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经过不断的反思和修正,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反馈意见。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够对你编写计划时有所帮助和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b.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高潮。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角色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后,老师在讲叙述的过程中,每一角色的出现孩子等待的过程很长,特别是最后出现的青蛙妈妈,导致个别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执教。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幼儿们非常喜欢,它们更喜欢黑黑的大大的小蝌蚪,而这一次活动是对故事活动的延伸。重在引导幼儿尝试用线条和图形来组合,画出小蝌蚪。这也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作画方面的能力特点。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学习用曲线和椭圆画小蝌蚪,并能大胆尝试画出向不同方向游的动态。
活动准备。
范画,蜡笔,铅画纸。
活动重点。
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
活动难点。
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
活
动
流
程
l
谈话导入。
意图:听故事,引发兴趣。
主要提问:
你们见过青蛙宝宝吗?它叫什么名字呀?
小结:真有趣,原来青蛙的宝宝和青蛙长得不一样,是蝌蚪。
l
作画过程。
意图:学习画蝌蚪的方法。
主要提问:
1、你在这幅画出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幅画上有青蛙妈妈,还有它的孩子,小蝌蚪。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
小结: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细细长长的尾巴,它喜欢穿黑黑的衣服。
3、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小结:它们在水中能向各个方向游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游。
过渡语:小蝌蚪游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4、小蝌蚪向上游的时候,尾巴在哪里?教师示范。
小结:小蝌蚪向哪具方向游,它的尾巴就在它相反的方向。
5、幼儿作画。
要求:你的小蝌蚪在水里,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游。
蝌蚪有的大,有的小。
l
分享交流。
意图:分享交流幼儿作品。
主要提问:
点评幼儿的作品。
活
动
反
思
1、结体活动的特质,确立适合的活动重难点。
这是一次用线条来表现小蝌蚪的美术活动,在活动前,我确立了适合的活动重难点。如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用曲线和椭圆画出蝌蚪”,这是对小班下学期幼儿技能上的要求。那么活动难点是什么?在画小蝌蚪时,幼儿最难把握的是什么,或者突破哪个点,幼儿们的小蝌蚪才是最漂亮的呢?我仔细分析,确立了“表现蝌蚪游的方向的变化”这个难点,这是在画小蝌蚪时,如果解决了这个难点,幼儿便可以画出生动活泼的小蝌蚪。所以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适宜。
2、教学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要为有效地落实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在第二环节上,我用了一些时间来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进行交流。“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呀?”“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我用了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并在集体中交流,让个体的经验变成集体的经验。幼儿在观察分享中了解到,小蝌蚪是圆圆的黑黑的,是向不同的方向游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和幼儿一起学小蝌蚪朝不同的方向游一游,这对它们的作画是在有帮助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落实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2、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幼儿分组练习。
5、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在较长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让幼儿了解的就是青蛙妈妈的外貌特点,因此,我根据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小蝌蚪找妈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让欣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
1、幻灯片。
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
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
(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
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
(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有四条腿)。
(3)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3)指出:绿衣裳。
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
(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
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
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在这次借班上课中,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有过手指点画的基本经验,我在活动中调整目标,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推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互动,师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游动的不同方向,能关注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虽然我跟他们只见过两次,但在活动中他们始终能有愉悦的体验,获得成就感。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准备结束绘画时,许多孩子还意犹未尽的要求还要画,让我感觉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育还在延续。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部分幼儿已经具有左右概念,本来在画纸上的小鱼是作为一种指向作用的。绘画时的一些规范要求我也是让孩子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示范中掌握,如:保持画面整洁,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儿,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池塘的干净。也非常感谢曙光幼儿园有这么好的先进设备展示作品,利用大屏幕展示作品更便于幼儿观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视。在讲评活动中也便于全体孩子共同观察、共同评价。在讲评中我尊重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我还是给机会让他们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他评两种方式,学会去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在最后结束环节中,因为是借班上课,有部分孩子未能来参加,我让孩子们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体现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同时,也满足幼儿想再一次作画的欲望。
在这次活动中,我在作画前要求应该更明确一些,让孩子知道先多点几只蝌蚪的脑袋,再添画尾巴。这样既能保持手的干净,又让孩子知道要有顺序的进行绘画。在最后评价过程中还是有些单一,我应该在评价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定义,比如这个孩子的画干净,蝌蚪游动方向等。这个班的孩子语言发展比较好,我可以让她们根据自己的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一、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三、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大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帮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大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大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有激情地朗诵一遍)。
(2)幼儿整首念诗歌二遍(边看图片边念,注意引导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3)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复习巩固诗歌,体验母子亲情的愉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你们做小蝌蚪,老师做妈妈。(戴上头饰)。
师:“你们刚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妈妈的时候,可以稍微轻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的声音妈妈才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遍,看谁表演最好。”
师:“现在老师来做妈妈,你们做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语气、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在对话时,让配班教师引导喊得好听一点,这样妈妈就会很快出来的)。
3、活动,教师扮青蛙妈妈的角色,自然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妈妈再也不和你们分开了,现在我带你们到小鸭子家里去玩吗,去告诉小鸭子,你们也找到了妈妈。
(幼儿听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动作,走出教室)。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1、 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
生2:课文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文)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范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文)
生:(跃跃欲试)行!
(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师:瞧,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小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小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2、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3、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4、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活动目标: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重要情节。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在故事中感受到人情美。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与重要情节。
课件,青蛙生长过程图片。
xxx。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幼儿猜一猜)。
谜底:蝌蚪。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讲述故事,
2、观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幼儿: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蝌蚪们都把谁当做自己的妈妈了?
3、引导幼儿分部分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1: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了?你们认为它能不能找到妈妈?
观看2:遇到鸭妈妈时小蝌蚪说了什么?鸭妈妈怎样回答了小蝌蚪?
观看3:遇到鱼妈妈时小蝌蚪是怎么叫她的?鱼妈妈怎样回答?
观看4:遇到乌龟妈妈后小蝌蚪说了什么?乌龟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观看5:遇到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什么?鹅妈妈是怎样回答的?
小朋友们最喜欢哪一段故事?为什么?(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2、出示青蛙生长过程ppt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小结:小蝌蚪过几天会先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又长出两条前腿,等四条腿长齐了,褪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一只只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整个故事的重点是通过故事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难点则在幼儿能够说出不同动物的对话,并进行表演。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们教师从三个不同层次的讲述,逐渐让幼儿熟悉并记住动物间的对话,而为了让幼儿能够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在第二和第三遍讲述的过程中,则会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示范,这就为后面难点的顺利解决做好了铺垫。
一幅海底的底图;小蝌蚪、虾、乌龟、螃蟹、青蛙的图片。
我们以“小蝌蚪找妈妈“做为活动的主线,贯穿着整个活动过程。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故事中,我们首先以小蝌蚪的图片来引入,师:“小蝌蚪是来找妈妈的,我们看看小蝌蚪除了遇到我们还遇到了谁?”教师第一遍讲述故事(出示整幅图),主要是让幼儿能够对故事有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一些小动物的主要的特征。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帮助其梳理和记忆故事的整个过程。教师第二遍讲述故事,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模仿一些动物走路的动作或者其的特征,问:“为什么小蝌蚪会说xx动物是它的妈妈呢?”“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的呀?”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对于青蛙的特征有一个强化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初步学会故事中一些动物的对话,为后面的表演作准备。教师第三遍讲述故事,边表演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主要的对话部分。问:“xx小动物是怎么说的呀?”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整个活动过程,徐老师能够根据设计一步一步地完成,虽然有的环节忘记了,但是还是相对比较完整的,特别是最后一个表演的环节,幼儿的兴趣很浓,都想要上来表演,而徐老师也能够采取教师先表演,然后再引导其表演的方式,让幼儿逐渐学会如何来“演绎”不同的角色,非常好!但是,在教师示范讲述第一遍故事时,就有许多的小朋友在座位上开始模仿起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了,而徐老师却仍然按照活动的流程来完成整个故事,以至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有许多的小朋友都回答不出来,完成不了目标。其实在所有的活动过程中,都会出现在我们预想之外的情况,除了在设计活动时能够提前预知之外,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随机应变,灵活的应对和解决,但是,宗旨需要以孩子为主体,应顺流引导,而不应逆流强行。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1、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感受春天的到来。
2、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活动,初步获得合作的体验。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带幼儿去捉来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励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故事磁带,动物的头饰,各种白纸、皱纸、蜡光纸供幼儿选择。
3、油画棒、颜料、蜡笔、毛笔等供幼儿选择。
2、让幼儿大胆地猜测。
3、小蝌蚪的心里比小朋友还要着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妈妈。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磁带)。
春天里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大鱼怎么说的?它们又找到了谁?
大乌龟怎么说的?它们然后又找到了谁?
大白鹅怎么说的?
它们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吗?
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中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anding/29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