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重要信息。以下是一些经过反复修改和改进的教案示范,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丬字边,会写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感叹句。
2、积累文中“……的……”类型的短语,丰富语言资料,了解北京和天山的不同景致。发现课文中叠词的运用,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并运用更多的叠词。
3、借助文本句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我想……”开头,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以“我想……”开头,借助文本句式,选择恰当短语,描述生活实际和愿望。
教法:示范朗读法、换词拓展法、情境引导法。
学法:生活引入法、对比观察法、朗读感悟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直入课题,指导朗读:
2、谁愿意来读读课题?(结合学生朗读点评,突出“多想”,体会愿望强烈,引导质疑,“看”的人物和对象。)。
3、结合课题质疑:想看哪里?看什么?
(问题导向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整体感知做好铺垫。)。
二、阅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注意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2、师生赛读,全体听辨,注意读音,感受节奏和韵味。
3、师生对读,在示范引领中提升,同时感受文章的内容和句式的对比联系。
4、同学练习后,分组分段展示,提升朗读的质量。
5、学习短语: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短语“弯弯的小路”。(课件出示)。
这个短语写出了小路的特点――弯弯曲曲,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小路,你能换个词说说吗?(学生自主表达,预设:狭窄、河边、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等。)。
(2)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短语吗?请在下面划横线,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主勾画)。
(3)和同桌比一比,看看有没遗漏的,赶紧补充。
(4)班级交流考验:
课件出示: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引导提炼“壮观的升旗仪式”,积累“非常”和近义词“特别”“十分”。)。
你能记住他们吗?(前后变空练习,增强记忆)。
仔细观察这些短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预设:结合“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丰富关于“路”的积累,指导“路”的书写,观察“足”作为偏旁的变化,拓展巩固“足”字旁的汉字。
结合“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天山”丰富关于“遥远”的积累。
结合学生的自主发现,尊重个性化发言,拓展短语积累的量。
(5)看图猜短语,将图文结合,巩固短语积累。
(6)回文朗读,抓住特色短语提升朗读水平。
6、了解课文:
(1)“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完整表述,新疆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天山看看!”
(2)可是这两个地方太远了(结合地理位置说明),他们怎么去看呢?
(听爸爸、妈妈讲)。
爸爸、妈妈一边说,孩子们就一边想象,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教师范读)。
你能来试试吗?(学生尝试朗读)。
(引导学生关注段尾的重复句式,体现出强烈渴望之情。)。
(3)新疆孩子们的眼中,北京有“雄伟的*”“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北京可不止这些!(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爸爸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的(),()。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的孩子们又会怎么说呢?
爷爷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新疆,有()的(),()的()。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咱们的祖国特别辽阔,每一个地方的'风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哪里?
(出示特色地域风景,引导学生去表达。)。
(5)“我想去看看”,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实我们的愿望不仅仅是看美丽的风景,应该还有其他的。
(出示句式:我想,因为。)同桌交流,看谁说得清楚。
组织全班交流,听听大家的愿望。
(6)其实,每个中国人都会把去一趟首都北京当做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的去北京,但是我们可以写下这两个漂亮的字,表达我们的愿望。
指导“北京”的书写,注意“北”第三笔的提,第四笔的撇;注意“京”最后两笔撇和点的位置。及时关注、点评、纠正。
三、课堂小结:
全国美景都想看,人人爱国在心间。千里万里不遥远,只要敢想就能见。
四、板书设计:
新疆北京。
天山天安门。
雪莲升旗仪式。
(美景)(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
1.指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
2.指导学生认识“心字底、方字旁”2个偏旁。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长句子读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如果外出旅游,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4.有一位山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想去北京看看。(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先拼拼音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妈妈告诉了“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指名评议,教师加强指导。
4.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比比谁读得好。
5.朗读竞赛。(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三、认读生字词。
1.找出课文当中的生字,画上横线,自由拼读。
2.出示生字卡,指名上台领读,扩词读。
3.(看黑板上的卡片)学生齐读,小组开火车读。
4.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编字谜、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例如: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比较形近字:北?比 升?开。(此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适时学习“方字旁、心字底”等偏旁。
5.同桌之间比赛认读13个生字,互相纠正发音。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组比赛读课文。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4.播放北京升旗仪式课件,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广”“升”两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平撇”与“竖撇”的区别。
2.教师范写生字,要求学生观察,进行书空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
六、作业。
1.认读13个生字。
2.收集北京风光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课件出示词语:多想、告诉、山路、不能、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足球。(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二、朗读、背诵课文。
1.观看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录像。
2.看了这个升旗仪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指名读、男女竞赛读、小组竞赛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4.背诵课文。(自由背、点名背、齐背。)。
三、说话练习。
1.课件出示句子: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2)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3)我们爱北京。
(4)我们爱五星红旗。
2.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3.说话训练。
我国的首都是( ),我爱( )。
我们的国旗是( ),我爱( )。
4.出示我国的风景名胜图片,引导说话。
我多想 。
四、指导书写“足、走”
1.观察“足、走”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是最后两笔“撇”“捺”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足”与“走”,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在本课的学习当中,我们通过读课文、看图片、看录像了解了祖国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小朋友们都热爱北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六、实践活动。
1.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北京风光的图片。
2.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七、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广( ) 升( ) 足( )。
厂( ) 开( ) 走( )。
2.书写“广、升、足、走”4个字,每个字写4遍。
3.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由于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选这个升国旗录象不太壮观,因此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学习自己解决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使孩子们的激情再次达到升华。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读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欢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后,感觉很不成功。在上课之前我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翻看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采纳其教学建议。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了四、五种不同的教案,然后“博采众长”写了一篇适合实际的教案,又反复看了几遍。
但是实际上课时,按教案的设计步骤操作起来却那么难,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学生表现不积极。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找出几个不足之处。1、导入提出的问题对一年级学生不太合适,举手发言者甚少,即使发言了离题很远。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间太长,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既想巩固拼音又想加深字形记忆,但却适得其反,会读的不愿多读,拼音不好的磕磕绊绊没有兴趣。自由朗读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及时换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中悟、体会感情,最后读出感情。3、自身缺乏儿童语言。没有很好的用儿童的口吻和孩子们对话,需要积累这方面语言。4、整个课堂时间掌握不恰当,导致生字教学没有完成。
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孩子当作朋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你会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句子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选“朗读能手”,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让学生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更加激发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
1、在做识字游戏时,当学生猜对了卡片后面的字,应让猜对的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识记的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强读的训练。
3、在学课文时,“多想”没有解法,在讲时如果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本节课整个设计环节清晰,过渡自然,目标明确,教法灵活。教具直观具体,充分发挥电化教学作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序主动,热情高涨,学习任务完成较好,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特点。
从整个教学活动来看,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学习,而是主动的,充满热情和好奇地学习。从一开始的自读,互相读,自己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到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相争,辩论,发表不同见解,都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在主动地学习、探究、并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的特点。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思维火花。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现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美丽的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雄伟的万里长城,看后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富有挑战性的朗读,识字等比赛形式,都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使整个教学充满了情趣。
三、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地合作,愉快地交流,遇到不懂问题也能主动地探究,这说明教者在平时是十分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例如,有一组小学生对“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他认为,这两句话是一样的,为什么要重复,而且中间用了一个句号。他百思不解,经过讨论,反复朗读,大家明白是这个山里的孩子太希望到北京去看一看,这是在表达“他”强烈的愿望。问题弄明白了,个个学生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这样主动地探究式的学习,要比教师的灌输的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
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
从课堂上,学生对北京的介绍,可以看学生在课下进行了大量的收集,通过收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北京城,这也说明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收集习惯,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节比较符合新课标的一节课,由于受学生年龄限制,有些地方体现还不够到位,但我坚信,坚持用新理念培养训练,不久将来一定会有明显效果。
教学目标: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我多想去看看。
初读诗歌。
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读)。
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同找对读。
朗读比赛。
识字。
认读词语。
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的可好了!下面我们比一比,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出示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自由练读词语。
比一比。(多种形式比。)。
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
用笔在课文中圈出后,大声朗读。
教师检查。
说话练习。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个人练读后,检查。
说话练习: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抽读生字卡片。
复习词语。
朗读、背诵诗歌。
谈谈观看升旗仪式的场景。
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背诵课文。
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练习:我多想。
写字。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第(15)课时。
第(1)课时上课时间:3月10日(第3周星期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会写“会、北”等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感受文中新疆儿童爱北京、向往北京以及北京孩子向往天山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验感受文中新疆儿童爱北京、向往北京以及北京孩子向往天山的强烈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
你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能用课题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课件)。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画出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它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课件)。
(1)同桌检查。指名读。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评价。
的。(课件)。
(2)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游戏。(课件)。
4.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
四、再读课文,指导书写。
1.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又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活板怎样评价。(课件)。
2.学写生字“会”和“走”重点指导“走”和“足”字旁的区别。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并交流评价。
布置作业教学反馈:
遥远的()雄伟的()洁白的()。
非常()。
总第(16)课时。
第(2)课时上课时间:2017203月10日(第3周星期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会写“会、北”等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感受文中新疆儿童爱北京、向往北京以及北京孩子向往天山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验感受文中新疆儿童爱北京、向往北京以及北京孩子向往天山的强烈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读准这些字音,就可以沿着弯弯的小路去北京游玩了。(课件)。
指名读。
同学们,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1)指导朗读,理解“遥远”。(课件展示地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2)谁想去什么地方?为什么想去呢?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庄严、肃穆、神圣的气氛。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受?理解“壮观”。指导朗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
2.同法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谁想去什么地方?为什么想去(课件展示新疆风光图片)。
(2)理解“洁白的雪莲”。
(3)指导朗读背诵。
三、再读课文,指导书写。
1.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背诵表达出来。
2.指导生字“北”“京”“门”“广”的书写。重点指导“北”。
3.注意这几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师相机指导宋体。
四、布置作业。
1.收集北京和新疆的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北京》或《美丽的新疆》图片展。
2.完成课后2、3小题。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北京和新疆。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前,老师先来考大家一个问题: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个城市举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你可以读一遍,两遍,甚至更多遍)。
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读了好几遍,那几遍下来,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特别好,很想读给小朋友听?(其他小朋友一定要竖起耳朵认真听,睁大眼睛仔细看,等下要请你说说他哪里读得好)。
第一句:强调:诉的诉是轻声,弯弯的小路,走出。
重点读好第二句。这句话生字最多,而且很多的前、后鼻音的字,要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五星红旗。
3、把词语宝宝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自由练,指名读,齐读。
4、出示:中国,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中国的地图,五角星标出的位置就是首都北京。我们在浙江,如果坐汽车,我们要坐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北京,如果步行,我们要走155天呢!北京离我们真远。课文里哪个词语说明了北京很远?谁能读好“遥远的北京城”,自由练读,指名读。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1、游戏:登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天安门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2.课件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教学反思。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1、认识“想、告”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1、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节课,我在实际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有以下的优点:通过学生朗读传递出来的信息有利于调控教学;通过课堂上各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变换课堂节奏;通过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当然,课堂上的以读带讲,关键还要读出味道,读出巧妙来。读并不是一味地死读,也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呆板地读,应该是多形式的、有层次的、有目的地逐步推进读。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识字效果不够理想。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3、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的连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1、制作多媒体。(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师生)。
2课时。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
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
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
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演示红色)谁来拼读?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它们。
2、学生把生字画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
3、小组汇报。
4、多种方式检查字音。
广场北京告诉天安门非常壮观广场走路。
(1)你会读哪个词语?(个别学生拼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
(2)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拼音读准了。你能不拼拼音,把词语读出来吗?(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请同桌互读。)。
(3)游戏:摘星星。(沿着弯弯的小路,把这些词都读准了,摘下星星,你就到达北京城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写字。
2、演示书写,教师强调怎样记住“会”“走”“北”“京”“门”“广”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师逐笔范写,学生跟笔书空。
(2)教师整齐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查指导。
(3)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描红体验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学生再次练习书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教师评价。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教师导学: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啦,你能读准字音,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句子吗?(学生自由读文,标句子序号。)。
2、教师设疑:你喜欢读哪一句?(我喜欢读第二句。)。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引导学生理解“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北京的风景图片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有关资料。
一、复习检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
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
3、读词语游戏:水果大卖场。
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4、教师小结: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和奖品,没有得到的小朋友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三句话)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出示妈妈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中畅游,意在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的气氛,产生求知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了解天山。
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美丽天山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再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
(1)我们先来到了博格达峰,看到了“雪海”。
(2)接着我们来到了号称“天山第一峰”的托木尔峰。
(3)然后我们来到了汗腾格里峰。
(4)最后,我们来到了有“天山明珠”称誉的天池景区。
2、教师导学:小朋友们,天山这么美丽,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天山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多媒体,听课文朗读录音。)。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听懂了什么?
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天山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句子: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6、教师导学: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答案就藏在这里(出示爸爸的话),请你仔细读读课文,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
四、说话训练。
1、过渡: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我还想当一次导游,和你们一起再去游览游览。(出示杭州西湖、上海外滩、厦门鼓浪屿的风景图片)。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2、多媒体出示句子: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
小朋友,老师把你的话录下来,你可要说得好一点哟!
小结:是呀,我们的祖国多美呀,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的女孩子甜甜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让我们满怀对北京、天山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本课,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搜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地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多想去看看》讲述了两个中国娃,一个生活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天山脚下,一个生活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两个孩子的共同心愿是――走出家乡,“多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课文两段文字基本对仗工整,以两个孩子和父母对话的口吻,道出了两个孩子心中的愿望。“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冰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是北京和天山两地最富有代表性的景观,用此指代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
这节课因为是参加校内优质课评比,因此,在备课时也算多花了一点心思。
从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开门见山,读题质疑――默读课文,解答疑惑――研读课文,理解内容――拓展联想,升华情感这条主线。虽然聋生阅读能力差,但我仍采用了“读中感悟”这种教学方式,引导聋生爱上阅读。理解“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从现场的人数以及解放军战士的威武,很容易地就理解了产“壮观”这个词的词意。再通过比较句子,理解书中的孩子多想去看看的迫切与渴望。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置了“找一找我的家乡”和“认一认我的家乡”。这个是从聋生现有认知基础安排的,从爱家乡引到课文的中心爱祖国,从而达到感情的升华。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学的“口”和“土”来进行识记;自己学笔顺,利用描红掌握字的整体框架,最后落实写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理念,我是这样来开展教学的:首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研读:”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难点,理解”壮观“及”心愿“一词,然后,探究为什么要去看看?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最后,”我“会怎么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组长找几个能读的来读一读。
1、谁能有感情地来背一背课文?
2、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自由实践: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请去过北京的学生当小导游,接受北京美丽的风光,也可用我”我想________“说或写上几句话。
语文教学提倡”做、说、写“相结合,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应立足与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长句子的读法。
2课。
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3、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
(出示课题)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诗歌。
1、师范读。
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了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3、同桌对读,分角色,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好。
4、朗读比赛,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全班读。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1)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
(2)出示词语,生自由读。
(3)比一比(开火车、挑战读、齐读)。
2、认读生字。
(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全班齐读。
(4)师抽读。
(5)小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四、读诗歌。
1、小组分角色读。
2、全班读。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二、朗读背诵诗歌。
1、看了天安门广场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2、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3、背诵。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这一课的编排也满足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让学生体会到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自己想读的文章。因此,教学中,我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发,让孩子读懂课文。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习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根据这种教理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难记的字,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学的“口”和“土”来进行识记;最后落实写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理念,我让孩子读课文后,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题。例如,他们想去哪里看?看什么?这样从学生问题出发,避免了课堂烦琐的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吸引了学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采用合作研读“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难点,理解”壮观“及”心愿“一词,然后,探究为什么要去看看?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最后,“我”会怎么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背诵课文,进行实践。
由于本课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说的愿望,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了说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学生说得不错,有的孩子说,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说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说要去太空……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这样的训练也是帮助学生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转化的一个好途径,这种模仿说使他们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该如何表达。
语文教学提倡“做、说、写”相结合,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应立足与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eshao/42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