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描写了大明湖色彩分明的初秋美景,实写。
下面提供两篇很好的鉴赏,希望楼主能采纳
1:词的上片写景,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
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
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
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
”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
“大明湖”点名了地点。
“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
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
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
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
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 “人物更风流”。
“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
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
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
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
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原文见:2.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
第二年丙申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
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
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
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
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
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
“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
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
”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
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
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
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
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
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
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
此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
“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
而仅以此举还不够。
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
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
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摘自百度百科:
临江仙 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明湖上新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词的上片写景,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
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
大明湖上新秋。
”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
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
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
”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
“大明湖”点名了地点。
“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
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
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
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
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 “人物更风流”。
“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
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
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
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
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词的下片抒情。
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我们从这两句可以看到,下片与上片所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了。
首先,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负欢游”中的“三年”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写,不但写出与友人分离后的时间和相隔的距离,给词作以时空感,也暗示了这首词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
特别是词人用了“孤负”(违背,或者对不住)一词,不但表明了与分别时间长,距离远,难以相会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对相会时候美好时光的回忆合对朋友友情的珍惜。
唐代韩愈在《感春》中写道:“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
”宋代刘过在《临江仙》中写道:“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
”其中的“孤负”就是这个意思。
无奈之下,词人只有“一尊白酒寄离愁”。
在古代诗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
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也。
这里,元好问借此来表达对离愁别念之情。
在元好问看来,借酒消愁不够啊,所以,元好问在结尾写道:“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
“东州”也许就是现在朋友羁旅之处。
借酒消愁不够,词人又借流水抒发离愁别绪。
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已经成为常规。
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等等。
这里,词人以流水寄情作结,不但能体现感情纯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思想情感上,词人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友人现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愁怅。
在艺术上,首先,以写景入手,情景结合,情蕴其中。
其次,一扬一抑,使情感变化起伏迭宕。
再次,时空结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审美意境。
荷花淀析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秀短篇小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的小说家。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
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
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
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的小说之所以具有“诗体小说”的美誉,主要是因为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
《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诗的美感的作品。
首先,《荷花淀》在写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从而使作品有了一种抒情美。
小说的一个中心任务当然是写人,《荷花淀》的成功也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然而《荷花淀》的写人又有自己的特色。
作者写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场面,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人物的可贵品质。
作品写水生嫂等妇女如何组织队伍,练兵习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等场面、情节,采用的是粗线条勾勒,而对于那些最能表现水生嫂等妇女内心深处感情世界的细节、举止、言谈、场面等,则采用工笔细描。
如水生嫂与丈夫话别那个片断,就写得很精彩。
深夜,水生归来,告诉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疼爱丈夫的水生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个细节非常传神,其中“震”、“吮”两个动作,把一个钟爱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与他分离,又极力克制自己感情的复杂内心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作品继续写人物神态、语言:“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简短的话语,似有对丈夫的赞许,又似有依依不舍的嗔怪,同时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后的自尊。
“低着头”,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此时特有的心态。
接着,丈夫一番劝慰后,“女人没有说话”。
这片刻的沉默,同样准确地传达出了水生嫂此刻内心既痛苦,又强压痛苦的复杂心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次,注重写景的抒情性。
如作品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再有,作品写荷花淀伏击战时,也有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深切之爱。
第三,《荷花淀》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结构简洁、灵活。
从全篇结构看,作品力避平铺直叙地串联故事情节,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块”连成一体的结构方法,以水生参军为开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线索,通过夫妻话别、探望亲人、淀中遇险、伏击敌人、奋起抗战等一连串充满生活情趣的典型画面,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而这一连串生活画面,有的详写,如“夫妻话别”;有的略写,如“伏击敌人”。
这样,使作品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具有一种诗的节奏美
描写花的比喻句如下:1、喇叭花的叶子碧绿碧绿的,稠密得很,远远看去,就像一匹绿布挂在空中。
2、杜鹃花在夕阳的辉映下,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红彤彤的。
3、鸡冠花,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
走近一看,嗬,朵朵都像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
4、一朵朵牵牛花像一个个会讲故事的小喇叭。
5、水仙花就像一朵朵可爱的小雪花。
6、一树洁白的花朵,像雪,像玉,像云,像飞迸的浪花。
7、美人蕉那宽大的叶子,像一把绿色的芭蕉扇。
8、蒲公英就像一个小小的降落伞。
描写花的排比句如下:1、桃花像一只闹钟, 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
桃花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 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桃花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2、那荷花,清纯不染;那桃花,姹紫嫣红;那牡丹,雍容华丽;那玉兰,淡淡幽香;那樱花,幽幽如歌。
3、彼岸花是引魂之花,彼岸花是恶魔之花,彼岸花是温柔之花。
4、花朵有的含苞待放,像一支支白蜡烛;有的争芳斗艳,花骨朵中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有的倒挂枝头;有的好像是一对情人在一旁窃窃私语;有的像白蝴蝶面对蓝天振翅欲飞。
5、菊,是一种淡泊,一种“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的淡泊。
菊,是一种坚强,一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坚强。
菊,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的境界。
6、白色的花像一闪一闪的小星星,红色的花像小小的红豆,紫色的花像一把可爱的小花伞,蓝色的花像从天空中洗过的圆盘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
7、牡丹花像胭脂一样粉。
桂花像月亮一样黄。
兰花像纸巾一样白。
凤仙像红领巾一样红。
8、红色的菊花,像一个红红的火球。
粉红的菊花,像小孩微笑着的脸;白色的菊花,像洁白的雪球;紫色的菊花,像小帽子,这些菊花都十分美丽可爱。
12、有的菊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的向里卷;有的菊花像一个被惊吓的人,把花瓣一个个竖起来;有的菊花像一个穿着一条连衣裙的小姑娘,把花瓣一个个向下伸展……13、粉红的桃花长在赤褐色的枝干上,五朵花瓣围着像蜗牛触角的花蕊。
两三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那些四五朵花瓣的桃花,像一个个花季少女。
14、洁白的花,像一片片白色的棉花;像一块块扯碎了的棉絮;像一片片雪白的羽毛;还像一个个披着白纱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
15、全开的荷花像娇羞而漂亮的小女孩,露出羞涩的笑脸;半开的荷花像手掌有大又有小;没开的花骨朵儿像画家的画笔,等待着画出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2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