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给你点建议:一篇关于高考的文章: 作文占60分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分值偏高,如是会导致学生盲目看重作文而忽略了基础,最终又影响到作文,形成恶性循环。
高考语文毕竟不是作家比拼,应当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这样又可以有助于作文的提高,从而又反过来巩固基础。
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占50分为宜。
一百五十分:一百分基础,五十分作文,而且“发展等级”占15分。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生们不是不想创新,而是不敢创新,而“发展等级”正是学生发挥创意的舞台,我们应当对此加大关注,与素质教育逐步接轨。
最后,笔者认为还有一点会影响学生作文,那就是作文字数规定:不少于800字。
字数的多少并不代表作文的优劣,而正是因为“不少于800字”,使多少学生形成了写作啰嗦,表达欠简洁的坏习惯。
故笔者认为可将作文字数下限稍降一些。
以上是笔者对高考作文的浅薄看法。
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与积累,前面已经叙述,此处不再赘言。
此节只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角度,来谈利用多种途径搜集与积累写作材料的问题。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习惯,就是凡是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各类标签的文件夹里。
这样不管需要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拿到手。
黑格尔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因为阅读也是我们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一条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已是人们熟知的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古训。
勤记是帮助人们增长知识的有效手段,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话告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勤于手抄笔录,手脑并用。
只要坚持勤记,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知识的富有者,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搜集与积累的途径很多,主要的有利用图书馆和使用网络。
对于一个善于搜集与积累的人来说,即使是平时听别人说话也能够搜集与积累到许多素材。
因此,学习写作就必须练就利用多种途径(图书馆、网络)随时搜集、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
一. 掌握做摘录和卡片的方法。
1. 摘录的意义。
在读书时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重要的材料、重要的论点、自己欣赏的段落和精彩的词汇语句,将这些摘录下来就叫做摘录。
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代就勤写笔记勤做摘录。
他每次去图书馆,必定带上三件物品:地图、字典、笔记本。
读书时,凡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就立刻记在笔记本上。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也十分重视摘录,他的“摘录笔记本”多得不可胜数。
他每天上午总是伏在一张宽阔的书桌上写作,身旁堆满了笔记;下午到图书馆去,从大量报刊上摘录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注重知识的积累,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养成勤做摘录、勤写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掌握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
2. 做摘录卡片的好处。
在中学生的写作积累活动中,做摘录卡片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它可以使中学生们一举两得,既可以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又可以在抄写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摘抄文字的优点或者缺点。
其次,摘抄时间可短可长,使用灵活。
第三,摘抄时一般使用卡片,卡片只要索引清楚,查找起来就会十分方便。
3. 做摘录卡片的方法。
做摘录不能改变原文中的字句和标点,这是做摘录的原则。
摘录方式:对于字句不多的内容,可以整篇摘抄;文字较长的内容,如是新闻报道,只要抄下导语,能帮助记忆即可;如果其他类型的长文章也需要摘抄,那只要记下提要或论点和论据,就能帮助记忆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摘录方法:准备一些卡片(可以到文具商店购买,也可以自己利用纸页整齐裁出制作),摘录时应先抄上原文的题目、作者的姓名、报纸的名称、发表的日期以及版次,并在卡片的上方写出分类标题,如“名人名言--谈勤恳”。
请看文章: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已故的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
其《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学术著作,援引的参考书目数以万计,且涵盖了文、史、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
有趣的是,他自己的藏书却很少,他的书斋中有两三个不大的书架,放着一些工具书和出版社、作者赠送给他的书籍。
他藏书不多,著书却不少,这当中博览图书馆书籍时所作的大量的读书笔记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书须作笔记,钱钟书开始并不以为然。
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
他进清华后虽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
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文中写到钱钟书时说:“他自己喜欢读书,也鼓励别人读书。
他还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
”钱钟书在清华,“宋以后集部殆无不过目”,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方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遂开始读书必作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四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
他每读一书,都作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
他很珍重自己的读书笔记,“文革”期间,他曾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行李箱里也忘不了放上几本字典、词典和读书笔记,一有空便反刍似地阅读。
他著书时,主要是参考读书笔记。
从1939年到1942年完成的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谈艺录》,为何采用了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其原因就在于利用读书笔记之便。
1956年,钱钟书接受了编写《宋诗选注》的任务之后,到北大图书馆和社科院文研所图书馆借到大批有关宋诗的书籍,诸如《宋诗纪事》《宋诗钞补》《宋诗钞续补》及各种宋人笔记、诗话、文集、方志等,在阅读时作了大量笔记,纠正了前人的错误,遂将一本普及读物编写成了学术价值甚高的宋诗选本。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从河南“五七”干校返京,开始偷着写《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钱钟书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这些素材是他多年读书心血的积累,整理成书稿又费时三年,自然还是用札记形式。
1979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学术界,此后一版再版,成了学者们书架上的必备书。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此言不差。
熟悉钱钟书的学者都认为,钱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
即便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笔记是钱钟书攀上学术高峰的重要阶梯。
钱钟书先生尚且如此,对于记忆力一般的人来说,读书作笔记就更为必要了。
读了《钱钟书的读书笔记》你一定感慨万分吧
一代宗师治学给我们启迪多多
做学问需要灵活的大脑和良好的方法,缺一不可。
文中所说的“读书笔记”相当于我们介绍的“做摘录与卡片”,只不过“读书笔记”是专题的摘录与分析,而卡片则是能够五花八门包容许多的素材纪录。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最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近作《我爱清华图书馆》中称,自己本来可以在宿舍里读书的,但偏爱去图书馆。
她说,读书如“串门儿”,借几本书在宿舍读是串几家的“门儿”,而站在图书馆的长长的书架前,“家家户户”自由出入,幸无穷。
可见读书是钱、杨的共同志趣,他们留学英国在牛津读书时,钱将牛津图书馆戏译为“饱蠹楼”(Bod le ian),以饕餮之蠹自诩。
近年杨绛整理钱钟书的笔记,计有外文笔记178册34000多页,中文笔记分大体数量与此相当;另有“日札”23册,2000余页,加在一起足足四十卷。
杨绛说:“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书虽多,也不易遗忘。
”(《读书》杂志2001年9月) 其实“先搜集材料,再按题作文”,就像我们看妈妈做饭一样,做饭要有米、有水、有菜……没有这些怎么能做好饭呢
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和做饭一样,也要有生动充实的素材,丰富多彩的词汇……。
没有语言、没有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
当然,作文也有作文的技法,但是,如果不注意学习语言、不注意积累素材,脑子里空空的,技法学得再多,作文也写不生动、写不实在,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二. 有选择地剪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
1. 剪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搜集素材的形式。
我们每天都阅读的报纸承载有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每个月或每个星期都整理报纸的话,那么将其中有用的材料剪下来,分类搜索就不是一件难事。
比如,爱好足球的同学搜集有关足球的信息,爱好旅游的同学搜集关于旅游的信息等等。
2. 剪辑下来的材料应该加以认真的评析。
三言两语写下剪报时的初衷,那不仅仅是一个材料的占有,同时还是一个看法(思想)的辑录。
面对经过评析的剪报,我们能够迅速分辨它的类别,也能看出自己思想的轨迹。
这是一种既提高写作水平又促进写作意识发展的好方法。
3. 剪报评析的方法。
评析一般分为“随感式”和“评注式”。
“随感式”的评析相当于“读书心得”,而“评注式”的评析即对文中的句、段进行分析;还可以从语言上分析……这样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原著的理解,而且对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大有好处。
请读下文: 学习郑板桥 这里不谈郑板桥生前就被称为三绝的诗书画,而是说要学他做人的明白。
在文学史上,郑并没有多高的地位。
但在当时,他也算一代名流了。
问题是:一代名流怎么看自己
在他被看做一代名流的日子里。
郑第一次刻印自己诗集时这样说:“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气息。
二三知己,屡诟病之。
好事者又促余付梓。
自度后来未必能进,姑从谀而背直。
惭愧汗下,如何可言。
板桥自题。
” 在为自己的词抄作序时,郑这样说:“燮年三十至四十,气盛而学勤,阅前作辄欲焚去。
至四十五六,便觉得前作好。
至五十外,读一过,便大得意。
可知其心力日浅,学殖日退,忘己丑而信前是,其无成断断矣。
” 嗟夫,我们真该向板桥前辈学习啊。
第一要记住,要感谢:那老爱挑我诗词毛病的,是我的好朋友。
第二条:忘己丑之日,便是完蛋之时。
如果开始对着旧作沾沾自喜,恐怕就危险了呢。
忘己丑越早,便越见可悲。
切记,切记。
(阿夏) 这是一篇“随感式”的评析。
属于看完一个材料就将感想记录下来的一种。
还有另外一种“译注式”,请看: 有感《苦难是一所学校》 偶尔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这篇文章,对于故事的主人公实在是相当敬佩。
现今社会有不少人,在逆境面前没有挣扎或稍加挣扎就丧失了勇气,从此一蹶不振,听凭命运的摆布而不做任何奋争,他们有的成为懒惰的人,碍事的人,有的成为厌世的人,遁世的人,看看下面的故事你或许能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主人公名叫黄海涛,3岁时,母亲不堪忍受“文革”的迫害饮恨身亡,父亲一人挑起全家八口人的重担,一个年届七旬的老奶奶还有六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主人公无论是三伏炎夏三九严冬,总是一个人呆在空旷的田野里辛勤地劳作,在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自己吃力而快乐地啃着《三国演义》《镜花缘》《红楼梦》《西游记》,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
后来上了初中,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慢慢地显露出来。
为了帮大哥治病家里背上了上万元的贷,他不得不离开校园,成了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年他刚上初三。
从此,他白天干农活料理家务,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自学初三的课本。
农闲时就早出晚归到学校跟班听课,后来学校领导让他回来参加中考,原来好心的校长一直将他作请病假处理。
果然他不负重望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取了红安师范,不幸的是他又被人挤掉了。
家人鼓励他继续读取高中。
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他连5分钱的咸菜也舍不得买,就这样还不得不常常忍饥挨饿,总是吃了上餐没下餐,就是在此种条件下,他在近100名的文科生中始终名列前五名。
可是1992年高考他却落榜了,十年寒窗就这样飞灰烟灭了,要知道精神上的折磨要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让人难以煎熬,壮志未酬痴心不改的他,面对已是穷徒四壁的家里,毅然决定南下武汉打工。
(评注:人生要有理想,一个人没有理想,生活就没有光彩。
但是只有理想还不够,还要努力去实现理想,而实现理想,就需要毅力,否则,理想将成为空想。
) 揣着借来的11元钱,他只身来到陌生的江城,连续三天都没有人肯收留他,第四天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和灰、筛沙子、扛水泥,身穿单薄衣衫的他站在19层的楼顶任凭寒风呼啸,还不得不伸进刺骨的冷水里。
一天由于闹肚子他从楼上摔下来,尖利的竹排划破了他的左胸,老板不仅连句问候的话都没有,而且看到撒得满地的混凝土竟勃然大怒。
他不敢顶嘴,可心却一直在滴血。
一天劳累的工作后,等民工们都睡着了,他又拿出课本,温习、记诵。
山川经不起太多的悲哀,岁月经不起长久的等待。
1993年他重返校园,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学习,终于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面对高昂的学费,他又一次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无数次他打工回来,看到同伴们睡得那么香甜,而自己却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时,心里就一阵难过。
(评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智,劳其心骨,饿其体肤。
) 生存不是目的,先生存而后发展,这才是他的奋斗目标。
由于刻苦学习,他连年获得甲等奖学金。
(评注: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 就在这时他碰到了中国应用写作学会会长洪威雷教授,从而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梦想:文学。
他每天如痴如醉的读书看报,简直是近乎疯狂,他的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大报发表,许多新闻单位还欢迎他去工作,同学们无不羡慕,然而在他拼命挣学费时,其他同学又在干什么呢
(评注: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伟人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而忽视取得成就的艰辛历程,有些人甚至还认为,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好的运气和优越的环境。
但实际上纵观世界上的名人生平,你可以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天才的生活道路自古多坎坷而少坦途。
) 苦难教给了他一切,更给他上了人生的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学会从苦难中顽强地成长。
(评注:每个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艰难曲折,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青年就应该像岩下竹笋,石缝中青松,冰山上雪莲那样,顽强地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不管有多少挫折也坚定不移。
消沉诅咒,那是弱者的哀鸣,它永远代替不了建设将来。
与其摊开双手大喊大叫,不如用这双手去建设新生活。
挫折固然使人痛苦,但战胜挫折后将是何等欢乐。
向前看吧,朋友们,我们应该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应该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的开拓者应该属于新时代的青年
) (幸福女孩) 幸福女孩写的一篇文章《有感<苦难是一所学校>》,发表时编辑使用了评注式评析法加注文章,加注的内容即阅读时的感触感悟,写于字里行间突出了文章要点,加强了议论抒情的力度。
这样在篇中加注的方法对于在省时前提下的阅读积累是颇有益处的。
如何写科幻小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
如果有固定答案,岂不是人人都可写科幻小说?岂不是科幻小说再不会发展?我这里不想详细叙述写科幻的技巧,只想列举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
先说两件美国写作课上发生的事。
一次,在写作课刚开始时,学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师走进课堂,从讲台上看看学生,开口第一句话是:“一切能够写出的故事都已经写出,你们不可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还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写作课,教员把这门课定名为“为乐趣和收益而写作”的写作课。
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经写了5万次,都能卖掉。
这故事还可以再写——再卖!” 两个教员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第一个教员的说法,岂不是无需再学写作?按第二个教员的话说,岂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复或抄袭? 否!他们的含义是我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
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著名科幻作家关于写作经验的名言。
一、关于科幻小说的结构 杰克·威廉森(曾参加成都科幻会议)说: 永远不要让读者设想有多个基本前提……保持故事连贯一致,小说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要让读者极想知道你准备告诉他什么。
A.E.范·汪说: 考虑一些大约800字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陈述,在场景结束时这个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场景不一定按最终顺序来写……想到它们就写下来。
二、关于科幻小说的人物 杰克·威廉森说: 保持人物符合逻辑……坏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写。
约翰·布鲁纳说: 如果谁有志写科幻小说,对银河帝国的兴衰极有兴趣,而对他故乡街道上的人却漠不关心,那么我劝他回家,在自己脑门上用硫酸写上下面的标语:“科幻小说与所有的小说一样,是关于人的小说,”这样他一照镜子就能提醒自己。
约翰·坎贝尔说: 首先,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的小说。
即使以狗为主人公,我们也会把人的品质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条腿。
如果一个能思维的机器人是主人公,那么这机器人要么具有人性,要么与它们支持的人物为敌。
三、如何向别人学习 雷·布拉德伯里写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内部结构,看看是什么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
当时我20岁,还未能发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热衷于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
我暗暗地怀着痛苦的忌妒注视着斯特金……然而由于他有我追求的独创性,我仍然不断地回到他的小说,拆解、分析、反复考察小说的结构。
约翰·坎贝尔写道: 人们常说,你若要写作,就得研究专家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你只是阅读他们的小说,而且还应注意他们的写作方式,为什么用那种方式?他们为什么成功?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么不同? 四、关于科学的精确性 哈尔·克莱门特写道: 你不能使故事与生活中已知的事实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动物一般腿长,吃草的动物脑子不会发达。
保罗·安德森写道: 约翰·坎贝尔曾引用过一个可怕的例子:一颗行星围绕着一个蓝白色的太阳,上面有氧气和氟气。
这在化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氟在阳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结合。
五、关于写作和投稿 最后,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初学者提出几点忠告: 必须不断写作(光说不练不行)。
必须写完你已经开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废)。
除非编辑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写你的故事。
急要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华罗庚)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巴尔扎克)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最亮的东西是阳光,最宝贵的东西是时光 ●在一切与天俱来的天然赠品中,时间最为宝贵(德国)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
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斯宾塞) ●时间胜守宝石(巴基斯坦) ●时间能获得黄金,黄金买不到时间(蒙古)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国语) ●时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已去之浪不回流,已去之时不再来(意大利) ●无人能唤回已去的时辰(英国) ●九牛拖不回一分一秒(欧洲) ●你不能在一日之内享有两个早晨(英国)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 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珍惜时间就延长寿命(英国)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西班牙) ●时间检验真理(英国)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英国)
在人生路上是不可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
折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经受挫折之后一蹶不振。
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即使身处顺境之中,也要居安思危,随时准备经受挫折。
【名言】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夏衍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谚语。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法]巴尔扎克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法]伏尔泰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美]爱默生失败乃成功之母。
--俗语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德]贝多芬【经典素材】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
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着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19世纪法国着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
丹麦着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
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
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逆境奋争,苦中寻乐(高士其苦斗病魔)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
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
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
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
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
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
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
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苦难也是一笔财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
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经历挫折,更能发愤(贝利与记者)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
“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
”贝利回答:“不会。
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
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
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
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
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
”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
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
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
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
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能屈能伸是俊杰(卧薪尝胆的勾践)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
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
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
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
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
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
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初用苦工
如何写科幻小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
如果有固定答案,岂不是人人都可写科幻小说?岂不是科幻小说再不会发展?我这里不想详细叙述写科幻的技巧,只想列举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
先说两件美国写作课上发生的事。
一次,在写作课刚开始时,学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师走进课堂,从讲台上看看学生,开口第一句话是:“一切能够写出的故事都已经写出,你们不可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还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写作课,教员把这门课定名为“为乐趣和收益而写作”的写作课。
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经写了5万次,都能卖掉。
这故事还可以再写——再卖!” 两个教员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第一个教员的说法,岂不是无需再学写作?按第二个教员的话说,岂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复或抄袭? 否!他们的含义是我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
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著名科幻作家关于写作经验的名言。
一、关于科幻小说的结构 杰克·威廉森(曾参加成都科幻会议)说: 永远不要让读者设想有多个基本前提……保持故事连贯一致,小说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要让读者极想知道你准备告诉他什么。
A.E.范·汪说: 考虑一些大约800字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陈述,在场景结束时这个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场景不一定按最终顺序来写……想到它们就写下来。
二、关于科幻小说的人物 杰克·威廉森说: 保持人物符合逻辑……坏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写。
约翰·布鲁纳说: 如果谁有志写科幻小说,对银河帝国的兴衰极有兴趣,而对他故乡街道上的人却漠不关心,那么我劝他回家,在自己脑门上用硫酸写上下面的标语:“科幻小说与所有的小说一样,是关于人的小说,”这样他一照镜子就能提醒自己。
约翰·坎贝尔说: 首先,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的小说。
即使以狗为主人公,我们也会把人的品质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条腿。
如果一个能思维的机器人是主人公,那么这机器人要么具有人性,要么与它们支持的人物为敌。
三、如何向别人学习 雷·布拉德伯里写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内部结构,看看是什么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
当时我20岁,还未能发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热衷于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
我暗暗地怀着痛苦的忌妒注视着斯特金……然而由于他有我追求的独创性,我仍然不断地回到他的小说,拆解、分析、反复考察小说的结构。
约翰·坎贝尔写道: 人们常说,你若要写作,就得研究专家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你只是阅读他们的小说,而且还应注意他们的写作方式,为什么用那种方式?他们为什么成功?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么不同? 四、关于科学的精确性 哈尔·克莱门特写道: 你不能使故事与生活中已知的事实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动物一般腿长,吃草的动物脑子不会发达。
保罗·安德森写道: 约翰·坎贝尔曾引用过一个可怕的例子:一颗行星围绕着一个蓝白色的太阳,上面有氧气和氟气。
这在化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氟在阳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结合。
五、关于写作和投稿 最后,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初学者提出几点忠告: 必须不断写作(光说不练不行)。
必须写完你已经开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废)。
除非编辑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写你的故事。
写好后一定要寄给有关杂志,锁在抽屉里永远不会发表,也听不到别人的意见。
赞同0| 评论
以激励自己进步的名言写一篇作文 事例列举250字。
连作文都不会写,如果是你会写,干嘛抄别人的那;如果是你会写,你这叫做好吃懒做。
就知道抄别人的,不会自己想一想的
老师没教过你吗
不能抄别人的作业,那你还不如告诉老师你不会做,不知道,让老师来教你来得好。
做人要诚实,不能骗老师。
老师们对你这么好,你忍心去骗他(他)们吗
大家不要学他(她)的样子。
不管上面那个人写得多好,我们都不抄他的,要知道这样会使你变成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会使你变成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还有,上面的人,我要跟你说;“你把答案打出来是害了他(她),他(她)会变成一个好吃懒做的人
”我希望你们能替我的话,不要抄别人的作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2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