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冬至趣事八年级(通用18篇)

冬至趣事八年级(通用18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感情表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些优秀作文的实例,欣赏其中的优点和亮点。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1.冬至吃“娇耳”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2.圆满一整年。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3.给大米搭个伴。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有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羊汤暖身最有用。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5.一桌烧味不能少。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6.九层糕要祭祖。

在我国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7.冬至美酒久留香。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8.亲绣鸳鸯鞋。

古代女子会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大概是女红试手并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9.扫雪迎客。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后人在冬至之后,也有人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10.圆仔寄思念。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趣事八年级的作文

咳咳,大家好!我就是传说中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小吕同志。啊!暑假已经来临,令人倍感轻松,可是,各种补习班也统统向学生们(包括我)涌来,真是令人苦恼!下面就允许我当一回记者,为您讲述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假期趣事吧!

“叮叮”啊!奥数班终于下课啦!我和同学小唐出笼的小鸟一般一起奔出教室,奔出校园,跳进了妈妈接我们回家的车里。

“来!美味的小番茄给你们吃!”妈妈亲切的把小番茄递给我们。

“哇!小番茄!”我连忙接过来。

“啊?小番茄啊!酸不溜秋的!”小唐同志虽然口中说难吃,但他还是拿了一个小番茄塞进嘴里,然后又说:“那也比柠檬要好些呀!”

我怕小唐一边吃一边说,汁水从嘴里喷出来,就搞怪地说:“别,别!再说话,小心喷出来哦!”

小唐马上捂住嘴,他也知道我有“口水洁癖症”。

我又伸手从盘里拿了个小番茄,却发现这个小番茄与众不同,他简直就是灰太狼的“水果版”,脸上有着类似的伤疤!

“嗯,有啦!”我心里暗暗高兴。眼珠子“咝溜”一转,谁也不知道,这时,已有一个鬼点子在我脑海里诞生!

我手持小番茄,将没有伤疤的一面给小唐看,“不怀好意”地说:“唐永锐,你看,这个小番茄又大又圆又红又饱满,真是番茄中的佼佼者!吃起来那肯定是叫个delicious啊!看,我把好的都留给了你,还不赶快吃?”

小唐接过小番茄,叫了声:“哦,好饱啊!”就把那个灰太狼的水果版给塞进了嘴里。

他竟然没看见伤疤?这真是出我意料!

“嗯?”小唐感到小番茄有些怪,就把它吐了出来。一看,啊!有伤疤!小唐顿时恍然大悟,猜透了我捉弄他的把戏,就假装皇上发怒的口气说:“可恶的吕葭禾!你竟敢陷害朕!来人,把他给我拉下去斩了!哈哈……”

妈妈也一同陪着我们笑了起来,整辆车里笑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真是……。

怎么样,我言说得赞:“阅小吕文章,不亦乐乎?”

冬至趣事的作文八年级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冬至马上就要到了,在南方的这一天,大家都要吃象征着团圆的汤圆,而北方也有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我为了保护耳朵,每年我都会吃下好几碗饺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书越来越多,我终于知道原来不吃饺子,耳朵也不会冻掉。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幼稚啊!

今年的冬至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俗话说得好“清爽冬至邋遢年”,看来今年春节期间一定会风和日丽、晴空万里啊。虽然下着雨,但是我们全家也和往常一样到安吉奶奶家去过,你如果要问为什么不在杭州过,那是因为“冬至大如年,全家得团圆”。

刚到奶奶家门口,就听见厨房一阵子“乒乒乓乓”的响声,奶奶正忙得不可开交呢。正堂八仙桌上放着糕点、水果还有各色菜品。哦!奶奶在准备祭祖的供品呢!于是我给奶奶打起了下手,她一边做供品,一边指挥我端盘子、放供品。过了几分钟,爸爸妈妈也过来了,我们一起祭拜祖先,感谢他们一年来对全家的庇佑,并默默祈祷来年可以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就这样一个有意义的冬至又过去了,我又开始盼望下一个冬至早日到来,我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南方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趣事八年级的作文

新年到了,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我家也不例外,也在新年到来之际开始筹备起年货来!

今天我们全家人都到齐了,之前是爸爸上班一直没时间,我和妈妈两个人拿不了太多的东西,所以一直等到爸爸放假了,我们家才能买年货。早上,我们穿好衣服,前往商场go!哇!我还没进入商场,就看见商场的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进去的出来的已经全无顺序了,想进去的人们大家都在一鼓作气往里挤着,想出来的也在拼命往外冲。妈妈牵着我的手说:看来咱们要开始年货“大作战”喽!说完我们一家人也顺着人群往里冲。到了商场里边,妈妈率先就冲向了商场打折的地方,并且还一边招呼着我和爸爸到另一边打折的地方去采购。就这样好一阵“作战”我们才采买完一部分要买的年货,妈妈直嚷嚷着还有很多要买啊,顷刻间就又转向了另一阵地。我们家的年货是在激烈并且喜悦相伴的过程中“抢购”结束的。有吃的、有好玩的,也有我最喜欢的过年新衣服!

每年的团圆饭,我们都是要回奶奶家的,今年也是如此。做团圆饭,人人动手,大家都喜气洋洋并且不可开交的忙活着。大姑、二姑、妈妈、奶奶都在忙着准备年饭,我们其他人则帮助爷爷、爸爸准备贴春联、放鞭炮、准备端菜端饭。

哇!有我最爱吃的鸡块、鱼,我站在旁边口水直流,正准备偷吃一块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拦住了我说一会大家都坐齐了,等到爷爷奶奶大人们都拿起筷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才能动筷子,要讲礼貌。所有我就等啊等,终于等到开饭了,我和哥哥又在桌上“较劲”起来了,我俩都看中了一块大鸡块,大家都拿着筷子夹着不肯放手,没一会儿鸡块被扯成了两半,我们打成了平手一人一半的分着吃了,把大家逗得呵呵大笑,奶奶说还有很多呢,怎么你俩都看中这一块了!团年饭是在愉快热闹的气氛中结束的,大家吃完饭又围绕在爷爷奶奶的周围全家人一块看春节电视节目!

趣事八年级的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有很多趣事,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那件事就是我在家自己做蛋炒饭吃!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一起床,肚子就饿得“咕咕”叫。“反正暑假闲在家,不如就自己做蛋炒饭吃吧!”我自言自语道。

说做就做,我拿起了一只鸡蛋,又盛着一碗白米饭跑向厨房。开始做了,我的脑电波开始搜寻妈妈做蛋炒饭的情景。对,先把蛋打破,用碗接住蛋液,急忙把碗拿出来,原以为轻而易举,但是调皮的蛋液却依依不舍地抱着自己的衣服——蛋壳,跑到了碗里。这可怎么办?我看到了一双筷子,便用它来“捉”混在蛋液里的“调皮鬼”。夹完蛋后,学着妈妈的样子洗葱、切葱!之后,一边开火,一边往锅里倒入五勺油。“啪啪啪”,油在锅中欢快地跳着舞。我见了,赶忙把蛋液小心翼翼地倒入了锅中。不久,上面一层慢慢熟了,于是,我笨手笨脚地把它翻过来,剁碎。大约过了一分钟,蛋完全熟了,我又把饭倒进去炒。又过了五分钟,饭呈金黄色,放入一些盐,可一不小心加了两勺!混合了一下,尝了尝,把饭吐了出来,边喝水边喊:“太咸了!”眼看我即将功亏一篑,急得心里就像有三只小兔子在蹦蹦跳跳。正在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小妙招:如果盐放多了,再把饭菜加量不就中和了嘛,瞧我多聪明,我不得不佩服我自己。然后画龙点睛——放葱。最后,起锅,大功告成。

就这样,第一次做蛋炒饭成功了。我把我的“杰作”放在餐桌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虽然第一次做的蛋炒饭不及妈妈做的好吃,但是它在我的眼里是一份确确实实的“杰作”。

这个“第一次”让我终生难忘!通过这次自己做蛋炒饭,让我体会到了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动手,那么你的心里会比任何人都快乐。也让我体会到了父母们每天给我们做饭十分辛苦,我们要好好珍惜他(她)们的劳动成果。

趣事八年级的作文

大年三十晚上,看着外面漂亮的`礼花在空中一朵朵绽放,我也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放花炮。

到了楼下指定放炮点,爸爸先给我做示范,拿出一只花炮,点燃了一支香,对准地上花炮的引线,点燃了,好漂亮的礼花啊!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只花炮摆好,把点燃的香小心翼翼地对准引线,香刚一碰到引线,急得我丢下香就逃的远远的。怎么没动静?原来由于我太紧张了,根本就没有点燃花炮的引线。爸爸鼓励我:“要胆大心细,不要怕,再试试看。”这一次我捡起香,一边靠近花炮,一边心理默念:“不要紧张,不要紧张……。”

我把香碰到了花炮的引线,只见火光闪闪,点燃了,我急忙跑得远远的,看到礼花“嗵”,“嗵”地发射出来,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成功了!就这样我又放了三个花炮,我敢放炮了,我会放炮了。放炮真有意思啊!

可不要小看这次放花炮,锻炼了我的胆量。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在超市销售冷冻制品专区可以看到,冷柜里摆满了状元、哈好妹、湾仔码头等各种品牌的速冻饺子和馄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原来,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了饺子后,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宁夏银川冬至这一天“头脑”也能吃!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户户做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冬至趣事的作文八年级

我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最有趣的是那次猜成语。猜成语,名副其实就是一个人表演,别人猜成语。回答正确,得一分。回答不正确,表演者得一分。游戏里的玩家是表兄弟,姐夫和我。

游戏开始的时候,自然是我先开始。我用手遮了一只兔子,然后在空中划了三次。“兔子有三个洞”,表哥先回答,“好容易!”

接下来,一个表妹表演。他估计成语很少。站在台上很久,他一句话也没说。他的脸颊和耳朵变成了西红柿。我灵机一动:“红脸!”表哥摸着滚烫的耳朵,尴尬地说:“你答对一分,我表哥接下来表演。”她假装捂着肚子,跑来跑去,然后在一个地方跳起来,摔倒在地上。“我们刚刚学会了一个成语,”我表哥说,我甚至还没来得及想它。表哥答对了得一分!

最后,我们沉默的姐夫表扬了他。他的成语贼难。他有没有先像抱婴儿一样看着自己的手,然后学着恐龙一样尖叫,再做一个疏远的眼神,最后学着老鼠一样尖叫。“望鼠止渴”,我抄了一遍,姐夫摇摇头。“鼠胆龙威”的表弟是一名影迷,他为美国大片《虎胆龙威》做了基因突变,但他的姐夫仍然摇头。“既然你答不出来,表演者再加一分。”萧叔叔直接跳过了表妹。”答案是:德龙(龙)看老鼠(属)。"“原来是谐音!”“游戏结束了,”我喊道。“这局打成平手!”

虽然没有一个人赢,但我表哥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妈妈给了每个人两块巧克力。我一拿到巧克力,就掉进了无底洞——怪不得表哥的嘴巴那么开心,于是我先探查了一下猎物。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冬至悄悄的来到了,街上到处都洋溢着冬至的热闹氛围。冬至是我国24节气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也是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冬至的风俗习惯,今天就来说一说上海冬至风俗,看看上海人冬至吃什么等。

上海冬至吃什么?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上海冬至吃什么?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这个了,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两再摆上新酿的甜米酒,花糕拼成一桌热热的吃。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便又长了一岁。“汤圆”是上海冬至必备的食品,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因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以此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在冬至的家宴上,除了新酿的甜白酒、新蒸的花糕外,汤圆是必不可少的节令食物。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上海人冬至日还有吃八宝粥的习惯,这个是听说来的,不知道准确不,不过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是有的,但是八宝饭是与赤豆糯米饭不一样的。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而且作恶多端,后来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还要变成疫鬼来祸害百姓,不过,此鬼最怕赤豆了,于是百姓纷纷在冬至这一天来煮赤豆饭吃,借以来驱鬼避邪,防灾去病。

上海冬至吃什么?上海人过冬至节除了要吃汤圆、赤豆糯米饭,还要服膏方、喝补酒,外出的人要早点归家,相聚一起共叙天伦亲情。上海人还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

上海人冬至祭祖扫墓。

上海人过冬至还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旧时上海人在赤冬至喝甜米酒,吃花糕、糯米粉汤圆之前,还要在桌子上把肉块垒起来祭奠祖宗。有点类似于清明,只不过清明时节,在上海是要吃青团的。也许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便会和鬼联系起来,于是便要人们早点回家了。

有网友说冬至扫墓,据说要全鸡、全鸭、蹄膀、豆腐、青菜、全鱼、鸡蛋去上坟的,全鸡全鸭说是要留头留尾额的鸡鸭,老祖宗一定要祭,不祭不发财。

另一网友说:以前我老家就是这样,但是现在的人都没有这份细致了,只是烧个香,放个炮,最多带点酒菜拜祭一下。

趣事八年级的作文

说曹操曹操到,只瞧见远远的有一个人影朝这儿走来,灰头土脸的,原以为是个误入沙坑的运动员,待走近了却瞧见那摄影小能手晒得通红的脸。只见他拉过一把椅子,在椅子前笔直地挺立了一两秒,形容呆涩,便如雷电一般“轰”地摊在椅子上,依旧气喘如牛,把照相机往面前桌上轻轻地一放,才满足地缩回双手,蜷起身体一脸享受。有那么累吗?我小心地试探:“你今天……跑了多远的路了?”他双手一扬:“不多不多,也就三千米而已。”

三千米!他跑了一个上午就把人家运动员所有项目跑了个遍,更何况还带着个沉重的照相机。看他一副精疲力尽的样子,我带着疑问借来他的照相机,点开相册的一瞬间,我那疑问登时随风散去了。每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超能瞬间,无论什么项目,尽收眼底;甚至连运动员奔跑时的腾空,拿到名次时胜利的喜悦也成功地用相片定格。

“请参加×项目的全部运动员到检录处检录……”广播声响起,转眼间他已经带好装备奔向运动场了。这就是我们班那位辛苦的摄影师——陈钇衡。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潮汕冬节丸(南方人称“丸”,北方人叫“圆”。叫法虽不同而义同),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其实这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

“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载1987年第四期《潮人》)说:“人们对此有两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处决。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潮汕过洋者众,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冬至,亦称冬节、交冬。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时在阳历12月22日前后,是一年中自昼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汉代起列为节令日,有贺节的风俗。《后汉书礼议》:“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八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祝。魏晋时期,为了迎“长日”,喜欢用红线测量阳光。正好从这天起,每天增长一线。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太阳的直射光线,一年之中徘徊于北纬二十三度半与南纬二十三度半之间,夏至则直射于北纬二十三度半,为北半球自昼最长的一天。以后日渐南移,冬至则移至南纬二十三度半,对北半球来说是太阳最偏斜的一天,也是自昼最短的一天。然后太阳便逐渐北移,就是民间所说的“冬至当日回。”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明清仍承此俗。民间称冬至日为“过小年”。旧社会是日学校放假,商业歇市、渔家停网、织工停织,并做应时食品,相互宴请,馈赠礼物,祝贺佳节。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以前。

民间把冬至这天叫做“数九”或“交九”,意思是说,从这一天起就进入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冷季节了。民谣如下: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吃饺子的传说。

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个名医,名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人们称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曾在长沙做过官,年迈告老还乡,晚年定居在陕西省澄城县,时逢腊月,天寒地冻,他看到许多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

到了冬至节这天,他让弟子料理家务,自己来到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棚子,专门为治疗冻伤的耳朵而制一种药剂,名为“祛寒娇耳汤。”这种药是用羊肉、辣子及一些药物配制成馅,再用面皮包成饺子形,煮熟后发给每人二个,连汤带饺子一齐吃,立即见效,耳朵就好了。从此,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流行全国。消寒益气歌人们为了战胜严冬,盼望着春暖天气的早日到来,创编了种种《九九消寒图》,在民间最为流传的有《消寒益气歌》(见右图)。图面上印了九堆圆圈圈,每堆9个,这样加起来的总数就是81个圈圈。操作时,只要每天染一个圈圈,九九寒尽就染完了。阴天涂上半圈,睛天涂下半圈,刮风涂左半圈,下雨涂右半圈,落雪则涂当中。当你若要知道今天处在第几个九的第几天,或回顾哪一天天气怎样?只要一看图所染标记,就一目了然了。(见右图)。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民间流传的一种熬过严寒冬天的计算方法。据传明代文学家刘侗曾经描写过九九的方法:“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九九出,则春深矣。”陕西关中地区的文人、画家、诗人每年冬至日起,墙壁画一张梅花树,树开81瓣花,每日染成一瓣花,冬尽,一树红花全面盛开,则冬尽春来。(见左图)。

九九消寒句。

九九消寒句,亦称“写九”。也是民间计算冬季寒冷变化的一种方法。一些文人、学士写一句,如“亭前垂柏珍重待春风”(如右图),句中有九个字,每字都是九笔,一共九九八十一笔,从冬至之日起,每过一天写一笔,句成则寒尽春来。

九九消寒表。

从冬至开始,每日用颜色涂染一格。当格子全部涂完之日,就是冬尽春来之时。

数九迎春联。

“数九迎春联”也是民间记载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每年冬至,即“数九”,一些文人学士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天,在书室作对联(如右),每联必须九个字,每字必须九划。将对联上的字描成空格,每天在上下联合填一笔,全联填写完,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其它风俗。

陕西耀县一带,称“冬至”为“交九”之日。是日黄昏,在城郊村外烧化纸钱,为死者添补过冬棉衣、棉被之用。民谣云:“冬至黄昏年半夜,十月一日梦烧纸。”

陕西的部分地区,古时冬至,是祭祀孔子、拜师的日子。当日在老师家设坛祭孔,学生送礼,教师像过大事一样,共同祭奠孔子,大摆宴席,招待学生及来宾。建国以后,此俗基本废止。但祭孔、拜师活动,仍在一些地区流行着。

陕西吴堡一带人民把冬至节,叫做“过冬”,家家头天晚上煮“羊下水”、羊骨,谓之“熬冬”。陕北清涧县人民于冬至日,以冰块溶水熬羊头,亦谓之“熬冬”。陕北地区的人民每年冬至的晚上,置水碗于当院,予卜丰收。如来日碗中之水呈凸起状,来年丰收;凹下状,来年欠收。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东莞道滘人认为,冬至是一个大节,是年节之尾,人们讲究好头好尾,故一定要过好这个尾冬(美冬)。所以会一早酬神并向神祗叩头美言几句,以保佑一年到头阖家四季平安。

出嫁了的女儿,则要一大早带上冬团、猪肉、肥鸡、大桔、饼干、糖果等食品从婆家赶到娘家,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此谓“拜冬”。而父母会将女儿带来的食品分好装袋派发给亲朋好友,分享喜庆。随后,则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冬至大宴。除此之外,东莞水乡还有吃冬团、煲紫薯糖水、做萝卜粄吃焖鹅的习俗。

潮汕。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着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梅州。

客家人称冬至为“过冬”,按照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吃一顿”。“冬至羊肉夏至狗”,冬至前后,梅州客家人都喜欢吃羊肉煮酒,人们俗称,认为在羊肉温补,在冬至时节食用对身体大有裨益,因此酒煮羊肉成了客家人的冬至时令美食。

在粤东客家地区梅州,这一天,酿造娘酒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当天一大早,在梅县梅西镇,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烟袅袅,许多村民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

阳江。

阳江人过冬至,会做当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咸汤圆,寓意“一家团圆、美满幸福”。阳江人把汤圆称为“圆子”,和普通汤圆不一样,馅不是包在汤圆里面,而是把汤圆切成粉粒,汤圆馅放汤里煮开,闻到香味后,再放汤圆一起煮。

用料以当地海产为主,材料一般配有鱿鱼丝、干瑶柱、虾米干、鲜贝、煎香的鲮鱼肉松、猪杂等等材料来熬出汤底,再加入白萝卜一起熬煮,汤汁鲜甜无比。糯米粉手工做出的圆子口感滑润绵韧,萝卜粒吸收了汤水中的精华更鲜嫩可口。

广州。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

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饲耗”也极为少见。

佛山。

冬至当日,各家各户一早杀鸡准备菜肴、果品拜祖先、蒸“松糕”。“松糕”是一种米粉发酵做成的糕点,蒸熟后有很多的细孔,整个糕点。松糕有高升大发的好意头,所以蒸松糕也是不能少的。而在顺德,还有“围坐打边炉过冬至”一说。冬至一家人团聚,“打边炉”取暖必不可少。

至于冬至吃汤圆和糯米饭,民间有两种说法。据《佛山民俗》一书介绍,由于冬至时农村家家户户喜欢舂米粉和晒腊味,舂好的米粉用来做汤圆,腊味则做成腊味糯米饭,因此冬至吃腊味糯米饭和汤圆,是不少家庭的习惯。

中山。

小榄有冬至吃“水榄”的习俗,小榄的“汤圆”并不圆,像橄榄状,故称“水榄”,实际上是一种用菊花肉作馅料的糯米汤圆,馅料通常是莲蓉或绿豆沙,再加入些许菊花肉。

除了一般的习俗外,东升人还喜欢用大芥菜、甜薯、猪肉粒烩煮成一种名为“沤冬”的菜祭祖,意为迎接冬天的来临。而在坦洲,当地的村民还喜欢吃茶果来应节。

拓展阅读:冬至的由来。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台湾,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台湾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时吃饺子,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八年级作文模板

冬至到了,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听说汤圆代表团圆,而且吃了汤圆就会大一岁呢。

冬至前夕,妈妈买来了糯米粉,开始做汤圆了,妈妈先把糯米粉倒入一个盆子里,再倒下一些水,水不能太多,用手搓着,再往返地和着糯米粉,搓到差不多再倒下一些水,直到糯米粉变成团,用手在糯米团里掰出一块粉团,做成香蕉外形,把它平分成五块,拿出其中一块放在手心里搓成圆形,越圆越好。

汤圆做好了,就来煮汤圆。妈妈先在锅里放些水,把水煮开了,再加些糖,最后把汤圆放进锅里煮,煮到汤圆浮到水面,汤圆就熟了。煮熟的汤圆,就像一朵朵白色的小棉花,好看极了。

汤圆煮好了,妈妈盛了一碗给我,我吃着自己做的汤圆,含在嘴里,感觉它柔柔软软的,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今天我吃了汤圆,是不是真的就长大了一岁呢?

八年级冬至日记

今天早上,我刚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奶奶对妈妈说道:“要过冬至节了,得要吃糯米饭,今天一定要早点回家!”

冬至节?我心里一阵纳闷,有这个节日吗?冬至只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呀,难道它也有个节?真是稀奇!这是怎么回事?我连忙问奶奶,奶奶回答说:“心宜啊,难道你不知道?冬至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是从冬季到夏季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要吃糯米饭,就是因为怕晚上肚子饿了,所以要多吃点,特别是像你这样的人!”“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话中有话,竟然说我胖!我气极了,腮帮子鼓鼓的,满脸通红。

来到学校,为了迎接冬至。我班也举办了迎冬至的活动。

同学们对这次包汤圆活动的兴致都很高,来到红案实训室,大家就分工明确,忙的不亦乐乎。同学们用水磨糯米粉揉成团,剩下的同学就拿出老师事先调好的三种馅料开始包汤圆和煮汤圆。

经过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和老师在一旁的教导,同学们精心包制的汤圆终于下锅煮了。我们每个人都都尝到了自己亲手包制的“战利品”,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班的同学在分享美味时,当然也不会忘记任课老师们。课代表们给每位任课老师也带去了甜蜜滑腻、装满我们满满祝福之意的汤圆。

原来冬至节也这么有意思,哈哈,我又学到知识了。

文档为doc格式。

冬至八年级作文模板

十二月十七日,将近冬至了。

太阳光那么的亮,那么的耀眼,那么的温馨,那么地柔韧……对抗着高傲的呼啸的北风,丝毫不退缩;北风走过的残雪,太阳的温暖的手抚摸着,渐渐地,残雪消融了;楼后的背阴的一面,雪堆依然那么的厚实,依然那么地冷酷。

远处,苍茫的山峰雪融化了,显出它们的本色。高山的顶峰,与蓝天对接;一架银白色的航班飞机从顶峰滑过;几十只几十只的麻雀,呼啦啦地震动着翅膀,从东边飞向西边去了。

下午四点五十分,夕阳落在羊头岗的山尖上;操场上,已有练体育的学生在进行长跑的训练;东边的天空变成了桔红色、橙黄色、粉色像纱巾,系在了天空的边上,把桔红色橙黄色的染料使劲儿地揉,揉成了一片辉煌的灿烂。

静穆的杨树一排排的,一簇簇的,三两棵的矗立在楼前楼后……。

冬至习俗八年级作文

在东莞的客家一带(清溪、凤岗、塘厦)过冬至,每户人家都会用糯米和萝卜丝做成萝卜,并吃焖鹅。

萝卜是最具客家风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

先把萝卜刨成丝煮熟后,压干多余的水分。再用猪油将虾米、猪肉、腊肠等馅料爆香,然后将它们跟萝卜丝、芹菜粒、适量的盐、胡椒粉等调味料搅拌在一起作为馅料。接着把这些馅料放进用粘米跟糯米做成的皮内,做成圆饼模样,放置在新鲜的榄叶上(也可用芭蕉叶),最后用锅蒸熟即可食用。

二、东坑:咸丸。

在东坑,人们会取用当天的剩菜,馅料一般为虾米、瘦肉、蚝豉、鱿鱼、冬菇、青菜熬成,咸丸用糯米粉搓团投入汤锅中即可。

三、茶山:同样是咸丸,但是只有咸,没有馅儿。

茶山冬至同样是做咸丸,不过茶山做的咸丸却是一个斋丸,只用糯米搓团而不包馅料,“咸丸”的精华可谓在于汤。

四、城区:做“冬团”

在东莞城区,冬至这一天都会做一种特色小吃“冬团”。啥叫“冬团”?其实就是用舂糯米、粳米粉包成团,意味着“团圆美满”。不过,冬团有甜咸之分,一般白色为甜、红色为咸,酥木团为红色,取“鸿”运之意。

一般来说,“咸团”用眉豆、少量沙姜、糖、盐做成:“甜团”的馅较为丰富,有爆米花、花生和黄糖。

五、沙田:煲红薯糖水。

在东莞沙田镇,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有煲红薯糖水的习俗。紫红的红薯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家人身体健健康康。

六、企石镇:菜头角。

在东莞企石镇,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忙着做一样传统小吃“菜头角”。这是一种以“菜头”,即萝卜做主要馅料的传统小吃。

为了迎接冬至,企石镇不少家庭都会聚在一起,动手做菜头角,在冬至前欢迎亲朋好友来作客。

要完成一个完整的“菜头角”,首先把包裹馅料的糯米粉和粘粉混合煮熟,再放入用萝卜、腊肉、腊肠、虾米、花生、豆腐干制成的馅料,然后放进锅炉蒸熟、贴叶而成的。

七、其他习俗:拜冬、男的理发,女的洗头。

东莞“拜冬”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在冬至这一天,携夫带子回娘家拿着自己做的“冬团”带些糕点、水果、猪肉鸡、鸭回到外家探望自己的父母亲相聚一堂吃饭。其寓意着有始有终,“从年头行到年尾”,吉祥之意。

东莞水乡片的一些镇街有个习俗,就是冬至节前要理发,东莞本地有句顺口溜:“担冬担矮小,担年担富贵”。意思是,如果头发没有修理,就“担”着头发(即“顶着头发”)过冬的话,就不会长高,会变得矮小。如果“担”着头发过年,就能富贵。所以以前东莞人从冬至过后都不理发,到过了正月才去剃头说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