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参考。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you()龟zhen()察tui()丧qi()图。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默读课文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学生先评/教师补充评。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三)换词训练,理解关键词。
a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成群的幼龟从巢口爬出来。
b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通过这个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用词方法,培养学生的用词能力。
(四)课外拓展:找出文中成语,用成语写一段话。
“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成百上千气喘吁吁”等。
我用这个方法,让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今天,我教学《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的思绪就像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一样,漫天飞扬。
一、走进角色,我是“我”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
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
“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
“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此时,“他们心情怎样?”
生:伤心、悲伤、自责……
“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
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
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
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
“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我看到沙滩上一片狼藉。”
……
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之中。课堂,是教师精心为学生搭建的可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平台。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或者说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这是我在这节课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过观察估算了一下,在这节课中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对朗读的处理,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教师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自然之道》这一课分为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讲字词,第二课时主讲课文。对我而言,这一课的教学是有些难度的,因为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就意味着要教好这堂课就必须要让学生深入课文细细体会其中的精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感觉到由于第一课时的课我的估计失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课时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对第一课时的课进行如下反思: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由于第一课时主要以学习生字词为主,所以我在设计中也强调了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掌握文本内容
2.读生词,纠正读音。解释几个成语的意思。读的方式有个别同学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交替读等。
3.生字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读和写。读的方式有请同学读,齐读等。让同学们自己发现快速记忆的方法,并给予适当的补充。让同学通过书写的方式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4.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我感觉教学设计基本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并进行一定的拓展,但是读字词的方式有些单一,书写时也可以增加一些环节让学生发现如何更好地记忆。
整体能够比较流利地将课讲下来,但是由于我记错了时间,导致教课的整体进程过快,一些本应该进行拓展和训练的地方都没有进行到位,而且课堂的整体氛围也没能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一个失误。时间的问题也是今后我必须要注意的一点,这是给我的一个警示。
上的要求要与教师说出来的要求一致,我在ppt上呈现的是“自读课文”,在课堂上说:“大声朗读课文。”这样可能导致任务不明确。
2.在进行评价时,不要说:“挺好的。”要善于运用肢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评价。
3.在进行文字的训练时,不应该说:“不要写成什么。”这样说的话很可能会将学生引入错误的方向。
上出现的问题太多,要尽量在心里想问题。
5.语速太快,成语解释的时间过短
6.讲伏笔的地方占用时间较多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
1.在进行投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点评,在展示学生书法时要适当进行表扬。
2.语速要稍慢一点,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3.在播放图片时可以加上一点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4.把握好时间,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
5.在同学们写字的时候,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
6.注意声音,要抑扬顿挫,调动气氛。
7.在同学们读书讨论时要微笑着环顾四周
这一课时的教学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帮助。我希望这些问题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能尽量避免,将我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一一改正,希望我以后的教学能更加完美。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个故事,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同学们很快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我随后又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了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从这我引出课题“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又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学生听范读后再进一步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课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与态度: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一、复习导入,引出故事情节。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道)。
2、师:听写(旅游侦察欲出又止嘲鸫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蠢)。
3、对照投影检查,师范写“愚蠢”,把写错的改正过来,愚蠢两个字再写一遍。
出示词语:愚蠢欲出又止……。
4、师:根据这些词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师:看来,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齐读一遍)。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假设我们就是这一群人,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把你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领悟“道”
(一)推敲关键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
1、从哪看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蹰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师:你们能演一演小幼龟的动作吗?(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幼龟?(机警、可爱、聪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聪明。
(3)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踌躇不前)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师:你们看见过嘲鸫吗?嘲鸫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指名读!
(二)想象补充,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向导——若无其事。
师: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5)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四:
生:不能不见死不救啊。
师: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6)在大家的劝导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向导是个生物学家,可他的话我们并没有信任,我们却认为应该救(板书:救龟)这只小幼龟,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三)图文结合,比较分析,体会结局的残忍。
(1)师:然尔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边读边打开画面)。
(2)师: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啊!此时此刻小幼龟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3)师:这些幼龟将要面临什么灾难?我们又是怎么做的?默读七自然段。
(4)这样做是补救吗?对于绿龟,这样的做法,弥补得了付出的代价吗?
(师引读:看……)。
(5)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出示课件六:(师引读,生跟读)。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叹”,行不行?为什么?(齐读)。
(6)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写话练习。
出示课件七:
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师: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欲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复习生字。
a.指名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拼读生字;b.进行默写填空。
you()龟zhen()察tui()丧qi()图。
我用这个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默读课文带着以下的问题:
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启发?一边读一边动笔划出成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b再次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段,精读。
我这里要求学生再次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内容,在读中把握理解字词。
问题:在朗读中注意刚才不理解的字词。
当向导救起那只幼龟,发生了什么事情?从中体会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悲叹,向导为什么悲叹?从向导“悲叹”这个词中可以知道向导当时怎样的心情?(板书:后悔,惭愧)。
我这里采用分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讨论结果/学生先评/教师补充评。在这里,我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然会弄巧成拙;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评,提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能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补充。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1、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两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五、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2、初步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文中重点词语,感受自然之道的含义。
3、通过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道”
1、故事导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领悟“道”
(一)整体感知。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生自读)。
2、请几位学生分别读每个自然段。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我们在岛上都看到什么情景了?快打开书读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板书:嘲鸫幼龟救食肉鸟群龟。
你们能按这样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师:我们当时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使得我们那么紧张,而向导却若无其事呢?你能把描写这个情景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吗?学生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课件1:“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自由读这段话,指名读。
指导朗读。理解“突然”、啄、“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幼龟的欲出又止,小幼龟的踌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你们了解嘲鸫吗?它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处境多么危险,这个场面多么令人紧张、担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自由读,指名读。
3、师:明明面对的是同样的情景,我们和向导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随学生回答,出示2: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若无其事”什么意思?理解吗?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师: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哪样的呢?结合你的体会说说。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师: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老师请全体女同学读同伴说的话,全体男同学来读向导说的话,请一位同学来读叙述者的话。
4、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但在我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声中,向导也只能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请你体会我们和向导当时的心情,完整读读第4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
7、后来故事情节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你们能说说我们救幼龟的过程吗?出示课件3:填空: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我们的向导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9、学生说不同,说自己的体会理解。就请你们体会着我们以及向导万分焦急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出示课件3: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几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10、师:你能想象出我们当时看到什么情景才使得大家如此奋力拯救这一群幼龟的呢?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播放视频。画外音:幼龟从巢穴爬向大海,要经过一大段无遮无拦的沙滩,此时虽是黄昏,阳光仍很明媚,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了。你想象,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同座互相说说。谁愿意把你想象的情景描述给同学们听。(二至三名同学说说)。
11、听了他的描述,你感受到那一大群海鸟的凶猛了吗?
12、即便我们如此奋力拯救幼龟,也于事无补,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此时听着食肉鸟饱食后发出欢乐的叫声,而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会想些什么呢?这时,我们有可能明白了什么?请你浏览课文。
13、师: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小小的幼龟,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可是我们却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课件1: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就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自由读。
四、内化“道”
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老师这还有几个小故事,想听听吗?
故事:《狼和鹿》。
五:升华“道”
像这样的事例,其实都说明在不了解自然规律的时候,千万不能盲目行动,因为有时候违背自然规律,好心也会办坏事。大自然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然规律,遵循自然之道。
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xx/xx市xx区xx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
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0分钟活动。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要求。
2、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序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学习生字词。
6分钟活动。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7分钟活动。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环节三。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7分钟活动。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熟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
一、走进角色,我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
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心里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此时,“他们心情怎样?”生:伤心、悲伤、自责……“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仍在思索,能上一节让学生明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幻想,走进每一个故事,把自己变成其中的主人公,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自然之道》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教学难点在于品味向导的语言,理解他的行为。
【片段一】。
当教学“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时,向导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片段二】。
当教学向导极不情愿地救小海龟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向导的做法吗?”
生1:“我同意向导的做法,如果不救小海龟,它就会被嘲鸫吃掉,那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生2马上反驳:“小海龟不会被嘲鸫吃掉,因为第三自然段说它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它是个侦察兵。”
生3:“它是个侦察兵只是作者的猜测。”
我马上引导学生抓词:“你从哪看出这是作者的猜测?”
生3:“从‘似乎’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4:“第二自然段说太平洋绿龟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要成为食肉鸟的美食,海龟在长时间的生活里,肯定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对付食肉鸟的。”
生5:“下面的课文已经写了‘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就说明向导做的不对了”。
无形中学生已经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了。
还有的学生不服气:“既然这么做是错的,向导为什么还救海龟?”
有学生站起来解释:“因为面对的是我们的焦急、责怪,不能见死不救。”
“也许他是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向导,他怕我们回去以后和别人说他见死不救、没有良心。”
争论已经到了高潮,看到大多数同学已经同意向导的做法不对,我因势利导:“同学们,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地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片段三】。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交流,力求使学生的理解不停留在泛泛地理解“人类不能破坏自然规律”这个再明显不过的道理上,而是引导学生在感悟了“我和伙伴们”由焦急到高兴,最后到懊悔、震惊的情感积淀后,讨论向导的所说所做,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既突破教学的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见识。
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教学内容:
以“环保“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教学设计理念:
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以创新教学为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考察、调查、研究,感悟生活,培养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多层面地进行观察自然,撷取信息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行为,让学生写自己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通过习作活动,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担负起保护地球,关爱生命的责任。
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亲近自然的观察、体验活动。准备相关“人与自然”的资料。
老师:有关“环保”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网络资源。
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1、播放一组自然景观图。
2、学生自由表达见闻。
(老师认真倾听,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3、说说你眼中的大自然。
(鼓励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二、激发兴趣,感悟环保之责。
1、课件演示:蓝色的夜空,群星璀璨,音乐响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师述:小时候,我们常常唱着这支儿歌,数天空中的星星,那些闪闪发亮的星星,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美好的遐想,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们是否注意过,我们很难看见满天繁星,快乐地向我们眨眼睛,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生:是因为地球的大气资源受到污染。
2、小组交流“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生:人类滥砍滥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生:工厂排放废气、废水,污染了空气和水源。
生:人类破坏性地开发,使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3、小组表演,激发写作欲望。
戴头饰的丹的顶鹤被枪击中,一个小姑娘为了救它,陷进沼泽地。
戴地球头饰的学生哭泣着说:“我已经千疮百孔了,救救我吧。”
(音乐响:狂风大作)沙尘暴来了,学生四处逃窜。
(通过表演作为教学手段,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三、奇思妙想,话(画)环保之歌。
过渡语:人类在深刻地改变自然,自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森林一天天减少,物种一天天灭迹,沙漠扩大了,海洋污染了,我们最终将生活在哪里?你能拿起手中的笔,用你的心去呼吁,呼吁人们保护地球,关爱生命吗?(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出示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
2、小组研究、汇报:
倡议书:《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童话:《青蛙王子的泪》、《群星会》。
剧本:《沙尘暴来了》。
书信:《动物给人类的一封信》、《噪音的忏悔信》。
诗歌:《生命之歌》、《绿色畅想曲》。
演讲稿:《还蓝天一片纯净》、《保护母亲河》。
调查报告:《关于沅水的调查报告》。
记叙文:《小海豚,你想家吗》。
说明文:设计各种环保产品,说明设计意图。
四、精心构思,谱写环保的旋律。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创作,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五、交流评价。
1、小组互赏,推荐佳作。
2、佳作欣赏,赏析探讨。
六、拓展延伸,试写环保公益广告。
1、结语:同学们,星星喜欢明净的夜空,蓝天喜欢七彩的云霞,小鸟喜欢凉爽的树阴,春风喜欢芬芳的花朵,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的家园开创一个绿色的明天!
2、课件演示:环保公益广告。
“青青的草,怕你的脚”
“保护母亲河,关爱生命水”
“同享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
“人类与动物共存,生命和绿色拥抱”
3、试写环保公益广告,向报纸、电台、电视台投稿,走向社会。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anding/170778.html