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法完全适应这个北方的 城市,但在两年多的生活下她也已经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地方。
她说,是缘分把我带到了这里,就注定了某一天我会爱上她。
她是班内的组织委员, 来自南通的尹燕燕。
个子小小的她, 是院学生会,校学生会以及多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
班里人亲 切地喊她为科文累不到的小个子,她对工作认真,积极,多次 被评为社团优秀积极分子。
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在 06-08 学 年度荣获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团员以及三 好学生。
课余时间,她还参加了摄影比赛,在徐州师范大学学 工处所办的“我眼里的她”摄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口才较好 的她,也是辩论赛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她是 215-2 室的舍长,同样来自南通的冯婷。
文文静静的 她,虽不是班委,亦对班级的活动倾心对待。
勤劳的她,总让 宿舍干净整洁,把宿舍当作是自己的家。
她谦虚好学,在自己 最薄弱的数学上总能不懂就问,力求完全理解完全掌握,而对 于自己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上她总能无私地帮助同班同学,在 06-08 学年度分别荣获三等奖学金以及二等奖学金。
她有着渊 博的历史知识,总能讲出一个个有趣的历史故事,给宿舍增加 了活力。
她是班内的团支部书记,来自徐州的刘灿。
一个典型的北 方人,有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与豁达的情怀,与她在一起,会 让你觉得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善良,什 么是责任什么是诚信, 什么是豪放什么是坦荡。
刻苦勤奋的她, 在 06-08 学年度多次荣获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 生干部标兵,优秀团干等奖项。
课余时间也积极进取,研究的 科研立项《农村旅游》获院三等奖。
她乐观向上,对任何事都 可以一笑置之,经常说一些笑话逗宿舍人开心,是宿舍人的开 心果。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也不会发黄。
总有些人,有些事会 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令人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缘分带来了彼此, 也带来了友情。
当离别的那天到来,说一句,有过一起追寻的 梦之天堂,年轻就再也没有遗憾,留给彼此的,是一份青春的 永恒,用来诠释友情,铭记感动。
只记得,曾经一起背上行囊,看没有看过的山,走没有走 过的路,挥霍没有挥霍完的青春,纪念无法纪念的纪念。
C2C2-210 宿舍 获奖情况: 刘 荣 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院优秀团干 学风建设月“先进个人” 、学生会“优秀干事” 院心理剧三等奖 芦萍萍 特等奖学金、校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 学生干部标兵、社联“优秀干事” 校校园心理剧大赛第一名 校运动会“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分子” 院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张玲玲 一等奖学金、系小品大赛二等奖 魏娇妮 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 校运动会“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分子” 院第六届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 系小品大赛二等奖 “迎奥运,树新风”文体活动踢毽子组“优秀奖” “壹嘉仁”的点滴 我们“壹嘉仁”这个宿舍已经成长一年多了,还清晰的记 得去年刚开学时大家见面时的场景,那时的我们才刚刚相处一 段时间,但就是因为那短短一段时间的相处,让我们大家的内 心都埋下了要共度四年相知一生的种子。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 这颗种子在我们四个人的精心呵护下,已经渐渐萌芽、长大, 虽然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有过挫折,但却如同天边的乌云,风一 吹便散开了。
搬到了新宿舍,换了更舒适的环境,于是我们更 加兴奋,更加充满了活力,因为我们又可以继续我们的故事。
去年的我们刚步入大学,所以天真的认为大学生活是很轻 松的,因而宿舍的风格都显示了大家单纯、闲适的一面。
在过 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雨,成功时我 们相拥、欢呼;失败时我们共度难关,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三个 人在默默的支持,因此,今年我们宿舍的风格已经完全改变, 变得更加切合实际。
四个温室里的花朵终于知道要直面生活, 为了拥有美好的未来时刻奋斗着。
然而在拼搏的同时也不忘享 受大学生活,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日子值得我们去欣赏, 慢慢的走,欣赏沿途的繁花似锦,享受青春的柳暗花明,这样 的我们在奋斗的同时也不会忘了我们应该去珍惜的东西。
说到生活中的我们可是一点也不 “收敛” 排在首位的就是 , 吃了。
每当过节或是宿舍有人过生日再或是遇到开心的事,大 家就会去老地方大吃一顿,虽然吃相惊人,但却是最真实的一 面,喜欢那种时刻,更喜欢在那种时刻下爽朗的笑声。
总记得那几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寂静,大家躺在 床上说着心底的话,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虽 然脑袋很沉,但是思维却很清晰,也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彼 此的心融在了一起。
大家都很诧异,为什么在以前看来只能在 日记里写的话在那一刻却不假思索的说,现在看来,那个答案 已经愈来愈明显。
至于在学习上,宿舍的氛围不敢说是最好的,但也符合一 名学生的标准要求,在生活中更是活泼开朗,开心的度过大学 生活的每一天。
说了这么多琐碎的事,我们只想说的是:过去的点滴会永 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并希望我们能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我 们愿意为种子开花的那一刻付出所有的努力
加油—壹嘉仁
14#14#-620 宿舍 我们是科文学院 0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的 14#620 宿舍的成员。
一年前,四位稚气未退的大男孩走进了令人神往的大学校 门。
缘分将素不相识的我们组成了 14#620 宿舍。
经过一年多的 大学洗礼与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逐渐长成了有上进心,有责 任心的热血青年。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失落, 有过掌声有过嘲讽。
在挫折面前我们携手共进,风雨同舟共同 克服。
宿舍简介: 我们宿舍优雅、美观、整洁、大方,自创建以来就屡 获嘉奖:2007-2008 学年度的徐州师范大学文明宿舍、理工系 文明和谐宿舍。
2008-2009 学年度科文学院文明和谐宿舍、理 工系特色文明宿舍。
我们宿舍每日都有值日生打扫卫生, 每月进行一次大扫除。
我们十分注重宿舍卫生, 因为宿舍卫生与室员的健康息息相关, 而健康的身体正是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
我们宿舍成员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各门课程,并 有两人获得 2007-2008 学年度专业特等奖学金,两人获得 2007-2008 学年度专业一等奖学金。
我们宿舍成员遵守各项学校与班级的规章制度, 按时上课, 不早退、迟到、旷课,无任何违规记录与处分。
宿舍也没有任 何违规记录,我们深知宿舍安全的重要性,宿舍内无任何违章 电器,每日按时熄灯睡觉。
室员简介: (1)刘伟(室长) 他是徐州本地人,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有着北方人特有 的豪爽与豁达的情怀。
他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因为现在所学 可以在以后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创造财富。
付出总有回报, 他在 2007-2008 学年的智育成绩第三,德育成绩第一,并获得 了 2007-2008 学年度的专业特等奖学金, 2007-2008 学年度 “三 好学生” ,2007-2008 学年度“优秀团员” ,这些崇高的荣誉也 成为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又一动力。
大学生活不应全部被学习占 据,他还喜欢体育,在 2007-2008 学年度学校的运动会上他一 连报了三个项目,并分获可喜名次。
他还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 球员,课余时间喜欢打打篮球,锻炼身体。
他积极参加集体的 各项活动,与同学的关系也很好。
作为室长,他经常组织宿舍 内部的座谈会,商讨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目的就是使我们 宿舍的明天会更好
(2)李宁 他也是来自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身高 184,身体素质优 秀,组织能力极强,是我们班体育委员,也是篮球队队长,曾 率领我班在新生篮球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受到老师的一 致好评。
有人说北方人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但他却用实 际行动反驳了这一点,他学习刻苦努力,勤学好问,2007-2008 学年度中智育成绩排名全班第六,德育成绩排名全班第五,获 得专业一等奖学金,被评为 2007-2008 学年度优秀三好学生。
俗话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他做到了,他靠自己辛勤的 汗水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3)陈同 他来自千年文化古城扬州,是个典型的扬州小男生,性格 温和,活泼,乐观。
在班里,他学习认真刻苦,积极参加班级 活动,和同学们相处融洽。
在宿舍里,他能很好的处理学习与 娱乐的时间,并且和其他宿员能够和睦相处,生活上经常帮助 其他人。
2007-2008 学年里, 在 他的智育成绩排名班级第九名, 并且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这个荣誉充分说明了他的努力是 有回报的。
(4)施腾琦 他来自山清水秀的历史名城苏州,羞赧中不失男人的阳刚 之气。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有着比较执着的目标,自信满 满地面对着未来的未知困难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作为一个 现代的普通大学生, 他有着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班级里,他团结友爱,和同学间建立了良好的情谊,在学习 上,刻苦钻研,并最终获得了回报:在大一的高等数学竞赛中 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 2007-2008 学年里,他获得了 专业特等奖学金,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 。
他还是学院优秀社 团“贝尔电子创作室”的骨干成员。
这一项项的殊荣,都是坚 毅奋斗后的硕果
他和宿舍其他成员建立了良好的情谊,要想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到未雨绸缪。
成熟内敛,永不言弃,正是这样的共同性格使得四位小伙 相处融洽,互帮互助。
面对困难,我们无畏无惧;面对成绩, 我们不骄不躁。
我们将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共同去开拓属于 我们的星光大道
相逢是缘,我们会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四年的室友,一生的朋友,以后我们 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会将彼此记在心头
31#52131#521-2 宿舍 舍员:戚冰洁、梁爽、顾丹,舍长:顾丹 我们是科文学院 06 生物技术班的 31#521-2 宿舍的成员。
两年前,我们怀着憧憬和梦想, 走进了徐师大科文学院这个新的舞 台,是缘分将互不相识的我们四个 人,聚在了同一片屋檐下—— 31#521-2 宿舍,开始了四年令人期待的大学生活。
如今,我们 已经携手走过两个年头了。
回忆两年来一起走过 的日子,细数那些喜悦与感动,兴奋与失落的过往,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
适应篇 刚入校时,我们没有其他同学要适应这新的环境的烦恼, 因为我们三个都是徐州本地的。
但我们却有离家的不舍,但很 快在大家的互相关心下,适应了离家的痛苦,宿舍里性格开朗 的同学慢慢带动起活跃的氛围,定期开展卧谈会是我们宿舍必 修的功课。
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忙、安慰,很快地彼此成了无话 不谈的好友。
每个人的脸上重又洋溢着青春应有的奕奕神采, 有着良好的心情,才能全力而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篇 521-2 成员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氛围, 在班级中是最优秀的, 我们每个人都脚踏实地,成绩也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
在大一 这一学年宿舍 3 个人中都获得了特等奖学金,和安康奖学金, 并且三人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同样在大二这一学年中,又有两名 同学获得了特等奖学金,一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学金,并且有一 名同学获得朱敬文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并有两人被评为优秀 三好生,一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在 07 年 12 月份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 本宿舍三名同学一起通过四 级考试;并且,到目前宿舍已有两人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二级 VB 考试,并且都是以优秀的成绩通过。
这些荣誉,是我们 521-2 室全体成员引以为荣的骄傲,这些成绩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 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明天的精彩要靠今天的努力来换取,我 们要亲手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晴空。
力争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活动篇 青春应该是富有活力的。
我们 521-2 成员在搞好学习成绩 的同时,能积极参与到班级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每年都 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 我们的课余生活,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参 与公益活动。
我们不能只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 事”,躲藏在象牙塔下的书呆子,走出来,便是另一番天地。
我们在活动中不仅愉悦了身心, 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
在学习之余,我们也积极锻炼身体,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 钱,我们三个人也经常一起晨练,并且一起学习跆拳道,以锻 炼自己。
卫生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宿舍,在大学生活中,是我 们活动最多的场所,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总比一个脏乱无序的 地方让人心情愉快。
521-2 一向能保持良好的宿舍卫生,曾连 续两年获得系特色文明宿舍的荣誉,并且在班级的宿舍评比中 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在公寓卫生检查中,屡次登上优秀榜。
宿舍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我们自觉遵守宿舍值日安排,每天 打扫卫生,保持宿舍清洁——在一片干净整洁的小天地里快乐 地生活和学习。
总结篇 相识是缘,相聚更是缘,共处一室四年更是难得的机缘。
我们一起共进退,分享快乐与忧伤。
在有阳光的日子,我们一 同欢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知道, 自己并不孤单。
也许, 我们的宿舍只是校园中千千万万的一员, 简单而且平凡,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 的。
正如“家”不单是指居住的房子,我们的宿舍也不只是 31 号楼的一个房间,有了家人才能称之为“家”,有了大家才能 称之为我们的“宿舍”。
我们相信,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明 天的天空也依然晴朗。
23#60823#608-2 室 我们 23#-608-2 室是一个团结的宿舍,首先我们能做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值日工作,节约用水 用电。
同时,我们深知:宿舍是我们共同的家,因此大家互相 提醒,互相督促,从点滴做起,时刻保持宿舍的整洁,干净, 雅美。
我们在和谐温馨的宿舍氛围中快乐充实的生活,我们齐 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宿舍。
经过大家的努力, 我们宿舍被评为 2006 年科文学院文法系模范宿舍和 2007 年徐 州师范大学文明宿舍。
她叫杨旭,来自江苏常州,是中共预备党员,擅长书法。
大一担任副班长,大二、大三担任班长,现任院学生会宣传部 部长,文法系团总支副书记。
在 2006~2007 年度获得了特等奖 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徐州师范大学优秀女大学生文体 之星。
每场离别的危机的背后都潜藏着华丽的邂逅残翼的蝴蝶在纷飞的季节里 微眯着眼睛 静谧地看着一个个陌生的我们 最初的相遇 阳光盛开的落拓我们 不期而遇在这充满浓浓的乡村气息的土地上所以的一切 都仿佛变成了童话初相识,免不了的是矜持和小心翼翼。
一开始的彼此不熟悉 似乎就连名字也未必叫得上来只是静静地张望着陌生的面孔然后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时间是有能够改变一切的魔力同遮一片瓦 同睡一张床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在不经意间把我们紧紧地拉扯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免不了的是磕磕碰碰可是再糟糕的事情 哪能比得上我们深厚的情谊呢笑一笑 道歉一句话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抛之脑外一转脸 又是一片晴天每天每天早上 我们吵吵闹闹地像一群小鸟出窝一样每天每天晚上我们快快乐乐地比拟小鸟回窝401 不再是单一的宿舍门牌号而是我们温馨甜蜜的家仰望,伫足,回首.顾盼我们 立在阳光的背景里 看着彼此紧靠着的十一个影子然后向上倾斜45度 仰望阳光的角度仰望幸福的角度夏季里的艳阳日微眯着眼睛 酸涩地无法睁开远方传来淡淡的离歌这一年 给与我们太多的回忆离别在此刻不再是一场落泪的情绪而是 发自肺腑的感叹有些事 不该忘的终究不能忘点点滴滴的痕迹 烙印在我们的心窝里
描写宿舍的句子:1. 文明宿舍一条心,团结友爱溢温馨。
2. 作为一名新生,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拥有“家”——自己独立的家。
这个家很特殊,她是由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青春者共同组成的。
3. 沧海横流,我们的家不会变,它永远是我们的依靠。
就像孩子依赖着肩膀;诗人依赖着月亮;海豚依赖着海洋……这就是我们的宿舍,我们的家,幸福和温暖是我们家永恒不变的主题。
4. 幸福是什么呢
我想大学的宿舍生活将是我们永远的幸福。
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5.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
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
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6.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
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8.蝴蝶效应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
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
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10.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11.鲶鱼效应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
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
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
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
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12.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
此乃海潮效应。
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
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13.名片效应 14.异性效应 15.责任分散效应16.詹森效应17.“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18.“南风效应” 19.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 21.迁移效应 23.马太效应 24.水桶效应 25.奋起效应26.糖果效应 27.齐加尼克效应 28.霍布森选择效应29.定势效应30.得寸进尺效应31.破窗效应 32. 触摸的心理效应 33.权威效应34.边际效应35.投射效应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模范团干;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学生;优秀毕业生等等吧,我学校是这样。
坐标洛阳
三好学生,才思敏捷,聪慧,聪颖,勤奋好学,努力踏实,聪明,有创造力
1、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他父母省吃,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2.陈景润 (1933—1996)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
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
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
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
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
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
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
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
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
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
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
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3.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
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4.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5.陈省身 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
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
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
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
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
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
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
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
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
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
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
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
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
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
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
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
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
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
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
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
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
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 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
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
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
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
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6.丘成桐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
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
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无忧无虑,成绩优异。
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辞世,一家人顿时失去经济来源。
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却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
他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家境贫寒。
他中学的时候逃学一年,曾经成绩很差,差一点落榜。
19岁的时候来到美国伯克利,“21岁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
这不是我的话,这是几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请过来的时候,系里讨论时一个年纪很大的几何学家引用陈省身先生说的一句话。
他10年之后成为数学界的一代天骄。
从他入学伯克利到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做一小时报告还不到10年。
当年他只有28岁,也是在那一年,陈景润先生被邀请做45分钟的报告。
这期间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
1981年,他32岁时,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尔兹(Fields)奖章——这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1994年,他又荣获了克劳福(Crawford)奖。
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加利福尼亚州最优秀的科学家的称号,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 大学期间,他以三年时间修完全部必修课程,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资料。
他的突出成绩和钻研精神为当时的美籍教授萨拉夫所赏识,萨拉夫力荐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和年轻学者。
在这里,丘成桐得到IBM奖学金,并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
命运是公平的,奖章、荣誉,授予了那个在教室中坚持到最后的人。
这,并没有让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取得成就。
坚韧、坚持、锲而不舍,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
当然,也不是每个有着这样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一样的成就的。
数学需要勤奋,更需要天才。
正如著名数学家尼伦伯格所说,丘成桐“不仅具备几何学家的直观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
著名数学家郑绍远先生回忆说,对于许多艰深的数学问题,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虽然仍未解决,他还是没有轻易放弃思考。
丘成桐对中国的数学事业一直非常关心。
从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要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
他的做法是,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领会数学的精辟之处。
他的学生田刚,也于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
数学是奇妙的,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探求其中真谛。
对于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家来说,这种探求不但是人生的意义,也是人生的乐趣。
丘先生绝对不是一个完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人,但你不可能不喜欢他的数学,他证明了许多妙不可言的定理。
大家如果学数学,读到研究生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无疑问是数学中最深刻的定理之一,尤其是在超弦理论中应用之广不可思议,我想当年丘教授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个性坚强,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著述等身,得奖无数。
这些也带给他许许多多的误解。
因为少年得志,20几岁就功成名就,有人说他目中无人、傲慢至极。
当然,有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有傲慢的资本。
我把他跟陈省身一比。
陈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当,数学和为人是他衡量你的标准,他看你的话,你数学不好,他不愿意跟你多谈,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愿意搭理你。
先生是微笑不语,什么人他都可以很平和地相处,但是这微笑中就蕴含着尊敬或者是不屑,你自己可以感觉出来。
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伟大的数学家,他们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数学家。
我想这是他们真正可贵的地方。
30年来,丘先生不仅时刻把握着数学与物理跳动的脉搏,引导着世界数学发展的潮流,还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和帮助着中国数学的进步。
他培养了众多的华人数学家。
他的学生和博士后在国外各个重要的大学里都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3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