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 > 好词好句

描写北京胡同里热闹的句子

描写北京胡同里热闹的句子



描写北京胡同里热闹的句子

北京胡同的特点有很多请写出三个

北京胡同的特点:1、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

2、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很多。

3、有街巷711条,胡同459条,共为1170条。

短文第二到四段介绍了老北京胡同里吆喝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文介绍了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以及它点,介绍了生活在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处态,即所谓胡同文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恋以及对它们即将消失的无奈与惆怅。

全文共有15段,各段内容及要点如下:第1段:写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

要点有:北京城建格局的特点: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

还附带说到“四方四正”对北京人生活与思想的影响,为后文铺垫。

第2段:介绍胡同的取名。

本段运用了分类举例的方法。

对确知来历的说得比较肯定;对不确知来历的用“据说”、“大概”引领,行文很注意分寸。

第3段:介绍胡同的大小及数目。

介绍大小,举胡同名为证;介绍数目,引北京人的俗语。

第4段:介绍胡同的特点,离闹市很近却很安静。

介绍胡同离闹市很近,举生活实例;介绍胡同安静,举北京特有的走街小贩的招徕声。

“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一句,化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意,更加突出了北京胡同的“静”的特点。

第5段:强调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是过渡,从写胡同过渡到写胡同文化。

第6段: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以北京人“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为例,指出即使居住条件已经很差了。

也“舍不得‘挪窝儿’”。

第7段:补充介绍北京人虽封闭,却也很讲究处街坊。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处街坊”不过就是讲究个“礼数”,除一般性的交往之外,主要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第8段:写北京人易于满足。

从生活中的“吃”入笔,用“知足”“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可以待姑奶奶”直至“嘿”的递进描述,写出了北京人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举“见过世面”的老人的话,突出他们的自满自足的精神。

第9段:写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以“闹学生”、“过学生”为例,突出北京人“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处世态度。

第10—12段:突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其中:第11段,举《八月骄阳》中的对话来证明“忍”;第12段,举两位“老北京”的话来证明“忍”。

第13段:从居民住房已残破不堪,有些胡同已有名无实角度,指出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第14段:指出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

字里行间充满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恋以及对胡同和胡同文化即将消失的无可奈何。

第15段:与胡同“再见”,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课文的基本思路是先写胡同,再写胡同文化,最后写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

据此,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写北京的胡同与北京城建格局的关系以及它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第二部分(5—12段):写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及文化心态。

指出他们的封闭知足,不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第三部分(13—15段):写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正在消失,表达了怀旧眷恋之情和无可奈何之感。

(如果认为第1段段末有“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一句,从而把第1段看成是全文的总说段,因而把它单列为一部分,也言之成理。

)本文的语言以直白质朴为主,也间或使用带有古诗词韵味的典雅句子。

既有北京的地方特点,又不过于地方化。

读来感觉清新自如,极富韵味。

例如:①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用“知足”“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即“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以待姑奶奶”和一个“嘿”字构成的递进关系,生动地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心态。

其中那个“嘿”字尤为精彩,把北京人面对虾米皮熬白菜就惊叹不已的知足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②“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中“睡不着眯着”的说法,把北京人遇到不如意时被动忍耐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先称赞“这话实在太精彩了”,接着拆分原句,带着解释再重复一遍,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最后用“真有你的”总结,把感叹有加的情态表露得清清楚楚。

③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这句采用四个四字句,节奏整齐;句内的平仄又中规中矩,读来音韵和谐;遣词造句又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渲染悲凉感伤情绪的用语,从而很好地烘托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④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虾蟆陵和乌衣巷都是诗词中常见的古都繁华之地,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用这两个地名类比,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消失的惆怅、无奈。

作者赋予北京胡同文化什么样的内涵?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

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北京胡同游记 作文800字

胡同是北京旅游特别的景观,深圳旅行社为您总结一下北京胡同游的精典行程: 1、追循老北京的脚步乘三轮车到市中心有700多年的古代北京报时北京乘三轮车到后海银锭桥,浏览传统特点的市井生活,参观古老的胡同,参观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和居民家庭。

乘三轮车返回。

这可以一般地了解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居民生活情况。

享受乘坐三轮车观光的乐趣。

2、中心―――鼓楼,登上高高的鼓楼俯瞰旧北京城和远处的新北京城,参观鼓楼。

乘三轮车到什刹海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桥下车,到古老的胡同里漫步,参观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

乘三轮车到过去贵族生活的场所恭王府花园参观,并喝茶、小吃。

乘三轮车返回。

这是很受游客欢迎的安排,能直观地了解北京城市历史和现状。

了解胡同、四合院丰富的人文内涵,了解旧时贵族生活同普通百姓生活的区别。

享受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轮车观光的乐趣。

3.深入北京过去和今天乘三轮车到市中心有700多年历史的古代北京报时中心―鼓楼。

登上高高的鼓楼俯瞰旧北京城和远处的新北京城,参观鼓楼。

乘三轮车到后海银锭桥下车,参观古老的胡同,参观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到居民家喝茶吃北京小吃聊天,乘三轮车到胡同里的小学校或幼儿园参观。

乘三轮车返回。

这是很值得推荐的安排。

能使人较全面地了解北京城市的历史沿革。

深入体验胡同、四合院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享受乘坐老北京人力三轮车观光的乐趣。

4.感受胡同生活乘三轮车到市中心有700多年历史的古代北京报时中心―――鼓楼。

登上高高的鼓楼俯瞰旧北京城和远处的北京城。

参观鼓楼。

乘三轮车到后海银锭桥下车,参观古老的胡同,参观百姓居住的古老的四合院。

乘三轮车到过去贵族生活的场所恭王府花园参观,喝茶。

乘三轮车到胡同居民家做客,包饺子吃饭。

饭后参观小学校。

乘三轮车返回。

这也是很受欢迎的安排。

除了具有第二项的全部内容外还能享受到胡同里普通老百姓家进餐吃饺子的乐趣,使您亲身感受北京市民的生活,从而充分了解北京。

5.夏季傍晚逍遥游每年5月5日―9月30日傍晚,游客乘三轮车,绕过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去胡同,参观丰富多彩的傍晚的居民生活,参观胡同人家。

之后乘三轮车到前海小公园,参观各种自发的民间活动(打牌、下棋、扭秧歌等)。

能享受三轮车上纳凉观光的舒适和乐趣。

一早醒来朦胧中听到楼下发出装修的声音,随着意识逐渐清醒刺耳的电钻声让人烦躁,大周末想睡个懒觉也没戏了。

翻身下床在没什么节奏的电钻伴奏中洗漱完毕,看到桌上的博物馆通票,到年底就作废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呢

大概翻了一下,简单的排列组合了一下今天的行程就准备出发了。

想了很久的炒肝和包子我来了

吃饱了才能逛不是

炒肝和包子是我的最爱,不敢说全北京城的庆丰都尝过,但是我最钟爱的还是白塔寺的总店,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味儿

听着有点像做广告似的。

中午饭点儿准时赶到,里面已经有N多人在排队了,老规矩-排队。

现而今爱吃咱来北京这口儿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不乏才咿呀学语的娃娃,现在不是什么都流行从娃娃抓起吗

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占座的小姑娘(后来才知道是女孩),尽责的帮排队的爸爸占着紧张位子,高度眼镜后面的大眼睛看着来往的食客,耐心的等待。

我的午饭来了,光顾着吃了,没来得及留下罪证就已经盘干碗净了。

路过的广济寺免费开放,我也进去参观了一下,本人现在还是中共共青团员,所以信仰还得是共产主义,看看有着各种个样神话传说的佛家胜地也算是一种教育吧

在向白塔寺行进的过程中还路过了地质博物馆,博物馆通票里虽然票,但也是半价的还要掏腰包,权衡之下还是进军白塔寺吧。

出来转还就是长见识,大家俗称的白塔寺其实应该叫妙应寺白塔,至于北海里面的白塔并不是我今天要看的,此塔非彼塔哈

描写男孩在北京老胡同里穿梭.玩耍.写一篇优美点的文章

北京的老胡同还剩下多少

要写这个得找老一辈的人了。

《胡同文化》 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

胡同的居民形成了怎么样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

特点:1,北京城四方四 2,胡同的来源有很多命名奇特 3,胡同的宽窄不同4,胡同是贯通的网络 5 ,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生活习惯: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2,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作者的感情: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星罗棋布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同的命名名称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

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

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

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

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

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

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

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

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

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

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

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

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

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

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

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

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

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著名胡同:1 .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

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

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

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

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

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

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

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

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

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

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

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

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

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

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

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

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

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

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

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

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

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

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

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

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

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

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著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

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

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

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

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

1965年称国子监街。

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

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

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

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

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

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

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

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

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

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

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

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

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

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

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

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

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

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

是一处著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

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

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

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

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

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

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

”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

文革后厂甸中断。

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

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

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

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

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

清朝属镶白旗,沿称。

“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

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

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

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

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

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

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

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

乾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

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

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

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

现寺原建筑多不存。

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

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

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

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

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

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

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

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

全长约1080米。

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

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

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

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

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

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

桔,两音。

一读“洁”;一读“橘”。

桔是橘的俗写。

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

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

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

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

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

41号院原为寺庙。

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

“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

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

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

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

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

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

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