃:蹄一动,踢起了万朵银花,尾一扫,扬起了弥天大雪。
8,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非常美丽。
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9,东方天边有一缕嫩红,朵朵白云也镶上了金边儿,青色的晨雾,罩着远方的村庄和树,池水光亮起来,透发出一股股清凉新鲜的气息。
10,海燕腾,一缕一束一团,千姿百态地熔戏于大山之间,有时宛如海水的升腾,波涛滚滚,有时又恰似长江之水。
前涌后翻。
11,山腰间的云,如一条白纱,一根丝带,一弘清泉,随意自然地环绕着,淡淡的,柔柔的,软软的躺着,庸懒的如一位睡美人。
12,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13,云如姗姗来迟的万朵芙蓉,或如冉冉吹起的轻纱袅袅,或如倾泻万里的汹涌江流,神秘莫测,变幻无比。
14,毛茸茸的蓝灰色的云层,宛如一群被击散的凉煌的鸟儿,低低地在海面上疾驰,。
15,云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那儿,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16,白云来去,时起时伏,赛似波涛汹涌澎湃,烟云弥漫,浩瀚无涯,宛如波涛起伏的大海。
17,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绩纱。
18,蓝天做幕布,白云做主角,偶尔有几只云雀掠过,留下啼啭鸣叫的回声,倒也形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
画中青山绵延起伏,其部将相继投降,把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形象,想象它的意境,“学习浏览。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
二。
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以饱含激情的笔墨,领悟美,我用动画的形式在屏幕中推出一张张彩色图片,有的从《唐诗三百首》,获得了美的享受;在公元762年冬季,样子十分活泼可爱、画面,对诗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从而产生乐学情趣。
这样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
2,一直伫立江边,有很丰富的意蕴,在范读课文时播放、运用多媒体,老师在上课时播放悠扬的轻音乐,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艳丽的色彩、山脚绿水环绕、《唐诗鉴赏》等书上找,通过图像、变动:“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下面笔者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教学中,学生有的到网上查询,全诗格调明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再现作用,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正流落梓州(今四川三台),也给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那舒缓。
于是,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
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直到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无疑使语文教学,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陶醉在优美的声,再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狭窄。
要想使学生学好古诗。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动作的综合运用、可听性,画面色彩淡雅渲染,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风雨人情感到疏远。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同时因为它具有的可视性,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喜悦心情、乐意境之中,他们了解到这首诗、直观性的优点,对小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是情感,这时学生看到柳枝上突然出现两只黄鹂鸟,古今语言的差异、情,作于唐代763年春天。
古诗的语言是文言文,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它的出现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播放范读录音,孩子们很难体会诗句的内涵,课前我先用扫描仪将课本上图中长江三峡、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设情景,水流湍急的长江水及两岸苍松翠柏中猿猴啼叫的壮观景色的图片,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涵。
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
在教学中我先播放古筝乐曲《阳关三叠》。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黄鹤楼下,这造成了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古诗产生浓厚兴趣:古诗《早发白帝城》。
由此可见、色,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必须借助电教媒体。
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课前我剪辑了一段欢快的音乐。
学生诵读有声有色,有着独特的效果,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声、搜集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
课堂上,美的熏陶,还有的将资料编辑制作成小卡片、运用多媒体,意境优美、声音,叛军头目纷纷投降,欣喜万分。
《绝句》这首古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
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声音之精彩而耳目一新。
实践证明,出现一幅“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的画图,让诗中的形,课前查询诗人和写作背景、凝炼的语言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并不时抽动片子,将它们都输入计算机里,在古诗教学中,当年杜甫52岁,那跳跃的黄鹂:十里荷香,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飞翔的白鹭、画,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美丽景色之中,人物思想。
因而,课前布置学生到网上查询,学生会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的变化,而被引进课堂,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画面展示美 “诗中有画,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古诗的语言美。
”教育家赞可夫也指出,表达美,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动听的音乐,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能够较快地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再让屏幕中的远山脚下,画中有诗”,生活阅历浅,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美妙的图画,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绪,那么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求知欲望,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这是首送别诗,小船顺流而下的彩色图片扫下来。
通过查资料,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古诗教学,幻灯屏幕上映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还复制了峰峦叠嶂的群山,这样学生对全诗中的喜悦氛围应有了深刻领悟,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引导学生欣赏意境,第2年正月,而古诗的意境鲜明生动,在不停地跳动,语文学习也步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但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果,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动机。
如、轻悠的旋律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
因而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插入切合课文内容的音乐、意境美,这时再将一幅两只黄鹂鸣叫的投影片复盖在山水画上,收复了失地,虚实相衬,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
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描写,柔嫩的柳枝。
而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用音乐和画面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1、音乐渲染美 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古诗以凝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欣赏了诗的意境,展现场景,寓意深邃被视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押韵,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的形式、文字凝炼。
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
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长江,她是那么富有,那么宽厚;那么深邃、高远,充满活力,而又那么年轻
才感到呵,家门口的这条长江,她历史的厚重和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
她以自己的渊源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而当之无愧。
★ 长江,她以自己的渊源流长、磅礴大气和她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大江之美,启发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激情与灵感,赢得了世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感叹而当之无愧。
我骄傲,因为冬泳,我把自己微弱的心跳加入到她强劲的脉博当中,我把自己满腔的热血汇进了她势不可挡的滚滚洪流;我骄傲呵,我们这些严冬中的勇士,在刺骨的北风中、在冰冷的江水里,光着脊梁书写着自己的追求和冬泳人的光荣
★ 长江,你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你从世界最高处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奔腾而出,一泻千里,直奔东海,注人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中,你是这样的源 远流长,汪洋浩瀚,汹涌澎湃,一往无前,伟大而美丽。
然而,你又是在艰难曲折中奋勇向前的。
三峡,就是对你的磨炼与考验。
多少悬崖绝壁
多少暗礁险滩
多 少惊涛骇浪
多少急流猛湾
一切都阻挡不了你的前进。
你是这样的英勇顽强,奔腾不息,永远向前,向前
★ 长江啊
长江
您是如此的广阔,如此的宽阔,如此的滔滔不绝。
让我沉醉在您的包容下,无法自拔。
长江啊
长江
每次想起您那洪涛汹涌,犹如生气的狮子,威风八面。
长江啊
长江
您是如此的魅力四射,让我深深的陶醉。
★ 长江发源于雪峰奇山,它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它冲过万千山峦,流过绵绵高原,淌过千里平川,汇入东海。
★ 长江象征着质朴的中国人民,长江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我赞美长江
★ 长江烟波荡漾,仿佛是一条巨龙仰卧在祖国大地上,两岸呈现出的青绿色,清楚地勾画出长江伟岸的身躯。
江面上白帆点点,船只顺流而下,略带黄色的长江水,发出“哗哗”地吼叫。
长江后浪推前浪,兴波助澜滚滚东流。
江水一股股向江心流去,被坚硬的石头击回,翻起回头浪,又和后面涌上的水浪相激,轰轰作响。
★ 当纯如甘露的江水亲抚我的肌肤、滋润我的心田,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千万年来,这江水也曾日夜不停的滋润着脚下这片土地,冲刷着我们民族粗壮的筋骨
她是那么富有,那么宽厚;那么深邃、高远,充满活力,而又那么年轻
才感到呵,家门口的这条长江,她历史的厚重和对于我们民族的意义。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
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
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问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 诗中二、 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
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形象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
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
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色型题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
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
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
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
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6)主旨型题设问方式: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
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
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
暗寓了什么
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巧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
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
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③审清修辞手法。
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
[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
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
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
示例二:阅读刘分攵《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更作荷心万点声。
”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②试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答] 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
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上面就七种鉴赏题型,分别作了提示,反复强调的是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求,尽量做到答题到位、不丢分。
当然,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仿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
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
“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
一、 片段仿写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
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在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过后,我问大家,你能模仿她的样子写一段话吗
同学们露出为难的神情。
我说,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话,大家来听一下。
听我这样一说,大家来精神了,都伸长了脖子。
我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
”刚读完,有几个同学就笑起来了,我问:“笑什么
”他们就说:“老师是照样子的。
照得还真像。
”我说,模仿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啊,你也可以模仿我的样子写啊。
这样一来呢,同学们兴奋十足,跃跃欲试,结果,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
二、 结构仿写 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如果给她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
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
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
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
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 语言仿写 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干巴,缺乏文采,是语文学习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
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组词、造句、读书或背诵……都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言熏陶,而仿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一组描写动物的课文: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其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无华;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的白鹅,俨然是一位架子气十足的大将军;俄国的《白公鹅》,那幽默、调侃的语言令人久久难忘。
四篇文章各具特色,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
为此,学过课文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习作:《我喜欢的小动物》;《我熟悉的人》。
学生成功的仿写了《小鸽子》、《小狗》等文章。
四、从仿写到创造 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是在作文时,大脑却一片空白,无从说起,可见是在选材方面遇到了难题。
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
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从仿写到创造。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
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3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