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墓墓,又名嗟虞墩,位于定远县30公里的二龙乡潭村。
墓系一较大土堆,椭圆形,顶分三半,底部直径约69米,高约29米,墓的北沿于1958年被挖掉一部分,墓上草被称为美人草。
墓前有一石碑,碑文为“西楚霸王之墓”,横批为“巾帼千秋”,对联为“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伴黄昏。
”2、令狐山令狐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定远县藕塘镇东南的皇甫山西麓,东依将军峰、西接东园民居、面连营盘山、北滨大沙河,与藕塘老街隔水相望。
总面积3300亩,海拔94米,景色宜人,分为四个景区:清流湖景区,塔山景区,南苑景区,。
集湖光山色、流水、花卉、果林等为一体,融宝塔、寺庙、诗词瀚墨和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于一身的多功能生态型的国家森林公园。
相传汉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庙;唐宗相继增建子伯祠、碧霞宫、庙宇辉弘、香火颇盛。
千百年来,农历每年三月十五,碧霞元君(俗称黑奶奶)神座前,络绎不绝的八方香客,顶礼膜拜。
东汉楚相令狐子伯,少年避难读书于此,其称相后为酬谢藕塘父老和僧人教养之恩,于庙后山巅兴建七级浮屠,名曰“文峰塔”,后人为怀念子伯而易名“令狐塔”。
景色宜人的环境,令许多文人墨客驻足留连,呤诗作赋。
3、中九华寺清载:“中九华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六十里的五峰山麓,霸王别处。
”中九华寺,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
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
明朝诗人王哀登中九华寺时题诗一首:“偶经栖佛地,碧草冷云峰,梵宇清尘虑,起拜容,拈花初见月,隔水忽闻钟。
独坐山房静,潜风度竹松。
”现中九华胜地有一高2.4米,宽0.8米的青石碑。
据考察,中九华寺, 是阴陵古城周围诸多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一座古刹。
寺前有“灵润殿”,寺后有“霸王寨”,与霸王寨隔水相望的有“虞姬祠”,相传当年项羽垓下败逃,渡淮后驻于此。
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
泉溪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
4、金山滴水寺金山滴水寺庙位于定远县西卅店镇青山村大金山深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
该寺与凤阳禅窟寺,定远莫邪寺等齐名,系中九华系列文化中心之一。
金山滴水寺遗址所在地海拔100—400米,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并且有山泉、水库,山青水秀,周边山体相连,原生植被保护较为完整。
千百年来,香火旺盛。
5、定远定远县拂晓乡境内有一座山叫大洪山,又名大横山,山高海拔234米。
其山东南处有一处特殊地貌——“丹霞地貌”,面积约2平方公里。
定远“丹霞地貌”为少有、安徽独一无二,整片地貌形状各异,如黄山的72峰。
色泽呈赭红色,结构非土非砂亦非岩石,又似乎兼而有之。
有的地方因长年风吹日晒,显得板结、坚硬,叩之有声;有的地段被岁月的凿刀雕刻成某些物体形状。
愈往上攀,沟壁愈松软。
每有山洪冲击,山体还会继续垮塌、剥落,使“红沙沟”向前向上伸延。
山坡的另一面剥脱了所有的植被,敞露出丹红色的山体,充满了野性和粗犷之姿,犹如“赤壁”。
6、炉桥古镇炉桥镇位于定远县,东距县城45公里。
炉桥镇历史悠久。
自秦汉前就是冶水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因冶水所经,故日:“冶溪”。
汉末兵进东吴,曾在此地建百余炉铸造兵器,因炉旁有桥,故名“百炉桥”,后简称炉桥,该镇古乃形胜之地,离山障于左,冶水(窑河古名)环于右,重冈屏于前,长淮襟于后。
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曾为淝水之战古战场和古代商贾巨埠,素有“小南京”之称。
前清时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会馆,众商云集,市井繁荣。
风景尢以“重桥月夜”、“淮浦归帆”、“凤领晴岚”、“西郊柳浪”等著称。
炉桥镇建制至今约1800年多年历史。
7、定远县简介定远县,位于江淮中部,安徽省东部。
定远南依合肥,西邻淮南,北连蚌埠,东接滁州。
近入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远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定远总面积2998 平方公里,辖16镇6乡,是皖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县。
定远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中国南北要冲。
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横跨境内。
定远素以农业大县著称,1987年被列为国家瘦肉型猪基地,1996--2009年连续14年跻身安徽省畜牧生产十强县行列,201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定远还是全国商品粮油大县、全国岩盐资源大县[1] 、全国石膏资源大县,全国百个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安徽三大化工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盐化工基地。
水调歌头 端午暮色掩行迹,怀石自沉江。
大夫吟唱何处,残月冷穹苍。
浊浪滔滔东去,云梦沉浮辗转,楚地亦神伤。
羁客赋骚体,忧患著文章。
击鼍鼓,投米粽,整行装。
飞舟遏浪,挥桨揎臂吼声狂。
颠沛流离往昔,日丽风和此际,三闾应安详。
岁月如梭逝,风义永流芳。
中秋思乡漂泊离乡数十载今夜辗转最难眠未知村旁青柳池是否有月寄相思除夕寄我思古时花灯今已无唯有元宵依旧甜除去昨日相思泪喜得湾儿梦里回子于何地开天问斯世几回离国门云梦如留马行处鱼梁必赋玉招魂圣朝无事多来往佳旅相情少去存漫道龙舟达故意同闻山水悼王孙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古风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杂诗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离别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四大名亭 :爱晚亭(湖南长沙)、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湖心亭(杭州西湖)安徽滁县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一)欧阳修与醉翁亭——琅邪山 我们的滁州之行,完全是为了凭吊欧阳修的醉翁亭。
欧公在《醉翁亭记》中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把我们一个个弄得神魂颠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高论,更使我们对醉翁亭的仰慕不断升温。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
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
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琅琊榆亭亭如盖,醉翁榆全国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溪流淙淙;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
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
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
据史书记载,琅琊名胜,自唐刺史李幼卿始开于大历年间。
他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
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
继李幼卿之后,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
尤其是宋代欧阳修谪知滁州期间,修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
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
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连忘返。
(孙明皋) (二)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
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
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
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
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
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
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
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
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
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
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
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
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
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
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土、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
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
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
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
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佑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
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
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
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
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
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
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
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
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
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
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
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三)欧阳修与醉翁亭——丰乐亭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
距滁州城约1公里。
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
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
”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
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
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
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丰乐亭亭前有山门,亭后有厅堂,还有九贤祠(又名危楼,内供与滁州有关的九位贤人画像)、保丰堂等,四周筑以围墙。
丰乐亭内有苏东坡书刻的《丰乐亭记》石碑、吴道子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保丰堂内有明滁州判官尹梦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诗》碑刻,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丰乐亭以北原有一条“西涧”,与丰乐亭一山之隔。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曾为这里优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咏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之后,人们依韦氏诗意在这里建起了野渡桥、野渡庵、飞泉览胜亭等建筑。
建国以后,政府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在西涧上建造了拦河大坝,形成了一个山间水库,称为“城西湖”,使许多景点沉没湖底,但出现了另一种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环抱,中间碧水涟漪,山明水秀,鱼跃鸟飞,风光无限,生机盎然。
(四)醉翁系沧浪 欧苏共风流 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蕴涵。
亭以人名。
陶然亭、爱晚亭建于清代,亭名分别出自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
爱晚亭还以毛泽东早年读书处闻名当代。
而最具历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沧浪亭则以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苏舜钦之名传誉千载。
醉翁亭、沧浪亭同建于庆历六年,分别位于当时的淮南滁州和吴中苏州。
两亭虽隔江相望,遥距数百里,却紧密联系着欧、苏二位文学巨擘的不朽友谊,并进而成为后人景仰和神往的胜迹。
人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身边,苏舜钦以卓越的文才、诗才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坚。
苏舜钦还是欧阳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尧臣)。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苏同受牵连。
欧阳修被以莫须有的“张甥案”贬知滁州;苏舜钦则被所谓“奏邸之狱”所陷,放废为民,流寓苏州。
欧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
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公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
欧公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
当时他正值中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四十犹未老,醉翁偶题篇”,从中可见他心境之一斑。
而报国无门的苏舜钦,索寞一人踯躅苏州,他常出城闲游。
一天,他在郡学东侧看到一片三面环水的空阔废地,此处草木蓊郁,有杂花修竹环绕,尚存园囿遗意。
经访旧老,知是前人池馆,便毅然购下,重置水石,理水叠石,建楼阁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
他以《楚辞》“渔父”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为沧浪亭,寓意自己与世浮沉,幽闲独放的怀抱。
欧、苏两人政治上的不幸却带来了文学上的收获。
《醉翁亭记》、《沧浪亭记》均成为文学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
《醉翁亭记》以情写景,不仅精彩地描绘了琅琊山中四时不同、朝暮变幻的景色,还以“乐”为文眼,抒写出作者与宾从僚属的游赏、吟咏、宴饮、弈射之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欧公仁民宽政的风范和潇洒风神。
全篇共用二十一个“也”,风格独特,一唱三叹,韵味无穷,历来有绝唱之称。
苏舜钦《沧浪亭记》却是另一种情形:作者“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苏舜钦善处逆境,生活恬淡自适,在虚僻、莹净的沧浪亭畔,他感受到脱去仕籍,并非个人的不幸。
他在记文中写道:“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诗人长于议论,这里以激切的语言,直抒胸臆,体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夷。
从欧、苏两人的文集中,还可获知当时他们友好的交往。
苏诗记录欧阳修在滁州建丰乐亭并与民众往游其间的生动情形,“构亭于其间,四面开轩墉。
名之丰乐者,此意实在农。
”他还用“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的诗句,描写欧阳修用三头牛拖着二轮大车运送菱溪大石穿城而过,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趣事。
欧阳修也写了题寄沧浪亭的诗:“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不尽的思念,流露出挚友真情。
如今,沧浪亭有一幅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
”此联为欧、苏诗句的集句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
这一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一个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
(摘自《苏州杂志》) (五)醉翁亭名联赏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滁县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
醉翁,欧阳修自称。
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宋初文坛领袖。
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
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
“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
“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
“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
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
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
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
1952年建园。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
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
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
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
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
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
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
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
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
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
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
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
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
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
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
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
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
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
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
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
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
今昔陶然亭 亭,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
北京的名亭不少,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香山公园的阆风亭等,都广为人知。
但以亭命名的公园却不多,最为著名的要数位于城南的陶然亭公园。
最早的陶然亭,其实无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间敞厅,供临时休息之用。
因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
习惯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
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设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义,“亭”与“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并非作为园林景观的“亭”。
故有“江亭无亭”之说。
江亭位于紫禁城外的远郊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丰茂,空旷清悠,富于田园风味和山村野趣。
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诗、流连山水。
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秋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曾登临此处,或忧时伤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会、共谋变法。
“五四”运动前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曾在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烈士与他的女友、作家石评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岛上的苍松翠柏之中,他俩的墓碑,如两柄宝剑,指向苍穹。
早年,在这荒郊野地上,还有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墓地,其旁不远,又有醉郭之墓。
醉郭名瑞,因不满清朝和北洋军阀时代的黑暗腐败,佯狂装疯,谩骂当局,歌哭于市,在京城有一定影响。
此外,还有鹦鹉冢、香冢……1924年,文学家俞平伯所写的《陶然亭的雪》一文,详细地追忆昔年跟朋友一道在雪天游览陶然亭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们在“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不免“黯然寡色”。
可见那时的陶然亭已是残破不堪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人民政府在整顿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52年即将陶然亭辟为公园,清除淤泥,迁除坟地,广植花木,修建亭舍,使原来破旧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
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梁思成先生亲临选址,将原来中南海内乾隆时代的宫廷建筑云绘楼、清音阁迁来此处,与慈悲庵内的陶然亭比邻而居、隔水相对,成为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戏曲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中国戏曲学校,相继在陶然亭公园附近建校。
这几所艺术学校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个个如龙似虎、如花似玉,经常在公园内喊嗓练功,优美的旋律和舞姿,回荡在湖光山色之间,为寂静的园林平添几多生机和活力。
白淑湘、陈爱莲、刘长瑜、李维康、张学津、李崇善……这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大概不会忘记在陶然亭畔走过的花季。
六七十年代,在西湖边的坡地上还有露天电影院,夏天的晚上,沐浴着习习凉风,花上几分钱,就可以看到你中意的电影。
《英雄儿女》、《青年鲁班》、《锦上添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一部部题材各异、风格不同的影片,看得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以致久久不愿离开这块空旷之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湖心亭上还不时举办水上音乐会,一些著名歌唱家和乐团轮流到此演出。
如今,上述几所艺校早已升格为学院,国家投资另选新址兴建了漂亮的新校舍。
原来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也盖起了壮观的电影院,因观众稀少,又已改成了娱乐城。
水上音乐会也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陶然亭公园为了突出亭文化的特色,于1985年开始,在公园西南一角,占地十公顷,修建华夏名亭园。
这座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园中之园,本着“名亭求其真,环境写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的宗旨,从全国各地选择和仿建十余座名亭,如位于湖南汨罗纪念诗人屈原的独醒亭,浙江绍兴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碑亭和鹅池碑亭,四川成都纪念“诗圣”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江苏无锡纪念“茶神”陆羽的二泉亭,江西九江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安徽滁州纪念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四川眉山纪念文豪苏轼的百坡亭,江苏苏州纪念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以及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等等,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
由古今书法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以及《琵琶行》、《赤壁赋》、《醉翁亭记》等经典之作,镌刻在相应的亭畔,向游人诉说着一个个文物典故和佳话传说,极大地提高了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
加上原来遍布各个角落的瑞像亭、望瑞亭、锦秋亭、南屏晚眺亭、览翠亭、风雨同舟亭等大小不同的、有名无名的亭子,约数十处之多,如朵朵奇葩,四处绽放,如颗颗珍珠,撒落满园,这方宝地简直称得上展示亭文化的博物馆和大观园。
漫步在华夏名亭园中,我忽发奇想:这些历代先贤、诗圣诗仙,如今跨越时空、比邻而居,在“菊黄佳酿熟”之际,聚会一堂,联袂唱和,把酒吟诗,举杯邀月,该是何等壮美的画面,何等浪漫的情怀,何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啊
这几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陶然亭公园更滚动着银发浪潮。
大批离退休老人盘旋于此,各找其乐,各得其所。
你看,棋迷们围在石桌旁,楚河汉界,杀得正猛;戏迷们聚集在柳荫下,锣鼓铿锵,丝竹悠扬,京戏、评戏,唱得正欢;湖心岛上,爷爷奶奶们学着年轻的舞伴,翩翩起舞,仿佛减去了几十岁;月季园边,一群群、一队队歌唱爱好者,引吭高歌,随着《敖包相会》、《红莓花儿开》的旋律,重温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在幽静的垂钓区,一个个垂钓者,气定神闲,怡然自在,静等鱼儿上钩;爱好武术的小伙子更在广场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如今这座城市园林,真正成了老小咸宜的休闲场所,普通百姓的欢乐海洋。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在陶然亭旁边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退休之后,同老伴一起,每天必来此溜达一圈,健身强体,放飞心情,更对它充满眷念和感激之情。
我收藏有关它的历史记忆,享受它带给我的幸福时光,我为它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更为它的美好明天深深祝福。
(陈培仲) 陶然亭名联赏 窗前绿树分禅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骨青。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凭高喜见诸天日; 入座微闻百合香。
破除相思鹅儿酒; 妆点新闻燕子钱。
喜得故园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辈黄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城江湖。
十朝名士闲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
(稚辛题) 四面时常对屏嶂; 众仙同日咏霓裳。
(赵曾望题) 珠帘暮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上苑花。
(王以敏集句题) 穿狄小车疑泛艇; 山林高阁当登山。
(曹学闵题)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沈朝初题) 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 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
(蔡锦泉题) 爽气抱城来,拄笏香山宜此地; 绿荫生昼静,凭栏觅句几闲人。
(卢禅普题) 爽气挹山岚,万苇清风带古寺; 高踪怀水部,一轮明月照江亭。
(张照珏题)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juzi/haoju/1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