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以一定标准或要求筛选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品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参考和借鉴。精选的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不同类型的作品。
(4)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0.古诗文填空。
(1)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3)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4)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21.古诗文填空。
(1)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故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2.古诗文填空。
(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一)》)。
(4)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子曰:“无欲速,______________。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路》)。
23.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老当益壮,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__________,恐惧殊甚。……”(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4.古诗文填空。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关山难越,__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君子之风》)。
25.古诗文填空。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孟子·寡人于国也》)。
(3)天之苍苍,________?其远而所至极邪?________,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6.古诗文填空。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古诗文填空。
(1)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论语·学而》)。
(2)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四美具,二难并。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5)世人皆浊,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屈原《渔父》)。
28.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假舟楫者,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遥襟甫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5)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古诗文填空。
(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3)子曰:“_____________,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_____________,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4)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诗经·氓》)。
(5)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8、古诗文填空。
(1)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杜甫《阁夜》)。
9、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余褋兮澧浦。(屈原《湘夫人》)。
10、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余于仆碑,________________,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_________,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罔薜荔兮为帷,_________。_________,疏石兰兮为芳。(屈原《湘夫人》)。
11、古诗文填空。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古诗文填空。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声声慢》“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了冷清凄凉的景象;《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明媚中有几分落寞。
(4)朝避猛虎,____________,磨牙吮血,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13、古诗文填空。
(1)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搴汀洲兮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14、古诗文填空。
(1)子曰:“________?我欲仁,________!”(《论语·述而》)。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
(3)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
1、(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
(3)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4)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5)巫山巫峡气萧森塞上风云接地阴。
2、(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抱明月而长终。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4、(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
(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6、(1)何枝可依。
(2)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3)别有幽愁暗恨生以手抚膺坐长叹。
(4)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
(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
7、(1)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2)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3)德之不修不善不能改。
(4)无食桑葚无与士耽。
(5)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8、(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何年初照人。
(3)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
(4)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
(5)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
9、(1)层峦耸翠飞阁流丹。
(2)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故不积跬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捐余袂兮江中。
10、(1)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
(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何可胜道也哉。
(4)虽趣舍万殊暂行于己。
(5)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
11、(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2)越陌度阡契阔谈拔擢宠命优渥。
(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2、(1)素月出东岭荡荡空中景。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梧桐更兼细雨烟光凝而暮山紫。
(4)夕避长蛇杀人如麻。
(5)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13、(1)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5)将以遗兮运者时不可兮骤得。
14、(1)仁远乎哉斯仁至矣。
(2)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
(3)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
(5)隔叶黄鹂空好音。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培养整体感知散文结构的能力,学会有真情实感的口语表达。
3、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理解母亲的关爱。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失聪而作此曲,并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奏响人生的最强音。
请大家看看这个“人”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稳稳地站着吗?因为它有一撇一捺,因为它有两条“腿”,正是这两条腿撑起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健康的人。而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属于他的世界轰然坍塌了,他一度失魂落魄,痛不欲生,但他最终勇敢地站了起来。那么,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支点,使他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史铁生,走进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之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二、整体感知:
问题: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该如何概述呢?
1.第一部分:我与地坛的关系。
2.第二部分:对母亲的追思,对母爱的理解。(过渡句:第二部分第一段)。
三、文本研讨:
1.“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地坛呢?
明确:“我”——颓废、迷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废弃、荒芜、冷落。(我……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被社会遗弃,地坛被人们遗弃,所以我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情。
2.“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宿命?
(1)我家与地坛很近。
(2)我与地坛有着相同的命运。(“园子”荒芜,“我”残疾)。
(3)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3、我在地坛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
明确:a、我该不该去死?(死,应该顺其自然)。
b、我为什么要出生?(无须思考)。
c、我应该怎么去活?(地坛的述说)。
4、是什么给了“我”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景物的特点:破败、荒芜、古旧。宁静,充满活力、生气,体现这古老的园子生命依然顽强,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5、“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永存的景象。这实际是在回答前文怎样活的问题——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二)我与母亲。
1、为什么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了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升到月升,“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反复讲“母亲已不在了”充满了痛惜悔恨之情。
——物是人非。
4、如何理解“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这样的总结,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
四、课堂讨论[自选一个话题]。
1.我们的生命完美无缺吗?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2.面对父母,我最痛悔的……。
五、课堂总结。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结束语。
人为什么活着?史铁生没有把自己悟得的答案昭告于世人。其实,离开了每个人特定的生活轨迹,离开了每个人独具的人生感悟,这样的答案近于废话。他只是说了,园神告诉他,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而我想说,生与死之间有段距离,这就叫人生;怎样走过这段距离,这就叫生活。仅此而已!史铁生在文章的最后说:“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我说:要是有话我没说,史铁生,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话只适合收藏。
高考古诗文必背64篇分为:初中部分(50篇)和高中部分(14篇),合计64篇。古诗词填空属于高考送分题,大家一定要把送分题全部拿到手。你要记住一个道理:提高一分,干掉一千!一分往往决定你是二本还是一本,你是专科还是本科!每年的'高考语文古诗词填空题题目和答案都在本篇日志中,赶紧背吧!
1、孔子语录。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更多。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必修三】。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学习本文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
3、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一课时
课前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学生回答,《命运》贝多芬
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 《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
三、阅读品析第一部分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1、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古园的?
明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地时候。
3、“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明确:生命的暗示
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六个譬如。
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 精神不变
7、如何理解地坛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
三、 阅读品析第二部分
1、 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更自然。
3、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想法过于 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了母亲苦难的命运,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情感。
4、诵读第五段。这些苍凉的文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明确: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
6、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集体朗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五、结束
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提示: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二、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
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
2、这篇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新的事件呢?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提示: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3、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说说你对标题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4、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5、找出本新闻描述参观者行动、神态的语句,体验他们的心中感受。
四、精读课文。
提示: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1.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2.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
3.内容上: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提示: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4.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提示: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者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写法指导。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5.从分析艺术手法入手。
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
五、深层分析。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比较的方面一般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最新发生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已发生的事件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客观个人情感浓厚。
2、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六、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火烧南京城7周之久,遇难者达30万以上。
(图片展示)。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施罗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和尊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歌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三: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四:楚辞·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诗歌五:琴曲歌辞。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诗歌六: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
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卢照邻。
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其大意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1.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折腾了两个月后,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
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第一个春季开始播种。为了生存,整个夏天他们都在祈祷上帝保佑并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因为他们深知秋天的收获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后来,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非常感激上帝的恩典,决定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这就是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感恩节是美利坚一个不折不扣的最地道的国定假日。在这一天,具有各种信仰和各种背景的美国人,共同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虔诚地祈求上帝继续赐福。
《我与地坛》是全日制普通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中第一册的重点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我国现当代文章、外国文章、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一单元里已经学习了诗歌的鉴赏方法,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散文。《我与地坛》之前的两篇课文《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都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名篇,学生在学习时也初步懂得了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受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尽可能了解作者自身的方方面面,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除此之外,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境界中,与作者同欢喜,共忧患,理解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怀。
《我与地坛》是一篇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散,作者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进对古园的景物描写之中,这种描写很有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在景物描写中抒写人生感怀和人生思考,;作者的语言无论是叙事写人还是绘景状物,无论是描摹心态还是抒发感悟,其表现力都是很强的,语言的运用在平缓沉毅中见机智。因而学习本课,除了进一步落实并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思考、去探讨作者在文中触景生情,对生死问题的深沉思考与明智选择和对母爱的感怀、对亲情感受。此外,本文也有他思想教育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生与死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一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进而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将古园的景物描写作者的特殊的生活挫折结合,把握作者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
(3)品味评价沉静、抒情的语言特色。
(4)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亲人、冷静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2)品味评价沉静、抒情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大纲对自读课的.要求,准备采用自学、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具体措施如下:
1、完成“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时”,采用自读课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题目“我与地坛”,文章第一部分写我的不幸遭遇及我对“死”及“活”的思考,第二部分写了“母亲”,对全文进行整体的思考:文章是怎样将“我、地坛、母亲”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养成抓住关键的人或物,获取相关信息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习惯,并在和同学的讨论交流中培养自己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完成“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时,采用“读”“议”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相关语句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处境,进行换位的思考,通过与同学交流碰撞,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3、完成“把握作者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和“品味评价沉静、抒情的语言特色。”时采用探究式,让学生找出自己最为欣赏的一两出语言,读一读,并说一说它美点,并模仿着写出一两个句来。寓思维训练于听、说、读、写之中,提高阅读分析鉴赏能力,把个人钻研与小组讨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群策群力,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4、完成“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亲人、冷静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这一情意目标时,联系中外名人:贝多芬、孙滨、司马迁、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来思考生命和人生及冷静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联系书写母亲的诗孟郊的《游子吟》等,以及当今的一些通俗流行歌《真的爱你》、《懂你》等来感受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三、说学法。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对整体把握文章、欣赏文章已有所理解,但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作者的实际生活、深入作者心灵真正理解文本、比较深入的说出文章语言的美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自学方法是简单的雏鸟吞食的方法,对老师的依赖性强,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容易厌倦,思考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满足与肤浅的认识,为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的指导:
1、用设疑促思的方法,引导学生由题目入手,带着“内容如何体现题目”的问题去阅读文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通过抓关键语段,分析“我”与地坛、母亲的关系,体会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母爱”的感悟,养成抓中心段、中心句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3、读书养成摘抄的优美语句的习惯,并通过反复朗读,从抑扬顿挫、修辞、句式、表达的感情、所寄托的寓意、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等用所掌握的赏析语言的方法去品味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即仿写句子),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3、通过联系生活阅历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注意联系生活来学语文,养成“在语文中学生活,在生活中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叵测,人生道路上,不幸有时会从天而降。面对不幸,有人一死了之,有人奋发图强,但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段内心的挣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21岁时响应号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到残而下肢瘫痪后的一段心路历程。
(二)整体把握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文章后,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个问题,用一个问题将题目及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三)探讨“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理解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1、1、学生研读第一部分,探讨“我”与地坛的关系。(注意结合具体语句进行探讨,即注意文本的解读)。
讨论后明确:(1)、“我”残废之初,悲痛欲绝,感到前途的暗淡渺茫,以至于一次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偶然地来到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古园映照着“我”的生活,感受出“我”内心的苦痛,理解“我”迷茫的心情,可以说地坛的“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的景物特点与“我”的苦痛、迷茫的心境相似。因而在“我”可以在地坛躲避残酷的现实生活,可以在地坛那里疗伤。
(2)、地坛的“荒芜但不衰败”,的特点,使“我”从中受到生命的启示:园中的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蝉,他们虽身处逆境,但并不颓废、消极,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还有那“祭坛石门的落日,寂静的光辉被映照得灿烂”、“雨燕的高歌”、“冬天雪地上小孩子的脚印”等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世界增添了一份活力和亮色,正是这“荒芜但不衰败”,的园子,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但生命的真谛在于把握自我,因而“我”选择用积极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并走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坚定地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3)、“我”深爱着地坛,因为地坛与我的缘分,还因为地坛的荒芜与我的心境相似,更因为“我”在地坛时,地坛的富有生机的景物引发了“我”对生命、生活的思考,并中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2、研究第二部分,理解母亲给予了“我”什么?
1、(1)、母亲给予了“我”生命,但她除了千千万万的母亲那样关爱自己的子女之外,面对残疾的儿子,她还要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去承受巨大的压力,以行动感染熏陶残疾的儿子:“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了结果会更遭,但她有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者,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哭难也只好由我来承担。”
(2)、母亲给我的是无私奉献和毫不张扬的爱:“曾经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有急迫”。
(3)、母亲使“我”获得了人生启示:母亲苦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儿子承受一切苦难,为儿子献出一切,坚定地活下去。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给予儿子的爱,让“我”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让“我”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使我在母亲去世后“设想母亲的心理、写小说回报母亲、整日怀念母亲、痛恨自己的倔强羞涩”。所以“母亲”是我亦即作者史铁生生命的航标。
3、“地坛”与“母亲”有什么联系?地坛和母亲给予“我”的有什么异同?
讨论后明确:“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地坛给予“我”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我的心中,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韧果毅的生命融为一体。
相同点:都在我面对人生不幸、在最最困难、最最低落时给予我慰藉,给予我帮助,并启迪着我勇敢地面对生活。
不同之处是:地坛的一草一木及其他的景物描写触发我的感觉,让我感悟生命;给予我生命的启迪,而母亲同给我的更多的关注,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却又坚定地活下去,她的苦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为儿子承受一切苦难,为儿子献出一切,她的对待苦难的态度,她的活法,给予我生活和生命的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讲,母亲用她的生命来启迪我,这是与地坛所不同的。所以作者说:我爱地坛,更深爱我的母亲。
(四)品味语言。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通过反复朗读,从抑扬顿挫、修辞、句式、表达的感情、所寄托的寓意、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等角度去品味语言,并模仿着自己创作一句来。(小组合作完成)。
(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爱亲人、冷静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
1、联系贝多芬、海伦凯勒、司马迁、张海迪等人的例子来谈谈关注生命,冷静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等问题。
2、联系书写母亲的诗如孟郊的《游子吟》等以及当今的一些通俗流行歌:《真的爱你》《懂你》等来感受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六)播放歌曲《真的爱你》及钢琴曲《命运交响曲》结束本节课,在美妙动人、振奋人心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再次感受亲情的可贵,并树立“扼住命运的喉咙”、与命运抗挣的生活态度,奏响命运的乐章。
从考完最后一门学科的那一刹那起,预示着暑假的开始!整个五年级画上了句号。一学期的辛苦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两个月的假期,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然而,事情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努力了一学期,就是为了迎接这最后一次的考试,语文和英语很棒!只可惜……数学!当听到自己成绩的那一刻,当看到卷子的那一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了!一学期的希望破灭了!悲痛欲绝,真的好伤心!有些欲哭无泪了。
春风拂面,第一次感到是那么可怕!仿佛耳边传来阵阵嘲笑的私语。太阳热的耀眼,好像真的想把人类吞灭,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我伸出手,却怎么也不能挽回,我张开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我小声哭,却什么也做不到!时钟在不停的转动,伤心的泪儿谁来擦?时间一分一秒,一分一秒的滴落,而我,只有在不断的自责,不断的伤心罢了!除了自责与伤心还能做些什么那?一切都成了定局,已经化为历史,不能再有任何改变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在失败中成长,在绝望中进步,在哭泣中坚强……。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
首句以桑叶未落时的美丽起兴,又把这美丽比作女子年轻的容颜;后两句把女子沉醉于爱情比作鸠鸟贪食桑椹,形象地表现了这一行为的悲剧性与危险性。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以鸠鸟在河畔欢快地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
以采摘荇菜起兴。并把获得女子芳心、与心爱女子交好,比作采摘荇菜一样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状起兴,营造了一种苍凉迷茫的氛围,引起下文对芳踪飘忽的伊人的追寻。
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乐景写哀,用春色的美丽反衬征人内心的离别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对照鲜明,反映战争带来的伤痛。
6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眦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采摘佩戴这些香草的行为,比喻诗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7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用赋的手法,极力铺陈渲染了兰芝辞行之前梳妆的场面,表现她的美丽与自尊。
8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鸟兽依恋故园的画面比喻游子对家人的依恋,也暗含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9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诗人如高山大海般宽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许,表现诗人礼贤下士、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10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笼中鸟依恋旧林、池中鱼思念故渊自比,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1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时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用五岳、赤城、天台这些高大的事物,从侧面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见悲鸟号枯木,雄飞呼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对“悲鸟”、“子规”等意象的描绘,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凉氛围,为主旋律的再次响起做铺垫。
1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用黄河东流不回比喻韶华易逝,以黄河水流的壮阔永恒反衬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暂。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写残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于景,抒发自己对故人的眷恋之情和想见而不得的遗憾。
15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各城闻笛》)。
作者在客居洛阳的夜里,听到具有惜别怀远之意的“折柳”曲,触景生情,引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16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月”、“捣衣声”、“秋风”三者交织成立体的秋夜图,使主人公触景生情,引发怀念远在玉关的征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诗人不写自己身困长安、生死未卜的处境,也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驰千里,虚笔推想妻子望月思人忧心忡忡,伉俪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照”既感伤“今夜”的“独看”,又回忆往昔的“同看”,更虚笔预想未来的团聚,“何时”流露出热切期望。
1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因国破而悲怆感伤,移情于景,设置了花似溅泪、鸟若惊心的哀伤画面。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写庭院草色碧绿、黄鹂隔叶啼鸣的欢快场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内心的感伤及武侯身后的寂寞。
21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描绘江碧鸟白、山青花红的美好春光,以乐景写哀,反衬思归不得的伤感。
2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微风吹拂的江岸细草和孤独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于景,暗喻诗人渺小无助的境况,传达孤苦寂寞的情怀。
1、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
2、老师像一丝春雨,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撒在我们的心里;老师像一片树叶,在向我们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
3、鲜花感恩雨露,是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天空,是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是因为大地让它高耸在我心中,我最想感恩的是老师。
4、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
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
6、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8、老师是母亲,是除地球之外的最伟大的母亲。
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郑燮。
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描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江流、灿烂的星月这些雄浑阔大的景象,以乐景写哀,反衬诗人飘泊无依的孤苦形象和颠簸劳累的凄怆心情。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用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等意象渲染悲凉的气氛,寓情于景,并用哀猿、回鸟自比,寄予了孤苦无依、徘徊无助的伤感之情。
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描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肃杀而壮阔的画面,用乐景写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恒,反衬诗人韶光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4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选取“片云”、“孤月”两个意象自比,“片云”和自己一样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样孤独,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孤苦无助的悲凉之情。
5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设取暗淡夕阳、瑟瑟秋风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写乐,反衬诗人处境艰难而壮心不已的情怀。
6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写洞庭湖将广袤的吴楚大地一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其上。用乐景写哀,以洞庭湖磅礴壮丽的景象,反衬诗人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凄凉之情。
7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无尘、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人生短暂、江月永恒的遐思冥想。
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先描写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的画面。渲染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雅的山间月夜图;“浣女”、“渔舟”的出场,更以人物的喧闹反衬山林的宁静。
9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幽怨呜咽的笛声,触发征人的思乡之愁;虚笔推想妻子的“金闺万里愁”,夫妻的感情更显浓厚。
10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选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绘一幅悲壮而迷蒙暗淡的景象,寓情于景,蕴含着征人戍边的艰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11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见到暗含惜别怀远之意的陌头杨柳。触景生情,勾起了对在远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与对当初鼓励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1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以源远流长的黄河和高达万仞的山峰为孤城铺设背景,衬托边城的偏远孤寂,渲染边塞雄浑苍凉的氛围。
13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选取“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描绘一幅暗淡、萧瑟的秋夜图,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即将与朋友分离的凄凉、愁苦之情。
14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对听众寂静无言和江心秋月的描写,烘托琵琶曲的艺术魅力,留给读者涵泳回味的空间。
15 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白居易《长恨歌》)。
以“黄埃”“风”、“日色”等意象,描绘灰暗、萧瑟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唐玄宗对杨贵妃离世的痛惜。
16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基于对贵妃离世的痛惜之情,移情于景,设置月色、铃声也仿佛为此“伤心”、“断肠”的哀伤画面。
17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回返长安,’再次见到“如面芙蓉”、“如眉柳”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勾起了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的感伤之情。
18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以山“在”、潮“回”的不变,反衬六朝古都繁华逝去已为“空城:’的沧桑巨变,清冷寥落的画面中,蕴含着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1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选取当年车水马龙的乌雀桥和豪门聚居的乌衣巷,描绘其如今却野草遍布、夕阳斜照的荒凉画面,现在的荒凉与曾经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反差,寓情于景,传达出沧海桑田、盛袭无常的深沉感慨。
20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描绘箜篌的音响效果,侧面烘托了乐曲的魅力和李凭琴艺的高超;“老”、“瘦”更反衬出箜篌的魔力之大。
2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清明”的特殊时节和“雨纷纷”的凄清环境,使行人触景生情,引发远行思乡的伤感情怀。
22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写“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凄清环境和“扑流萤”、“坐看星”的无聊举动,寓情于景,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寂寞、哀怨之情。
1、理解地坛、母亲对“我”的影响,即三者间的关系。
2、情感熏陶,深入体会作者关于生死、亲情等复杂难言的感受。
紧扣教材,以分析景物描写和母亲的人物形象为主线,以情感熏陶为载体,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积累和感性认识,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1、地坛里的景物给作者生存的启发(该怎样活下去?)。
2、作者读懂了母亲的活法(面对苦难人生的态度)。
1、阅读《读本》中其余五部分。
2、播放电视散文。
3、印发讲义: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读者》2001年第21期)。
4、网上查阅关于作者的资料、作品及评价文章。
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氛围,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cd、vcd、磁带均可)。由“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引出同样与厄运抗争并成为生活强者的本文作者——史铁生。
二、简介作者。
生平、作品及余秋雨的评价(我必须仰望史铁生这样的作家,还有那些真正在沙漠中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探索的旅行者。)。
三、展示学习目标。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作者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板书)。分析开头关于地坛的景物描写部分。明确特点:荒芜冷落(板书),抓住“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特殊语序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继而把握作者此时的精神状态:失魂落魄(板书)。
(二)、作者为什么“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对园子有了新的认识即意外的收获,找关键句。朗读、分析第五节的景物描写,其中的小动物及露水草木虽然生命卑微,但仍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这充满生机(板书)的环境给作者启示:要活下去,要珍爱生命(板书)。
(三)、生存还是毁灭,作者“终于弄明白了”(朗读:一个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怎样活,地坛继续充当着作者的精神导师。分析第七节的景物描写,落日、雨燕等给作者的启示:热烈勇敢有希望的活下去。
(四)、小结:精神家园(板书)。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史铁生在地坛作了长期的呆想,最终参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思想上的涅磐。然而,这结果,可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他母亲(板书)的伴行。
思考讨论作者写了怎样一位母亲。
围绕理解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不幸(艰难的命运)、坚强(坚忍的意志)等几方面分析。
找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举止或作法。(3、8节)。
(二)、写母亲为表达感激忏悔之情,更重要的是作者读懂了母亲对苦难人生(板书)的态度:勇于承担(板书)。母亲面对人生苦难的这种活法给作者(板书)的影响和启发至关重要:生命航标(板书)。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
(三)、明确母亲、地坛与我的关系。作者成功时,母亲却去世了。有感情地诵读第七节,四个“又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至痛。
(四)、以毕淑敏《提醒幸福》中的一段话做结。
五、课余练笔。
围绕生命或母爱谈自己的认识感受,文体不限,700字左右。
走进。
失魂落魄荒芜冷落。
地坛(精神家园)。
启发。
珍爱生命生机盎然。
活法。
苦难人生承担。
母亲(生命航标)。
启发。
直面。
作者。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也很精彩,教育意义更好,但太长,也不易抓住重点,如果面面俱到,吃力不讨好;如果蜻蜓点水或放羊,会损伤甚至丧失其文学价值与教育价值。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交流感受。学生踊跃发言,既抓住了重点,又锻炼了能力。
师:史铁生开始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后来才明白,母亲比自己更不幸,我们阅读第二部分,找出哪一段的哪一句话写母亲的不幸最有分量?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1:第三段第一句话:“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地写出了母亲内心深深的痛苦。
生2:第三段的“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这里用多个词语充分地写出了母亲的不幸。
生4:第五段“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母亲的痛苦不用我再说了。
生5:第五段“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上帝都认为她苦啊。
生6:“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儿子再不幸,母亲的不幸都是加倍的,对比中更能写出母亲的不幸。
师:说得很好。齐读“那时——”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7:第八段“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视力不好的母亲,像寻找海上的一条船一样寻找儿子,还不想让儿子发觉,儿子却躲避着母亲,这样的母亲多么不幸!
生8:末段“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万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非常含蓄地写出了母亲的不幸是言之不尽的。
师:好。齐读“我放下书——”
师:有这么多答案,哪一个是最佳答案?
学生七嘴八舌。
师: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能说哪一个绝对最佳。老师选的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的看法和刚才的同学说法是一样的:对比中更能写出母亲的不幸。你画一座山,想突出其高大,单是画山,画满屋子,也不如在一张画纸上用一个小人来衬托,显得更高大。写什么,注意正面写,还要从侧面烘托,或者找个陪衬。
【后记】本片断的教学思路来自于一个学生的作文《子女的不幸在父母那儿是加倍的》,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非常真实、感人地写了她的母亲。我一看标题,首先一惊:学生怎么提炼得这么好,而我自己怎么就没有抓住呢?于是在新的一轮教学中,我首先便想到了这个思路。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eshao/32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