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通过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情节与人物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是我们对书中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现在就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读后感,也许会对你的思考和写作有所帮助。
玛丽・迪弗作为哈佛心理学教授,美国家庭治疗方面的权威专家,在其从业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病例资料,对这些病例资料的详细研究与分类总结,成就了这部《只有心理医生知道》著作的问世。
这部著作以书信的方式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精神上,物质上、社会环境翔实的呈现于读者面前,二十七封信,总结出复杂的人类社会下独特个体的惨痛或幸运的故事。悲苦自知,有些经历创痛者终其一生没有走出痛苦的折磨,幸运者在他人善意的帮助下能够重归正常的生活。
在无能为力的自然灾害经绍飓风,洪水,干旱,地震下的命运沉浮又怎能不使心碎悲恸?而消亡于人类自身罪恶之下的冤灵诸如战争,瘟疫,这些横加之祸更是让人痛彻心扉。
玛丽・迪弗由小处着手,全书将人类社会的故事付诸笔端,致辞力于改善心灵深处的黑暗,虽是微光,这微光却带给读者诸多启示,若人人都能发生微光温暖周身,这社会这世界这地球的环境,是否会变得更好。而须臾的生命是否也更有意义?看似是一本描绘浮生的书,其实更深层地的却是引起这些诸多悲剧的根源。根源不除,安宁与平和,温暖与阳光永远弥足珍贵不可得。
《只有心理医生知道》也让中国读者看到国外的心理医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来帮助他人。不同的国情不同的视角,《只有心理医生知道》不仅对普通读者具有启发意义,在他人的悲苦里感悟生命健康平安存在的不易,更有对从业者启迪作用,同行本不相轻,为了让这个多难的地球变得更美好而多份善意的期待。
一个人的力量微薄,所有正向力凝聚便会成为战胜灾难绝望的力量,正如作者玛丽・迪弗所说,“当我们打开心胸,拥抱世界的苦痛时,我们就会变成治疗世界的良药。”当然,前提是你治疗世界前,拥有保护好自己的能力。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
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无组织行为明显增加,加之又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局部利益,导致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位重要。”其实,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自己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这比找心理医生看病起来,还不能象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首先要加强修养,遇事要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是由旺盛走向衰弱直至消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其次是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以增加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具有意义。
还有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一、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二、持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宁,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当地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会更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的的工作、生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四、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stephenson总结的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的方法,可以给各位朋友参考下: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彼此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抑郁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当遇到更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的时候,最后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是,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你喜欢干的是,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人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的、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容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亲自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定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修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人最了解的是自己,但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然而我们生活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群体之中。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了,要跟周围的环境发生一定的关系。
人的一生,要经历亲情,爱情,友情等各种各样的感情纷扰,要历经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
在这一生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便是我们的身心健康,身体的健康要求我们加强锻炼,心理的健康则需要我们拥有一颗阳光快乐的心。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吧。因为这一生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健康的身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灵魂来作伴。
一个急匆匆赶路的人说,“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他。”这个人是智慧的,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心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心理。真正能做到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提到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我想已经屈指可数了,古人尚且如此,何况如今心浮气躁的我们。
但是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随地的诊断自己,适时的调整自己,我想一定能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书中一段段的文字,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重拾了生活的自信,我果断分析了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全面诊断了自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就是读书与写作!尽管去年报写作班失败的阴影还没有消散,我依然重拾了写作的信心。继续开始看各种公众号的推文,又开始了报名读书与写作培训班,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练习!不为别的,只为朝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及时疏导这些压力,就会变压力为动力,及时修复自己受损的心灵,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吧,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美好的生命!
前不久,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时而脾气特别不好的一个男孩,特怕妈妈。有时作业写不好他就会把作业本全部撕碎,扔在地上又踢又踩的;玩的时候也一样,一旦不小心碰到什么,他就会咬牙切齿的,不打得淋漓尽致就不放弃。这是怎么回事?我带着疑问,走进书店选择了《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这本书。拿起书,在头脑中显现一连串的问号,到底什么是心理问题呢?通过搜索资料,查阅书籍得出答案。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与心理对应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即:防止心理障碍;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我边读边反思,应该具体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让问题成为孩子们的心理定势。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会听到声严厉色的训斥和挨打的现象。大人的意思很明确,训斥与挨打是因为你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换位思考,你问过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吗?“他们对我不好”“都不喜欢我”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动作,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与成人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孩子的心理是有三道“心理防线”。第一道是“情绪防线”:不在于你说得、批评得对不对,而在于是否在平等的前提下沟通。第二道是“事实防线”:我们要避免“不问青红皂白”,允许他辩解,都要把孩子的话听完。第三道是“理论防线”:不搞“训政”、讲大道理,那是下策。
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优异的成绩有可能将一个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被掩盖起来,这也许会影响他继续学习,对他全面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媒体中曾经报道过“徐力杀母”的典型例子,原因就是因为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太苛刻了。以及15岁研究生的天才少女自焚的事件等等。我们只能说学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曾经有个学生做了好事,老师忘记表扬了,他非常生气,就趁老师不注意就在水杯里放一点粉笔灰等等的报复心理。我们在关注心理问题的同时,要明确“做人是做事之根本,做事是做人之途径。”当然,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正。因为“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我们要相信爱的力量,没有不被温暖融化的雪花,没有不被爱感动的心灵。对孩子们宽容而不是纵容;严格而不是苛刻;一致而不是死板;灵活而有原则。切忌“久旱不管,一灌就满”的方式和方法。
用榜样的力量告诉孩子在游戏、学习生活中,懂得“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大人们的一个忽略、一种冷漠的态度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面对问题孩子:我们心中怀着宽容、信任与爱的力量。因为我一直相信“如果你认为一个人已不可救药,那么他会真的一步步走向深渊;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雕刻而已,尽管他身上有些缺点,你的宽容与信任会使他自肃、自律、自策,他会真的成为一块碧玉。”
总之,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从不知道到了解,以及发生状况来演变的。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儿童到青少年是人生过度的转折期,他们内心充满矛盾与困惑,就如每一条项链,即使再小的一段,也不容易忽视。如果它生锈了,或者被风雨侵蚀了,都会悄悄的断裂,也就是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或许就是人生的悲剧而就在此发生。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都能影响到孩子。相信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做法,带着耐心、诚信、信心与真心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用关怀去“医治”,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能够“生在苦中不知苦,面对困难不觉难”的境界,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看完《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讲得非常好,内容通俗易懂,也令我有许多感慨。
其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无组织行为明显增加,加之又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局部利益,导致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个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位重要。”其实,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自己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这比找心理医生看病起来,还不能象看感冒发烧那样方便,但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就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是能够冷静清醒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恰当地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医方式和时机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拥有正常睿智的思维,避免走入心灵的误区。
首先要加强修养,遇事要泰然处之。要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是由旺盛走向衰弱直至消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其次是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最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实,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广泛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并可以增加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具有意义。
还有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一、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二、持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宁,焦急烦躁,手足无措,要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又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当地变换环境。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会更容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的的工作、生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四、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最后引用著名心理健康专家总结的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的方法,可以给各位朋友参考下: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彼此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抑郁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当遇到更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的时候,最后离开你所面临的环境,转移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是,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你喜欢干的是,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人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的、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容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亲自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定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修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1、无条件接纳真实我。
真实我是一个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他基本上处在人的潜意识层,我们平时难以觉察。我们的内心深处沉淀着恐惧、内疚、悔恨、自责和绝望,形成一种控制自我的巨大力量,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真实我就是你心灵深处的孩子啊!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对你的逆反开始了,因为你一直都不尊重他,不关心他,处处对他指手画脚,压制并剥夺他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对他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给他施加了过大的压力。于是,他专门跟你唱反调,有时明知你是对的,但他就是不按你说的去做,却不断地去做在你看来毫无意义、没有必要的一些事情。你给他讲道理根本没用,于是,你对他大发雷霆,骂他没出息,不争气。可是,你越生气他就越来劲儿!你有所不知,孩子有孩子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他跟你争的根本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一种人格尊严!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对待患者的呢?不管你是什么人,即使你是罪犯,即使你是不良少年,即使你是集吃喝嫖赌抽于一身的社会混混,在咨询师眼里,你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咨客。他对你是无条件的接纳,他不会给你做思想政治工作,他不会训导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的任务是帮你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你获得一种责任意识和选择能力。这样,你会感到温暖,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你会倾诉你的苦恼,于是咨询师将发现你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症结,并帮你化解掉。阻碍你情感和思维流动的淤积一旦被清除,你的真实我将开始成长。
现在,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你的真实我。
2、化解潜意识的怕,陪伴真实我度过“危险期”,逐渐成长。
在夜深人静时,闭上眼睛,深呼吸,由身体放松到意识放松,此时有可能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东西,也许正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譬如,沉淀在心底的恐惧,郁积在心头的怨恨,啃噬心灵的内疚等等。然后,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将这些恐惧、怨恨、内疚一一化解和释怀,从而获得领悟。要赶紧把心得记录下来啊!在这里,佛家的智慧对我们有极大帮助,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啊,没有什么能留得住,让这些负性情绪折磨自己的心灵,真真是无明之致,划不来!
强迫者往往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思前顾后,事前忧虑,事后后悔,这种注意力的分配不当,影响了我们对大事、重要的事的关注和能力的发挥,于是又后悔自己这么做,又考虑以后应该怎么做,这叫悔恨着刚才的悔恨,忧虑着刚才的忧虑!在这两种情绪的纠缠下,对前途悲观失望。悔恨和忧虑,归根到底还是怕呀!
强迫者凡事好往坏处想,不停地想象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利结果,他又不愿意这么无休止地想下去,可一旦想开头,就陷进去了,不能自拔。我的经验是,与其如此,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想到最坏的结局——死亡!谁都有一死啊,世道公平。一个人假如连死都不怕了,就会勇往直前,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恩怨怨也就没有什么了,更何况那些鸡毛蒜皮!
我所汲取的佛道智慧是:心存善意,积极进取,勇敢面对,接纳一切,承受一切,投入地爱一次、活一次,活出真我,活得无怨无悔。
3、勇于行动,积极行动,在行动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千万不要把强迫症的症状当作靶子,也不要把性格缺陷当作靶子,这都是虚靶,如果你的火力被它们吸引过去,必死无疑!
你想让真实我这个孩子变得自信和强大起来,就要尊重和信任他,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实践,不要怕他给你惹麻烦,不要怕他碰壁摔跟头。道理再明白也没用,改变总是在自身的`行动中发生。
行动是什么,行动就是工作、学习、交友和娱乐,是你想做、应该做,却又不敢做、没有信心做的事,这就是你的靶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想的太多,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也不要想的太多,集中火力对准现在,迎难而上,迎怕而上。当然,症状会干扰你的行动,但这不能成为你停止行动的理由,如果你以症状作为逃避的借口,安慰自己等治好了强迫将如何如何,就走入了误区,永不能得救。
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失面子,不要怕丢人现眼,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把毫无用处的虚荣心抛开,用真实我拥抱世界。
我们的毅力一定得用在这里:坚决置具体症状和性格缺陷于不顾,咬着牙去行动!不要祈求好结果,不要担心坏结果,只要行动了,就是成功。
自卑是麻痹药,自卑是落后丹,自卑是自杀的毒药。
不是牧者,就是羊群。你不去选择命运,命运才选择了你。做个自信的人,依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自己的选择,才能免遭成为羊群的厄运。
解决自卑的良药:(大哭一场,参加辅导团体,阅读,写日记,安排活动,学习新技能,奖励自己,运动,莫再沉溺。)。
良好心态的猜疑使我们保持高贵的理智,而狭隘的猜疑却使我们丧失信心和斗志。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猜疑心理。猜疑之心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学习精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心境很重要。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
困难人人都会遇见,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用心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果断的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而不至于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一个人如果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地向前走,那么他永远不会成为失败者。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狱变成天堂,把天堂变成地狱。
人的一生很像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茫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悲伤和沮丧,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
一个人不管他经受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获得希望,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生命中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试着向上看——灯光总是那么灿烂!
这本书不仅适合富二代,更适合穷二代。
之前并不知道有这本书,是因为想看巴菲特的传记,想通过阅读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行为心理,从这位伟大的投资者身上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投资资产,投资自己,投资未来。结果没搜到,搜到了他给他儿子的人生建议。仔细想想,倘若这个儿子是他亲生的,那么他就不至于在教育儿子的时候说一些假话和沽名钓誉的东西,必然会存在他所坚信的东西和认知,并且把他传递给他的儿子,让他去奉行。那些不方便给吃瓜群众说的真正的东西,应该会在这部作品里面体现。所以,我买了。
股神的儿子名叫彼得·巴菲特,远远没有他老爹的名声响亮。而且竟然没有子承父业做一名优秀的金融投资领域的富二代,而是去做了一名音乐家,诧异。
彼得用回忆和平述的方式讲了他的父亲母亲在整个家庭从小对他的影响,言传身教。尤其是思想精神领域的引导和看待方式,不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期望,反而更是自由和引导,让他去做真正的自己。其实父母的期望是会潜意识传递给孩子的,即使他们不明说。
孩子会明白父母想要让他作为什么样的一个人,这会导致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然后委屈自己去做父母期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他会放弃自己真正的爱好和擅长的东西,去迎合他们父母对他的期望,因为他不想让父母不开心。倘若遇到那种明确的把期望告知给自己的孩子并试图坚决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父母,孩子会面临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矛盾,即身体行为做着父母期待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所必须做的一些事情,内心深处则极度的不愿意和不认可,但又不能去反抗或反抗无效所以屈服。这就会导致孩子很难真正的懂自己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他们更多的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走上社会就更夸张了,因为他们又得屈服于社会现实,从而内心的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无法真正的认识自己。
现在的社会基本上都是金钱结果导向,这就导致了价值导向会被忽略。比如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对我们最利的因素,而不是最爱因素。月薪1万对于我们职业发展有利的一个销售岗位和月薪三千但是是自己真正喜欢干的编辑岗位,大多数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掉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你只需要此刻问问自己现在的工作是你最想干的吗?你就不难得出结果。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是那样的`,我们的行为动作却经常这样做。只有极少数人不如此。后来我们意识到这种现象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很难去改变了,所以屈服于现实。
我们为什么要看书?这其实是最快的帮你成长的一种方式。我们用三天读一本的时间就看尽了别人的一生,而且你能看好多本,活好几世,每次都像是一次投胎转世的活法,何其有幸。可惜我们大多数人好像并不珍惜。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成长。年龄从小到大,身高从低到高,面貌变苍老,体型变茁长,思维变成熟。我们不去阅读不去借鉴,只能自己亲身经历体验,所以我们也只活了一世。走前人走过的路,摔前人摔过的跤,很多明明发生过可以借鉴规避的事情却仍然再次撞上去,加上自己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这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跟别的浪花虽然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区别不大。这让我想起了《过秦论》里的著名警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何其相似。
认识真正的你,这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1、无条件接纳真实我。
真实我是一个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他基本上处在人的潜意识层,我们平时难以觉察。我们的内心深处沉淀着恐惧、内疚、悔恨、自责和绝望,形成一种控制自我的巨大力量,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真实我就是你心灵深处的孩子啊!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对你的逆反开始了,因为你一直都不尊重他,不关心他,处处对他指手画脚,压制并剥夺他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对他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给他施加了过大的压力。
于是,他专门跟你唱反调,有时明知你是对的,但他就是不按你说的去做,却不断地去做在你看来毫无意义、没有必要的一些事情。你给他讲道理根本没用,于是,你对他大发雷霆,骂他没出息,不争气。可是,你越生气他就越来劲儿!你有所不知,孩子有孩子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他跟你争的根本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一种人格尊严!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对待患者的呢?不管你是什么人,即使你是罪犯,即使你是不良少年,即使你是集吃喝嫖赌抽于一身的社会混混,在咨询师眼里,你只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咨客。他对你是无条件的接纳,他不会给你做思想政治工作,他不会训导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的任务是帮你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你获得一种责任意识和选择能力。这样,你会感到温暖,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你会倾诉你的苦恼,于是咨询师将发现你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症结,并帮你化解掉。阻碍你情感和思维流动的淤积一旦被清除,你的真实我将开始成长。
现在,你就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你的真实我。
2、化解潜意识的怕,陪伴真实我度过“危险期”,逐渐成长。
在夜深人静时,闭上眼睛,深呼吸,由身体放松到意识放松,此时有可能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东西,也许正是阻碍你成长的障碍。譬如,沉淀在心底的恐惧,郁积在心头的怨恨,啃噬心灵的内疚等。然后,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将这些恐惧、怨恨、内疚一一化解和释怀,从而获得领悟。要赶紧把心得记录下来啊!在这里,佛家的智慧对我们有极大帮助,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啊,没有什么能留得住,让这些负性情绪折磨自己的心灵,真真是无明之致,划不来!
强迫者往往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思前顾后,事前忧虑,事后后悔,这种注意力的分配不当,影响了我们对大事、重要的事的关注和能力的发挥,于是又后悔自己这么做,又考虑以后应该怎么做,这叫悔恨着刚才的悔恨,忧虑着刚才的忧虑!在这两种情绪的纠缠下,对前途悲观失望。悔恨和忧虑,归根到底还是怕呀!
强迫者凡事好往坏处想,不停地想象和预测可能发生的不利结果,他又不愿意这么无休止地想下去,可一旦想开头,就陷进去了,不能自拔。我的经验是,与其如此,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想到最坏的结局――死亡!谁都有一死啊,世道公平。一个人假如连死都不怕了,就会勇往直前,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恩怨怨也就没有什么了,更何况那些鸡毛蒜皮!
我所汲取的佛道智慧是:心存善意,积极进取,勇敢面对,接纳一切,承受一切,投入地爱一次、活一次,活出真我,活得无怨无悔。
3、勇于行动,积极行动,在行动中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千万不要把强迫症的症状当作靶子,也不要把性格缺陷当作靶子,这都是虚靶,如果你的火力被它们吸引过去,必死无疑!
你想让真实我这个孩子变得自信和强大起来,就要尊重和信任他,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实践,不要怕他给你惹麻烦,不要怕他碰壁摔跟头。道理再明白也没用,改变总是在自身的行动中发生。
行动是什么,行动就是工作、学习、交友和娱乐,是你想做、应该做,却又不敢做、没有信心做的事,这就是你的靶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想的太多,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也不要想的太多,集中火力对准现在,迎难而上,迎怕而上。当然,症状会干扰你的行动,但这不能成为你停止行动的理由,如果你以症状作为逃避的借口,安慰自己等治好了强迫将如何如何,就走入了误区,永不能得救。
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失面子,不要怕丢人现眼,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把毫无用处的虚荣心抛开,用真实我拥抱世界。
我们的毅力一定得用在这里:坚决置具体症状和性格缺陷于不顾,咬着牙去行动!不要祈求好结果,不要担心坏结果,只要行动了,就是成功。
我在空闲的时候拿出新买的《做自己最好》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活泼的哥哥做了和尚,安静的弟弟娶了妻子,生了儿女。哥哥羡慕弟弟娶妻生子,弟弟羡慕哥哥岅依佛门。一天,兄弟俩在亭子里闲谈时遇到山崩,躲进了一个山洞。半夜,哥哥怕弟弟着凉把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弟弟把上衣给了哥哥。他们调换了身份,将错就错。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发觉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快乐,这才知道,还是做自己最好。人生常有这种情况,伴随在你身边的,偏偏是你忽视的东西;如此大部分得人迷失了自我。生活有苦有甜,关键是要懂得并享受生活,这样你才能发现,做自己最好。
一天,一条小泥鳅从淤泥里探出头来,想到清水里自在地畅游一会儿。恰在这个时候,一群鲤鱼从它身边游过。小泥鳅友好地向鲤鱼们打招呼:“你们好啊,鲤鱼姐姐!”鲤鱼们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丑陋的小泥鳅!
鲤鱼们先是一阵哄笑,继而争相嘲讽小泥鳅说:“瞧那个丑陋不堪的小家伙,整天把自己憋在淤泥里,一身脏臭,简直丢我们鱼类的脸!”
小泥鳅正想搭话,其余的鲤鱼又说:“它哪属于我们鱼类啊?你别抬举它了,它整天生活在黑暗的淤泥里,吃的是淤泥,喝的也是淤泥,它简直是一条臭虫啊!”语毕,鲤鱼们又得意地笑着游开了。
小泥鳅悲伤地回到了家里,茶饭不思。泥鳅妈妈看到这些,就知道自己的孩子肯定在外面受了委屈,于是就上前问个究竟。
小泥鳅就把白天的鲤鱼之辱告诉了妈妈。它原本以为自己的妈妈肯定会痛骂那些道貌岸然的鲤鱼,为自己出口气。
哪知道妈妈不但没有骂它们,反倒微笑着对它说:“宝贝啊,难道别人的几句话就能把你气成这样吗?那你的度量也就太小了吧?孩子,你要知道,我们鱼类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我们拥有独特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越发达的鱼就越优秀。那些嘲笑你的鲤鱼,它们只能在水中呼吸。而你呢,不光能在水中畅快地游泳,即使是到了糊状的淤泥里也能游刃有余地生活。这正是你的优秀所在!鲤鱼们之所以嘲笑你,正是因为它们羡慕你的本领!鲤鱼的颜色怎么会是红的呢?正是它们喜欢眼红别人所致呀!我的孩子,当再有人嘲笑你时,你要知道这是一种别人对自己的妒忌和羡慕。试想,它们为什么不嘲笑别人,却单单嘲笑你呢?”
小泥鳅听了妈妈的解释后,甜美地笑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家往往不是被水和淤泥淹死,而是被别人的口水淹死的!何必在乎别人的流言呢?假如你只是条泥鳅,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在《超越自己》一书中,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看了这本书,我仔细地想了下书的内容,很久很久以前,父母创造了他,这样,他就应该创造另一个自己。创造他自己的风格,创造他自己的前途,创造自己的自己。那么,他就拥有了向生活跨出第一步的权利。随后,他也学会发现在这条道路上,有着不可计数的强敌,当他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与这些对手较量时,他似乎忽略了什么人?其实,在这条道路上由始至终都与你竞争的强敌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必须从小学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勇者!
“你不能失败”是本书中作者教导他独子的信件之一。作者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予失败者一点同情心。
这封信的内容让我本身也有了忧患意识,对我来说,如果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个大环境,就是一种失败。就必将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所抛弃。好比作者所比方的:“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必须成功,必须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态度决定一切。我更加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
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此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因此,具有忧患意识,掌握正确方法,人生就会走向成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这就是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现。
我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探险类小说,最近我读了《鬼公主的嫁衣》,这本小说非常精彩。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叫殷灵的鬼公主操纵她的木偶军团把地下商城弄得乌烟瘴气,奄奄一息。dodo探险队为了把事情搞清楚深入险境,厉尽千心万苦,终于查明真相战胜了鬼公主。
我觉得dodo探险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具有冒险精神的小团队。特别是dodo探险队中虎鲨和扶幽面对生命危险时团结一心,终于克服困难,回到了朋友身边。
反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不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我们体育课上的拔河比赛一样,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发挥大家的力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鬼公主的嫁衣》这本书让我收益非浅,今后在学习上要更加努力与同学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提高全班的总成绩。
一直很喜欢刘墉先生的文章,读着他的文章,心中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超越自己》是作者的独子考入美国著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第一年,作者写给那个怯生生年轻人的一系列信件。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能肯定自己。每个人应该从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得先肯定自己。常常觉得自己很沒用处而看轻自己,在家中也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是感到连一点事都做不好,因而伤心、难过,往往使自己摔的很惨,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沒有失败哪来的成功呢?越挫越勇,勇于挑战才会拥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和回忆。在人生这条路上,自始至终都和你竞争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应该从小就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刘墉先生形象地比方:“马腿断了,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成功,让学生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掌握做人的基本道理。在这点上,绝对不能失败,因为失败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而是我和我的学生们!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此不思进取。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古人也说过:“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具有忧患意识,掌握正确的方法,人生就会走向成功!
不久前跟朋友唠嗑,期间时有对生活状态的抱怨,说是否需要找找心理医生之类的,便被安利了nlp。当时也是一脸懵逼,什么nlp,我还以为是“你老婆”的缩写,还想现在流行把“你大爷”变成“你老婆”的说法了?哈哈,没文化真可怕,然后就去百度搜索了一下。
nlp: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学,原来是一种心理疗法,而nlp简快心理疗法正当盛行之时。在这种疗法中,把人每一天的行为看做是一个一个的程序,也就是人每天都是按一定流程在做事情,即个人习惯。其中简快心理疗法实际是另一个概念,治疗师关注的是如何更快更省力的介入到受导者。
nlp和简快疗法有两个区别:
第一,简快疗法注重问题的原因和解决,nlp疗法更注重问题的解决。
第二,简快疗法更注重系统,研究家庭系统如何影响个人,而nlp疗法更注重个人如何运用自身能力照顾自己,进而影响家庭。
而以nlp为理论基础形成的nlp简快心理疗法,注重人的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的提升,实施起来简单、快捷、有效,是心理学的一种新的方法。这种心理疗法的重点不在“为什么”,而是在“做什么”,“怎样做”。
nlp疗法的理念。
1.nlp相信人具有无限潜能。
在这点上,首先引入了bvr这个概念,bvr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是beliefs、values&rules的缩写。这三个东西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信念系统,每个人在信念系统的支撑下都有无限可能。所以nlp坚持以人为中心,相信人有需要不断实现的潜能,有无限追求热情和各种心理体验。
2.nlp的疗法基本步骤。
主要是聆听-发问-区分-回应。
聆听。
聆听主要关注几个方面:对方的话语、身体语言、对方的信念、价值观、情绪和感觉。
聆听不单单靠耳朵来听,还需要用眼睛和自己的感觉去聆听。还有一种聆听的境界是不受任何经验限制和束缚地聆听,完全达到客观的聆听。
发问。
发问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他的潜力所在。
区分。
区分是让对方更加清晰,哪些行为是对自己目标有用的,哪些属于“乱添”之类。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受导者的自我洞察力,让受导者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受导者改变心态。
回应。
回应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份情绪和感觉,可以是一个行为,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保持沉默,可以导致抗拒,也可以引起你的学习。
3.nlp的一些常用技巧。
1和谐气氛。
这是nlp治疗过程中对重要的前提,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彼此才能建立起真诚的桥梁。
2打破状态。
打破状态实际是换一个思路,或者简单点就是换一个话题,用另一种假设或者状态来打破当前不顺意的状态。
3未来测试。
未来测试的目的是引导受导者想象在未来运用所学到的东西,或者测试所应用的技巧是否有效。
4呼气或吸气。
这里其实跟冥想哟异曲同工之妙,在吸气和呼气是专注于某一个部分的动态变化,反复多次进行。
5时间线。
有些人的时间线是很有规划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很清楚,而有些人的时间线是一团糟。这个时候帮受导者梳理时间线,就很容易找到治疗效果。
6经验擎。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遇到某件事时会同时把人带回以前的一种经验和感受中,这就是所谓的经验擎。经验擎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主要分为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和内感觉型四类。
7与潜意识沟通。
很多人并不觉得潜意识有多牛逼,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靠潜意识确实能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能。
8创造未来景象。
这个概念实际我理解为意念的力量,不是有句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运用nlp处理负面情绪。
首先要了解,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给人一份推动力,推动当事人去做出行动。这种推动力或者是指出了一个方向,也可能是给予了一份力量,有时还可能是两者兼备。
有负面情绪时不应该是逃避它,而是应该正面出击,对负面情绪做出自己的估计。比如当你感觉到工作上有压力时,不妨问一问“最近是否需要再工作中加入一些动力呢?”如果是肯定的,就要让自己去体会这种压力,当你真的投入其中的时候,会发现此时压力已经不是压力了。
进一步来说,情绪的本质,是本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里有一部分被冒犯了,你无法接受而导致的。我觉得这个理解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懂了情绪的本质后就能更好的处理负面情绪。
比如在工作中,你正在做一项紧急的工作,突然你的同事过来找你有事情,你会为突然被打断而感到恼怒。而另一种情况下,同样是你在做一件紧急的工作,如果是你的老板过来找你有事情,或许你还会屁颠屁颠的为老板服务。这就是因为同事的打扰,是破坏了你的规条中的某一条了,而老板的找下属有事情可能在你看来天经地义,随时都应该服从。从而同一种情景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要改变情绪,而是要改变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怎样来实现这一处理过程呢,书中有个观点我觉得很好用,那便是“抽离”和“链结”这两个概念。“抽离”的概念是基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转移感觉的能力,即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某一个情境下的感觉。
“抽离”被用来描述对你自己具有外部意识的过程(或者任何其他的观点)。当你思考到“你自己”、“停下来看看”、“退一步想想”、“把自己从某事中解脱出来”、“把自己从某种处境脱离出来”时,就是经历了一种抽离的过程。“抽离”能让人更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我还记得我之前上班的时候就运用过这一方法,我是做开发的,某一天某一个时刻,突然遇到了一团糟,也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就是很烦,好像是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然后我就想到了“抽离”这个方法,跳出当前的问题,从整个项目的角度来看当前要做的工作,然后慢慢往小了缩。想想这个模块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再继续缩小,想想这个文件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一遍一遍往小了理逻辑。突然发现豁然开朗,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问题,硬是把脑袋打了个结。
nlp疗法有很多观点都很实用,书中还讲到了很多关于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应用,商业上的应用,教育上的应用,消除各种恐惧症等,不同的人可以对号入座学习其中的方法。
总之,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观点还是“以人为本”,即一切的起源来自人本身。
《超越自己》是作家刘墉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墉的一百一十六封书信,信中针对而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会,期许。
超越自己,这句简单的话概括出来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他们有勇于超越自己的冲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呢?因为他们难以把喔机会,因为拖延的毛病r容易满于现状,没有更高的理想r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为什么不能成功?一句话,因为不能超越自己。
因为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在具备了谋生能力后,就很少有继续超越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数人会说s“我不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于是,在这种努力与信念下,他们将自己提升了并且随着不断地超越,他们做出了世人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就是前面说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刘墉说s“在整个奋斗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尽呵护的年轻人,为了独立面对未来,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心。这种毛病若不根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绩,功课有多好,将来都难以成功。……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失败者一点点的同情……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给人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话概括了这些内容s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
肯定自己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题记这是刘墉的《超越自己》里的一句话,《超越自己》读后感。
相反,疾风知劲草,假如孩子们可以经常出去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自己面对突发事件,出去历练等,那这些又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所以,刘墉写这一片段的目的,也就不只有对孩子的忠告,也包含着对家长的警告。第二篇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瞬间的灵感,是一种随和与自信,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在曾是好莱坞动作片巨星的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竞选期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时,曾被人用一只鸡蛋掷中左手臂。助手急忙将鸡蛋抹走,但阿诺干脆将被弄脏的外套脱下来交给助手,继续演说,事后还谈笑自若地向记者说:“这家伙还欠我一片腌肉。”区区几个字,就彰显了名人的风度!其实幽默是无处不在的,但幽默者并不是。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充满健全的人格,如果一个人不乐观,不自信,没有广阔的胸襟,那么幽默便与他无缘了。在整本书中,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的是第四篇:用时间与用金钱。人生在世,唯有时间最重要,而金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嫌多的。所以学习这篇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关于这篇,我懂得了:
1.按照事情的缓急轻重来支取。
2.利用长时间做大事,利用小时间做小事,万不可把大时间分散成琐碎的小时间。
3.用速度来争取时间。
4.在同一时间里争取做更多的事。那些很成功的人一定都是会用时间的,而不会用时间的人就只能消逝在时间的流里。其实会不会利用时间是一个人做事效率的高低,只有效率高,才能做大事。
书里还说,“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成功上,如果不能成功,那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就像马一样,腿断了人们就会把它杀死,倒不是它不能活了,而是这匹马已经不能再奔跑。不能奔跑对马来说意味着什么,就是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关于这句话,我了解的不多,它虽然很莫名其妙,但却有耐人寻味的真理。超越自己是一门学问,把这门学问学好了,相信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你。
私人心理医生在国外早已出现,许多人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就会想到找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帮助,解决烦恼和困惑,然而在国内,似乎很多人还不能接受“私人心理医生”的概念,通常都选择其他方式发泄自己的痛苦,当然有些方法也是很有效的,如每天写日记。
我们可以把日记当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私人心理医生,因为通过日记我们能宣泄心中的不快,减轻心理压力。日记的保密性极强,允许毫无顾虑地宣泄,因而可以尽情地自我宣泄;日记具有驯服性,永远是静静地听人发泄,而不会做出任何的反抗或责难,允许畅所欲言,使人毫无保留地倾诉;日记的阅读对象是作者本人,因而日记中的发泄不可能伤害他人,无须考虑他人的感受,更不用寻找发泄的事实根据,所以,日记是社会允许的释放冲动的最好宣泄方式之一。
另外,记下每天的经历和感受,还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因生活事件压力而发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这些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与人怎么看待、应对这些事件有关。在日记里,我们可以记录自己不合理的非理性观念,并经过自我辩论,驳倒这些观念,消除它们而恢复心理健康。同时,任何心理问题的发生都有主客观原因。因此日记可以是我们最好的“私人心理医生”。
当然,除了这种不同寻常的“私人心理医生”,我们其实还可以求助于真正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是一种成长型治疗,不但能解决深层心理问题,还能增强心理健康免疫能力,帮助我们探索个人潜能,促使我们成长,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学会避免负性因素对个人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不断提升我们内心和谐幸福感,让身心更自由健康。
总之,私人心理医生能在很多方面帮助我们,不仅能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还能在人际关系、婚姻情感、亲子关系等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因此若是遇到心理问题,几经尝试仍无法自己解决,此时不妨求助于私人心理医生,让自己早日摆脱痛苦。
暑假里我读了作家刘墉文集中的《超越自己》,这本书是作者的独子考入美国著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第一年,作者写给那个怯生生年轻人的一系列信件。教导他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此借鉴作者的人生哲理。
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看了这本书,我仔细地想了下书的内容,很久很久以前,父母创造了他,这样,他就应该创造另一个自己。创造他自己的风格,创造他自己的前途,创造自己的自己。那么,他就拥有了向生活跨出第一步的权利。随后,他也学会发现在这条道路上,有着不可计数的强敌,当他正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与这些对手较量时,他似乎忽略了什么人?其实,在这条道路上由始至终都与你竞争的强敌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那么你就必须从小学会看重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冲破人生冰河的人――一个生活中的勇者!
“你不能失败”是本书中作者教导他独子的信件之一。作者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予失败者一点同情心。
这封信的内容让我本身也有了忧患意识,在我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激起思绪的浪花,使我日渐麻木的心振作起来,让我想到这个社会是不断变迁和飞速发展的,如果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个大环境,技术上新的要求等等,就是一种失败。就必将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所抛弃。好比作者所比方的:“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做为一名教师的我来说,必须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
社会是个变化莫测的舞台,迫使生活中的个体――人去适应它,所以置身于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和心态,以至在人的心理上产生难以磨灭的阴影。如果这些问题不容易解决或解决不了,忧虑困境就不能根除,不但会影响周围人的心情,而且长此以往会一蹶不振、郁闷、烦躁,甚至还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说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及时排解坏情绪――消除忧郁。
“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人际关系也变得日渐复杂、冷漠,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的频发,客观环境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落榜、下岗失业、失恋、离婚等产生的精神刺激和心理打击,都会导致人的情绪低落,忧郁。
忧郁情绪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是不少癌症患者的“病根”。有调查显示,60%的癌症病人发病前一年有明显的忧郁情绪,许多躯体疾病都与忧郁情绪有关。
短时间轻度忧郁会使人的内脏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紊乱,造成人体生理损害,经常被忽视。长期的忧郁情绪会使人体免疫功能总是处于低下水平,会诱发许多躯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偏头疼、胃溃疡、糖尿病等,最严重的是患癌症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忧郁情绪也使这些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病死率增加。调查发现,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症的比例相当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帕金森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病人同时伴有抑郁症,在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外科手术后、老年痴呆和肺气肿病人中,这个比例也超过20%。
这位精神卫生专家认为,生活在当今社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经历,情绪低落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调适,这种情绪很快就能消失。但如果这种低落情绪长时间挥之不去,并已出现认知偏差,对外界的一切体验就会是悲伤的,消极的,这就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在抑郁状态严重得难以自拔时容易酿成自杀、自伤等悲剧。因此,及时排解这种坏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文林,20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林妈妈变得特别爱“幻想”。经常说自己是某高官的亲属,现在受人迫害。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收拾行李,拽着文林的手说:“快走,可能有人来偷袭咱们。”在文林升入大学的那一年,他妈妈开始不允许他上学了,而且一旦发病,就发疯似地撕着文林的书本。即便文林的爸爸在家,也管不了他的妈妈。为此,文林只能暗自哭泣。从此,只要文林的妈妈在家,文林就会感觉一股压力压在他的身上,快让他窒息了,哪怕是一点轻微的声响,都会令文林感到害怕,唯恐妈妈会突然做出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此,文林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怕和别人聊天,更害怕和别人说起自己家庭,有时候听到附近的人谈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时,就会敏感地马上走开,学习成绩一度下滑。但是,纸里是包不住火的,一次家访,让文林家的“丑事”彻底见了光,爸爸将家里的现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此刻,文林感到非常的无助,感觉自己好像被人一层一层的剥开了,从此他很害怕去人多的地方。然而,事情并不像文林想象得那样坏,文林不但没有被歧视,反而多了一个可以信任并值得交流的朋友。
从那以后,老师对她特别关照。上课时,为防止他走神儿,对他提问次数明显增多;放学后,还为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还让文林到她家里去学习,单独给文林开小灶;最让文林感动的是,老师非常守信用,她没有将文林家里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文林的练习册被撕得残缺不全,她不但没问原因,下课后还偷偷把文林叫到没人的地方,塞给他一本新的练习册。这时,文林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头一次向人倾诉了内心的感受。通过这次交流,文林感受到倾吐之后的轻松。为此,老师告诉文林:“心里难受就说出来,我的手机24小时为你开机。”从此,每当文林感到压抑时,就会找到老师,有一次文林在23点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把心里所有的不愉快都告诉了老师,文林霎时觉得轻松了许多,也能再度安心学习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文林最终走出了忧郁,在班里的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
文林之所以可以走出这个误区,与她能及时和老师沟通分不开的。沟通,可以让压力适当转移,并且就像一枚定心丸,可以让浮躁的心灵得到休息。
面对生活的不顺心,睿智的人会及时排解坏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忧郁呢?
学会倾诉,不要自己生闷气,不要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周围总会有几个知心朋友,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可以找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别人的同情、开导和安慰会让你感到舒服许多。
可别小看这些细微的举动,它们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实际效益的。美国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增寿”。
人在伤心的时候,不妨大大方方地哭一场。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外在流露。现实生活中除了过度激动外,哭总是由不愉快引起的。因此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当我们心情不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引吭高歌。在自己尽情地歌唱的同时,就可以很好地宣泄自己的不快。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的作用,而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听不同的乐曲把人们从不同的病理情绪中解脱出来。在我们唱歌的时候,那些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和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唱解千愁”。
善待自己或享受一番也是一种抗忧郁药方,具体的方法包括泡热水澡、吃顿美食、听音乐等。送礼物给自己尤其是女性常用的方式,大采购或只是逛逛街也很普遍,男性借助饮酒的比率则是女性的5倍。暴饮暴食或酗酒当然都有很大的缺点,前者会让人懊悔不已,后者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只会使人更沮丧。
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也是抗忧郁的药方,不过一般人除非接受心理治病,很少应用这个方法。比如说结束一段感情总是很伤感的,很容易让人陷入自怜的情绪,以致越来越绝望。你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退一步想想这段感情其实也不是很美好,你们的个性其实并不适合在一起。总而言之,换个角度看看自己,不管病情多严重,只要能想到另一个更严重的病人,心情便会好一些。老是与健康的人做比较的人容易沮丧。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的确有出奇的效果,似乎突然间一切不再显得那么灰暗。
另一个搞好心情的良方是助人。忧郁的人低沉不振的主因是不断想到自己不足及不快的事,设身处地同情别人的痛苦自可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经研究发现,担任志愿者活动是很好的方法。
情绪的变化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心情浮躁的人无法冷静地思考问题,无法顺利完成工作;一个极度焦虑的人无法正常与周围的人交往,无法享受朋友的温暖、家人的关爱、爱情的甜美,更有很多负面情绪和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当你出现忧郁等不良情绪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而得到及时排解。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情绪,健康的心理。
微信里传来一条消息:f邀您加入群聊。一看群名,“区中廿一班”。屈指数上一数,高中毕业已经三十多年了。
c同学在群里晒出我们的毕业照。他说,我是x排右数第x位,同学们还有印象吗?请各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让大家相互认认。
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搜索了好几遍,对几个同学的记忆渐渐泛起。可不管怎样找,就是找不到我自己。
我在心里呼唤,过去的我在哪里?
我向同学们发出求助:“细心的女同学,不粗心的男同学,帮帮我吧,帮我找找过去的我!”
最后,一条条信息向我汇来:“我记得那时的你单瘦、矮小”;“我记得你因父亲过世,脸上满是忧郁”;“我记得……”。
对照这些信息,我还是确定不了自己。
一位年轻的朋友曾问我,人生究竟是什么?我答非所问地说,人生有三个阶段:我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我。
友人茫然相对。我说,初谙人世,我们活在家人的呵护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你要是说错什么,别人只笑称童言无忌;就算你做错什么,大家都戏说调皮搞笑。但当我们走入社会,就像被谁推入一条大河。我们都只是这条河里的一滴水,没有其他水的推揉与牵绊,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条烟波浩荡的大河里,千万别以为自己举足轻重。不管是谁,其实都是可有可无。你以为缺你就起不了波浪?你以为少你就成不了潮流?不然,绝对不然。你若上岸,河水还是那么浩浩荡荡;你若蒸发,波澜依旧那么昼夜不息。
人的一生,谁都有过迷茫,在迷茫中有过迷失。我们不仅仅问过别人“你是谁”、“那个人是谁”,也问过自己“那是我吗”。当问自己的时候,当然也有欣喜,“幸亏我……”。但更多的`是后悔,“为什么会那样(想、说、做、爱、弃、逃等等)……?”
清清白白的世道,但是是人们的一种向往。现实的真谛,其实就是浑浑噩噩。正因浑浑噩噩,生活就会迷迷茫茫。在迷茫中无头无绪,不知所向,甚至无记无忆,不知因此。这就叫人情,人之常情;这就叫世态,世之常态。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本被人翻看的书。作为作者,就应懂得“形散神不散”的行文之道。无论时令怎样推移,无论境遇如何演化,无论容颜怎样改变,我们都得坚守本真的底气,不迷于世道之混沌,不失于人事之根本。少点企求,少些奢望,也不必过多地计较得失成败。就算给人留不下多少印象,也不会招人横骂,受人唾弃。
不记过去、不懂此刻、不明将来的我,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无需呼唤,无需惆怅,我就认定,照片后排中那个单瘦、矮小、忧郁的人是我,就是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下现代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压力的重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寻求心理咨询,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排解心理压力的明智选择。那么当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寻找心理医生成了这些朋友的功课,下面我们就来分析看看,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一位好的心理医生。
咨询者如何寻找心理医生,首先要看咨询师的认证资格。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咨询者真正需要了解的,还是一个心理医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作为一个人的素养。如果一个心理医生持有真诚、温暖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治疗态度,那么咨询者一定会感受到。这种感觉,是找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的唯一可靠的法宝。
如果一个心理学家的本本著作畅销,你慕名而去,然而他一开始就令你感觉不被理解,那么他并不适合你。为了自我保护,你应当结束这个治疗关系。
第一不,不乱丢术语。他会用很平实的语言,帮助你认清问题,接受自己,而不会让你在动觉后效、内隐记忆、亚里士多德错觉等术语里云山雾罩。
第二不,不随便提建议。他可能从头到尾一个建议都不提,或者非常少。水平差的心理医生会忍不住用给你出主意、提建议,显示自己的“权威”。
第三不,不会侮辱咨询者。哪怕你做了看起来再愚蠢不过的事,他也不会用言语抨击你。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会深深懂得人性的脆弱,会安慰这些脆弱,而不是嘲讽。
第四不,可能不是“好人”。当你着急的时候,他可能无动于衷。好的心理医生懂得,咨询唯一的力量在你自己身上,所以会帮你放下对其他人的执着。
心理专家表示,寻找心理医生可以照着上面的方法来“按图索骥”。其实在现实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咨询者对心理医生的口碑来判断哪位心理医生更专业,更优秀。
非常感谢生活,总是让我在迷茫、沮丧的时候看到黑暗里投射进来的一束光。让我又找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继续前行。
之前因为身体欠佳,接连不断的苦楚让精神倍受打击,每天抑郁着、没有目标地混日子。甚至有了悲观厌世情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对这种状态的自己也是充满懊恼和不满,觉得一无是处,整个人近乎要崩溃的感觉!
一本书的出现,把我从痛苦的深渊里拉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能量,让我敢于做自己。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也希望能被有过自我怀疑和不知道目标的朋友看到它,能帮你重新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本书是对于阿德勒心理学的初步入门介绍,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简明易懂又富有实效性。它的思想有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创伤学说,它否定原因论,提出目的论,是一门自助性个体心理学。
通过阅读,我放下了许多心理包袱,也勇于解开自己的心结,随性面对一些人和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让我有感触的内容。
一.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这些“因为”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你的过去决定了你的现在。但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不幸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我们有了这样的目的才会给自己推导出那些原因。我们想要改变,却一直改变不了,是认为找到了保护壳,可以逃避责任,不至于让梦想破灭。
例如:谈恋爱可能会遇到被伤害、被拒绝、被嫌弃,所以选择宅在家就会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从而安慰自己,如果不宅的话,也能找到男朋友。所以人们的不幸福,不是因为过去或环境,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二.一切烦恼均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的烦恼来自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评价。习惯于和他人比较,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失败,经常会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够好。
自卑感人人都会有,比如:我没有她白,没有她高,没有她聪明等等。自卑感不是来自客观事实而是来自主观的解释,是达不到理想中的自己而产生的。自卑感本身不是坏事,它能促进人努力进步,能帮助你做更好的自己。
自卑情结却是不好的,它是种借口,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往里扔的一个垃圾桶。
例如:同样是个子矮,自卑感的人会觉得还好啊,起码我还是聪明的,我看过很多书,知道很多知识,还带有幽默风趣;自卑情结的人会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矮呀,找不到老婆因为我矮啊,挣不到钱因为我矮啊……当成了借口使用的一种状态。
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经常和别人作比较。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阿德勒否认寻求别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我们要会课题分离,不要害怕被讨厌。我喜欢你是我的课题,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课题,和我没关系。我们只负责把马带到水边,喝不喝水是马的事情。
如何区分是谁的课题,就看选择的结果由谁来承担。所以人际关系中,把对方看成伙伴,建造和谐平等的横向关系,保留自己的社会认知,纵然是上下级,也不必压制自己的想法观点,因为这是你的自由。自由就意味着被讨厌,不为所动,不被拘束。也就是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三.认真活在当下。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些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的。你的过去决定不了你的现在,你的现在也决定不了你的未来。谁也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有把握的是此时此刻的当下,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情,用完结的心态过好每一刻。
如何让当下活得有幸福感?阿德勒提出了三点: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不同于自我肯定。例如:我考了60分,我说我现在就是状态不好,我状态好的时候一定能考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自我接纳是我承认我现在就是60分的水平,但我要想怎么才能考到100分。
他者信赖是我们选择相信别人的时候,不要有附加条件。例如:我这么信任你,你不能背叛我。在日常捐款活动中,我们往往在得知捐款对象生活富裕后而愤怒,想要把钱拿回来。就是因为我们附加了条件——你要穷得吃不起饭,过不好生活。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课题分离问题,我信任你是我的事,你骗我是你的事。选择无条件相信人,才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楚对象去决定信任,毕竟选择相信后的结果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他者贡献是你的价值来自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贡献。这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在劳动中能获得价值感。你不需要被别人认可,只要自己感觉到对别人有用就行。
例如:之前我身体不佳,每天浑浑噩噩虚度。在工作上显然不被别人认可,但在家庭中,我的存在就是价值,是父母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包括心理学家张德芬,影视明星曾宝仪。它能真正地帮助到心理苦闷的人,只要我们能不在乎外界的评判,感知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我们就能获得幸福感。也能胜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anding/73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