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红色故事代代传小学(精选19篇)

红色故事代代传小学(精选19篇)



在优秀作文中,作者用精准的词语和生动的细节展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内容,共同感受文学的魅力。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故事代代传作文小学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红色经典小说一《闪闪的红星》,心中很受感触,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使我更深刻理解那个年代,妈妈还特意给我找了这个电影观看。“红星闪闪放光彩……”。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妈妈心情特别激动不由的跟着哼唱,妈妈说这是她小时候经常看的,我也应该多看看,很有意义。

而我不论是在观看书或是电影时,完全沉浸在少年英雄潘冬子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就是潘冬子,也想成为一个战士。完全理解冬子想成为红军的那种迫切的心情。而那颗闪闪的红星是冬子爸爸留给他的,他当作宝贝一样放在口袋里。

当看到后来他机智勇敢帮红军带情报,化盐为水躲避敌人搜查,把敌人运粮船给弄沉,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重冷静的应对胡汉三,并最终报仇,看的那叫一个痛快。最后冬子终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闪闪的红星带在自己的帽子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

我非常敬佩潘冬子和他的母亲,而冬子其实只是像我一样大的少年,他的母亲在敌人的威胁下坚强不屈,就是被烈火烧死也不屈服于敌人,而冬子也始终坚定不移忠诚于党和革命。

小学生红色故事

革命故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刘胡兰。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

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我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最终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一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方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留意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了解了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一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长征的艰辛,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独雄心,读懂了几个浪漫的人物,读懂了现在的激情和英雄,也体会到了百万英雄过河的雄伟。长征路上的严峻障碍,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辛,白色恐怖下的千变万化,南征北战的激情,感人的故事,雄壮的诗篇,是刻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充满信心。红旗飘扬,党旗狩猎,祖国繁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高山仰望,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上传来巨人的呐喊,就像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狮子,拉开了几百年来笼罩在千万人心中的迷雾,展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中国星球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信赖的导航者——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中国千疮百孔,共产党带领我们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国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克服困难,奋进。为了铺就强国之路,他们用巨大的实践笔画出了全新的画面,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在世界东方崛起。在90年的辉煌历程中,我们走出了一个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回忆过去的辉煌岁月,展现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是少先队员,我们是党的接班人。我们不成熟的双手应该勇敢地承受历史的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精神不能抛弃。它仍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胜的法宝。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和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篇章!

谢谢!

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8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情况等。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1.刘胡兰。

刘胡兰从10岁开始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的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回到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刘胡兰在威胁利诱面前不动,被带到铡刀前看到匪徒军推了几个人,愤怒地说:我是怎么死的?匪徒军喝完一样后,她自己平静地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的时候,还不到15岁。

2.儿童团长海娃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赵先生画了攻击炮楼的路线图,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遇到鬼子,中途受到折磨。

深夜终于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脚缝里溜出来了。

后面的伪军也追来了,娃娃又被他们抓住了。

他把鬼子带到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爬山,鬼子射中了娃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痛继续把鸡毛信交给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出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

儿童团长13岁时,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逃避侵华日军的追捕,被称为抗日英雄。

1947年3月加入中共。

他的军事技术优秀,作战机智勇敢,一次战斗中只俘获敌人十多人。

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得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4.萝卜的头。

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出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受害,受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最小的士兵。

萝卜头长在敌人的监狱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在监狱上学,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成为老师。

因为他年纪小,特务们对他的监督不太严格,他总是在牢房之间传达东西、传达信息和秘密信息,在门口守望,帮助大人了解监狱同志的情况等。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依据地,经常被日本鬼子扫地。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经常在山坡上放牛,给八路军哨兵。

日本鬼子又来扫时迷路了,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假装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搬迁的乡亲,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当了,气急败坏,用刺刀刺王二小,年仅13岁。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聪明勇敢的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抓,所以悲痛欲绝,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游击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之后,人小鬼大的张嘎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张嘎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在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在敌人面前,张嘎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并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张嘎,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张嘎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刘胡兰牺牲_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她!让我们重温一下刘胡兰姐姐的英勇事迹,永远记住刘胡兰姐姐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胡兰是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受到中国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女英雄。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中共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

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最终在叛徒“石五则”的出卖和现场指认下,当场被捕。国民党大胡子军官黑着脸审问她:“你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怎么样?”大胡子恶狠狠地说:“今天要你自白,不说就要你的命。”

刘胡兰冷静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自白的。”大胡子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了你是共产党。”

刘胡兰知道已被叛徒出卖,她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大胡子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刘胡兰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大胡子又问:“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

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大胡子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女孩都如此厉害。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刘胡兰你要知道,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了你,还会给你一份好地,怎么样?”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这下敌人恼羞成怒,他收起阴险的笑脸,敲着桌子嚎叫道:“你小小年纪,嘴巴这么硬,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敌人无可奈何,站起来无耻地说:“刘胡兰,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

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

最后,敌人为了恐吓刘胡兰,在她面前将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活活用乱棍打死,场面非常血腥。同时对刘胡兰吼道:“你看见了吧,怕不怕?自白不自白,投降不投降?”刘胡兰痛斥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最后敌人发疯了,准备用机枪屠杀全村老百姓时,刘胡兰挺身而出,用胸口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毫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上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刘胡兰真真正正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革命故事4、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革命故事5、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革命故事6、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革命故事7、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革命故事8、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革命故事9、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革命故事10、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們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响亮的歌词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孩童时期并不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后来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以及家人的口传身授,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知道了共产党诞生于祖国的危难时刻,帮助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越来越理解了这首歌的意义,是啊,没有她哪有新中国,没有国哪有万家灯火!

我的外公和外婆都是共产党员,而我从小生活在外婆家,经常听外公外婆庄重又深情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英勇者的代名词,也对党组织充满了向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年嘉兴红船上的点点星火,闪烁在了一百年前民族的至暗时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建党初期的几十人,发展成长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英雄,无数生命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身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强国之路不断延伸,富国梦想正在实现。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加入世贸组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大地托起了东方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着承诺,在苦难辉煌中升起的一面旗帜,引领我们走进了复兴的中国,有了共产党,才有新时代的山河壮阔。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辉煌的100年,是光荣的100年。时间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了21世纪,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已经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经过10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向未来,希望所有的中国青年都能弘扬伟大的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精神,雄赳赳、气昂昂,紧跟党,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故事:基于现实认识,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小萝卜头。

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毛某某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某某,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某某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某某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某某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某某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某某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某某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关于60年前的那些日子,许多在解放后出生的青岛人并无深切的感受。对于解放前后故事的了解。都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解放”,是父辈们幸福的记忆,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怀想。那些人,那些事,是一段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激荡着我们的心。

段乐蒙。

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一样,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黎明中,也上演着激烈的电波之战。

地下电台的建立一波三折。

194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我地下工作者吴荣森同志,迅速建立中共青岛市委地下电台,以加强通讯工作,保证人民解放军及时掌握青岛敌情,有效打击敌人,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直到当年的10月才开始启用。地下电台一直是敌人缉查的重点目标,所以电台设立之初便准备了3个台址。为了出其不意,从减少敌人怀疑的角度考虑,第一个便是周围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大批逃亡地主搭建临时棚的胶东路20号甲。

1949年4月下旬,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人民解放大军已逼近青岛外围。市内军政要人和富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南去的船票和飞机票抢购一空。各地反动分子纷纷逃到青岛,胶东路一带路旁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聚集了一批逃入青岛的还乡团分子。电台周围敌情的变化,引起电台小组的警惕,第一个台址有了暴露的危险,为了电台的安全,电报小组研究决定启用第二个台址。这一次是在电台小组成员徐宝光位于曹县路的家里。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第二天的下午,电台小组还是在城阳路召开了紧急会议。设在曹县路的第二个台址也已经被狡猾的敌人察觉,电台的再一次迁移刻不容缓。会议结束时,已到了戒严的时间,行动只能在次日凌晨开始。恰在此时,小组收到了交通员送来的一份情报,要求尽快发回解放区。吴荣森接过来一看,是蒋介石的一份手谕,大意是撤离青岛的时间由5月25延迟至6月2日,并已派来货轮15艘,以便撤退时尽量多地装载物资。看完这份情报,吴荣森深感责任重大,电报必须立即发出,以便上级尽快了解敌人的意图,采取相应对策。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也为了协助和保护吴荣森的发报工作,徐宝光一家人都留了下来,一起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黑暗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半空悬着,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但这一夜,敌人始终并没有出现在徐家,他们等待的战斗没有到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电台小组成员黄振远就骑着自行车把电台转移到了第三个台址。

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勇敢的电台成员最终冲破了黎明的黑暗,看到了青岛解放,这最明亮的时刻。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故事:基于现实认识,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关于60年前的那些日子,许多在解放后出生的青岛人并无深切的感受。对于解放前后故事的了解。都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解放”,是父辈们幸福的记忆,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怀想。那些人,那些事,是一段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激荡着我们的心。

段乐蒙。

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一样,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黎明中,也上演着激烈的电波之战。

地下电台的建立一波三折。

194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我地下工作者吴荣森同志,迅速建立中共青岛市委地下电台,以加强通讯工作,保证人民解放军及时掌握青岛敌情,有效打击敌人,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直到当年的10月才开始启用。地下电台一直是敌人缉查的重点目标,所以电台设立之初便准备了3个台址。为了出其不意,从减少敌人怀疑的角度考虑,第一个便是周围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大批逃亡地主搭建临时棚的胶东路20号甲。

1949年4月下旬,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人民解放大军已逼近青岛外围。市内军政要人和富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南去的船票和飞机票抢购一空。各地反动分子纷纷逃到青岛,胶东路一带路旁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聚集了一批逃入青岛的还乡团分子。电台周围敌情的变化,引起电台小组的警惕,第一个台址有了暴露的危险,为了电台的安全,电报小组研究决定启用第二个台址。这一次是在电台小组成员徐宝光位于曹县路的家里。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第二天的下午,电台小组还是在城阳路召开了紧急会议。设在曹县路的第二个台址也已经被狡猾的敌人察觉,电台的再一次迁移刻不容缓。会议结束时,已到了戒严的时间,行动只能在次日凌晨开始。恰在此时,小组收到了交通员送来的一份情报,要求尽快发回解放区。吴荣森接过来一看,是蒋介石的一份手谕,大意是撤离青岛的时间由5月25延迟至6月2日,并已派来货轮15艘,以便撤退时尽量多地装载物资。看完这份情报,吴荣森深感责任重大,电报必须立即发出,以便上级尽快了解敌人的意图,采取相应对策。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也为了协助和保护吴荣森的发报工作,徐宝光一家人都留了下来,一起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黑暗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半空悬着,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但这一夜,敌人始终并没有出现在徐家,他们等待的战斗没有到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电台小组成员黄振远就骑着自行车把电台转移到了第三个台址。

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勇敢的电台成员最终冲破了黎明的黑暗,看到了青岛解放,这最明亮的时刻。

小萝卜头。

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毛某某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某某,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某某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某某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某某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某某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某某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某某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小学红色经典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以下我为大家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负责人。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父亲,拿出一封信,要求海娃立即送给八路军。这封信上有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紧急的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在到达山口之前,我远远地看到了一群日本士兵。怎么办?信藏在哪里?他一眼就看见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绑在羊尾下,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见。海娃一站起来,鬼子就来了。

孩子,你做什么?说实话,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假装害怕哭了。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想出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没有人,也没有粮食。鬼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去杀羊。一只歪嘴黑狗看中了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看到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死,恨死了敌人。但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下啊!

老羊好像看到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撑在地上,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终于放心了,又在想怎么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挥着大洋刀,带着队伍出发了。还没走过几座山,只听到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只黑狗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却不敢笑。

孩子,你面前的路!鬼子要海娃赶羊,在前面踩地雷。这儿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到一条小山路上,自己越走越快。敌人气喘吁吁,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开路!海娃干脆飞了起来。

喇叭!喇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道: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八路军叔叔,快打啊!

海娃睁开眼睛,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晕倒了。

当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凭借鸡毛信发来的重要信息,八路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消灭了许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给了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啊,别提有多开心了。

红色故事演讲稿小学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祖国而奋斗》。爱国主义,这是一个多么光辉的字眼。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

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南宋末年,宋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际,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塞尔的英雄,当祖国遭受敌人的侵略时,他带领人民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烧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马塞尔临危不惧。他慷慨陈辞:“为了祖国免遭强盗的蹂躏,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辞。”马塞尔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罗马人民努力奋斗。

正如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所说:“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_”期间,棍子向他打来,帽子向他扣来,这位向“哥达巴赫猜想”进军的人,躲在一间仅十平方米的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屑的奋斗,默默地夜以继日工作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几年的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一位外国科学家看了陈景润的工作成果,惊奇地喊道:“他移动了群山!”是的,他为祖国和人民搬动了受欺挨打、积弱百年的群山,为祖国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这么多人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榜样。现在,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又该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呢?俗话说:“儿不嫌母愁”,祖国就象我们最亲爱的母亲,我们不应该嫌弃她贫穷落后,更不应该被前进征途上的困难迷住了眼睛堵住了心窍,从而看不到祖国的伟大,听不进祖国的召唤,嗅不到祖国的芬芳,看不到祖国的未来。鲁迅先生说得好:“唯有民魂是最可贵的,唯有它发扬光大起来,中国才有希望。”是的,让我们万众一心,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让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革命故事4、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革命故事5、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革命故事6、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革命故事7、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革命故事8、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革命故事9、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革命故事10、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們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陆续抵达湖南汝城县。在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她们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我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最终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小学红色经典故事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

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

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

“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与人相似,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理基因,而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外在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不同于人身体内部通过生命所遗传来的基因。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相比生命基因来说,不是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就得来的。在军队中传承红色基因,需要细化落实到军队中的每个人身上,对每位军人进行红色基因的`教育与培养。由此看来,在军队中传承红色基因,自然就需要更大的难度。如果我们不刻意维持或者说有意培养,那么这种基因就可能逐渐损蚀甚至从我们的人民军队中剥离开去。

而今,军队内部出现的一些腐败堕落分子相继落马,这除了相关监管不力、制度约束不够之外,也折射出了在军队内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必要性。而国际政治形势的纷繁复杂,国际政治局限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国外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这是军队传承红色基因的外在要件。以此来看,我们当前军队必须要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通过提高军队每位士兵的拒腐防变能力,才能让军队内部的每一位领导干部以严格的红色基因净化自身思想基因,提高自身对于侵蚀的抗拒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时代在发展,出色的红色文化基因却不会变。只有加强对于军队红色基因的培育传承,才能让我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同时拉近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最终有利于建设一支新时期能打赢、不变质的军事队伍,而这既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平的迫切要求,也是军队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刘胡兰牺牲____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她!让我们重温一下刘胡兰姐姐的英勇事迹,永远记住刘胡兰姐姐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胡兰是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受到中国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女英雄。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中共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怎么样?“。

大胡子恶狠狠地说:”今天要你自白,不说就要你的命。“。

刘胡兰冷静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自白的。“。

大胡子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了你是共产党。“。

刘胡兰知道已被叛徒出卖,她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大胡子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刘胡兰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大胡子又问:”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

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

最后敌人发疯了,准备用机枪屠杀全村老百姓时,刘胡兰挺身而出,用胸口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毫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上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刘胡兰真真正正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8)班的施娇娇。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新华路小学四一班的xx,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抗日小英雄王朴》的故事。

王朴从小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鬼子的刺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的`誓“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同学们,为国牺牲的少年英雄王朴,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我们理应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坚定目标,坚持不懈,为建来建设祖国努力奋斗。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幸福,我们学习环境条件无比优越,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可我们想过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吗?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刘胡兰姐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刘胡兰牺牲____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她!让我们重温一下刘胡兰姐姐的英勇事迹,永远记住刘胡兰姐姐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8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刘胡兰是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受到中国三代领导人题词的少年女英雄。

1946年10月,国民党部队占领了文水县。中共县委决定只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刘胡兰认为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主动留了下来,组织群众掩埋粮食,掩护伤员撤离,还配合武工队处死了敌人保长石佩怀,对敌人震动很大。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进刘胡兰家乡搜查,抓走了地下交通员石三槐等6人,形势非常危急。刘胡兰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她表示:"走与不走要等上级通知。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可天刚刚蒙蒙亮,敌人就包围了整个村子,强令全村所有人到观音庙集合,刘胡兰也被迫来到场地上。她早有预料,摘下了指环,掏出了手绢和万金油盒交给母亲,决心与敌人作殊死斗争。

刘胡兰最终在叛徒"石五则"的出卖和现场指认下,当场被捕。国民党大胡子军官黑着脸审问她:"你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怎么样?"。

大胡子恶狠狠地说:"今天要你自白,不说就要你的命。"。

刘胡兰冷静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自白的。"。

大胡子威胁着说:"现在有人供出了你是共产党。"。

刘胡兰知道已被叛徒出卖,她把头一扬,自豪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怎么样?"。

大胡子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

刘胡兰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大胡子又问:"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

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

大胡子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女孩都如此厉害。见硬的不行,就用软的,他奸笑着哄骗说:"刘胡兰你要知道,自白就等于自救,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了你,还会给你一份好地,怎么样?"。

刘胡兰轻蔑地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

这下敌人恼羞成怒,他收起阴险的笑脸,敲着桌子嚎叫道:"你小小年纪,嘴巴这么硬,难道你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敌人无可奈何,站起来无耻地说:"刘胡兰,只要你当众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我就放了你。"。

刘胡兰坚定地说:"那可办不到。"。

最后,敌人为了恐吓刘胡兰,在她面前将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活活用乱棍打死,场面非常血腥。同时对刘胡兰吼道:"你看见了吧,怕不怕?自白不自白,投降不投降?"刘胡兰痛斥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最后敌人发疯了,准备用机枪屠杀全村老百姓时,刘胡兰挺身而出,用胸口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毫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___。

万岁!",躺在了敌人的铡刀上壮烈牺牲,年仅15岁。

刘胡兰真真正正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美丽强大之梦而奋斗。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

面对幸福安定的生活,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由得脑海里浮现出那一段段血浓于火的红色记忆的升温。

冰封的皑皑雪山,留下先辈们的足迹与热泪;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留下了先辈们的身躯和鲜血;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无一不浸透着先辈们的智慧、勇猛坚韧……穷尽所有词汇,我们都无法表达那种最激烈,最痛心,最动人的江血记忆。

时代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志向与使命的不同。虽然我们不需要用鲜血用身躯完成使命,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未来而不断地前进。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那“马革饿餐粮食尽,河流渴饮血干”的不畏精神;那“战马长嘶偎侠骨,飞鸿凄唳俯沙场”的英勇无畏;那“满腔正气冲霄汉,千古悲歌泣鬼灵”的悲壮感人都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进、向前、向前。

我们是社会的精英,祖国的栋梁。时代的骄子。

不要认为自己还很渺小,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去想的是自己会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作为中专生的我们,也应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肩负起国家给予的重任。21世纪是个人倍出的时代,我们都是一株株小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小草,存夸父逐日的信念,精卫填海的执着,千锤万凿出深山的坚忍不拔,就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普通,但我们不平凡,让我们伴着那血色的记忆追寻这先辈们的足迹踏上我们自己奋发有为的征程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

故事:基于现实认识,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关于60年前的那些日子,许多在解放后出生的青岛人并无深切的感受。对于解放前后故事的了解。都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解放”,是父辈们幸福的记忆,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怀想。那些人,那些事,是一段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激荡着我们的心。

段乐蒙。

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一样,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黎明中,也上演着激烈的电波之战。

地下电台的建立一波三折。

194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我地下工作者吴荣森同志,迅速建立中共青岛市委地下电台,以加强通讯工作,保证人民解放军及时掌握青岛敌情,有效打击敌人,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直到当年的10月才开始启用。地下电台一直是敌人缉查的重点目标,所以电台设立之初便准备了3个台址。为了出其不意,从减少敌人怀疑的角度考虑,第一个便是周围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大批逃亡地主搭建临时棚的胶东路20号甲。

1949年4月下旬,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人民解放大军已逼近青岛外围。市内军政要人和富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南去的船票和飞机票抢购一空。各地反动分子纷纷逃到青岛,胶东路一带路旁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聚集了一批逃入青岛的还乡团分子。电台周围敌情的变化,引起电台小组的警惕,第一个台址有了暴露的危险,为了电台的安全,电报小组研究决定启用第二个台址。这一次是在电台小组成员徐宝光位于曹县路的家里。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第二天的下午,电台小组还是在城阳路召开了紧急会议。设在曹县路的第二个台址也已经被狡猾的敌人察觉,电台的再一次迁移刻不容缓。会议结束时,已到了戒严的时间,行动只能在次日凌晨开始。恰在此时,小组收到了交通员送来的一份情报,要求尽快发回解放区。吴荣森接过来一看,是蒋介石的一份手谕,大意是撤离青岛的时间由5月25延迟至6月2日,并已派来货轮15艘,以便撤退时尽量多地装载物资。看完这份情报,吴荣森深感责任重大,电报必须立即发出,以便上级尽快了解敌人的意图,采取相应对策。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也为了协助和保护吴荣森的发报工作,徐宝光一家人都留了下来,一起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黑暗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半空悬着,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但这一夜,敌人始终并没有出现在徐家,他们等待的战斗没有到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电台小组成员黄振远就骑着自行车把电台转移到了第三个台址。

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勇敢的电台成员最终冲破了黎明的黑暗,看到了青岛解放,这最明亮的时刻。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小萝卜头。

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毛某某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某某,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某某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某某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某某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某某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某某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某某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100个红色经典故事

常胜将军粟裕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_*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战后,作为这次战役策划者和指挥员的粟裕,得到苏中军民的高度赞扬和由衷敬佩。“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民谣被改编成歌曲和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至今。

经典战例——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具体运筹指挥下,以*_**,在北起临城(今薛城),东至海州,南到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数量上、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大决战。解放军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歼敌55.5万余人,而粟裕指挥的华野部队有16个纵队、1个军、3个军区部队,占淮海战役参战部队的70%,歼灭的国民党军占歼敌总数的80%。

在淮海战役前、战役中,粟裕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建立统一指挥体制的建议,将淮海战役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建议”。在战役指挥上力求先解决黄维兵团,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鉴于粟裕对淮海战役的贡献,毛主席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关于60年前的那些日子,许多在解放后出生的青岛人并无深切的感受。对于解放前后故事的了解。都是从父辈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解放”,是父辈们幸福的记忆,也成了许多人童年的怀想。那些人,那些事,是一段段动人而难忘的故事,每每听到,都激荡着我们的心。

段乐蒙。

像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情景一样,在青岛解放前夕的黎明中,也上演着激烈的电波之战。

地下电台的建立一波三折。

1948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我地下工作者吴荣森同志,迅速建立中共青岛市委地下电台,以加强通讯工作,保证人民解放军及时掌握青岛敌情,有效打击敌人,但是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直到当年的10月才开始启用。地下电台一直是敌人缉查的重点目标,所以电台设立之初便准备了3个台址。为了出其不意,从减少敌人怀疑的角度考虑,第一个便是周围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大批逃亡地主搭建临时棚的胶东路20号甲。

1949年4月下旬,华北地区大部解放,人民解放大军已逼近青岛外围。市内军政要人和富商大贾惶惶不可终日,南去的船票和飞机票抢购一空。各地反动分子纷纷逃到青岛,胶东路一带路旁临时搭起的草棚里聚集了一批逃入青岛的还乡团分子。电台周围敌情的变化,引起电台小组的警惕,第一个台址有了暴露的危险,为了电台的安全,电报小组研究决定启用第二个台址。这一次是在电台小组成员徐宝光位于曹县路的家里。

5月2日,解放大军开始进攻青岛;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日益溃败,那些欠下人民血债的人一片恐慌。为了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嫌疑”分子,警车吼叫声昼夜不停。大批特务开始明察暗访,有时进入民宅突击搜查,有时以查户口为名挨门挨户查看。国民党青岛守敌对电台的控制也日益严格,查封了所有业余电台,并逐一审查。南京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电台侦测小组,企图通过电台侦测车巡回测向来搜寻地下电台。

5月19日和20日两个晚上,服务员吴荣森刚把耳机戴上,就听到呼叫我地下电台呼号的电码声,他感到诧异,呼叫的声音提前了,而且呼叫的手法也略感生疏。因为老吴和上级机关的电台打交道已有半年多,双方的手法、声调彼此都非常熟悉。既然时间提前了,手法和声调也有变化,吴荣森感到其中必定大有可疑,他沉着应对,不予回答。敌人见诱骗我地下电台未能成功,开始播放强大的噪音电波进行干扰。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发报变得异常困难,时间甚至增加了四五倍。

22日深夜,完成发报任务正在收拾存放机器之际,近处突然响起了汽车马达的轰鸣声。这声响早在徐宝光家高墙之外盘旋,久久不肯停歇。往常深更半夜只有捉人的警车出动,而今天怎么会有汽车在墙外转悠?忽然之间,吴荣森意识到,准是敌人侦测电波方位的汽车在搜罗,它很可能已经测到我地下电台的大致方位。就在大家屏气凝神,做好应急准备之时,汽车的声响却渐渐消失了。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是第二天的下午,电台小组还是在城阳路召开了紧急会议。设在曹县路的第二个台址也已经被狡猾的敌人察觉,电台的再一次迁移刻不容缓。会议结束时,已到了戒严的时间,行动只能在次日凌晨开始。恰在此时,小组收到了交通员送来的一份情报,要求尽快发回解放区。吴荣森接过来一看,是蒋介石的一份手谕,大意是撤离青岛的时间由5月25延迟至6月2日,并已派来货轮15艘,以便撤退时尽量多地装载物资。看完这份情报,吴荣森深感责任重大,电报必须立即发出,以便上级尽快了解敌人的意图,采取相应对策。为了不引起邻居的怀疑,也为了协助和保护吴荣森的发报工作,徐宝光一家人都留了下来,一起完成这项重要的使命。

黑暗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所有人的心都在半空悬着,精神也是高度的紧张,但这一夜,敌人始终并没有出现在徐家,他们等待的战斗没有到来。凌晨5点,宵禁刚刚解除,电台小组成员黄振远就骑着自行车把电台转移到了第三个台址。

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有所不同,勇敢的电台成员最终冲破了黎明的黑暗,看到了青岛解放,这最明亮的时刻。

小萝卜头。

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毛某某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

"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某某,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某某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某某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某某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某某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某某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某某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__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相信听过这首歌的朋友,都知道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是个放牛娃。他在12岁就加入了儿童团。他的任务是边放牛边给八路军和乡亲们放哨。1942年的一天,正在放牛的王二小发现日军来村里扫荡,王二小为了掩护隐藏在山谷的八路军伤员,决定把日军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他大声吆喝着牛,还使劲甩了几下鞭子,把日军吸引过来,然后假装被迫地给日军带路。

王二小很快就带着日军走向了八路军的包围圈,还使劲儿地甩了几下鞭子——他要给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发个信号。“啪!啪!啪!”山谷里枪声大作,战士们猛地向敌人开火,日军立刻倒下一片,日军这才意识到上当了!他们残忍地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把敌人全部消灭了。

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一直传颂至今,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会默默地留下眼泪,侵略军真是太残暴了,而王二小聪明机智、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如今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祖国并不需要我们上阵杀敌,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高举先辈们的伟大旗帜,紧跟祖国的步伐,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前行,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