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抚鼓琴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七条弦上五音寒, 此艺知音自古难.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中国诗人历来有写咏史诗的传统,面对历史上的名人或江山形胜而发思古幽情似乎是中国诗人的一个偏好。
因此,在中国古代,有名的诗人几乎没有没写过咏史 诗的,也留下了大量佳句名篇。
这一传统在现代诗中并没有断绝,不仅没有断绝,而且在一些优秀的诗人笔下得到了发扬光大。
其中,余光中无疑是一个合格的代 表。
他的这首《寻李白》就应该属于咏史诗的范畴。
余光中将有关李白的历史记载和野史传说,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化成自己的诗句, 诗中有述有论有抒情有感慨,四者结合得浑然无迹。
但这首诗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诗歌风格在写李白,如果我们忽略诗歌语言上的古今差异,仅就 其内在神韵看,这简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话版。
余光中写李白的诗一共有三首,除了这首《寻李白》,他还有《戏李白》、《念李 白》。
题材虽一,但特色各异,从中可见余光中对李白其人其诗的仰慕。
而余本人的作品亦因此而大有李太白之风。
本诗以李白失踪开篇,以李白乘风归去终,因此,寻李白便成为全诗的主调。
在淋漓尽致的倾诉中,让读者充分领略了作为诗人的李白的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落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如 获见之。
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情、李白的抱负、李白的奇异、李白的痛饮、李白的失意、李白的永恒的价值,都在这短短几十行诗中表现了出来。
余光中的奇思妙 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 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
避免了平面化、简单化的弊病。
余光中的作品中也有幽美缠绵的爱情诗,也有低迴婉转的 爱国诗章,但纵观他的诗歌创作,还是以豪放取胜,这首《寻李白》可为代表。
开篇如天外飞仙,突兀而至,神奇而美妙。
接着,以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语言密 度,顺流而下,又曲折往复,构成诗的主体,结尾则飘然远引,余音绕梁,让人一唱三叹。
特别是中间部分,既自由抒展,又回旋跌宕,其艺术表现手法已达炉火纯 青之境。
余光中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都很强的诗人,他的咏史诗大多在省察传统,但这种省察是带着深厚的现代意识的,这使他的 诗,咏史而不泥史,怀古而不复古,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的结合。
他曾在《莲的联想·后记》中说:“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
在这类诗中,整个民 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
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作解读《寻李白》的一把钥匙。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
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徐增)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
(杜甫)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 采纳哦
行人,大多都匆赶路之人,而不是游春赏景之人。
匆人在清明时节,大概是思乡怀亲,心过之人。
假如我是一片云,我也应该用轻快的脚步前进;这被阳光所照耀着的土地,这永远奔跑着前进地快乐的小溪,这永恒地闪耀着的耀眼的星,和那来自林间的清新的和风……——然后我化作雨,连泪水都融入大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角挂满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汪洋中的一只破船, 我也应该用破旧的桅帆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汹涌澎湃的大海, 这永不停息吹打着的激愤的暴风雨, 这时起时落照着的刺眼的太阳, 和那来自心灵坎坷的激动人心的一次靠岸…… ——然后我沉下去了, 连布篷也被压烂在大海里面。
为什么我身体常有伤口
因为我对这大海爱得深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3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