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英语介绍西安景点(实用14篇)

英语介绍西安景点(实用14篇)



学好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学和世界名著,享受更多的阅读乐趣。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英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写作技巧。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各位朋友,热烈欢迎各位到巴中旅游。巴中地处盆周北部大巴山麓的深丘地带,过去交通不便,与外地联系不多,但因此也使这里保存了纯朴、自然的民风和较少污染的环境,加上巴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可以相信,这里不久将是四川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各位的光临,也就称得上”捷足先登了“。所以,我要以”热烈欢迎“表达我接待大家的一份真诚!

巴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巴中古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秦属巴郡。东汉初置汉昌县,是为建县之始,距今已1900多年。北魏延昌三年改置巴州,直到民国三年废州为县,定名巴中,置州历史也有1400年,称得上是大巴山区发展早,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县份之一。今天,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还遗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分布在县境内以隋唐时期为主的摩崖造像六处共2000多龛窟、3700多躯,是巴中文物的精华。

而巴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和红四方面军指挥中心所保留的革命文物和遗迹,更为巴中增添了新的光彩。说到自然风景,更可以说举目皆是。起伏的丘陵,蜿蜒的路道,远山近树,梯田相连,农舍笼烟,瓜果垂枝,处处可以人画。至于誉称”秀萃巴南“的鼎山寨、”川北胜秀“的阴灵山等地,更是值得游览的名胜。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南龛旅游风景区游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各位来宾,这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1984年落成,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是一座旨在展示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历史的地方性博物馆。

它座落在松柏葱绿,百花盛开的南龛风景区,与南龛唐代摩崖造像毗连,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有陈列大楼、办公楼和红军石刻标语陈列廊。陈列大楼雄伟壮观,功能齐全,除有总面积达1560平方米的三个大型展厅外,还有影视放映厅、珍品陈列室和接待室、休息室等辅助设施。陈列大楼西接红军石刻陈列廊,东连廊栏水亭。北面是一个2500平方米的广场和一条169级、气势恢宏的梯道。整个馆区道路整洁,幽静美丽,既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又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2万余件。陈列部份分为15个专题展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史,即:全国革命形势;川北人民的痛苦生活;川陕边区的曙光;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开创川陕根据地;粉碎敌人三路围攻、保卫革命政权;中央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党的建设;木门会议与建设;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与根据地建设;赤化全川;川陕革命根据地极盛时期;粉碎六路围攻;总结经验,巩固赤区;冲破”川陕会剿“与中央红军会师;英雄的巴山游击队等,总共以500多件实物、近千幅照片、资料,生动地反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和巩固的光辉历程,高度赞扬了英勇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川陕边区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十几年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150万人次,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连年被评为省、地文博先进单位。

现在请大家进馆参观!

南龛摩崖造像。

经过南龛公园的儿童乐园上行,我们来到南龛石刻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摩崖造像就坐落在南龛山腹。现有造像176龛,2700余躯。碑碣、造像题记98幅,诗文130余条,佛塔18座。这些造像依山开凿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5米的绝壁上。南靠山不仅百刻独具风格,而且风光迷人;春天鲜艳灿烂,夏日葱绿苍翠,金秋爽朗明媚,冬时时有银装素裹,格外妖娆。是人们观光旅游的胜景,每至初春,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斑斓的艺术殿堂,去目睹那一尊尊美妙绝伦的佛像,去感受那别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去陶冶情操,去领悟佛教文化所具有的真理性。

南龛摩崖造像又称南龛百窟,古称”光福寺“乃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4月13日,巴州刺史严武奏请唐肃宗李亨敕赐其名。造像主要是唐代刻造,分布在云屏石、山石门、千佛岩、神仙坡、大佛洞一带;尤以大佛洞为密集、大龛小龛、前佛后佛、大身小身、密如峰房、雕刻玲珑、规模宏大,排列错落有致。综其主要内容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药师佛“、”五佛“,七佛”、“三世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八部众”、“千佛本身故事”、“佛教史迹故事”、“分身瑞佛”、“西方净土变”、“诃利谤母”、“观音菩萨”、“数珠手观音”、“地藏菩萨”、“毗沙门天王”、“释迦说法”、“舍利塔”等。

82号分身瑞佛:盛唐作品,方形平顶,重檐屋形龛,高1.米,宽1.34米,深0.85米,靠内造像10尊,分身瑞佛居中,双首一身,左侧为“日月瑞佛”,右侧为“释迦现身瑞佛”。分身瑞佛两侧的日月佛、释迦现身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味着天上仙境,人间凡界,我独尊。龛下侧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南龛的分身瑞佛,在全国高浮雕石刻造像中是一具有代表性的龛窟。

116号西方净土变又为释迦说法:初唐作品。双室重檐屋形龛,后室为拱形,高3.6米,宽3.9米,深2.8米,共有造像96尊。主尊阿弥陀佛,面相方园,浓眉大眼,着园领架裟,左手小指与右手母指相钩,作传法轮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束腰座上。佛身高1.05米,通高2.7米,后室壁上伸出49枝莲梗,每梗上有一莲花思维菩萨、闻法菩萨、供养菩萨,诸菩萨听法入神,姿态各异,有的衣裙撩至大腿,使曲着的双腿裸露出来,奇趣横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天王立于后室的东、西两壁外侧,东壁天王,披明光铠甲围短裙,双手于胸执剑,立于一饿鬼身上,持国天王(又名草鞋天王),披明光皑甲,身绕飘带,下着短裙,右手叉腰,左手托塔,足穿草鞋,有浓厚的川东北地方特色,是南龛独具风格的作品,在全国造像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在龛的基座壁上刻有伎乐10身,身绕飘带,或吹笛、或弹筝、或吹笙,各司其乐。在外室门楣上有楼空雕二方连续卷草纹饰21身,伎乐6身,分别吹笙、击铃、吹萧、奏笛、弹琵琶、弹古筝。这些都在为佛法而欢奏,为西方极乐世界而献曲。组成了一幅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的场面,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唐代宫廷生活的奢侈。

103号“毗卢遮那佛。是巴中石刻造像中的一龛,也是全川的毗卢佛造像,佛高5米,肌体丰满,面相慈祥,形体高大,头戴宝冠,神态自若。

105号”阿弥陀佛“,唐代作品。方形弧形顶双室重檐,屋形龛。高2.18米,宽1.9米,深1.65米,共有造像26尊,主尊释迦佛,身高0.91米,通高1.74米。身披架裟,头为肉髻,系火焰背光,右手抬举,二三指伸直,掌心向外作说法印,结咖趺坐于莲台,脸形修长,秀眉凤眼,端庄慈祥,主尊佛左右两侧为摩诃迦叶,阿难陀弟子。弟子一老一少,迦叶双眼深陷,神态持重虔诚,阿难眉清目秀。弟子两侧侍立菩萨,头挽高发譬,髻垂于肩,身披帛,绕飘带,颈饰璎珞,双臂带钏。外室天王头作高发髻,园形头光,胡须满腮,披明光铠甲,威武雄壮,保护佛国说法不受侵犯。

69号释迦说法,唐开元二十八年开凿(公元711年)。方形平顶屋形龛,高2.2米,宽1.76米,深1.45米,共有造像22尊。主尊释迦牟尼,左手背于左腿,手握一园形尖状物,右手抬举,掌心向外,”施无畏印“身高0.71米,通高1.36米,左侧摩诃迦叶,园形头光,披架裟,双手于胸握一经卷,颧骨突出,双眼下陷,神态持重,左侧阿难陀面相和善,神态自然,双手捧于腹前侍立莲台,两侧壁分别有菩萨,天神、力士。拿东侧有5尊供养人,西侧有6尊供养人,男女穿插,神态各异,龛侧两面造像碑为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11年)仲春二月张令垓造释迦佛一铺;唐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一日党守业造释迦牟尼佛一铺。

63号鬼子母佛又名诃利请母,凿于盛唐,其造像头挽高发髻,上着短衣,下着长裙,双腿盘坐,怀抱孩童,另刻8个形态各异的幼孩,环坐于侧。无背光、头光,毫无佛像的任何特征,却似普通妇女形象,这是唐代造像趋向世俗化的特征。它所揭示的是一个以吃孩童为生的魔鬼,经过佛的教化而成为爱幼童成佛的故事,它充分体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教文化。

89号”舍利塔“唐天宝十年所凿,其塔高2.93米,舍利塔成七级立方形,第二级塔身转角处刻二力士,袒胸露臂,跪于基座。第三级平雕卷草、回纹图案,塔身有”大唐天宝十载(公元737年)七月七日记“的建塔碑文,第六级塔身侧壁各雕飞天两身,蹲跪于祥云中,此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南龛摩崖造像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及特征,尤其是”分身瑞佛“、”草鞋天王“、”诃利谛母“、”飞天“,以及装饰精美、富丽豪华的龛楣都独具艺术航力,在全国石刻造像中极为罕见。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一九九三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长征的画卷,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其重大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所示:”长征·丰碑永存"。其目的在于缅怀和纪念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人们继承、发扬光荣传统,献身经济建设,振兴中华,昭示子孙后代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

己经誉满全国的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举措,得到了全国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红军将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八年来的艰苦努力,碑林办公室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专门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47次,行程20万公里,通过拜访500多个单位和18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了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老红军、等的诗文题词500余件。截至2000年3月28日止,在巴中南郊南龛公园山顶的100亩土地上建起了这座200多米长盖有琉璃瓦的碑林长廊和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纪念像园,以及将军纪念碑,红军指战员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和奉献碑。共计立纪念碑2288块,石刻红军英名8.5万人,安放空军捐赠歼六型战斗机一架,绿化、美化、硬化地面1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已编辑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一、二期近1万份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上、中、下集,《红军将士作品选》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大事记》5本专集近2万册。自建碑林以来,先后己有10万人次前来参观。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他们不顾年高、不畏路遥,心系老区、情思深远,对老区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建设还没有结束,工作还任重道远,除已完工和在建的工程外,还将搞好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搞好常年性的服务管理。建成后它将是省、地、市的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碑林史上的又一宏大景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平武——报恩寺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平武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在美丽而神奇的平武县城,有一座驰名中外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它集悠远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绝伦的建筑、繁富瑰丽的艺术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平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西汉初年正式设置县级政区刚氐道,距今已有22历史。西晋时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所以平武又称龙州或龙安。

报恩寺是由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奉旨修造的。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正式动工,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景泰三年(1452年)王玺死后,其子王鉴承袭佥事之职,与同僚薛公辅、李爵等多方集资,装塑点染,继续修葺。至天顺四年(1460年),历方全工告成。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其主体建筑布局在一条长300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次第升高,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分为门前广场和前、中、后三进院落。由于规模宏大,其设计和主持施工卢禹、郭鼎等20余名工匠又是王玺从北京等地请来,因而其形制和气势都酷似皇城宫殿,故又有深山宫殿之名。报恩寺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建筑还独具特色。它的建筑在风格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体现了承前启后的特点。

其单体建筑,既严格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每座建筑不仅雄伟壮丽,各具特色,并且还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创建以来,经受了16、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无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筑、地震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全系木质结构,却不腐蛀,甚至不结蛛网,这又是一个奇迹。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选用本地所优质楠木建成,此处仅有,别处绝无,堪称一绝。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山门位于中轴张前端,是报恩寺的正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两侧连以八字形高墙,门上悬横匾一方,上书“赦修报恩寺”五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因为这是王玺请示皇帝,经皇帝特别批准而修建的,故称赦修。

匾额周围镂空透雕云龙图案,立体感极强。山门外稍间内,彩塑两尊金刚神像。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山门内两稍间中彩塑“三头六臂”、“四头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头作焰发,手持法器,体形魁伟,相貌威严,令人望而生畏。山门前广场正中,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石经幢。经幢原来是丝帛的伞盖状物,上书佛经,于佛前立杆悬挂。相传幢影映于人身,可以免除罪垢。山门与广场之间的三角形平台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对。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对峙,姿态威武,充分显示了报恩寺石雕技艺的精湛。

穿过山门就进入了寺内进院落,三座单孔石拱桥并列其间,连接着山门与对面的天王殿。桥面呈弧形,中桥桥面铺砌团花图案的白色琉璃砖,两侧桥面嵌以青砖。桥身两侧均安装雕刻精美的石护栏。

桥北侧是钟楼。楼高13米,平面呈正方形,总面积152平方米,为16柱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屋顶。正面檐下悬横匾一方,楷书“天音醒世”四个金字。钟楼脊梁悬挂一大一小两口铸铁钟,大钟重约5吨,小钟重约2.5吨。均为明代铸造,钟声宏亮,轻轻一击,便能声响数里。

钟楼西面有座小小方亭,内有水井一口,名曰“范公井”。此井为明代龙州宣抚司经历范辂所凿。范辂原任御史,因直谏犯上而于正德十四年(15)被明武宗贬为龙州宣抚司经历。此时距报恩寺建成已有70余年。他见寺内僧侣饮水困难,便慷概解囊,出资凿成此井。井成之后,寺内僧侣饮水思源,对范公十分怀念,便在井上建亭树碑,以为纪念。井深17米,设计考究,工程艰巨。水味香冽,四季浮泽如露。

殿中置须弥座式石砌佛台,台上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一尊。观音像连台通高9米,全身贴金,赤双足,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头戴花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体态柔媚,造型优美,高大匀称。观音正身躯干为一根巨大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一头四面,头顶重塑宝塔式的三面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背后呈扇形密布着1004只手,每只手掌分别刻有一只圆睁的慧眼,分别拿着不同的佛门法器。这些手前后参差,左右环绕,上下重迭,与不遮掩,悬空排列成15层圆孤,宛如一株怒放的金色菊花,千姿百态,美丽壮观。此千手观音雕像国内罕见,为报恩寺一绝。

殿内壁上,塑有反映观音生平事迹的《香山壁记》。壁塑生动地记叙了观音由人到神的生平事迹。布局严谨,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情节感人。是不可多见的壁塑艺术精品。

我们再看与大悲殿相对的华严藏,其面积和建筑结构与大悲殿相同,殿内正中设置轮轮经藏一座(道教称“星辰车”)。转轮经藏是用于藏经和供佛的佛门法器,它还象征佛教因果轮回。信徒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除祸。转轮经藏自地面起通高9.5米,系楠木制作。其结构复杂,制作奇特,工艺精巧,雕饰繁杂。既是精致的建筑模型,也是出色的工艺品。藏体上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都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此转轮经藏为国内保存的一座,也被称为报恩寺一绝。

转轮经藏周围的四根大柱各悬泥塑蟠龙一条,龙身长约7米,遍体金甲耀目,筋骨突露,造型各异。有的张牙舞爪,怒目而视;有的引颈长吟,气势逼人;有的呲牙咧嘴,奋击长空。宛如活龙再现,大有离柱腾飞之势。报恩寺乃是群龙聚会之所。寺内柱额梁枋、天花澡井、脊饰瓦当,乃至香炉、匾额、钟纽等处,或雕或塑,或刻或画,到处都是龙的形象。传说有9999条之多,因而又被称为“深山龙宫”。此亦为报恩寺一绝。

现在我们来参观寺院的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体建筑及精华所在,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高19.6米,总面积571.2平方米。殿的左右两侧斜坡通道上,各有如意斜廊一重(俗名四不挨)。斜廊为四方柱支承大式卷棚顶建筑,建立在倾斜10度的斜坡上,不用钉栓,四周不挨任何建筑,还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独立。这在建筑史上堪称一大奇迹,为报恩寺所独有。

大殿装修颇为繁富。殿内地面墁以黑色琉璃方砖,砖面浮雕浅刻,画面以云纹、灵兽为主,构图生动,技法高超。殿内后槽,筑有面阔3间的高大佛坛,坛上端塑三尊主佛。佛像连台通高7.5米,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迦叶诸佛),右为未来佛(弥勒诸佛)。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阔面方颐,鼻高耳垂,身披袈裟,前胸袒露,肩宽腰细。三尊塑像全身著金,双目俯视,微笑欲言,显得肃穆而又慈祥,各自结跏跌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上。

佛像背后,各有泥塑贴金莲瓣背屏式背光一道,高约8米。上面以瑞云、灵兽、大鹏、蛟龙排成图案。边缘为火焰纹,制作复杂精巧,富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殿内供桌、香炉、木鱼等制作无不精巧,工艺绝伦。释迦牟尼佛前,供有“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一道。这是王玺及龙州汉番官民,向皇帝“祝延圣寿,报答皇恩”的标志。左右墙壁上是珍贵的明代壁画——“十二圆觉”像。

转到三世佛塑像背面,屏壁上还有一堂面积125.3平方米的壁塑。壁面采取泥塑、悬塑、壁画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三大士”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情景,造型极其生动。壁面共分3铺(组):中间一铺为南海观音菩萨,她头戴花冠,肩披轻纱,袒胸露怀,面相清秀,眉目传神,左手抚膝,右手屈指于胸,下乘独角麒麟,身后饰以波涛滚滚的海水,周围并有善财童子和韦驮侍奉;左边一铺是文殊菩萨,她面相文静秀丽,体态娇柔、窈窕,乘坐青狮,前后并配以供养陪侍和驯狮人;右边一铺是普贤菩萨,他面目端庄,肘悬衣带,下乘六牙白象,周围也配以信士、供养人和驯象奴。

整个“三大士”周围都衬以林立的假山、浩淼的云水。山中又缀以花草竹木、龙狮虎象、善男信女。身躯硕大的“三大士”凌空高悬于“梵天佛地”之中。古代艺术家们突破了一般寺院塑像的常规,赋予了塑像以鲜活的生命力。连“三大士”皮肤的弹性、眼睛的顾盼、肌肉的纹路,都表现得形象逼真,真可谓“夸张适度,益真其美”。给人以呼之欲出、百看不厌的感觉。外国友人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步出大雄宝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座宽敞幽静的庭院,这是寺内第三进院落。庭院西端是高大雄伟的万佛阁,院中的南北两侧,有两座造型奇特的碑亭。

两碑亭均为16柱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建筑,亭高15米。南北对称,结构一体。两亭之间,有古柏两株,枝繁叶茂,夹道耸立。亭树相映,蔚为壮观。亭内各有石碑一通,分别矗立于巨大的??背上。传说它是龙之九子中的龙大,力大无穷,被派来驮碑。碑身用云雾墨石制作,通高665厘米,宽113百米,厚42厘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0厘米。北亭碑正面刻“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的御笔圣旨,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南亭碑正面刻皇上准修报恩寺下属14处小寺院名称,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这两通碑是研究报恩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处于寺院中轴线末端的万佛阁,是报恩寺、面积的一座建筑。阁高24米,总面积572.5平方米。平面呈回字形,为30柱5开间三檐四滴水楼阁式建筑。装饰华丽,雄伟壮观,在建筑学、力学、工艺学及抗震等方面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是集建筑、雕刻、泥塑、壁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之宫。

进入阁内底层,迎面是一座长长的佛坛。正中彩塑如来佛讲经说法佛像一尊,佛像、莲台通高5.5米,左右两侧又塑“十大高僧”立像,像高3米。他们凝神静听,若思若虑,表情多端,容貌各异殿中佛坛前面尊官人塑像,为修建报恩寺的主人王玺、王鉴父子之像。他们左右侍立,恭听讲经说法,神情十分虔诚。

殿内佛坛前这座石雕圆香炉,是报恩寺各殿石雕香炉的代表,是精品中的精品。香炉通高1.8米,共分6层,上面刻有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伎,千层百瓣的奇花异草,活蹦乱跳的群狮,还有张牙舞爪的云龙,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整个香炉造型新颖,玲珑剔透,精巧别致。

阁内楼上楼下的壁画,满绘壁画,面积达328平方米。画面内容为“护法图”,人物高达3米。有神情温肃的“帝君”,也有凝目欲语的“玉女”,还有张口怒目,威武雄壮的“金刚力士”。各种人物高低错落,左顾右盼,周围再衬以云天缥缈的背景。颜料以朱红色为主,服饰间描以金线,色泽鲜艳,内容丰富,为明代壁画遗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各位朋友,今天的报恩寺游览即将结束了,欢迎您及您的朋友再来平武游览。

西安景点介绍英文范文

西安钟鼓楼构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布局,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回旋而上,供游人登临旅行。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构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构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慎重丰富。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制作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起初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锻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听说,迁到今址之后,风物杂谈,固然楼的式样巨细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若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细繁复,示意出明清流行的装饰艺术。细心浏览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汇报你古代很多饶故意见意义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念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永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念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人独马;伐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四各位来宾:。

衷心欢迎您们参观邓小平同志故居。由于邓小平同志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极为杰出的伟大贡献,被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当代杰出的一位世界伟人,因而这座孕育和诞生了这位伟人的故居,也就成了人们普遍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故居参观,都是为了缅怀这位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百折不挠,终于以自己无比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之路的卓越领袖,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树信心、立大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许多外国人也怀着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这里参观访问。

今天,各位来到这里,我认为意义更有不同。因为邓小平同志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党的十五大已正式将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我们国家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还因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英明正确。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位伟人诞生和度过少年时期的地方,我相信大家的感受和收获一定是更多更深刻的。

现在请随我走进“旧居”。

映入你眼帘的白墙灰瓦、座东朝西三合院,幽篁环抱,古朴自然,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旧居。198月22日(清光绪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座普通农家三合院,位于四川省厂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名叫邓家老院子,是邓家祖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其中地坝212.6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青石地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二百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一百多年;南厢房系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

一九五一年,邓小平家人(继母夏氏和两个妹妹)离开时,把房产地产全部交给农会,由农会全权处理。农会将正堂屋和左厢房作为农会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其余15间房分给十三户农民。这13户农民一直住到1987年,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了农民,手中有钱,加之人口增多,住房拥挤,都陆续搬出旧居另建新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1981年协兴区在旧居设立文化站,聘请一位退休千部和一名教师负责接待工作。

1983年秋,四川省文联主席、老作家马识途为小平同志旧居写了一幅楹联,代表了人民的心意:“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厂安。”

每年来旧居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广安县委、县府对邓小平旧居十分重视,于1988年初成立厂安县文物管理所(所址邓小平旧居),专门从事小平旧居的接待、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项工作。2月正式成立邓小平旧居管理所后,进一步加强邓小平旧居的管理工作。1992年3月,厂安人刘利撰写了一幅赞颂小平一生的长联,五百字,曾获全国长联赛一等奖,现已悬挂在邓小平旧居北厢房正堂屋。

邓小平旧居现辟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图片室共分为四部分:部分“革命年代”共十八幅照片。珍贵的照片有三幅;一幅是邓小平在法国留学时留影,当时只有十六岁,戴一顶呢帽、西装革履,英俊萧洒,沉稳而有大志;二幅是邓小平与叔叔邓绍圣(革命烈士)在法国时合影;三幅是旅法共青团支部成员留影,这福照片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一大批旅法青年积极分子献身革命、追求真理的豪迈英姿。后三部分是“建国以后”、“岁月”、“开创新时期”。主要介绍邓小平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共商国事,表现邓小平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第二展室共八部分:一部分题为“外事活动”,共三十一幅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不但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外交家,他接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法国总统密特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美国会见了美国总统卡特等国外重要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后七部分有“休戚与共”、“邓小平家人亲属一表”、“邓小平大事年表”、“时代的重托、历史的选择”等。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亲自创办、亲自扶持的新生事物。实践证明,搞经济特区是正确的。“九二”南巡期间,邓小平同志曾深入到工厂、车间、公司实地考察,认真听取意见,亲自观看高科技表演,受到各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三展室四部分:“前言”、“亲切关怀”、“乡乡音乡情”、“情系牌坊”。主要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王震、邹家华、张震、李沛瑶等关心厂安发展建设的照片;“乡音乡情”部分因小平同志14岁离开后,没有再回过家乡,这里展存的是邓小平家人:弟弟邓垦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亲切交谈的情景,还有妹妹邓先芙、女儿邓琳、儿子邓朴方、小女邓榕回到家乡时留影。

文物分七个展室,展室是邓小平姐妹住房;姐:邓先烈,曾在重庆特殊钢厂工作,已退休;妹妹邓先蓉(童年夭折);妹妹邓先芙,曾在四川省办公厅秘书处任主任等职;邓先琼,曾在国防科委工作,后任总政群工部长。房内现存一床,二床头凳、一大柜。第二展室是邓小平出生的房间,房内存有邓小平同志出生的床,是小平生母淡氏的陪嫁床(小平母亲淡氏,广安县恒升场淡家牌坊人,出身名门望族,祖辈曾任过知府),至今保存完整。

柏木质地,古色古香,龙凤呈祥,雕梁画栋,三层搂雕,各种图案浑然一体,实属一件文物。还有小平读书用过的书桌,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长方形书桌。但细细察看,从剥落的厚厚油漆中,仿佛还充溢着油渍的味道,想象得到,当初小平在桐油灯下一手拿书,一手不时地挑着灯芯刻苦学习的情景。少年时期的小平住在此房,一直住到离别家乡。

第三展室小平祖母住房,现存一立柜,一椿柜,一方桌;第四展室正堂屋,是邓家待客和兄弟姐妹聚集之处,室内存有两椅,一张半边桌,八椅四靠;左厢房是小平父母住房,存有高低柜,一围台床,壁上挂牌简介;小平父邓绍昌(安文明),成都法政学校毕业,回乡后教书经商,曾任协兴乡团总,县团练局长等职,以后长期在外谋事。第六展室是小平弟弟住房,小平弟邓先修(邓垦,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武汉市市长等职)、邓先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工作)、邓先冶(解放后曾任贵州省六枝市副市长,中被迫害致死)曾先后住过,房内现存两床一书桌。第七展室为作坊,现存粉磨、接盆等。

邓小平旧居地,也是一处风景迷人的地方。

院内盆景别致,花木葱郁,周围翠竹掩映,绿树滴翠,果花飘香,恬静宜人。夏天这儿是游客的“避暑胜地”,亲临其境感受一下曾留有伟人足迹的翠竹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呢!

让我先复述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小女毛毛回到家里的感受吧“我真想搬过小竹凳拿上一把青竹扇,在这小竹林中坐下,静静地,静静地听一听竹叶的沙响,闻一间竹枝的清香,透过那茂密的枝叶去看太阳……”。

游客们在邓小平旧居参观访问后,来到翠竹林,三三两两,在清幽的小径上,洁净的石板上,席地而坐,倚竹而立,透过竹林,远处是幽幽的山,近处是红黄的水果满枝头,寂静的山村多么闲适!邓小平旧居前有两株铁树,1980年从县委的涵虚园移来,两株铁树连续数年开花,每年六月至七月,一雄一雌竞相开放,雄花序高二尺,状如宝塔,色似黄金,香若腊梅,熠熠生辉,蔚为壮观;雄花形似鹊巢,大如篮球,堪称一大奇观。

天气晴朗时,你站在邓小平旧居前,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座时起时伏,中高两低的大山,人们称之为“笔架山”。

邓小平旧居院后五十米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时而鱼儿跃出水面。这条小溪就是邓小平儿时游泳戏水的地方。河边有偌大的一石坝,由浅入深,斜入河底,从此下河真可身不沾污,脚不沾泥。南边是一片翠竹掩荫,炎夏时节,儿童戏水乐趣无穷。

距小河三十米处,路旁原有一碑,名日神道碑。清朝时,邓小平同志祖上邓时敏曾高中进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乾隆十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其母七十大寿时,乾隆皇帝亲笔御书“莱采怡顾”贺寿,邓家便以此为荣。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神道碑:石碑高三米,宽一米,上刻双龙拥圣,中刻“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期间被毁,现有遗址。

牌坊村名来源于“德政牌坊”,“德政牌坊”建于清朝,牌坊横额上书“德政牌坊”四字,下面刻有乾隆皇帝下旨兴建的文字,期间被毁,现留有遗址。

还有邓小平少年发蒙读私塾的翰林小学(后转到始设新学的北山小学),现大部完好。

邓家祖坟,距邓小平旧居四公里,背山面水,景观别致,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背山名日佛手山,据说很久以前,佛爷路过此地,一掌劈下,将石头插为两半,留下一手指印,手指印在两石上,后人见之取名“佛手山”。正面是一条河,名渭河,下游一直流到渠江。沿石梯而下,半山腰中,便是邓家“祖坟”。坟侧有一巨石,其状很象“印盒”,上有一坑,常有积水,坑里有一层厚厚的绒毛,称之印泥,人们称巨石为印盒石。坟墓共四棺地,葬有邓小平生母淡氏和两位祖母。墓碑中间刻有“庚山甲向”,两旁刻有两幅对联,一幅是“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二幅是:“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喻意深刻而实在,发人深省。

邓小平旧居不仅是游人参观的地方,而且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将邓小平旧居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共青团已将邓小平旧居列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师范学院已在这里设立德育教育基地。

每逢佳节,这儿红旗飘扬,欢声不断。一些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织织在这儿开展活动;新党员、团员面对党旗、团旗、邓小平画像进行宣誓。这些活动庄严而富有意义。

邓小平旧居还举行过全国性大型活动,“南巡杯”全国书法大赛在邓小平旧居隆重举行。从筹备到开展,前后半年时间,收到全国各地书画作品一万二千多件,这些融政治艺术为一体的书画作品,精品之作有八百多件。“南巡杯”书画大赛开展时,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宾客前后十六万多人。

邓小平旧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家乡,吸引了中外许多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观人数达三十万人次,九五年达六十多万人次;近几年到邓小平旧居参观访问的港、澳、台游客与日俱增。

各位来宾,你们观后有什么感想,希望留在我们设置的留言册上。谢谢大家!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张飞面色漆黑,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像貌威猛而有生气。张飞(?一221),字益德。《三国演义》称“翼德”。他早年追随刘备打天下,勇猛善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员虎将。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张飞领20多人在后面阻击。曹兵来时,他立马横枪站在桥头,大吼一声。说:“我是张益德,谁敢来决一死战!”曹军居然不敢过桥。民间传说他的吼声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桥下河水也为之倒流。张飞常常无故鞭打部下,因此被部将张达、范强暗害。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尊君子而不恤小人”。他不关心群众,不尊重下级,也遭到失败。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他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在当阳长阪坡,他只身在曹军重围中冲杀,保护了幼主刘禅。在汉中争夺战中,他凭胆识,杀退曹军,刘备称他“一身都是胆”。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马超武艺高强,当他还是一支独立势力时,曾在潼关大败曹操,弄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曾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后来他战败失势,归降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姜维本是魏国一名小将,诸葛亮首次出祁山攻打曹魏时将他收降。因忠于蜀汉,文武双全,受到器重。诸葛亮死后,他担负起蜀国的军事重任。曾九伐中原,力图完成诸葛亮“兴复汉室”的遗志。黄忠,也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他老当益壮,征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勇冠三军。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董允直言敢谏,后主刘禅也畏惧他三分。邓芝不仅在“东联孙吴北巨曹魏”战略上立下功劳,而且终身不置私产,临死的家无余财,可算是清正廉洁。蒋琬、费韦,是诸葛亮临终时向刘禅推荐的两位丞相继位人。二人才干虽不及诸葛亮,但能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政策,在执政期间,均能保住蜀国的安定和繁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庞统才思敏捷,博学多智,年轻时得“凤雏”的称号,与诸葛亮齐名。开始并不为刘备所赏识,经过鲁肃和诸葛亮的竭力推荐,又亲自与他交谈时政后,方受到重用。不幸在入蜀攻打雒城(现广汉市)的战役中被乱箭射死,年仅36岁。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为什么要低一个台阶呢?这是当时封建社会君尊臣卑等级观念的体现。

过厅悬挂着董必武、郭沫若、冯玉祥、徐悲鸿、舒同等人撰书的匾额对联。

诸葛亮殿。

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后来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拜为军师。他先铺佐刘备,创建蜀国;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至滇池,北伐出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有益于社会进步和勤政爱民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非常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国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兄弟民族古代的炊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表示富有。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所以,又称为诸葛鼓。

三义庙。

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内容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3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据史书记载,墓中还葬有刘备先后死去的甘夫人、吴夫人两位皇后,是一座合葬墓。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情况不详。

传说唐代时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墓室内,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关羽下棋,张飞在一旁观战,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咀。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四川省导游词。

四川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四川优秀导游词参考青城天下幽。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厂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己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呈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婉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土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兰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录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炼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人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一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光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蜂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祠,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董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技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拎然亭;有仁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

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卦井。两井一方——园,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

殿右侧厅有摘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宫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

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蜿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末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quot;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凭着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祠碑“刻的是冯玉祥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祠:”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祠祭祖了。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瞻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g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楼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三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口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光头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裆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生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百雕就叫天籁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十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介绍景点的英语作文

亲爱的百合怎么走。菏泽国际牡丹博览会即将到来。你有空的时候可以来拜访吗?我相信你会了解更多的菏泽,并有一个很好的时间在这里。菏泽是著名的牡丹,牡丹是其民族之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数以百计的种类。牡丹园是非常美丽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牡丹。当你来的时候,我将是你的向导。我相信你一定会满意的。

介绍西安高考英语作文范文

暑假的时候,我去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北京、海南。四川……可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美丽的西安古城!

巍巍的长城是西安那千年不变的身躯;那淙淙的护城河是西安的保护屏,尽管历经沧桑,但却依然如旧;葱葱的骊山是西安永远的美丽,像是西安的青丝那般,铜鼎是西安健壮的身躯;唐朝那偌大的石经是西安的智慧!

假如你来到了西安,就一定要来看看西安那巍巍长城,淙淙的护城河,骊山,铜鼎还有那偌大的石经!一定会一饱你的眼福,因为西安是如此美丽!

西安——一个古老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英语作文高二介绍四川景点

二郎山,素以地理位置险要,自然景观奇特而享有“川西屏障、康藏门户、绿色瑰宝”之誉。因二郎神仙游在此修炼得名。经过二郎山林场林业工人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这里的景色已更加秀丽,1994年四川省林业厅批准在此建立了二郎山森林公园。

这条盘山公路,就是五十年代,为了打通通往康藏的通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艰险修筑的川藏公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此而谱写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曾唱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我相信现在诸位或许都还会唱这首歌我们能否一起唱一唱(领头唱歌)到了,党和国家又投资6个亿,修建了我们刚才路过的的长4176米的二郎山遂道,自此天堑变通途,这条路也就成了我们的一段游山道。

这里昔日曾是:“枯树荒草满山野,巨石满山冈’的荒凉景象,而现在您们看到的却是二郎山林场林业工人三十多年呕心沥血编织的绿色幔帐。诸位看,棵棵青松直指蓝天;枝叶交织,微风拂来;绿波荡漾,是否有如浴绿海的感觉,若您信步林中,您就会发现您行走于一张又松又软、金灿灿的松针铺就的金色地毯之上,那镶嵌在金色地毯之上的各色蘑菇、草莓绽开笑脸,喜迎贵宾。侧耳倾听,远处溪水叮咚,近处百鸟争鸣。好,我们现在就去林中散散步。

现在进入了二郎山杜鹃园,二郎山天然杜鹃园面积50多公顷,除此之外在圆宝山腰还有一个7公顷的大叶杜鹃园。小叶杜鹃、康定杜鹃、水仙杜鹃、疏叶杜鹃、大王杜鹃、圆叶杜鹃、芒剌杜鹃等三十六种杜鹃在不同海拔段分布。草甸上小叶杜鹃蔟状分布,冠幅4—8米,或在崖畔呈不规则线状分布;沟槽内以大叶杜鹃为主,大多高4米左右,冠幅6—8米,十分繁茂。所以二郎山春夏季,到处可见杜鹃倩影,红、黄、白、紫点缀绿海之上,或花团锦簇掩映一方蓝天,现在请大家尽情欣赏这杜鹃花的海洋。

这路边众多的岩棚石洞,就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野营客栈,昔日从事边茶贩运的人们常在棚、洞之中喝茶歇憩或小住一宿。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岩洞,据说是二郎神仙游修炼地之一,它高宽约15米,深10米,是气功爱好者采气炼功的良好场所,诸位不妨去打坐片刻,作一回修炼仙人又何妨。

看看山下,大渡河水宛若玉带蜿蜒南流,川藏国道悬空盘转,冷碛古镇恍若世外田园,二郎山梁如游饮苍龙,极目远眺,群山峻岭中,海拔7556米的贡嘎雄峰红光映着白雪,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介绍西安青龙寺英语范文

游名胜古迹西安陕西省西安市西师附小四年级李斌亲爱的朋友,你想了解西安吗?你想“五一”、“国庆节”和爸爸、妈妈来西安旅游吗?告诉你吧,来西安旅游,是你最理想的选择!不信,你先听我说说。

我们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历史上叫做长安。

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从建设到现在,已经有3100多年的历史。

它曾经是我国古代12个朝代的首都;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著名的唐僧西天取经,也是从这里出发;它目前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我们西安最大的特点是,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特别多。

一进西安,你就会看到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墙。

城墙的历史,已经有630多年。

它高12米,宽度比高度还厚3—6米,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

城墙把古城分为城里、城外两个部分。

城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钟楼,还有鼓楼和碑林博物馆;城外有大雁塔、小雁塔和我国目前最大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钟楼处在西安的市中心,是我们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说到钟楼,人们就会想到西安;说到西安,人们同样会想到钟楼。

钟楼和鼓楼,都是以古代放置大钟和大鼓而得名,听说钟楼上放置的那个大钟,足足有5吨多重呢!碑林博物馆,那就更神奇了。

它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里面有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从汉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个,上面有隶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法,可都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杰作。

热爱书法的小朋友,你一定很希望去那里看一看!再说城外的大雁塔。

凡是来西安的人,都要去那里看看。

那可是当年唐朝皇上为了保存唐僧去西天取回的经书和舍利子,而专门为他修建的,至今已经有1355年了。

说了这么多,还有最精彩的没给你介绍呢!那就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哪里有好多好多的秦代兵马俑,他们身材高大,形象逼真,身披盔甲,手拿兵器,排成一个个的方阵,好威武啊!凡是来过我们国家的外国元首和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去那里参观过。

美国总统xxx和他的夫人和女儿,还下到正在挖掘的俑坑,和兵马俑一起照过像呢!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在我们西安附近,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黄帝陵、秦始皇陵、法门寺、武则天墓、杨贵妃墓等等。

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黄帝陵墓共70多处。

我们西安不但古迹多,而且交通也很发达。

到西安来,不管你坐飞机、坐火车都非常方便。

我们的火车站就在市内,飞机场离市内也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

我们的市内交通也很方便,公交车、出租车满街都是,有一环路、二环路、高架桥、立交桥,还有绕城高速公路。

总之,不管你去那里,保证方便。

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动心了吧,那就请你尽快到我们西安来旅游。

我们西安的小朋友欢迎你!到时,我还可以给你做个小导游。

介绍一个美丽的景点泰山介绍一个美丽的地方英语作文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公元1008年,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笠年,下诏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12年。

西安大明宫景点介绍

唐代的大明宫是长安城中最为光辉绚丽的构筑群。公园建在大明宫的遗址上,这里有含元殿等宫殿的台基、墩台遗址;能浏览到复兴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抚玩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还能体验文物的考古掘客和修复。

景区有南门和东门,南门是正门,旅客中心也位于南门,提议旅客南门进入景区。遗址公园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两部门,个中收费区是景区的焦点地区,包罗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遗址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免费区内的部门景点也必要购票,如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考古试探中心等。

在收费区内,旅客可以抚玩到各大殿的台基遗址以及在台基遗址上用轻钢布局泛起出的宫殿外观。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可以或许抚玩到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如:皇家器具、器皿等。博物馆的东北角,尚有凭证1:15比例复兴的大明宫微缩景观,最高的微缩宫殿高约2米阁下,你可以“行走“在景观中的街道上,融入盛唐大明宫之中。

接近南门的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内,生涯了昔时丹凤门的门阙墩台遗址,这里是中国汗青上可考的最大一座城门。在丹凤门的西北部有考古试探中心,在这里可以切身材验文物考古掘客和修复事变,出格得当对文物事感情乐趣的旅客。

在旅客中心旁的影院内,旅客可以抚玩到imax3d影片(大明宫传奇),每小时播放一场,片长35分钟,在3d情形下,观众如同穿越汗青大门,置身13前的盛唐王朝。

英语海南旅游景点介绍

好的,朋友们,现在我们将离开酒店了,大家的东西带齐了吗,机票、身份证、钱包;您的假发、金牙、眼镜等等,我们的车就要出发了。朋友们,兴隆的早晨就象椰子一样新鲜,空气当中还有小草的清香味,偶尔还可以听见小鸟在鸣叫。有人说旅行不仅仅是身体在移动,更重要的是眼睛的旅行、心灵的旅行,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好多住过兴隆的人对这里都恋恋不舍,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略)。

朋友们,兴隆的绿色让人非常陶醉,甚至连男同志也喜欢这里的花花草草,这没什么奇怪的,科学家说这都起源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例如一棵高大的树之所以让我们迷恋,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能爬到树上躲避老虎狮子的进攻;一朵鲜艳的花之所以感觉那么美丽,是因为它的果实能够填饱我们祖先的肚子;同样芭蕾舞演员踮着脚尖跳舞之所以那么好看,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采用这种姿态能更好地观察四周的环境;而我们之所以生下来就迷恋海洋,并热衷于潜水等运动,这是因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遗传因素就像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决定着我们的喜好。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森林里有狼有鹿,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把狼消灭掉了。谁知没有了狼,鹿却变懒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都变成了胖鹿,什么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全来了,鹿一只一只地害病死掉了。眼看着就要绝种了,专家说要想治病,还得把狼请回来。结果狼一回来就去吃鹿,鹿吓得没命地跑,在这个过程当中,鹿锻炼了身体,整个鹿群又健壮起来了。朋友们,故事讲完了。这其中的道理我想就不必多说了,还是老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是硬道理!这几天愿大家都能尽量动起来,不过现在活动不了,我们得坐1个小时的车,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略)。

(上高速路)。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高速路,继续往南走。有些游客发现这个地段有山了,海南的山地面积占1/3,集中在中南部,平原面积占2/3,集中在中北部。海南最高的地方就是位于中部的五指山,有1867米,比东岳泰山还要高342米,它是海南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不仅如此,五指山的热带雨林保存完好,并出产许多珍贵的木材:坡垒、粗榧、子京、油杉等等。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让五指山名闻遐迩,成为中国的一座名山。

朋友们,我们左手边这个美丽海湾叫做石梅湾,沿着海湾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青皮林保护区。青皮林是世界珍稀树种,它的木质优良,用来做家俱上百年不坏。同时它还被称“绿色长城”,挡住了海浪,保护了农田。在清朝的时候官府就立有石碑,不允许当地村民砍伐,加以保护。过去这里还出现一种小气候叫“鸡鸣雨”,每天清晨公鸡打鸣的时候下雨,不过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种小气候现在已经消失了。

除了青梅林,还有红树林。红树林是长在海水里的绿色植物,也是伟大的“海岸卫士”,同时还能为鱼虾蟹贝和小鸟提供保护。红树林的树子又厚又硬,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叶片上还有排盐腺,用来排除海水中的盐分。红树林的生育方式非常奇特,和人一样是“胎生”,种子在母树上面发芽,慢慢地就长得跟五指山上的苦丁茶一样又细又长,然而“扑哧”一声掉下来插到淤泥里面,在海水没有涨上来之前这根小嫩芽就得站稳脚跟,否则就被浪花冲走了。由此可见,生命既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不管是树木还是人都应该爱惜生命,珍惜时光!

|天涯海角旅游景点介绍东坡书院旅游景点介绍亚龙湾旅游景点介绍蜈支洲岛旅游景点介绍。

朋友们,往车窗外看,这里有大批的房子,在海南没人住的房子我们就叫别野,有人住的叫别墅。这些房子守着大海潮起潮落,好不冷清,通过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开发时的热火朝天。

朋友们现在是东线高速公路最靠近大海的一段,坐在车上我们可以看到大海壮观的美景。引导游客观看大洲岛的形状(不要讲燕窝),这个岛叫大洲岛,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有所记载,岛上住着一群特殊的人--蛋民,以船为家,形容他们象飘浮在水上的鸡蛋,蛋民在过去是专门为皇帝的老婆、宰相的女儿捕捞海底珍珠的,一粒珍珠十人血泪,蛋民常常是家破人亡,由此可见封建帝王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是多么地残酷无情!

(牛岭)现在我们要经过的是牛岭隧道,全长***米,这里是海南岛重要的分界线,一翻过牛岭,就来到了海南的南部,来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过隧道时静一静)。

一出来豁然开朗,这边的景色更好,这个美丽的海湾叫做香水湾,是我国著名的珍珠母贝--白蝶贝的保护区。朋友们,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海湾,难怪有人说海南岛的美是是天生丽质,不需要任何的雕琢,就会让人怦然心动。大陆有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在这儿加上一句“三亚归来不看海”,三亚是我国最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海是海当中的极品、精品,三亚就是一个观椰林、看大海、玩潜水、吃海鲜的好地方。

三亚鱼场是我国著名的鱼场,海水清澈而且温暖,水中有大量的海洋微生物,也就吸引了众多的鱼群,其中鱼类就有1000多种,贝类就有491种,名贵鱼类就有40多种,石斑鱼、马鲛鱼、苏眉、白鲳、龙虾、鲍鱼等等,以生猛鲜活、原滋原味著称。野生的和养殖的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养殖的往往是用激素喂出来的。例如说野生虾个头不大,但味道好。虾剥出来先不要蘸调料,先放在舌尖上舔一舔,真的非常鲜,海南人不叫鲜,把鲜叫做甜,这股鲜甜味透过舌尖直达舌根,最后到达胃里,非常美,吃完了再把手指舔一舔,十根手指味道各不一样。海南的海鲜最好是白灼或清蒸,生吃也可以但政府不允许。晚上可以安排大家一饱口福。

峻美高昂的五指山是中国的名山,也是海南岛的象征,历来受到诗人和散文家的描绘赞颂,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明代海南四大才子之首的丘浚就有诗咏叹它:“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盟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五指山是海南岛规模最大的一组山地,分布在岛中部偏东南一带,主体部分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与通什市东北交界地带。主峰呈锯齿状,形似人的五指,山名由此而得,黎语称之为“托眉”。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被如来佛镇压在五指山下千百年不得翻身的。如此说来,五指山就是如来佛的五根手指了。当然这是神话故事而已。

五指山的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最高的山峰,比五岳之一的东岳泰山还高342米,被称为海南的“小青藏高原”。海南的大部分河流均发源于五指山区。主及附近地带已被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保护热带天然雨林和自然景观。保护区内有用材树400多种,许多属国家重点保护品种。这里全年平均气温只有22-23摄氏度,夏季极为凉爽。五指山保持着良好的原始生态,是登山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散文作者林冠群写道:“那登攀的路实在不可以称之为路。掩映在丛林莽野间的一道白痕,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那其实是草野山民们叩问自然,亲近幽旷,为寻求生存之道的心迹。”即便如此,攀登者仍络绎不绝。上至高处,您就会看到,五个山峰虽然峰巅分立,但山体是相连着的。在第一峰和第二峰之间,有深谷相隔,彼此遥相对峙。置身峰峦,只见云雾从身旁徐徐飘过,如处仙境。目前游客可以攀上第一峰和第二峰,沿途可观赏仙女潭、观音庙、脖子崖、千年古树以及热带雨林的各种景观。山上有多处摩崖石刻,大都是清末到此一游的官员和文土的手迹。“仙掌云开”是光绪十二年(1886)琼州道道员方长华率士卒民夫开路至雅宾坡时刻字志事。“手辟南荒”是光绪钦廉提督冯子材率兵开通五指山十字大道后所题。另有“一手撑天”“巨手擎天”“百越锁钥”等,皆为冯子材的下属将吏所勒。

以五指山为代表的海南中部山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加之冬暖夏凉,使它成为度假休闲、深山探险,体验自然森林风光与民俗风情旅游名胜。五指山区是海南黎族苗族主要聚居地,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淳厚的民风民俗,随处可见独具特色的黎家船型屋和辛勤劳作的少数民族同胞。

五指山上已开设有宾馆接待游客,各项旅游设施正在完善。

英语海南旅游景点介绍

东坡书院位于海口市西线180公里的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为现名。890年前,苏东坡由幼子苏过陪伴,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流放生活。后人把他讲学、会友、寓居过的地方命名为东坡村、东坡田、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坐石,并建东坡居士塑像以示纪念。

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吉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县(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居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西安景点导游词英语200

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

这一建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媲美。

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博物馆,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保护陈列大厅外,还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和秦陵铜车马陈列室。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杨村本是郦山北麓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村庄。

1974年3月,西杨村的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树林畔打一口井。

这里地处骊山冲积扇前缘,累经山洪泥石流淤积,耕地间夹杂布满鹅卵石的灌木丛和废弃荒地。

3月24日动工,挖到3米多深时,发现下面是红烧土、烧结硬块和炭屑灰烬,大家以为碰上了老砖窑址。

继续往下打,在5米多深处的井壁西侧,阴暗的光线下终于露出“瓦王爷”凝静的面容。

村民们正诧异间,恰好公社干部房树民来检查打井进度。

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出上的砖块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急忙告诉大家暂停打井,接着便匆匆赶往县城报告县文化馆。

湮没22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这样重新回到人间。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

先秦雕塑古朴拙稚,直到接受佛教文化之后,才形成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高度概括,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讲究神似而失于写实。

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使中外美术史专家们瞠目结舌。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前东方古典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的高峰,找到了中国美术史上长期缺失的一页!它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无论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从秦俑的脸部,可以看出皮肤肌肉下颧骨、眉骨、颌骨的准确位置,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一丝不苟,形体的每一凸凹无不符合人体解剖构造。

甚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

非但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意紧紧抓住人物性格,从人物的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上追求变化,塑造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形神俱备,无一雷同的众多艺术造型。

一号坑--宿卫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大厅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最早的建筑,1979年10月建成开放。

在三个兵马俑坑中,它发现得最早,规模也最大。

俑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

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筑隔墙,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

局部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战车的陶马32匹,各种青铜兵器近万件。

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藏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个以步兵为主,战车、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配置有前锋、主体、后卫和翼卫,步骑相间,车马兼具,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与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那就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了。

这里的陶俑按兵种可分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4种。

步兵源排列成纵队或横队,各作不同的手持兵器姿势;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并背负箭;车兵俑手持兵器跟随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在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

严格的军阶等级制度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从陶俑的不同穿着、装束和兵器配备上可以清楚看得出来。

级别最低的士兵俑束发挽髯,只穿短褐,胸无锡甲,腿扎行股(裹腿),足登方口齐头履;级别较高的士兵束发或戴小圆帽,除短褐外还披短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齐头履;低级军吏源头戴单版长冠,身穿战袍外罩黑色长甲;高级军吏俑头戴双版长冠,战袍外罩彩色花边胸甲或前后摆平齐的`鱼鳞甲;与众不同的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挽结并下垂胸前。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