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不妨一起欣赏,感受其中的文学魅力。
每当腊八到来时,新年也就开始进入倒计时阶段,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那么你对腊八节有了解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来历介绍的内容,欢迎阅读!
腊八节,原为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传说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1、祭祀。
2、腊八粥: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风俗。
3、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4、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
1、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2、腊八节的历史由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介绍腊八节给了各位,不知道各位是否可以将它传播的更远呢?
。
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中称“法宝节”。
现在吃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种辅料,如枣、栗子、花生等。民间常见的是以八种配料煮粥,与腊八的“八”相应,寓意吉利。然而,许多地方的腊八粥配料并不局限于八种。
腊八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安神、养血等效用。然而。民间对腊八粥更是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丰收、祈子。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黄冈、新洲,人们认为此日为翻痢菩萨生日,吃腊八粥可免生癫痢。
四是驱寒。腊八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在山西和顺。腊八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神话传说故事。
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
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一、道教传说。
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
二、佛教传说。
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
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
四、岳飞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
五、朱元璋传说。
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
六、民间传说。
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
七、上古传说。
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
一、腊八节是碗粥,甜蜜在口里,幸福在心头;腊八节是首歌,快乐是旋律,如意是韵脚;腊八节是条短信,情谊是文字,好运是祝福。祝你腊八节快乐!
二、腊八节:腊八腊八,祝你大发,大财小财,都能拿下;腊八腊八,运气极佳,好运连连,喜事不差;腊八腊八,短信来发,乐乐哈哈,欢喜到家:祝你腊八开心!
三、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成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四、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五、思念浓浓化作米,快乐四溅化作豆,健康是福化作枣,好运绵绵化作糖,财源滚滚化作勺,美满甜蜜化作碗,汇集一碗幸福可口的腊八粥送给你,希望你喝出快乐,喝出幸福,喝出温暖。祝腊八节快乐!
六、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七、腊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收“粥”福。
八、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粥里的蜂蜜是我要你生活甜“蜜”;粥里的杏仁是我要你“幸”运福临;粥里的梅子是我要你“美”丽动人!
九、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是二师弟你别害怕,你有两扇大耳朵和长嘴巴,把大耳朵对折护住下巴,天气再冷也冻不掉啦。腊八节,逗你一笑!
十、腊八节送你“八宝”:健康是一宝,让你身体特别好;快乐是一宝,让你心情格外妙;平安是一宝,平平安安陪到老;好运是一宝,让你吉星当头照;幸运是一宝,好事跟你跑;顺利是一宝,让你事业步步高;甜蜜是一宝,让你爱情粘如胶;幸福是一宝,让你生活越来越美好!祝腊八节快乐!
十一、香甜的腊八粥带给你无限甜蜜的感觉,温暖到心田;热闹的腊八节带给你满足开心的笑颜,真情在心间。祝节日快乐!
十二、腊八来到,幸福“八”你宠幸,快乐“八”你逗乐,健康“八”你依偎,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祝腊八节快乐!
十三、日出日落就是一天,花开花谢就是一年。元旦已至,腊八相随,我把最暖最美的祝福送到你身边:愿你每一天都快乐无边,每一年都幸福平安。
十四、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腊八快乐!
十五、腊八节啦,你拉拔了吗?抱住村头的大树,使劲拉——腰身变长啦,郁闷变短了。体重下降啦,快乐变涨了。圆脸变长了,愁云变走了!腊八好运连连。
十六、腊八腊八要发发,事业爱情遍开花。腊八腊八要美美,家美人美生活美。腊八腊八要喝粥,兄弟今天不送粥,只送美满富有到永久。腊八节快乐!
十七、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365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十八、腊八节了,我要用温馨、真诚、甜蜜、好运、平安、富贵、快乐、健康,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十九、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二十、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从2013年1月12日起,就进入到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蜡月”的称谓与自然季候没太大的关系,而主要与祭祀有关。腊祭,先秦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明清,敬神供佛取代了祭祀祖灵和欢庆丰收,成为腊八节的主要活动。按照传统习俗,腊八这天,是要喝腊八粥、泡腊八蒜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舍弃王位出家,经过六年苦行修道,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修行中,他每天只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我国关于腊八粥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腊八这天,不论贫贱贵富,家家都要做腊八粥,用于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品尝及馈赠亲朋好友。
我国不同地方腊八粥的搭配不同,推荐的配方:花生40克,黄豆40克,薏仁40克,红豆40克,红枣6-8个,莲子15克,桂圆肉30克,水适量。超市里也有卖搭配好的腊八粥的原料。其实,生活不用那么教条,把家里储存的各种杂粮按照自己的喜好搭配在一起就可以熬“腊八粥”啦。熬粥最好用高压锅,节约能源、熟的快。
关于腊八粥的功能,人云亦云的说法有“资色、增力、益寿、安乐、辩说、除风、消宿食、辞清、除饥、消渴”等作用。其实,本人不认为一碗两碗的粥有这么大的作用。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粥由多种植物性食物组成,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在体内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不要把粥当成是“灵丹妙药”。
腊八这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泡腊八蒜。腊八蒜,就要在腊月初八这天来泡。否则,就不能叫腊八蒜。制作腊八蒜的用料简单、过程方便,大蒜、醋,还有一个可以密封的瓶瓶罐罐之类的东东。
蒜要一瓣一瓣地剥皮,剥几瓣还行,多了就有点着急了。耐下心来,享受制作腊八蒜的过程!把剥好了皮的蒜,洗净、晾干,瓶瓶罐罐也要洗净、晾干!腊月初八这天,把洗净晾干的蒜瓣儿放到瓶瓶罐罐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低温、不见光的地方。
过段时间(7-10天),泡在醋中的蒜慢慢地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一般。这就是成功的腊八蒜啦。据说,只有腊八这天泡的蒜效果最佳,大家来验证一下啊!
腊八蒜泡好了,另外一个产品也就同时诞生了,腊八醋。泡蒜的醋带着蒜的味道,大年三十吃饺子时蘸上一蘸,那叫个美!
怀念忠臣岳飞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腊八粥,无论食材或制作工序,都是百无禁忌,随意搭配,这些就是所谓的现代改良版了。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老礼儿管岁终之月称“腊”,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之意(《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解释是:古代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咱们每年看央视春晚的那天,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也叫腊月三十。
腊八节还有几个别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腊八祝等都是一个意思,您可别弄混了。腊八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民间的腊祭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祭祀,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二是祷祝,祈求风调雨顺,确保谷物丰收。民间还有说是敬献神灵的干物祭品叫做腊,取八谷星神的八字,合在一起叫做“腊八祝”。祝和“粥”谐音,于是,每到腊日就用蔬果干物合在一起,煮熟成粥以敬献神灵,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俗解。
相比佛祖和祭祀,关于“腊八”,还有个有点儿诙谐的解释。据传说,“腊八”起源于元末明初。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居然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于是给这锅杂粮粥起了腊八粥的美名。再说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为纪念这段艰苦又“甜蜜”的监狱时光,他便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老北京人的“腊八节”
这腊八节的来源众说纷纭,至今没个具体的论据,但咱老北京人过腊八的那些讲头儿可是年年岁岁一直流传下来的。
腊八蒜。
北京有句老话儿叫做: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儿的关东糖。几个意思呢?就是说喝过了腊八粥,就该预备过年的东西啦。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看成是年禧,不是有那么句话吗:老太太您别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过去的穷人家经常会借钱过日子,临近年关,一般外出打工的人们,都是在这日子口儿算清一年的工钱。债主子们都想着年前把账结清,就趁着这个日子口,送去催债的信息。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收账啦。而那些有外债的人们由打这时起,就开始发愁怎么应付债主子上门追债。所以就有了“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儿的关东糖”这个说法。这里面也有老百姓过腊八吃蒜的讲儿,蒜和“算”谐音。
虽说是有汉族人的地界儿腊八节时都喝腊八粥,可哪儿也没有咱北京人做得这么讲究。做一次腊八粥,也能弄出满汉全席的动静来。
腊八粥。
粥果。
过去,老北京人管预备腊八粥的原料叫做“买粥果”。从粥果的种类多少,就能瞧出贫富的差别。那讲究的人家把粥果分成粮果两部分。粮也叫杂粮米,有粳米、糯米、大麦米、白江米、小米、黄米、玉米、薏仁米、高粱米、鸡头米、菱角米、绿豆、红豇豆、白芸豆、白豌豆、红芸豆、红小豆、等等。果有红枣、生栗子、莲子、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糖莲子、糖核桃仁、糖花生仁、榛子仁、瓜子仁、红葡萄干、白葡萄干、青梅、瓜条、青丝、红丝、桂圆、荔枝、金丝枣、金糕、杏仁脯、苹果脯、桃脯、柿饼条,百合瓣等再加上潮白糖、二贡糖和摆粥花用的鲜果桔子、苹果等,数目品种能达到百十来种呢。就这全佐料的腊八粥,小编琢磨着,您现而今去哪家大馆子也找不着,这就是所谓的细粥。要不有人说呢:这哪是做粥啊,满汉全席也不过如此。
那年头的米铺粮店,打一进腊月就预备了很多粥果。这些由七八种大路米和豆掺杂在一起的,所谓杂豆米、腊八米的,就是卖给没钱讲究的平民百姓的简易粥果。
规矩。
老北京人熬腊八粥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熬粥的人必须虔诚如法,夜间熬制,天亮则熟。绝对不能把粥熬糊了,糊了就是大凶,寓示主家人不利或家有死丧之事。凡是家主人亲丧不到三年守制的,一律不熬粥。有些穷苦人家,就借口怕熬糊了而不熬粥了。
老北京人熬腊八粥讲究的是,腊月初七的夜里起五更,人们就开始忙着洗米、泡果、削皮、去核、精拣,然后大火煮,微火熬。天儿一亮,这头锅粥就熬好了。头锅粥是供佛堂敬祖先用的,二锅粥留给自己家里人吃,三锅粥以后的专门馈赠亲朋。
早年间时,到了腊月初八的早上,您就瞧吧:大街小巷送粥的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盛上满满的第一碗腊八粥要送给街坊邻居的年长者食用,年长者是来者不拒,笑呵呵的接过碗来收下,腾了空碗再盛上自己家的腊八粥一碗送回。街坊间相互赠送,显示出极具北京特色的邻里文化。
这送粥的时间也是有讲儿的,一定不能过晌午。送完粥回来,一家人老的少的就聚在一起喝腊八粥。孩子们早等不及啦,俩手捧着粥碗不松手,就像抱着脑袋喝一样。在这冰天雪地的岁末寒冬,北风嗖嗖刮着,一家老小围坐在小炕桌儿旁来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简直是美极了的享受。那些年里,老北京的平民百姓,特别是些穷苦人家,过腊八节时,真能痛痛快快地把腊八粥喝饱了,那也算是一种福分呢。
“腊八节”和雍和宫。
“一直还是这个味儿”
雍和宫每年腊八节施粥时,都都会吸引众多市民争相前往。
比较资深的老北京一定知道,咱北京一到“腊八”向来有舍粥的习俗。以前是几大寺庙,北京有名的施粥点是雍和宫和潭柘寺,近些年来北京的传统老字号(以全聚德为首)也开始了“腊八”舍粥的活动。
远的咱先不提,就说这最有名的雍和宫。话说雍正三年,雍正爷把北京安定门里头国子监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都在雍和宫里的万福阁等地方,架起数口大锅熬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把腊八粥分赠给王公大臣,品尝食用。《光绪顺天府志》也说: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寺庙僧人会在腊八节前,手捧钵盂沿街化缘,把化到的果食收集好。到了腊八这天都要做浴佛会诵经,还会仿效着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拿化到的香谷跟果食熬腊八粥供佛,并把腊八粥赠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吃到这种叫做“福寿粥”的佛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这年也就过踏实了。
有报道称,腊八节雍和宫一共来了4500名市民,舍了98锅粥,创下了雍和宫舍粥数量的历史记录。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一些东西,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同时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1、“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3、“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人们过腊八节的意义。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
二、佛教传说。
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
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
四、岳飞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
五、朱元璋传说。
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
六、民间传说。
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
谚语。
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
七、上古传说。
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
1.北京腊八旧俗。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2.天津人的食疗腊八粥。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3.山西的八宝粥。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4.陕北腊八用粥供奉祖先。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5.甘肃的腊八粥要敬神。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6.宁夏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西宁人腊八不吃粥。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8.山东“孔府食制”腊八讲究多。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9.河南的五谷丰登腊八饭。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10.江苏地区的特色腊八粥。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11.有故事的浙江腊八粥。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12.四川五花八门的腊八粥。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13.河北人。
河北腊八粥制作方法:将大白云豆提前(头一天晚上泡,第二天用)泡发至胖大;白莲子用热水涨发,去绿色芯,同白云豆先下入煮锅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仙米、小枣及饭豆,栗子去掉硬壳和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清水,大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煮40分钟,至粥稠豆糯、枣烂时止。粥熟后加蜜桂花、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加在粥中)拌匀即成。
14.煮“五豆”
另外,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红枣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一、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三、腊八粥。
腊八节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风俗一: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风俗二: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风俗三: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风俗四: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风俗五:祭祀。
风俗六: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在年尾,也就是做一下总结的日子,不过很多时候,腊八节就是预示着来年会变得更好,也会有很多的人选择在腊八节许下美好的祝愿。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在很多的文人墨客诗词里面还是出现的比较频繁的,因为到了年尾,自然是会有很多美好的期盼,也是很有感觉的。“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腊八节的禁忌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禁忌一: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
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禁忌二: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在我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禁忌三:腊月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腊八节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吃些什么?
除五谷外,中国各地也很考究腊八粥配料的选用。
南方如江苏地区的腊八粥分甜咸两种,咸味腊八粥都会加配青菜和食油。苏州地区的腊八粥中有荸荠、茨菇、松子仁、胡桃仁、芡实、栗子、红枣、木耳、金针菇、青菜等配料。
北方如北京喜欢加配在五谷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山东传统腊八粥文化深受“孔府食制”的影响,其分两类,一类是用薏米仁、桂圆、百合、莲子、红枣、栗子、粳米等熬成,盛粥入碗时还要加些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另一类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
按照我国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叫做“腊八”,腊八节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习惯。
腊八粥味道鲜美,自古深受宫廷与民间的欢迎。我们不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习俗进行探讨,对其食材组合与营养价值亦不容忽视。
按世俗习惯,腊八粥是要用米、豆、糖、杂果等八种原料凑数齐全,即符合腊八“八宝”之数,然后合水熬制成粥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料更加讲究,制作更加精良,味道愈加鲜美。
总之,腊八粥的制作因各地出产谷物、果菜的不同,配料也各有所异。南方人喜食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北方人更钟情熬制咸味腊八粥,基本符合南甜北咸的地域饮食习惯。
腊八粥很多人是不陌生的,也是和八宝粥类似的一种粥,很多人爱吃,吃腊八粥的习俗也是一直都有,因为佛教徒为了祈福所产生的一种食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经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
腊八节在年尾,也就是做一下的日子,不过很多时候,腊八节就是预示着来年会变得更好,也会有很多的人选择在腊八节许下美好的祝愿。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在很多的文人墨客诗词里面还是出现的比较频繁的,因为到了年尾,自然是会有很多美好的期盼,也是很有感觉的。“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一、腊八节是碗粥,甜蜜在口里,幸福在心头;腊八节是首歌,快乐是旋律,如意是韵脚;腊八节是条短信,情谊是文字,好运是祝福。祝你腊八节快乐!
二、腊八节:腊八腊八,祝你大发,大财小财,都能拿下;腊八腊八,运气极佳,好运连连,喜事不差;腊八腊八,短信来发,乐乐哈哈,欢喜到家:祝你腊八开心!
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成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四、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五、思念浓浓化作米,快乐四溅化作豆,健康是福化作枣,好运绵绵化作糖,财源滚滚化作勺,美满甜蜜化作碗,汇集一碗幸福可口的腊八粥送给你,希望你喝出快乐,喝出幸福,喝出温暖。祝腊八节快乐!
六、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七、腊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收“粥”福。
八、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粥里的蜂蜜是我要你生活甜“蜜”;粥里的杏仁是我要你“幸”运福临;粥里的梅子是我要你“美”丽动人!
九、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是二师弟你别害怕,你有两扇大耳朵和长嘴巴,把大耳朵对折护住下巴,天气再冷也冻不掉啦。腊八节,逗你一笑!
十、腊八节送你“八宝”:健康是一宝,让你身体特别好;快乐是一宝,让你心情格外妙;平安是一宝,平平安安陪到老;好运是一宝,让你吉星当头照;幸运是一宝,好事跟你跑;顺利是一宝,让你事业步步高;甜蜜是一宝,让你爱情粘如胶;幸福是一宝,让你生活越来越美好!祝腊八节快乐!
十一、香甜的腊八粥带给你无限甜蜜的感觉,温暖到心田;热闹的腊八节带给你满足开心的笑颜,真情在心间。祝节日快乐!
十二、腊八来到,幸福“八”你宠幸,快乐“八”你逗乐,健康“八”你依偎,平安“八”你保佑,朋友“八”你祝福:祝腊八节快乐!
十三、日出日落就是一天,花开花谢就是一年。元旦已至,腊八相随,我把最暖最美的祝福送到你身边:愿你每一天都快乐无边,每一年都幸福平安。
十四、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腊八快乐!
十五、腊八节啦,你拉拔了吗?抱住村头的大树,使劲拉——腰身变长啦,郁闷变短了。体重下降啦,快乐变涨了。圆脸变长了,愁云变走了!腊八好运连连。
十六、腊八腊八要发发,事业爱情遍开花。腊八腊八要美美,家美人美生活美。腊八腊八要喝粥,兄弟今天不送粥,只送美满富有到永久。腊八节快乐!
十七、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史上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365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十八、腊八节了,我要用温馨、真诚、甜蜜、好运、平安、富贵、快乐、健康,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十九、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二十、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腊八粥。
腊八粥原是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在佛教称“法宝节”,俗称“腊八节”,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走出佛门,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1、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2、腊八饭。
原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腊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干40克,水发海带20克,白萝卜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姜片10克,精盐10克。
制法:
(1)、将腊肉洗净,切成小块。白萝卜、水发海带、豆腐干、白菜梗洗净,切成小块。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别淘洗干净。
(2)、铁锅上旺火,加水、腊肉、姜片,烧沸后除去浮沫,下入海带、花生米,用手勺推动,煮约5分钟后下粳米、糯米搅匀,再下入豆腐干、白萝卜、白菜梗,搅匀,煮至各种原料变软,撒入胡椒粉、精盐调匀,改用小火煮至汤干米熟透即成。
提示:煮饭时,先煮腊肉,再放入海带、花生米,略煮后再放入米、豆腐干、白萝卜、白菜梗及调料,使其成熟一致。
特点:此饭配料丰富,味道鲜香,富有营养。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
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5、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特色美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麦仁是当年新麦碾去皮,或者凿冰为臼,在冰臼里反复凿去外皮,簸得麦仁。头天夜里用麦仁与牛(羊、猪)肉同煮,加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大料,文火煮熬一夜,肉、麦、香料煮成乳胶状,而香料中之姜皮、花椒性燥、驱寒。在青海,因为海拔高,日夜温差20多度,清晨和晚上特别冷,需要有驱寒之物。青海的饮食里,大多加花椒就是此缘故。
6、腊八豆。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节制约,一直无法成为消费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原料:黄豆、盐、花椒、生姜。
做法:
(1)将黄豆洗净,并撇除空皮残粒,用凉水泡胀,捞出,加水下锅(煮水要盖过黄豆一寸),先用大火煮熟后,再用小火煮烂。
(2)把豆从水中捞出(煮豆水中放点盐,保存备用),摊凉放在布袋内,
(4)然后把豆子装在钵子(陶盆)里,加入原来的煮豆水;再加适量配料,按每斤黄豆加食盐50克,花椒2钱,适量加入鲜生姜碎,爱食辣者加辣椒粉5钱一起拌匀;拌时如咸味不够,可以添加些食盐,最后加点白酒,拌匀。
(5)拿一个坛子,用白酒将坛内擦一下,把拌匀的豆料装入坛内,封严坛口,10天后即可取食。腊八豆可配做多种菜肴,蒸、煮、炒炸均可;荤素食法都是佐餐美味。
7、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8、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f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9、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除了吃腊八粥还可以吃上面介绍的食物,如果你不喜欢吃腊八粥的话,就可以选择上面的这些,这么多样总有你喜欢的那一款吧。
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更多。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腊八节起源:民间传统、宗教祭祀。
自上古时代起,有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都说过年要有年味儿,年味儿究竟是什么,就从这一天开始――腊八节。
20xx年1月5日。
农历腊月初八。
小寒。
腊月初雪粥正烫。
谷粒为年味亦浓。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01吃腊八粥。
腊八粥对于腊八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腊八饭”
……。
你能想到的五谷杂粮,全都可以放进粥里!一家人,一锅粥,其乐融融。
华北地区有在腊八这天做腊八蒜的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到密封罐子里,往里倒入适量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然后正好在年三十这天就着饺子吃。
03祭祀。
敬神供佛、祭祀祖灵也是腊八节的传统,只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寺院会在这天有祭祀和舍粥。
0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0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06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前一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腊八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在这里把满满的祝福送给大家,祝您腊八节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道教说法。
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
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
三元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赤松子章历·卷二》有:
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
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五腊日者,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
五腊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佛教说法。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弃位出家,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休息,天鼓齐鸣,发出妙响,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
2.腊八面。
北方很多地区有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腊八节还有压制腊八蒜的习俗。
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4.腊八豆腐。
安徽省黟县地区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5.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6.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习俗——浙江风俗。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腊八习俗——江苏风俗。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腊八习俗——天津风俗。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腊八习俗——山西风俗。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腊八习俗——陕北风俗。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吃腊八面腊八粥,南方却显得静悄悄。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虽然广东很少人过腊八节,但在腊八节不妨煮碗腊八粥,对养生保健有作用!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古人过腊八节有哪些讲究。
远古腊日新年期间,古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称为“岁终大祭”。在“十月历”被弃用后,腊日新年的功能和概念也随之消失,但“腊日”这个节日名字和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并被移植到“十二月历”的腊日中来。
在唐代,从民间到宫廷都很在意过腊日,并留下大量与腊日有关的诗文。除上面提到的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外,杜甫、刘禹锡、岑参、卢纶、权德舆等众多唐代文人都留下过以“腊日”为题的作品。
如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这首诗写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当时诗人回到京城长安,但这年的腊日气温反常,像春天来临,腊日竟然化冻了。
腊日由盛而衰的转折期是宋朝。宋朝民间虽然仍有过腊日的风俗,但经过唐朝崇佛之后,佛教已深入宋朝人心,佛教主题的“腊八节”正式形成概念,并流行。在南宋时,人们已认为“腊八节”是佛教节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中即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由于“腊日”与“腊八”都在腊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渐渐地人们便把两节合并,祭祖、击鼓驱疫等过去腊日的节日活动都被揉到了腊八节。
因为腊八节里的很多节日活动都是过去的腊日活动,所以至今不少地方仍称腊八节为“腊日”。民国《葭县志》在记述时便称腊八节为“腊日”,在该日,当地人“以黍作粥,谓之餴饭,令儿子先食之”。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祈丰产、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内容。特别是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古人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因此,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寺院僧尼所煮的腊八粥也称“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后,一般还会回赠一些灯油钱或布施其他财物,苏东坡所谓“今朝佛粥更相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于“济穷”的目的,有些地方的僧人在腊八节到来之前即开始化缘募米。清乾隆《延庆县志》记载,北京延庆,“僧人前期沿门募米,至是日,作粥施舍穷人,与他处同。”
很多非信佛之家也会在腊八节馈粥施粥行善。据民国《华阴县续志》,陕西华阴一带,“好善者募敛米面,设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绪《天津府志》中则记载了天津在腊八这天的善举:“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兼饲贫。”
我国的腊八节在北方过得较多,腊八节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该节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是民间的小节日,在腊八节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节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民间有这样一句话,过了腊八就是年,意思是过完腊八节就要过春节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一些年货,有些人在外地都赶回了老家,准备迎新年。在大部分地区,腊八节这一天要喝腊八粥,不过,有些地区在腊八节这一天吃冰,据说这一天吃了冰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关于煮“五豆”也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宋朝欧阳修不得势时,卖文谋生。遇一李姓员外女飘彩选婿。欧阳修中彩后,李员外嫌贫爱富,将女儿逐出门外。李小姐倒是一位义气女子,誓与欧阳修终生为伴,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欧阳修便把卖文得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其妻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饭,苦日子熬到开科,妻子取出平日攒下的银子给欧阳修作盘缠。欧阳修问银从何来,其妻说是吃豆子稀饭省下的。后来,欧阳修金榜题名,一步身荣,做了大官,携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腊月初五给他煮了一顿五种豆子的稀饭。欧阳修一尝,连说:“难吃!难吃!”妻子接着就讲述了过去经历的苦难。欧阳修深感妻贤,他给家中定了个规矩,每年腊月初五吃豆子稀饭。流传到民间,就形成了煮“五豆”的习俗。
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
由于腊月初五距初八很近,当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腊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腊八粥”,实际上“五豆”和“腊八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1、出嫁的女儿,腊八节不准回娘家。
有老话说如果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腊八这天,如果出嫁的女儿吃娘家的饭,会穷自己的家。
2、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风水上有讲:腊月是寒气比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说起来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1、腊八腊八收拾心情,准备回家!
2、朵朵白云飘,腊八节来到,美食爽口没得挑,唯有粥不能少。
3腊八节在老家吃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
4、又是一年腊八,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
6、事事”粥“全,事事”粥“到。
7、尝尽了深夜的酒,记得回家喝清晨的粥。
8、愿你,喝过最软糯的粥,也尝过最甘甜的酒。
9、今日腊八,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10、今日腊八节,祝我在乎的人们:腊八快乐,吉祥安康!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eshao/13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